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制)(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序章《走进物理》基础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4八上·海珠期中)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根据上述实验,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编钟发出声音的频率与其质量、被敲击的位置有关
B.若敲击Q处,编钟每秒振动的次数与敲N处时相同
C.若敲击Q处,编钟的振幅一定比敲N处时大
D.若敲击Q处,编钟的响度一定比敲N处时小
【答案】A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 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只有质量不同,所以可得出质量和音调有关; 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P处的低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只有位置不同,所以可得出音调和位置有关,A正确,BCD错误;
综上选A。
【分析】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如影响音调的因素有敲击的位置以及质量有关,所以探究音调与质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敲击位置相同,质量不同。
2.(2023八上·兰陵期中)炎热的夏天,小伟发现穿黑色的衣服走在阳光下很热,而穿白色的衣服却较凉爽一些。思考后他认为:不同颜色吸收太阳光热量的能力不同。则小伟的“认为”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C.猜想与假设 D.分析与论证
【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根据实际生活现象,穿白色衣服和黑色衣服的不同感受,“认为”是不同颜色的吸热能力不同,是一种猜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对实际生活现象进行合理猜测,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3.(2024八上·德阳月考)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然后拿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对“拿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D.设计实验、制定方案
【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拿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所以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分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
4.(2024八上·深圳期中)小明同学用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分别制作了完全相同的四个隔音盒子,他把同一闹钟依次放入四个隔音盒子,然后测得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盒子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 泡沫塑料板 玻璃 木板 硬纸板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m) 0.3 0.6 0.4 0.5
由上表所列数据,可以知道,按隔音效果由好到坏依次排列( )
A.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
B.泡沫塑料板、木板、硬纸板、玻璃
C.玻璃、硬纸板、木板、泡沫塑料板
D.木板、泡沫塑料板、玻璃、硬纸板
【答案】B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据题可知,只有材料不同,其余因素相同,听不到闹钟响的距离越近,表明隔音性质越好,题目中听不到泡沫塑料板的声音距离最近,所以该材料隔音性能最好,听不到玻璃的声音距离最远,所以玻璃的隔音性能最擦汗,其次为硬纸板,再次为木板,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如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变量为材料,题目中以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 为观察指标,距离越近,隔音性能越好,据此分析隔音性能。
5.(2024八上·成都期中)小平同学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所示的“烧金鱼”实验时,发现烧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金鱼却安然无恙。于是,他就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果然下方烧瓶壁很凉爽、而上方却很热。小平终于知道了金鱼安然无恙的原因。上述画线部分探究主要经历的过程分别是( )
A.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 B.猜想与假设、得出结论
C.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D.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答案】A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属于提出假设;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果然下方烧瓶壁很凉爽、而上方却很热,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试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得出结论,为了得出准确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确保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6.(2023八上·丹阳月考)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欢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欢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发现和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或假设
C.通过观察、实验获取证据 D.交流合作
【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选乒乓球时,将几只乒乓球从相同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反弹较高的乒乓球,操作是科学探究中的观察、实验收集证据环节,操作时,没有提出问题、没有减小猜想,没有交流合作,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实验中进行的环节,分析科学探究步骤。
7.(2023八上·达州月考)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的 ( )
A.假设 B.论证 C.实验 D.结论
【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硬币可能是铁制的,属于假设,那磁铁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科学探究。
故选C。
【分析】1、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本题中 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实验 。
8.(2023八上·柳州期末) 在研究单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需要测量单摆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下图中表示单摆摆动一次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神奇的物理现象
【解析】【解答】A.单摆在摆动的过程中,从左侧的最高点运动到右侧的最高点,接着从右侧最高点运动到左侧最高点,此过程为完整的一次单摆运动,故A符合题意;
B.该图片中单摆从左侧最高点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此过程没有完成一次完整的单摆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D.结合荡秋千的实例可知,两图不符合单摆的实际运动情况,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单摆在完成一次运动过程中,从左侧的最高点运动到右侧的最高点,接着从右侧最高点运动到左侧最高点,可结合荡秋千的实例进行分析。
9.(2023八上·会昌期中)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小徐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根据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
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B.把直径相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探究乒乓球的弹性和直径的关系时,通过乒乓球反弹高度,比较弹性大小,需要控制乒乓球下落高度相同,改变不同的直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弹性和直径的关系时,需要改变直径,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10.(2023八上·兴宾期中)小明头晕且浑身疼痛,觉得自己发烧了,于是他用体温计测量体温。“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属于科学探究的____环节。( )
A.制订计划 B.收集证据 C.提出问题 D.猜想与假设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感觉自己发烧,是猜想现象,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是实际操作环节,是收集证据的过程,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实验探究中,实际操作,是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的步骤。
11.(2023八上·惠城月考)在探究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后,同学们提出放入回形针的数量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的猜想,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
A.在形状不同的两个杯子中装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B.在材料不同的两个杯子中装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C.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温度不同其他都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D.只要水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无所谓,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探究装满水的杯子中,放入回形针的数量与水的温度的关系时,需要改变水的温度,其他条件相同,再观察放入回形针的数量,是控制变量法的利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物理量的影响因素时,改变被研究的物理量,其他条件相同。
12.(2023八上·杨浦期末)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1)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2)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3)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4)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上述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
A.(1)与(2) B.(3)与(4)
C.(1)与(4) D.(2)与(3)
【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2)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3)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4)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物理量的多个影响因素时,一般使用控制变量法。
13.(2022八上·郓城期中)物理问题与科学探究方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
B.用光线描述光——模型法
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研究反射规律——控制变量法
D.研究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
