【精品解析】广东省江门市棠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江门市棠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8 07:25:46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江门市棠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7小题,共28分。
1.(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一弹性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与地面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后等速率反弹,再竖直向上运动,直至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则此过程小球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小球下落过程,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增大,到达地面瞬间速度等大反向,向上运动过程,只受重力,做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减小。
故答案为:D。
【分析】将运动分为下落、碰撞、上升三段,分别分析加速度(均为 g 向下 )和速度变化(大小、方向 ),速度-时间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全程 g 向下,斜率不变 ),速度方向和大小随阶段突变(碰撞时反向 ),根据各阶段速度变化,匹配图像。
2.(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表演“隔空取物”时,魔术师将一强磁铁藏在手心,然后靠近水平桌面上的静止金属小球的正上方,小球在他神奇的功力下向上飞起直奔他手心而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B.小球上升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C.小球上升过程先超重后失重
D.磁铁对小球的吸力大于小球对磁铁的吸力
【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三定律;超重与失重
【解析】【解答】ABC.小球上升的过程中受到铁对小球的吸力,且铁对小球的吸力大于其重力,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向上,则小球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故A正确,BC错误;
D.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磁铁对小球的吸力等于小球对磁铁的吸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超重判断:加速度向上则超重,通过受力分析得加速度向上,判定全程超重;相互作用力:依据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进行判断。
3.(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如图为a、b、c三种光在同一光电效应装置中测得的光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则关于这三种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光中,a光光子的能量最大
B.三种光中,b光光子的动量最大
C.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b光的速度比c光大
D.照射同一单缝,c光在屏上形成的衍射条纹宽度比b光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及折射定律;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光电效应
【解析】【解答】A.根据
可知,a光对应的遏止电压最小,则a光光子的频率最小,能量最小,故A错误;
B.由于b光光子的频率最大,波长最短,根据
可知,b光光子的动量最大,故B正确;
C.b光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根据
b光的速度最小,故C错误;
D.b光波长最短,照射同一单缝,c光在屏上形成的衍射条纹宽度比b光宽,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由遏止电压 与频率 正相关( )。
B:能量 (正相关 ),动量 (正相关 )。
CD: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速度越小 );波长越长,衍射条纹越宽。
4.(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如图所示,3颗完全相同的象棋棋子整齐叠放在水平面上,第3颗棋子最左端与水平面上的O点重合,所有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一直尺快速水平向右将中间棋子击出,稳定后,1和3棋子的位置情况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数;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设每颗棋子质量为m,根据题意三颗相同象棋子竖直叠放,所有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设1、2两个棋子间最大静摩擦力为f,则2、3棋子间最大静摩擦力为2f,第三颗棋子与水平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3f,中间棋子被击出,中间棋子对第1颗棋子有向右滑动摩擦力,则第1颗棋子有向右的加速度,即向右有位移,后落在第3颗棋子上,在摩擦力作用下静止在第3颗棋子上,第3颗棋子仍受力平衡,第3颗棋子位移是零,可知稳定后,棋子的位置情况可能是A。
故答案为:A。
【分析】1. 摩擦力分析:依据正压力差异(1-2:;2-3:;3-地面: ),确定各接触面最大静摩擦力。
2. 运动判断:中间棋子击出后,棋子1受滑动摩擦力向右加速,棋子3因摩擦力不足(小于最大静摩擦 )保持静止。
3. 稳定状态:棋子1平抛后落在3上,因摩擦力静止,3位置不变。
5.(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如图甲所示,陀螺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玩具。玩耍时,由细绳的一端开始将细绳紧紧缠绕在陀螺侧面,将陀螺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用力水平拉动细绳另一端,使陀螺由静止开始加速转动,俯视图如图乙所示。若陀螺的半径为,在地面上稳定转动时,其角速度至少要达到,缠绕在陀螺上的细绳长为,拉动细绳时,细绳在陀螺侧面不打滑,将细绳的运动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为使陀螺稳定转动,细绳的加速度至少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
【解析】【解答】 细绳在陀螺侧面不打滑 ,故细绳运动速度等于陀螺圆周运动线速度,根据,
联立解得
故选B。
【分析】线速度等于角速度与半径的乘积,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求解加速度大小。
6.(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将小球先后两次从H点斜向上抛出,分别落于水平地面的Q1、Q2点,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两条运动轨迹交于P点,两轨迹最高点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抛出后在空中做非匀变速运动
B.小球第一次抛出时的速度比第二次大
C.小球第一次空中运动的时间比第二次短
D.两次小球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可能相等
【答案】B
【知识点】曲线运动;斜抛运动;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小球抛出后,只受重力作用,在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A错误;
