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提升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提升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22 14:21:42

文档简介

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提升卷)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
得分
1.(2024九上·夏津期末)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传统节日活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 B.清明节放风筝
C.端午节煮粽子 D.中秋节酿桂花酒
2.(2025九上·江城期末)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B.陶瓷烧制
C.粮食酿醋
D.古代炼铁
3.(2024九上·上海市期中)《天工开物》中描述以竹为原料造纸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①砍竹备料 ②加碱蒸煮 ③捞纸 ④压纸 ⑤烘干
A.① B.②⑤ C.③ D.④
4.(2024九上·平罗期末)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5.(2024九上·即墨月考)学校化学实验室储存易腐蚀的试剂时,在药品柜上应该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6.(2025九上·邵阳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干冰——人工降雨 B.氧气——支持燃烧
C.铁——作菜刀 D.铜——作导线
7.(2025九上·广州月考)某同学欲取8.0 mL水进行水的沸腾实验,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10 mL量筒;②50 mL量筒;③酒精灯;④容积为20 mL的试管;⑤容积为30 mL的试管;⑥试管夹;⑦胶头滴管。下列所选用的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③⑤⑥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⑤⑥⑦ D.②③④⑥
8.(2024九上·北京市期中)如图所示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捶打织品 B.梳理丝线 C.缝制衣物 D.烧炭熨烫
9.(2024九上·鹤城期末)享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冰糖橙之乡”的湖南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是中国冰糖橙的主要产地,新鲜采摘的冰糖橙可用于制作果酒,下列制作果酒的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水冲洗 B.自然晾干 C.入槽捣碎 D.密封发酵
10.(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题)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以下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
A.雨后彩虹 B.彩色图画 C.夜晚霓虹灯 D.节日焰火
阅卷人 二、填空与简答题
得分
11.(2025九上·广州月考)如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下同);用于搅拌,加速固体溶解的仪器是   。
(2)欲用容积为30 mL的⑦盛装液体加热,可用于夹持的仪器是   ,最多可盛液体   mL。
(3)量取25mL液体试剂时,使用的仪器有   (填仪器名称)。
(4)用⑧称取一定量食盐,称量时食盐应放在   盘(填“左”或“右”);若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平衡。
12.(2024九上·江油月考)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请用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可以用来向酒精灯里加酒精的仪器是   (填名称,下同)。
(2)用于收集或储存较少量气体的是   。
(3)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
(4)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
(5)如需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图中还需补充的仪器是   。
Ⅱ.根据化学实验操作规则,请用适当的数据填空。
(6)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
(7)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该夹在距试管口   处。
(8)取用液体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   。
13.(2024九上·凉州开学考)用下列变化或性质前对应的字母填空。
A.物理变化 B.物理性质 C.化学变化 D.化学性质
(1)冰雪融化   ;
(2)酒精挥发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
(5)铜丝易弯曲   ;
(6)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
(7)大理石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8)镁是银白色固体   ;
(9)有机物受热易分解   ;
(10)人的呼吸   。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14.(2022九上·凉州月考)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上述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加热时应用火焰的   部分加热。
②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2)量取7.2mL溶液用   (填仪器名称),若小红同学量取7.2mL某液体时,如果仰视量筒的刻度(其他操作无误),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7.2mL。(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如果燃着的仪器F被碰倒,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4)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填序号)。
A. B.
C. D.
15.(2021九上·拜泉月考)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   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   ,蜡烛燃烧为   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管内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 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3)(结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利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放风筝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煮粽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酿桂花酒过程中有酒精这种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B. 陶瓷烧制,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粮食酿醋,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古代炼铁,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故①砍竹备料、③捞纸、④压纸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②加碱蒸煮、⑤烘干过程中均涉及燃烧提供热量,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故通过分析涉及化学变化的是②⑤。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4.【答案】D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图为禁止烟火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为禁带火种标志,不符合题意;
C、图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为禁止吸烟标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所示图标名称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 学校化学实验室储存易腐蚀的试剂时,在药品柜上应该张贴腐蚀品标识。
A、图示标志是易燃固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示标志是爆炸性物质标志,不符合题意;
C、图示标志是毒性物质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示标志是腐蚀性物质标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学校化学实验室储存易腐蚀的试剂时,在药品柜上应该张贴腐蚀品标识及所给各图标名称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具有助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C. 铁可作菜刀,是因为铁的硬度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铜可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7.【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 要取8.0 mL水进行水的沸腾实验,需选取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及给液体加热的仪器,量筒选择量程时要按一次性量取,量程稍大于或等于所量体积,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应选择 ①10 mL量筒 、 ③酒精灯 、 ⑤容积为30 mL的试管;⑥试管夹;⑦胶头滴管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及给液体加热所需仪器,量筒和试管型号的选择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捶打织品是改变织品的形状,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梳理丝线是改变了丝线的缠绕状态,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缝制衣物是改变了丝线的空间位置,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炭熨烫是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清水冲洗,只是将表面的灰尘等冲洗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自然晾干,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入槽捣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密封发酵,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 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雨后彩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彩色图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夜晚霓虹灯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节日燃放焰火的过程中一般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是化学变化.
