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选
八年级上册
活页部分
同步精选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有四大题,满分
120
分.
2.
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至题后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3.
本卷如无特殊要求,g=10N/kg.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
读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多水少
B.北方地多水少
C.南方地少水少
D.北方地少水多
5.
关于浮力大小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分别浸没在煤油和水中,铜块受到的浮力较小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都浸没在煤油中,铜块受到的浮力较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
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1
C.同样重的两个铜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煤油中,浸在煤油中的铜块所受浮力较大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
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b
管的气体被点燃
D.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煤油中,铜块受到的浮力较大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6.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
A、B、C
分别放入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浮力
FA
浮>FB
浮>FC
浮
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甲=F
乙=F
丙
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
甲>p
乙>p
丙
D.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FA>FB=FC
3.
给
10%的硫酸溶液通电(实质为电解水,硫酸不发生化学变化)以测定水的组成,下面四组数据是实验后获得的,你
认为其中最接近理论值的一组是(
)
7.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探究溶液的某些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的其他仪器未标出),关于实验的说法
硫酸的质量
不正确的是(
)
氧气质量(克)
氢气质量(克)
分数
A.两支试管中的蒸馏水受热都比较均匀
B.实验
B
中使用的食盐水的凝固点比蒸馏水的低
A
64
8
10%
C.A
试管中蒸馏水很难沸腾而
B
试管中蒸馏水能够沸腾
B
10
2
10%
D.B
烧杯中食盐水比
A
烧杯中的蒸馏水更容易沸腾
C
16
2
11%
D
16
32
11%
A.
A
B.
B
C.
C
D.
D
4.
底面积为
S0
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内装有密度为
ρ0
的液体,横截面积为
S1的圆柱形物块由一段非弹性细线与容器底部相
2
连,如图
1
所示,此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
T;现将细线剪断,当物块静止时,有5
的体积露出液面,如图
2
所示.下
列判断错误的是(
)
1
同步精选
八年级上册
活页部分
8.
溶液中溶质的状态(
)
A.只能是固态
B.只能是液态
C.只能是气态
D.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
9.
图为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向
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CaO)粉末,充分反应.下列对
反应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15.
在制取蒸馏水时,蒸馏烧瓶中需加入一些碎瓷片,其目的是(
)
A.
使受热均匀
B.
使受热更快
C.
防止液体暴沸
D.
以上几点都是
16.
瑶瑶画出溶液蒸发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你认为哪个图是正确的?(
)
A.溶液温度未恢复到
2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未恢复到
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的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
20℃时,溶质质量比甲溶液的质量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
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与甲溶液的相等
10.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要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通常有两种思路:①将杂质从混合物中除去;②将有用物质从
混合物中取出.以下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方法中,与②的思路一致的是(
)
(1)已知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分别是-183℃和-195.8℃.要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可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17.
20
℃
时,氯化钠(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
(2)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3)海盐厂以海水为原料,用太阳能蒸发法晒得粗盐.
A.(1)
B.(2)
C.(1)(2)
D.(2)(3)
11.
(多选)t℃时,将一定量某物质的溶液恒温蒸发
9
克水,结果析出溶质
1
克,将剩余的溶液再蒸发
20
克水,结果析
出溶质
4
克,则下列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中,肯定正确的是(
)
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20
克
B.未蒸发前该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C.t℃时原溶液只需恒温蒸发
4
克水就可达到饱和
D.原溶液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之达到饱和
A.
②
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20
℃
时
10g
水最多能溶解
4g
氯化钠
12.
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滑落,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C.
③
④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①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
A.浓硫酸
B.硝酸铵
18.
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固体
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
F
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
P
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2-1-c-n-j-y
13.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20g
B.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C.t2℃时,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t3℃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14.
如图所示,分别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请问加入哪种物质右侧
U
形管中的液面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
19.
如图所示,有一试管中封有部分空气,开口向下,悬浮在水中某位置.若将试管向下轻轻一压,则(
)
A.氯化钠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A.
试管先下沉,再上浮回到原位置
B.
试管下沉一些,又静止不动了
C.浓硫酸
D.氧化钙固体
C.
试管将沉到底
D.
试管将上下运动,最后停在原处
2
同步精选
八年级上册
活页部分
(1)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欲将
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
(任填一种).
(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
的方法提纯甲.
(4)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
t2℃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
乙(填“>”、“=”或“<”).
20.
某地在江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如图中甲是使用吊车向江底投放长方形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
速度下降.乙是钢绳的拉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湖底前).t=0
时,吊车开始下放石料,忽
略水的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4.
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
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况,乙球下方弹簧长度等于原长,这三个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选
填字母);
A.F
甲<F
乙<F
丙
B.F
甲>F
乙>F
丙
C.F
甲=F
乙=F
丙
A.
石料在
t=20s
时开始浸入水中
B.
石料的重力是
1400N
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选填字母)
C.
石料受到的浮力始终是
500N
D.
石料完全浸没水中后钢绳的拉力为
900N
A.ρ
甲<ρ
乙<ρ
丙
填空题答题区:
B.ρ
甲>ρ
乙>ρ
丙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C.ρ
甲=ρ
乙=ρ
丙
答案
其中
球(选填“甲”“乙”“丙”)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21.
下图为精制粗盐的示意图,回答:
1
“
”
“
”
.
25.