C.两条轨迹最高点等高,故抛出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相等,由

可知
即小球第一次空中运动的时间与第二次时间相同,故C错误;
B.小球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可得
依题意
可得
小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
联立,可得,即小球第一次抛出时的速度比第二次大,故B正确;
D.根据
可知两次小球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关系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将斜抛分为水平(匀速 )和竖直(上抛 )分运动,利用分运动独立性分析。
B:竖直分速度决定上升时间,最高点高度决定下落时间,总时间相等。
C:水平位移大则水平分速度大,结合竖直分速度,推导抛出速度大小。
D:通过竖直位移差,推导 P 点速度与抛出速度的关系。
7.(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如图所示,正方形平板abcd倾斜固定,cd边在水平面上,平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平行于ab边的拉力作用下,恰能沿对角线由a向c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物块与平板abcd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得,物块所受摩擦力沿ca方向,大小为
物块所受重力的下滑分力大小为
由几何关系可知摩擦力与重力下滑分力的夹角为135°,有
联立可得小物块与平板abcd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故答案为:A。
【分析】1. 受力分解:将运动分解为沿对角线和垂直对角线方向,利用正方形几何关系(对角线与边夹角 )确定力的夹角。
2. 平衡条件:沿运动方向合力为0,结合摩擦力公式 ( )列方程。
3. 动摩擦因数求解:通过几何关系化简力的表达式,联立求解得 。
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
8.(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以下热学观点,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越大
B.气体压强由气体温度和气体分子数密度共同决定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温度T1升高到温度T2,经历等压变化比经历等容变化增加的内能要多
D.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答案】A,B
【知识点】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温度和温标
【解析】【解答】A.温度的微观意义: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平均动能越大,故A正确;
B.气体压强由气体分子碰撞器壁产生的,大小由气体温度和气体分子数密度共同决定,故B正确;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温度T1升高到温度T2,由于初末状态相同,则经历等压变化与经历等容变化增加的内能相等,故C错误;
D.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分析】A:温度直接对应分子平均动能。
B:压强由分子数密度和平均动能(温度 )共同决定。
C:理想气体内能仅与温度有关,与过程无关。
D:强调 “自发” 条件。
9.(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雨滴从高空落下,会砸死人则?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雨滴在空气中竖直下落的速度较大时,受到的空气阴力f与雨滴(可看成球形)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Sv2,其中k为比例系数,当阻力增大到跟雨滴的重力平衡时,雨滴匀速下落。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kg/m2
B.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kg/m3
C.雨滴越大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也越大
D.半径为r的雨滴匀速下落的速度大小为
【答案】B,C,D
【知识点】共点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单位制
【解析】【解答】AB.根据题意可得
由于f的单位为kg·m/s2,S的单位为m2,v的单位为m/s,所以比例系数k的单位为
故A错误,B正确;
CD.半径为r的雨滴匀速下落,则

解得
由此可知,雨滴越大,即r越大,匀速下落时的速度v也越大,故CD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A:通过阻力公式 变形,代入物理量单位,推导 的单位为。
B:匀速时阻力等于重力,结合雨滴质量(球形体积 )和阻力公式,联立求解速度 与半径 的关系。
CD:由 ,判定雨滴越大( 越大 ),速度越大。
10.(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太极球”是近年来在广大市民中较流行的一种健身器材。做该项运动时,健身者半马步站立,手持太极球拍,拍上放一橡胶太极球,健身者舞动球拍时,球却不会掉落地上,现将“太极球”简化成如图所示的平板和小球,熟练的健身者让球在竖直面内始终不脱离板而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球与板间始终无相对运动趋势,A为圆周的最高点,C为最低点,B、D是与圆心O等高的位置,若运动经过A位置时板对小球恰好无弹力的作用,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圆周的半径为R,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运动的周期为
B.在C处板对球的支持大小为6mg
C.在B、D处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D.经过圆周上B、C中点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答案】A,C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依题意,太极球在最高点时对球拍恰好无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小球运动的周期为
故A正确;
B.太极球在最低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即在C处板对球的支持大小为2mg。故B错误;
C.在B、D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故C正确;
D.设经过圆周上B、C中点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受力分析如图
其中
由几何关系可知,重力、向心力与板的弹力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则
即经过圆周上B、C中点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A:利用无弹力条件,重力提供向心力,求线速度与周期。
B:支持力与重力合力提供向心力,计算支持力大小。
C:重力与弹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通过得 。
D:通过几何关系(等腰三角形 ),推导夹角为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11.(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图甲为探究向心力的实验装置,小金属块放置在转台上,电动机带动转台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电动机的电压,可以改变转台的转速,光电计时器可以记录转台每转一圈的时间,小金属块被约束在转台的凹槽中,只能沿半径方向移动,且跟转台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