故选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1.【答案】(1)酒精灯;玻璃棒
(2)试管夹;10
(3)量筒和胶头滴管
(4)左;继续向左盘中添加食盐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 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用于搅拌,加速固体溶解的仪器是玻璃棒。
(2) 欲用容积为30 mL的⑦(试管)盛装液体加热,可用于夹持的仪器是试管夹,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所以最多盛放液体10毫升。
(3) 量取25mL液体试剂时,使用的仪器有量筒和胶头滴管。
(4) 用⑧称取一定量食盐,称量时食盐应放在左盘, 若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药品不足,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向左盘中添加食盐至平衡。
【分析】(1)根据酒精灯是常用热源,玻璃棒的搅拌作用分析;
(2)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用试管夹夹持及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分析;
(3)根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所需仪器分析;
(4)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12.【答案】漏斗;集气瓶;试管;烧杯;胶头滴管;;;1~2mL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漏斗可以用来向酒精灯里加酒精;
(2)集气瓶可以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3)烧杯和试管都可以做反应容器,但只有试管能直接加热,烧杯加热需要垫上陶土网;
(4)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
(5)要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
(6)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7)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该夹在距试管口处
(8)取用液体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识别与用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中的数据要求;
仪器识别与用途:通过对漏斗、集气瓶、试管、烧杯等仪器功能的考查,强化对基础实验仪器的认知,明确不同仪器在添加试剂、收集气体、反应容器、加热辅助等操作中的作用。
操作规范数据:围绕酒精灯添酒精的容积限制(防酒精溢出引发危险 )、试管夹夹持位置(保证夹持稳定且便于操作 )、液体取用最少量(节约试剂又满足实验需求 ),考查化学实验操作中关键数据的记忆与理解,这些数据是保障实验安全、规范、有效的基础 。
13.【答案】(1)A
(2)A
(3)C
(4)C
(5)B
(6)D
(7)D
(8)B
(9)D
(10)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铜丝易弯曲,属于物理性质;
(6)食物在夏天变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7)大理石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8)镁是银白色固体,描述的是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9)有机物受热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10)人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1)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铜丝易弯曲,属于物理性质;
(6)食物在夏天变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7)大理石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8)镁是银白色固体,描述的是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9)有机物受热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10)人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4.【答案】(1)I;外焰;C;D;G;B
(2)量筒和胶头滴管;大于
(3)用湿抹布盖灭
(4)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故填:I,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则加热时应用火焰的外焰部分加热。
②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集气瓶,故填:C。
③为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破裂,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故填:D。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药匙,故填:G。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填:B。
(2)量取液体时,先倾倒至刻度线附近,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则量取7.2mL溶液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若小红同学量取7.2mL某液体时,如果仰视量筒的刻度(其他操作无误),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则所量取液体的体积大于7.2mL。
(3)如果燃着的仪器F被碰倒,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盖,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则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用湿抹布盖灭。
(4)A、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灯帽要盖住酒精灯,故A不正确;
B、托盘天平使用完毕,砝码要取下,放进砝码盒中,故B不正确;
C、氢氧化钠液体具有腐蚀性,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需要密封保存,故C正确;
D、胶头滴管使用结束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液体容易倒流进胶帽,腐蚀胶帽,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15.【答案】(1)热;水;化学
(2)发热;物理
(3)二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验证过程】(1)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变化应属于化学变化;
(2)灯泡通电中发光放热,但通电后灯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可以判断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知道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即猜想二正确。
【分析】(1)根据蜡烛燃烧放热及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2)根据金属通电发光时放热且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3)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都可能发生能量的变化分析。
1 / 1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提升卷)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
