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明治维新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明治维新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11: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明治维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图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指挥新政府军在鸟羽、伏见战役中打败幕府军
B.出任日本第一任内阁首相
C.负责起草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曾与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2、下列关于明治政府废藩置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全国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B.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C.废除藩国,设立府县,彻底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
D.废藩置县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3、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的军队的突出特点主要包括


①军队由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等机构组成
②军部只向天皇负责
③所有日本军人要接受武士道教育
④运用近代先进武器装备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5、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

A.教育改革
B.军事改革
C.培养出国人才
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
6、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B.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7、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废藩置县”的”藩”是指


A.天皇的领地
B.将军的领地
C.大名的领地
D.
武士的领地
8、“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
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明治政府采取了(

A.废藩置县,取消对下层人民的限制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9、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提高日本国民的素质
B.培养了大批掌握科学知识的人才
C.有利于近代教育体制的建立
D.彻底屏弃了封建教育的因素
10、日本某藩知事到任不久,又被中央政府改称县知事,此事发生的时间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同?


A.征兵令》的颁布
B.改革币制
C.地税改革
D.日本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
3、课后见功
——《简明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
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材料四
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
兵务,开拓朝鲜釜山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材料五
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回答:
⑴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朝廷”与各藩关于“奉还”的真正含义。
⑵材料三的含义是什么?实质是什么?
⑶据材料四,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⑷材料五中“征兵告谕”有什么影响?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探究:背景材料
材料一
1872年日本政府以最高行政长官太政官的名义颁布了一份《学制令》,主旨在于培养“治产昌业”之才,其序文强调建立新型学校和新设学科,普及教育,“必使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材料二
1880年,天皇侍讲元田永孚以根据天皇巡视中了解的一些情况,以天皇名义颁布了一个《教学圣旨》,其内容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在小学生中进行传统的“德育”训练,在学堂中悬挂古来的忠臣、义士、孝子、节妇的画像,培养小学生对仁义忠孝产生“自脑髓而发的感觉”;二是批评当时的教学有“高尚的空谈”倾向,在课堂上高谈自由、民主、宪政,对于日后将务农、经商、做官的学生们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反而会使一些人自夸学识,轻侮官长;三是多教致用之学,使受教育者长大以后可以谋生、利国。
材料三
问题:⑴根据材料一,指出倡导“文明开化”的原因
⑵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
⑶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根据相关知识和材料三,回答日本的明治维新,又是如何进行社会风俗变革的 如何评价其变革
参考答案(第24课明治政府)
一、选择题
1-5
ABADA
6-10CCCDB
3、课后见功
⑴朝廷的含义是先奉还,再由天皇授予;各藩含义是奉还是假,要求重新授予是真。
⑵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及租佃关系承认土地私有。交纳地税表明法律确认土地私有。
⑶目的是为了防止和抵御外国入侵,同时为了加强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
⑷实行征兵制,废除武士对军事垄断,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新军成为对外扩张的工具。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思路引领:风俗习惯是指各国各民族在加史发展中形成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是本民族心理、志趣、信仰等的反映。风俗习惯有两面性,其变化是社会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日本明治维新中的西化,有倡导新风俗、革除陈规陋习的积极作用。但是,要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追求时尚的问题,要把移风易俗和盲目追求时尚区别开来。
答案提示:⑴培养学会和掌握西方科技的人才
⑵作用: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⑶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学习西方。看法:这些做法革除陋习,促进日本的文明开化,社会进步;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有利于改革深入发展;但是,日本在推行西化的同时,出现了“全盘西化”的不良倾向。(在社会风俗变革中要注意对传统文化习俗的有益部分的保留,避免绝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