(1)现某同学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光电计时器测出了转台每转一圈的时间T,则转台的角速度ω=   。该同学多次改变转速,记录下每次对应的力传感器的数据,他以力传感器读数为纵坐标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他的图像横坐标x表示的是   。
(2)为了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则要控制   和   不变,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   。
(3)经过对向心力的探究,以下关于向心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向心力大小与圆周半径成反比
B.向心力大小与圆周半径成正比
C.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不遵循牛顿第二定律
D.圆周运动的物体指向圆心的合力实际上就是其向心力
【答案】(1);
(2);r;刻度尺
(3)D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向心力
【解析】【解答】(1)实验中光电计时器测出了转台每转一圈的时间T,则转台的角速度
该同学为了探究向心力跟角速度的关系,由向心力公式
可得,保持m和r不变,力Fn与成正比,图像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所以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
故答案为:;
(2)为了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则要控制和r不变,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测量不同转速下金属块转动的半径。
(3)A.根据,可知当与保持不变时,向心力大小与圆周半径成反比。故A错误;
B.根据,可知当与保持不变时,向心力大小与圆周半径成正比。故B错误;
C.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仍然遵循牛顿第二定律。故C错误;
D.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指向圆心的合力实际上就是其向心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利用圆周运动基本关系计算角速度。
(2)探究向心力与质量关系时,控制角速度和半径不变,需刻度尺测半径。
(3)公式中半径与向心力的关系依赖于速度或角速度是否恒定,变速圆周仍遵循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是指向圆心的合力。
(1)[1]实验中光电计时器测出了转台每转一圈的时间T,则转台的角速度
[2]该同学为了探究向心力跟角速度的关系,由向心力公式
可得,保持m和r不变,力Fn与成正比,图像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所以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
(2)[1][2][3]为了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则要控制和r不变,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测量不同转速下金属块转动的半径。
(3)A.根据
可知当与保持不变时,向心力大小与圆周半径成反比。故A错误;
B.根据
可知当与保持不变时,向心力大小与圆周半径成正比。故B错误;
C.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仍然遵循牛顿第二定律。故C错误;
D.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指向圆心的合力实际上就是其向心力。故D正确。
故选D。
12.(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以完成多个力学实验。第1小组利用该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小组利用该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第3小组将长木板放平,并把小车换成木块,“测定长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1)第1小组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示数如图乙,则d =    mm。
(2)关于第1、2两小组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小组实验时,需要平衡摩擦力
B.第2小组实验时,需要平衡摩擦力
C.第1小组实验时,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D.第2小组实验时,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3)第3小组实验时,将木块静止释放。测出遮光片的遮光时间为Δt,则木块到达光电门时的速度二次方v2 =    (用d、Δt表示)。改变钩码质量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几组弹簧测力计读数F与对应的v2的数据,并在坐标纸上作出F v2的图像(如图丙)。若木块质量为m,木块释放时右端离光电门的距离为S,重力加速度为g,则图像的斜率k =    (用m、g、S中的字母表示)。根据图像可求得动摩擦因数μ =    (用m、g、S、a、b中的字母表示)。
【答案】(1)10.55
(2)B
(3);;
【知识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刻度尺、游标卡尺及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解答】(1)遮光片的宽度
故答案为:10.55
(2)A.第1小组实验时,摩擦力并不影响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第2小组实验时,需要知道合外力,需要平衡摩擦力,故B正确;
C.第1小组实验时,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故C错误;
D.第2小组实验时,可以根据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力的大小,不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木块到达光电门时的速度二次方为
根据动能定理
可得
结合图像可知

联立可得
故答案为:;;
【分析】(1)主尺+游标尺读数,20分度精度0.05mm,计算总读数。
(2)匀变速实验无需平衡摩擦、钩码质量;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需平衡摩擦,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无需钩码质量条件。
(3)通过遮光片测速度,结合动能定理推导 关系,分析斜率与截距求动摩擦因数。
(1)遮光片的宽度
(2)A.第1小组实验时,摩擦力并不影响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第2小组实验时,需要知道合外力,需要平衡摩擦力,故B正确;
C.第1小组实验时,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故C错误;
D.第2小组实验时,可以根据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力的大小,不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3)[1]木块到达光电门时的速度二次方为
[2][3]根据动能定理
可得
结合图像可知
联立可得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13.(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如图所示,质量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的右端也静置一个质量的小物块(视为质点)。0时刻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F作用3s后立即撤去。此时小物块速度为3m/s,小物块相对长木板向左沿了4.5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小物块始终不滑离长木板。求:
(1)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水平力F的大小;
(2)最终小物块在长木板上留下的摩擦痕迹有多长?