得分
1.(2024九上·夏津期末)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传统节日活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 B.清明节放风筝
C.端午节煮粽子 D.中秋节酿桂花酒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利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放风筝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煮粽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酿桂花酒过程中有酒精这种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2.(2025九上·江城期末)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B.陶瓷烧制
C.粮食酿醋
D.古代炼铁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B. 陶瓷烧制,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粮食酿醋,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古代炼铁,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2024九上·上海市期中)《天工开物》中描述以竹为原料造纸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①砍竹备料 ②加碱蒸煮 ③捞纸 ④压纸 ⑤烘干
A.① B.②⑤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故①砍竹备料、③捞纸、④压纸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②加碱蒸煮、⑤烘干过程中均涉及燃烧提供热量,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故通过分析涉及化学变化的是②⑤。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4.(2024九上·平罗期末)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图为禁止烟火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为禁带火种标志,不符合题意;
C、图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为禁止吸烟标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所示图标名称分析。
5.(2024九上·即墨月考)学校化学实验室储存易腐蚀的试剂时,在药品柜上应该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 学校化学实验室储存易腐蚀的试剂时,在药品柜上应该张贴腐蚀品标识。
A、图示标志是易燃固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示标志是爆炸性物质标志,不符合题意;
C、图示标志是毒性物质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示标志是腐蚀性物质标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学校化学实验室储存易腐蚀的试剂时,在药品柜上应该张贴腐蚀品标识及所给各图标名称分析。
6.(2025九上·邵阳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干冰——人工降雨 B.氧气——支持燃烧
C.铁——作菜刀 D.铜——作导线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具有助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C. 铁可作菜刀,是因为铁的硬度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铜可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7.(2025九上·广州月考)某同学欲取8.0 mL水进行水的沸腾实验,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10 mL量筒;②50 mL量筒;③酒精灯;④容积为20 mL的试管;⑤容积为30 mL的试管;⑥试管夹;⑦胶头滴管。下列所选用的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③⑤⑥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⑤⑥⑦ D.②③④⑥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 要取8.0 mL水进行水的沸腾实验,需选取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及给液体加热的仪器,量筒选择量程时要按一次性量取,量程稍大于或等于所量体积,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应选择 ①10 mL量筒 、 ③酒精灯 、 ⑤容积为30 mL的试管;⑥试管夹;⑦胶头滴管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及给液体加热所需仪器,量筒和试管型号的选择分析。
8.(2024九上·北京市期中)如图所示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捶打织品 B.梳理丝线 C.缝制衣物 D.烧炭熨烫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捶打织品是改变织品的形状,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梳理丝线是改变了丝线的缠绕状态,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缝制衣物是改变了丝线的空间位置,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炭熨烫是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9.(2024九上·鹤城期末)享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冰糖橙之乡”的湖南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是中国冰糖橙的主要产地,新鲜采摘的冰糖橙可用于制作果酒,下列制作果酒的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水冲洗 B.自然晾干 C.入槽捣碎 D.密封发酵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清水冲洗,只是将表面的灰尘等冲洗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自然晾干,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入槽捣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密封发酵,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 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题)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以下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
A.雨后彩虹 B.彩色图画 C.夜晚霓虹灯 D.节日焰火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雨后彩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彩色图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夜晚霓虹灯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节日燃放焰火的过程中一般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是化学变化.