把从图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弹簧秤和量筒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出相应的物理量.
(
)漏斗中的液面应
(选填
高
或
低
)于滤纸边缘
3
2
.
物重/N
物体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N
物体受到的浮力/N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m
物体排开的水重/N(
)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
(
)粗盐提纯时正确顺序是
.
A.
溶解、蒸发、过滤
B
.过滤、蒸发
C.
溶解、过滤、冷却
D.
溶解、过滤、蒸发
22.
如图所示的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接通直流电后,D
管产生的气体是
,A
电极为电源的
极.
(2)如果
D
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5
毫升,则
C
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毫升.
(3)在该实验中,通常会往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
(4)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
10
分)
26.
小明和小雨通过实验探究将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他们将重力分别
23.
为
30N
和
40N
的甲、乙两个柱形物体,先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渐浸入同一薄壁柱形容器的液体中(液体不溢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
同步精选
八年级上册
活页部分
出).他们读出测力计示数
F,并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
F
底,然后根据相关物理量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
F
浮,将数
28.
(20
分)学完“浮力”知识后,小芳同学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活动.(ρ
水=1.0×103kg/m3
)
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物体甲的重力为
30N
实验序号
F(N)
F
浮(N)
F
底(N)
1
20
10
30
2
16
14
34
(1)她选取一质量为
750g
、体积为
1250cm
3
长方体木块,让它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求木块受到的浮力.
(2)取来规格相同由合金材料制成的螺母若干,每只螺母质量为
50g,将螺母逐个放置在漂浮的木块上.问:放多少只螺
3
12
18
38
母时,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
4
8
22
42
(3)她又用弹簧测力计、一只螺母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的示数为
0.4N
.求合金材料的密度.
5
4
22
42
表二
物体乙的重力为
40N
实验序号
F(N)
F
浮(N)
F
底(N)
6
30
10
30
7
25
15
35
8
18
22
42
9
10
30
50
10
8
30
50
(1)(2
分)小明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后得出结论:不同柱形物体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相同,容器底部受
到液体压力相同.
(2)(2
分)小雨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4
或
6、7、8、9
后得出初步结论:同一柱形物体浸入液体中,
越
大,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越大.
(3)(2
分)分析实验序号
4
与
5(或
9
与
10)的数据,发现测力计示数
F
不同,物体所受浮力
F
浮和容器底部受到
液体压力
F
底均相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4)(2
分)两位同学仔细分析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计算,可知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为
N.
(5)(2
分)分析实验序号
2
和
7
可以得出,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增加量分别为
N
和
N.
四、分析计算题(共
30
分)
27.
(10
分)小高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想用以下器材对有关问题探究.请你根据所给器材,帮助小高提出一个与
物理问题,并按下表要求作答.器材:自制测力计一个、石块一个、装有足量水塑料桶一个、细线若干.
示例: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此例不可重复列举)
探究的问题
实验的主要步骤
实验结论
4
同步精选
八年级上册
活页部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A
D
D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C
B
B
A
C
C
C
C
C
C
21.
低
引流
D
22.
氧气
负
10
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23.
减小
加入甲物质(或者蒸发溶剂,合理即可)
冷却热饱和溶液
<
24.
C
A
乙
25.
1.96
0.98
0.98
1×10-4
1
26.
(1)1
与
6(或
4
与
8
或
5
与
8)
(2)物体所受浮力
(3)柱形物体与容器底接触后,容器底对物体有支持力
(4)20
(5)14
15
27.
探究的问题
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
用细线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G1;将石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
实验的主要步骤
力计测出石块在水中受的重力
G2,比较
G1、G2大小,从而判断是否受浮力
实验结论
G1>G2
在水中下沉的小石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28.
7.5N
10
只
5×103kg/m3
部分试题提示:
2.
【解析】a
管内气体为氢气,b
管内气体为氧气,检验
a
管内气体的方法是用点燃的火柴靠近,可观察到有淡蓝色的火
焰;检验
b
管内气体的方法是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后可观察到木条复燃.
4.
排
T【解析】液面下降高度为
=
ρ
gS
.
0
0
8.
【解析】注意是在溶液中的状态,溶质溶解于液体后的状态与溶解前的状态无关.
10.
【解析】(1)蒸馏液体空气是根据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把氧气和氮气分离开;(2)蒸馏时水从先从原物质中分
离出来;(3)海水晒盐是把海水中的水蒸发掉.
12.
【解析】根据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等;有的物质与水反应会放
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如生石灰;也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放出热量会使
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的,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进行解答.
14.
【解析】右侧
U
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与
U
型管相连通的广口瓶内气体体积没有受到小试管加入物质
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向小试管内加入一定量物质时,没有明显变化现象.
20.
【解析】当
0~20s
时,石料没有浸入水中,所以测得的拉力等于物体重力;当
20~30s
时,石料逐渐浸没水中,浮力
逐渐增大;当
30s
以后,石料完全浸没与水中,浮力不变.
25.
【解析】由图可知,G=1.96N,物体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
0.98N,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
排=200mL-100mL=100mL,
经过单位换算得
1×10-4m3,物体排开的水重为
G
=m
3
3
-4
3排液
排液g=ρ
水V
排液g=1×10
kg/m
×1×10
m
×10N/kg=1N.
27.
【解析】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根据这个问题可得到结论:浮力的大小等
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28.(本题解析来源于网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