【答案】(1)解:对小物块,3s末的速度为3m/s,设加速度为,设长木板的加速度为,对小物块由速度时间关系
根据位移关系
对小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
联立解得,。
(2)解:撤去拉力时,长木板的速度
速度大于小物块的速度,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
可得
长木板与小物块达到共速时
解得
长木板与小物块的位移差
最终小物块在长木板上留下的摩擦痕迹

【知识点】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数;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板块模型
【解析】【分析】(1)分别对小物块、木板列牛顿第二定律,结合相对位移求μ和 F。
(2)木板减速、小物块加速,利用共速条件求相对位移,总痕迹为两阶段相对位移之和。
(1)对小物块,3s末的速度为3m/s,设加速度为,设长木板的加速度为,对小物块由速度时间关系
根据位移关系
对小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
联立解得

(2)撤去拉力时,长木板的速度
速度大于小物块的速度,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
可得
长木板与小物块达到共速时
解得
长木板与小物块的位移差
最终小物块在长木板上留下的摩擦痕迹
14.(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如图所示,小球P用两段等长的细线悬挂在车厢的顶部,车厢正沿水平地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段细线与车厢顶部的夹角α=45°,已知小球P的质量为m=0.5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若右侧细线的拉力为零,求车厢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若车厢以加速度a0=2m/s2向左做匀减速运动,求左、右两细线的拉力大小。
【答案】(1)解:若右侧细线的拉力为零,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方向水平向左。
(2)解:若车厢以加速度a0=2m/s2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则小球加速度水平向右,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联立,解得
,。
【知识点】受力分析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分析】(1)利用重力与单侧拉力的合力提供加速度,结合三角函数分解力,求加速度大小与方向。
(2)将加速度分解到水平、竖直方向,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联立求解拉力。
(1)若右侧细线的拉力为零,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方向水平向左。
(2)若车厢以加速度a0=2m/s2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则小球加速度水平向右,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联立,解得

15.(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下端悬挂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另一端连在竖直光滑墙面上的O点,小球静止于A点。将一钉子垂直钉在墙面的某位置N点,O、N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 = 37°。现给小球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做圆周运动。小球经过最高点时细线的张力恰好等于小球重力。细线碰到钉子后小球以N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细线的长度为L,重力加速度为g。求:(sin37° = 0.6)
(1)小球初速度的大小v0;
(2)若N与O间的距离为0.3L,细线碰到钉子瞬间的拉力大小FT;
(3)若细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1mg,要使细线不被拉断,N与O间的距离d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1)解:设小球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1,此时重力和细线的张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小球从A到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2)解:设细线碰到钉子瞬间,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2,小球从A到细线碰到钉子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细线碰到钉子瞬间,小球受重力和细线拉力FT作用,沿细线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3)解:细线碰到钉子后,小球运动到钉子正下方时细线承受的拉力最大,只要保证此时细线不被拉断即可,设此时小球的速度为v3,小球在此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故要使细线不被拉断,N与O间的距离d应该小于。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1)利用最高点向心力条件( ),结合动能定理(A到最高点 )求 。
(2)动能定理求碰钉子前速度,再用向心力公式(半径突变 )求拉力。
(3)临界拉力下,结合向心力公式与动能定理,推导 的范围。
(1)设小球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1,此时重力和细线的张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小球从A到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2)设细线碰到钉子瞬间,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2,小球从A到细线碰到钉子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细线碰到钉子瞬间,小球受重力和细线拉力FT作用,沿细线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3)细线碰到钉子后,小球运动到钉子正下方时细线承受的拉力最大,只要保证此时细线不被拉断即可,设此时小球的速度为v3,小球在此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故要使细线不被拉断,N与O间的距离d应该小于。
1 / 1广东省江门市棠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7小题,共28分。
1.(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一弹性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与地面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后等速率反弹,再竖直向上运动,直至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则此过程小球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是(  )