故选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阅卷人 二、填空与简答题
得分
11.(2025九上·广州月考)如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下同);用于搅拌,加速固体溶解的仪器是   。
(2)欲用容积为30 mL的⑦盛装液体加热,可用于夹持的仪器是   ,最多可盛液体   mL。
(3)量取25mL液体试剂时,使用的仪器有   (填仪器名称)。
(4)用⑧称取一定量食盐,称量时食盐应放在   盘(填“左”或“右”);若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平衡。
【答案】(1)酒精灯;玻璃棒
(2)试管夹;10
(3)量筒和胶头滴管
(4)左;继续向左盘中添加食盐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 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用于搅拌,加速固体溶解的仪器是玻璃棒。
(2) 欲用容积为30 mL的⑦(试管)盛装液体加热,可用于夹持的仪器是试管夹,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所以最多盛放液体10毫升。
(3) 量取25mL液体试剂时,使用的仪器有量筒和胶头滴管。
(4) 用⑧称取一定量食盐,称量时食盐应放在左盘, 若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药品不足,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向左盘中添加食盐至平衡。
【分析】(1)根据酒精灯是常用热源,玻璃棒的搅拌作用分析;
(2)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用试管夹夹持及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分析;
(3)根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所需仪器分析;
(4)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12.(2024九上·江油月考)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请用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可以用来向酒精灯里加酒精的仪器是   (填名称,下同)。
(2)用于收集或储存较少量气体的是   。
(3)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
(4)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
(5)如需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图中还需补充的仪器是   。
Ⅱ.根据化学实验操作规则,请用适当的数据填空。
(6)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
(7)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该夹在距试管口   处。
(8)取用液体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   。
【答案】漏斗;集气瓶;试管;烧杯;胶头滴管;;;1~2mL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漏斗可以用来向酒精灯里加酒精;
(2)集气瓶可以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3)烧杯和试管都可以做反应容器,但只有试管能直接加热,烧杯加热需要垫上陶土网;
(4)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
(5)要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
(6)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7)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该夹在距试管口处
(8)取用液体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识别与用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中的数据要求;
仪器识别与用途:通过对漏斗、集气瓶、试管、烧杯等仪器功能的考查,强化对基础实验仪器的认知,明确不同仪器在添加试剂、收集气体、反应容器、加热辅助等操作中的作用。
操作规范数据:围绕酒精灯添酒精的容积限制(防酒精溢出引发危险 )、试管夹夹持位置(保证夹持稳定且便于操作 )、液体取用最少量(节约试剂又满足实验需求 ),考查化学实验操作中关键数据的记忆与理解,这些数据是保障实验安全、规范、有效的基础 。
13.(2024九上·凉州开学考)用下列变化或性质前对应的字母填空。
A.物理变化 B.物理性质 C.化学变化 D.化学性质
(1)冰雪融化   ;
(2)酒精挥发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
(5)铜丝易弯曲   ;
(6)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
(7)大理石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8)镁是银白色固体   ;
(9)有机物受热易分解   ;
(10)人的呼吸   。
【答案】(1)A
(2)A
(3)C
(4)C
(5)B
(6)D
(7)D
(8)B
(9)D
(10)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铜丝易弯曲,属于物理性质;
(6)食物在夏天变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7)大理石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8)镁是银白色固体,描述的是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9)有机物受热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10)人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1)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铜丝易弯曲,属于物理性质;
(6)食物在夏天变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7)大理石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8)镁是银白色固体,描述的是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9)有机物受热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10)人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14.(2022九上·凉州月考)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上述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加热时应用火焰的   部分加热。
②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2)量取7.2mL溶液用   (填仪器名称),若小红同学量取7.2mL某液体时,如果仰视量筒的刻度(其他操作无误),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7.2mL。(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如果燃着的仪器F被碰倒,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4)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填序号)。
A. B.
C. D.
【答案】(1)I;外焰;C;D;G;B
(2)量筒和胶头滴管;大于
(3)用湿抹布盖灭
(4)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故填:I,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则加热时应用火焰的外焰部分加热。
②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集气瓶,故填:C。
③为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破裂,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故填:D。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药匙,故填:G。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填:B。
(2)量取液体时,先倾倒至刻度线附近,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则量取7.2mL溶液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若小红同学量取7.2mL某液体时,如果仰视量筒的刻度(其他操作无误),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则所量取液体的体积大于7.2mL。
(3)如果燃着的仪器F被碰倒,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盖,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则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用湿抹布盖灭。
(4)A、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灯帽要盖住酒精灯,故A不正确;
B、托盘天平使用完毕,砝码要取下,放进砝码盒中,故B不正确;
C、氢氧化钠液体具有腐蚀性,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需要密封保存,故C正确;
D、胶头滴管使用结束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液体容易倒流进胶帽,腐蚀胶帽,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15.(2021九上·拜泉月考)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   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   ,蜡烛燃烧为   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管内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 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3)(结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答案】(1)热;水;化学
(2)发热;物理
(3)二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验证过程】(1)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变化应属于化学变化;
(2)灯泡通电中发光放热,但通电后灯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可以判断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知道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即猜想二正确。
【分析】(1)根据蜡烛燃烧放热及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2)根据金属通电发光时放热且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3)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都可能发生能量的变化分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