A. B.
C. D.
2.(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表演“隔空取物”时,魔术师将一强磁铁藏在手心,然后靠近水平桌面上的静止金属小球的正上方,小球在他神奇的功力下向上飞起直奔他手心而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B.小球上升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C.小球上升过程先超重后失重
D.磁铁对小球的吸力大于小球对磁铁的吸力
3.(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如图为a、b、c三种光在同一光电效应装置中测得的光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则关于这三种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光中,a光光子的能量最大
B.三种光中,b光光子的动量最大
C.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b光的速度比c光大
D.照射同一单缝,c光在屏上形成的衍射条纹宽度比b光窄
4.(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如图所示,3颗完全相同的象棋棋子整齐叠放在水平面上,第3颗棋子最左端与水平面上的O点重合,所有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一直尺快速水平向右将中间棋子击出,稳定后,1和3棋子的位置情况可能是(  )
A. B.
C. D.
5.(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如图甲所示,陀螺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玩具。玩耍时,由细绳的一端开始将细绳紧紧缠绕在陀螺侧面,将陀螺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用力水平拉动细绳另一端,使陀螺由静止开始加速转动,俯视图如图乙所示。若陀螺的半径为,在地面上稳定转动时,其角速度至少要达到,缠绕在陀螺上的细绳长为,拉动细绳时,细绳在陀螺侧面不打滑,将细绳的运动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为使陀螺稳定转动,细绳的加速度至少为(  )
A. B. C. D.
6.(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将小球先后两次从H点斜向上抛出,分别落于水平地面的Q1、Q2点,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两条运动轨迹交于P点,两轨迹最高点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抛出后在空中做非匀变速运动
B.小球第一次抛出时的速度比第二次大
C.小球第一次空中运动的时间比第二次短
D.两次小球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可能相等
7.(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如图所示,正方形平板abcd倾斜固定,cd边在水平面上,平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平行于ab边的拉力作用下,恰能沿对角线由a向c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物块与平板abcd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
8.(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以下热学观点,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越大
B.气体压强由气体温度和气体分子数密度共同决定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温度T1升高到温度T2,经历等压变化比经历等容变化增加的内能要多
D.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9.(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雨滴从高空落下,会砸死人则?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雨滴在空气中竖直下落的速度较大时,受到的空气阴力f与雨滴(可看成球形)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Sv2,其中k为比例系数,当阻力增大到跟雨滴的重力平衡时,雨滴匀速下落。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kg/m2
B.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kg/m3
C.雨滴越大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也越大
D.半径为r的雨滴匀速下落的速度大小为
10.(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太极球”是近年来在广大市民中较流行的一种健身器材。做该项运动时,健身者半马步站立,手持太极球拍,拍上放一橡胶太极球,健身者舞动球拍时,球却不会掉落地上,现将“太极球”简化成如图所示的平板和小球,熟练的健身者让球在竖直面内始终不脱离板而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球与板间始终无相对运动趋势,A为圆周的最高点,C为最低点,B、D是与圆心O等高的位置,若运动经过A位置时板对小球恰好无弹力的作用,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圆周的半径为R,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运动的周期为
B.在C处板对球的支持大小为6mg
C.在B、D处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D.经过圆周上B、C中点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11.(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图甲为探究向心力的实验装置,小金属块放置在转台上,电动机带动转台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电动机的电压,可以改变转台的转速,光电计时器可以记录转台每转一圈的时间,小金属块被约束在转台的凹槽中,只能沿半径方向移动,且跟转台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
(1)现某同学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光电计时器测出了转台每转一圈的时间T,则转台的角速度ω=   。该同学多次改变转速,记录下每次对应的力传感器的数据,他以力传感器读数为纵坐标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他的图像横坐标x表示的是   。
(2)为了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则要控制   和   不变,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   。
(3)经过对向心力的探究,以下关于向心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向心力大小与圆周半径成反比
B.向心力大小与圆周半径成正比
C.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不遵循牛顿第二定律
D.圆周运动的物体指向圆心的合力实际上就是其向心力
12.(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以完成多个力学实验。第1小组利用该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小组利用该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第3小组将长木板放平,并把小车换成木块,“测定长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1)第1小组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示数如图乙,则d =    mm。
(2)关于第1、2两小组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小组实验时,需要平衡摩擦力
B.第2小组实验时,需要平衡摩擦力
C.第1小组实验时,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D.第2小组实验时,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3)第3小组实验时,将木块静止释放。测出遮光片的遮光时间为Δt,则木块到达光电门时的速度二次方v2 =    (用d、Δt表示)。改变钩码质量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几组弹簧测力计读数F与对应的v2的数据,并在坐标纸上作出F v2的图像(如图丙)。若木块质量为m,木块释放时右端离光电门的距离为S,重力加速度为g,则图像的斜率k =    (用m、g、S中的字母表示)。根据图像可求得动摩擦因数μ =    (用m、g、S、a、b中的字母表示)。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13.(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如图所示,质量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的右端也静置一个质量的小物块(视为质点)。0时刻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F作用3s后立即撤去。此时小物块速度为3m/s,小物块相对长木板向左沿了4.5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小物块始终不滑离长木板。求:
(1)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水平力F的大小;
(2)最终小物块在长木板上留下的摩擦痕迹有多长?
14.(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如图所示,小球P用两段等长的细线悬挂在车厢的顶部,车厢正沿水平地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段细线与车厢顶部的夹角α=45°,已知小球P的质量为m=0.5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若右侧细线的拉力为零,求车厢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若车厢以加速度a0=2m/s2向左做匀减速运动,求左、右两细线的拉力大小。
15.(2024高三上·蓬江月考)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下端悬挂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另一端连在竖直光滑墙面上的O点,小球静止于A点。将一钉子垂直钉在墙面的某位置N点,O、N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 = 37°。现给小球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做圆周运动。小球经过最高点时细线的张力恰好等于小球重力。细线碰到钉子后小球以N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细线的长度为L,重力加速度为g。求:(sin37° = 0.6)
(1)小球初速度的大小v0;
(2)若N与O间的距离为0.3L,细线碰到钉子瞬间的拉力大小FT;
(3)若细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1mg,要使细线不被拉断,N与O间的距离d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小球下落过程,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增大,到达地面瞬间速度等大反向,向上运动过程,只受重力,做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减小。
故答案为:D。
【分析】将运动分为下落、碰撞、上升三段,分别分析加速度(均为 g 向下 )和速度变化(大小、方向 ),速度-时间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全程 g 向下,斜率不变 ),速度方向和大小随阶段突变(碰撞时反向 ),根据各阶段速度变化,匹配图像。
2.【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三定律;超重与失重
【解析】【解答】ABC.小球上升的过程中受到铁对小球的吸力,且铁对小球的吸力大于其重力,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向上,则小球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故A正确,BC错误;
D.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磁铁对小球的吸力等于小球对磁铁的吸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超重判断:加速度向上则超重,通过受力分析得加速度向上,判定全程超重;相互作用力:依据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进行判断。
3.【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及折射定律;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光电效应
【解析】【解答】A.根据
可知,a光对应的遏止电压最小,则a光光子的频率最小,能量最小,故A错误;
B.由于b光光子的频率最大,波长最短,根据
可知,b光光子的动量最大,故B正确;
C.b光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根据
b光的速度最小,故C错误;
D.b光波长最短,照射同一单缝,c光在屏上形成的衍射条纹宽度比b光宽,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由遏止电压 与频率 正相关( )。
B:能量 (正相关 ),动量 (正相关 )。
CD: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速度越小 );波长越长,衍射条纹越宽。
4.【答案】A
【知识点】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数;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设每颗棋子质量为m,根据题意三颗相同象棋子竖直叠放,所有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设1、2两个棋子间最大静摩擦力为f,则2、3棋子间最大静摩擦力为2f,第三颗棋子与水平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3f,中间棋子被击出,中间棋子对第1颗棋子有向右滑动摩擦力,则第1颗棋子有向右的加速度,即向右有位移,后落在第3颗棋子上,在摩擦力作用下静止在第3颗棋子上,第3颗棋子仍受力平衡,第3颗棋子位移是零,可知稳定后,棋子的位置情况可能是A。
故答案为:A。
【分析】1. 摩擦力分析:依据正压力差异(1-2:;2-3:;3-地面: ),确定各接触面最大静摩擦力。
2. 运动判断:中间棋子击出后,棋子1受滑动摩擦力向右加速,棋子3因摩擦力不足(小于最大静摩擦 )保持静止。
3. 稳定状态:棋子1平抛后落在3上,因摩擦力静止,3位置不变。
5.【答案】B
【知识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
【解析】【解答】 细绳在陀螺侧面不打滑 ,故细绳运动速度等于陀螺圆周运动线速度,根据,
联立解得
故选B。
【分析】线速度等于角速度与半径的乘积,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求解加速度大小。
6.【答案】B
【知识点】曲线运动;斜抛运动;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小球抛出后,只受重力作用,在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A错误;
C.两条轨迹最高点等高,故抛出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相等,由

可知
即小球第一次空中运动的时间与第二次时间相同,故C错误;
B.小球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可得
依题意
可得
小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
联立,可得,即小球第一次抛出时的速度比第二次大,故B正确;
D.根据
可知两次小球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关系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将斜抛分为水平(匀速 )和竖直(上抛 )分运动,利用分运动独立性分析。
B:竖直分速度决定上升时间,最高点高度决定下落时间,总时间相等。
C:水平位移大则水平分速度大,结合竖直分速度,推导抛出速度大小。
D:通过竖直位移差,推导 P 点速度与抛出速度的关系。
7.【答案】A
【知识点】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得,物块所受摩擦力沿ca方向,大小为
物块所受重力的下滑分力大小为
由几何关系可知摩擦力与重力下滑分力的夹角为135°,有
联立可得小物块与平板abcd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故答案为:A。
【分析】1. 受力分解:将运动分解为沿对角线和垂直对角线方向,利用正方形几何关系(对角线与边夹角 )确定力的夹角。
2. 平衡条件:沿运动方向合力为0,结合摩擦力公式 ( )列方程。
3. 动摩擦因数求解:通过几何关系化简力的表达式,联立求解得 。
8.【答案】A,B
【知识点】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温度和温标
【解析】【解答】A.温度的微观意义: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平均动能越大,故A正确;
B.气体压强由气体分子碰撞器壁产生的,大小由气体温度和气体分子数密度共同决定,故B正确;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温度T1升高到温度T2,由于初末状态相同,则经历等压变化与经历等容变化增加的内能相等,故C错误;
D.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分析】A:温度直接对应分子平均动能。
B:压强由分子数密度和平均动能(温度 )共同决定。
C:理想气体内能仅与温度有关,与过程无关。
D:强调 “自发” 条件。
9.【答案】B,C,D
【知识点】共点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单位制
【解析】【解答】AB.根据题意可得
由于f的单位为kg·m/s2,S的单位为m2,v的单位为m/s,所以比例系数k的单位为
故A错误,B正确;
CD.半径为r的雨滴匀速下落,则

解得
由此可知,雨滴越大,即r越大,匀速下落时的速度v也越大,故CD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A:通过阻力公式 变形,代入物理量单位,推导 的单位为。
B:匀速时阻力等于重力,结合雨滴质量(球形体积 )和阻力公式,联立求解速度 与半径 的关系。
CD:由 ,判定雨滴越大( 越大 ),速度越大。
10.【答案】A,C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依题意,太极球在最高点时对球拍恰好无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小球运动的周期为
故A正确;
B.太极球在最低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即在C处板对球的支持大小为2mg。故B错误;
C.在B、D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故C正确;
D.设经过圆周上B、C中点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受力分析如图
其中
由几何关系可知,重力、向心力与板的弹力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则
即经过圆周上B、C中点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A:利用无弹力条件,重力提供向心力,求线速度与周期。
B:支持力与重力合力提供向心力,计算支持力大小。
C:重力与弹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通过得 。
D:通过几何关系(等腰三角形 ),推导夹角为 。
11.【答案】(1);
(2);r;刻度尺
(3)D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向心力
【解析】【解答】(1)实验中光电计时器测出了转台每转一圈的时间T,则转台的角速度
该同学为了探究向心力跟角速度的关系,由向心力公式
可得,保持m和r不变,力Fn与成正比,图像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所以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
故答案为:;
(2)为了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则要控制和r不变,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测量不同转速下金属块转动的半径。
(3)A.根据,可知当与保持不变时,向心力大小与圆周半径成反比。故A错误;
B.根据,可知当与保持不变时,向心力大小与圆周半径成正比。故B错误;
C.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仍然遵循牛顿第二定律。故C错误;
D.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指向圆心的合力实际上就是其向心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利用圆周运动基本关系计算角速度。
(2)探究向心力与质量关系时,控制角速度和半径不变,需刻度尺测半径。
(3)公式中半径与向心力的关系依赖于速度或角速度是否恒定,变速圆周仍遵循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是指向圆心的合力。
(1)[1]实验中光电计时器测出了转台每转一圈的时间T,则转台的角速度
[2]该同学为了探究向心力跟角速度的关系,由向心力公式
可得,保持m和r不变,力Fn与成正比,图像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所以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
(2)[1][2][3]为了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则要控制和r不变,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测量不同转速下金属块转动的半径。
(3)A.根据
可知当与保持不变时,向心力大小与圆周半径成反比。故A错误;
B.根据
可知当与保持不变时,向心力大小与圆周半径成正比。故B错误;
C.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仍然遵循牛顿第二定律。故C错误;
D.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指向圆心的合力实际上就是其向心力。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1)10.55
(2)B
(3);;
【知识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刻度尺、游标卡尺及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解答】(1)遮光片的宽度
故答案为:10.55
(2)A.第1小组实验时,摩擦力并不影响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第2小组实验时,需要知道合外力,需要平衡摩擦力,故B正确;
C.第1小组实验时,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故C错误;
D.第2小组实验时,可以根据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力的大小,不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木块到达光电门时的速度二次方为
根据动能定理
可得
结合图像可知

联立可得
故答案为:;;
【分析】(1)主尺+游标尺读数,20分度精度0.05mm,计算总读数。
(2)匀变速实验无需平衡摩擦、钩码质量;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需平衡摩擦,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无需钩码质量条件。
(3)通过遮光片测速度,结合动能定理推导 关系,分析斜率与截距求动摩擦因数。
(1)遮光片的宽度
(2)A.第1小组实验时,摩擦力并不影响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第2小组实验时,需要知道合外力,需要平衡摩擦力,故B正确;
C.第1小组实验时,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故C错误;
D.第2小组实验时,可以根据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力的大小,不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3)[1]木块到达光电门时的速度二次方为
[2][3]根据动能定理
可得
结合图像可知
联立可得
13.【答案】(1)解:对小物块,3s末的速度为3m/s,设加速度为,设长木板的加速度为,对小物块由速度时间关系
根据位移关系
对小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
联立解得,。
(2)解:撤去拉力时,长木板的速度
速度大于小物块的速度,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
可得
长木板与小物块达到共速时
解得
长木板与小物块的位移差
最终小物块在长木板上留下的摩擦痕迹

【知识点】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数;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板块模型
【解析】【分析】(1)分别对小物块、木板列牛顿第二定律,结合相对位移求μ和 F。
(2)木板减速、小物块加速,利用共速条件求相对位移,总痕迹为两阶段相对位移之和。
(1)对小物块,3s末的速度为3m/s,设加速度为,设长木板的加速度为,对小物块由速度时间关系
根据位移关系
对小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
联立解得

(2)撤去拉力时,长木板的速度
速度大于小物块的速度,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
可得
长木板与小物块达到共速时
解得
长木板与小物块的位移差
最终小物块在长木板上留下的摩擦痕迹
14.【答案】(1)解:若右侧细线的拉力为零,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方向水平向左。
(2)解:若车厢以加速度a0=2m/s2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则小球加速度水平向右,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联立,解得
,。
【知识点】受力分析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分析】(1)利用重力与单侧拉力的合力提供加速度,结合三角函数分解力,求加速度大小与方向。
(2)将加速度分解到水平、竖直方向,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联立求解拉力。
(1)若右侧细线的拉力为零,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方向水平向左。
(2)若车厢以加速度a0=2m/s2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则小球加速度水平向右,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联立,解得

15.【答案】(1)解:设小球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1,此时重力和细线的张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小球从A到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2)解:设细线碰到钉子瞬间,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2,小球从A到细线碰到钉子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细线碰到钉子瞬间,小球受重力和细线拉力FT作用,沿细线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3)解:细线碰到钉子后,小球运动到钉子正下方时细线承受的拉力最大,只要保证此时细线不被拉断即可,设此时小球的速度为v3,小球在此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故要使细线不被拉断,N与O间的距离d应该小于。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1)利用最高点向心力条件( ),结合动能定理(A到最高点 )求 。
(2)动能定理求碰钉子前速度,再用向心力公式(半径突变 )求拉力。
(3)临界拉力下,结合向心力公式与动能定理,推导 的范围。
(1)设小球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1,此时重力和细线的张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小球从A到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2)设细线碰到钉子瞬间,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2,小球从A到细线碰到钉子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细线碰到钉子瞬间,小球受重力和细线拉力FT作用,沿细线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3)细线碰到钉子后,小球运动到钉子正下方时细线承受的拉力最大,只要保证此时细线不被拉断即可,设此时小球的速度为v3,小球在此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故要使细线不被拉断,N与O间的距离d应该小于。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