【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A.影响音调的因素与振动体的长短、粗细、材料和松紧程度有关,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属于控制变量法,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光难以直接观察,引用光线描述光属于模型法,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研究反射规律,多次实验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不属于控制变量法,C错误,符合题意;
D.现实中不可能将真空罩空气完全抽出,研究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属于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物理量的影响因素时,一般利用控制变量法;利用光线描述光,是模型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科学推理,是理想实验法。
14.(2021八上·南丹期末)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打开后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他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很“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猜想与假设
C.提出问题 D.交流与合作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小雷在室内看到暖瓶打开盖后,不冒白气,小雷猜想可能是暖瓶不保温,所以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这个环节,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际操作,是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过程。
15.(2023八上·花溪月考)在体育用品商店购买篮球时,总要将篮球在地面上拍几下,观察其反弹高度,选择弹性较好的篮球。这种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交流与合作
【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 在体育用品商店购买篮球时,总要将篮球在地面上拍几下,观察其反弹高度,选择弹性较好的篮球,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
故选:C。
【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进行分析解答。
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关于“猜想”,下列给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
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
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
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猜想是根据对未知事物的观察,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A正确,不符合题意;猜想不一定要是正确的,可能对也可能错,B错误,符合题意;因为是猜想,所以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因为有了猜想,然后才去求证,最后才论证出结果,所以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实验探究包含七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讨论,其中猜想与假设既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
17.(2020八上·灵川期中)进行科学探究,一般的步骤应该是( )
1提出问题 2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4猜想与假设 5评估 6分析与论证
A.1-3-2-4-6-5 B.1-4-2-3-5-6 C.1-4-2-3-6-5 D.1-2-4-3-6-5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依次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故答案为:C。
【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8.(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单元试卷)下面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
A.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
B.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过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
C.下雨时,先出现闪电后听到雷声
D.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
【答案】A
【知识点】神奇的物理现象
【解析】【解答】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锅内的食物从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食物被煮熟,属于热现象,A符合题意。
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过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是光现象,B不符合题意。
下雨时,先出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大于声速,不属于热现象,C不符合题意。
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是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不属于热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温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9.(2024八上·南昌月考)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一天晚上,小明正在学习,突然电灯熄灭了,“可能是灯丝断了”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答案】规律;猜想与假设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可能是灯丝断了”属于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综上第一空为规律;第二空为猜想与假设。
【分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其中本题“可能是灯丝断了”属于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20.(2023八上·重庆市月考)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的近代科学,他曾在比萨斜塔上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观察两个铅球落地情况,这一操作属于以下科学探究7个步骤中的 (填写序号)。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答案】伽利略;④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物理学的先驱者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的近代科学,他曾在比萨斜塔上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观察两个铅球落地情况,是具体操作过程,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④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步骤。
【分析】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为主的严密的近代科学;实际操作过程,是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得出、搜集数据环节。
21.(2023八上·惠城月考)小明看见妈妈在厨房用电热水壶煮开水,给电热水壶通电后不久,小明就看见壶口冒“白气”,并听到了“哗哗哗”的响声,小明想到刚学习的物理知识,“通电”属于 现象,壶口冒“白气”属于 现象,听到了“哗哗哗”的响声属于 现象(以上三空均选填“声”、“光”、“热”、“力”或“电”)。
【答案】电;热;声
【知识点】神奇的物理现象
【解析】【解答】“通电”属于电现象,壶口冒“白气”属于热现象,听到了“哗哗哗”的响声属于声现象
【分析】物理学研究的现象包括力、声、热、光、电灯现象,根据描述分析解答。
22.(2023八上·南昌期末)物理学是研究 、 、热、 、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答案】声;光;力
【知识点】神奇的物理现象
【解析】【解答】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分析】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3.(2020八上·奉贤期中)夜幕降临后,千家万户陆续打开了灯,电灯只有通电后才会工作,这属于 学现象;小区内随之逐渐变的安静,这属于 学现象。人站在路灯下,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属于 学现象(均选填“力”、“热”、“声”、“光”、“电”)。
【答案】电;声;光
【知识点】神奇的物理现象
【解析】【解答】电灯只有通电后才会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电能,这属于电学现象。小区内随之逐渐变的安静,因为声音变小了,这属于声学现象。人站在路灯下,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这属于光学现象。
【分析】生活中的电现象、声现象、光现象,结合日常生活知识即可解答。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4.(2024八上·潮南期中)在探究声音有关实验时,小李和小张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如图②所示,小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的一端,小张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传过来的声音,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你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你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可以得到 ;
(4)如图④所示,为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力拨动钢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既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又能看到尺子在不断振动;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做几次实验,探究本实验中,要用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力去拨动尺子,这种物理实验方法我们称为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答案】(1)能量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4)相同;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 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所以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综上 第1空、 能量;
(2) 为了明显地看到桌面的振动,改进方法为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钢球);
综上 第1空、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 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你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将 不能听到铃声,所以可以合理推断为真空不能传声;
综上 第1空、 不能;第2空、真空不能传声;
(4) 为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波动尺子的力度相同,伸出长度不同。
综上 第1空、 相同; 第2空、控制变量法。
【分析】1、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某些物理量(动能、电能)难以直接观察,需要转换成容易观察的指标进行测量,如用乒乓球显示音叉的振动
3、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如影响音调的因素有拨动尺子力度以及拨动尺子的长度,所以探究音调与尺子伸出长短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拨动尺子的力度相同。
25.(2025八上·潮州期中)小明家书房台式电脑的一只头戴式耳机外罩坏了,他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实验材料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手机闹铃、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
A方案 B方案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很响 较响 弱 距离 18m 10m 6m
(4)当妈妈在客厅看电视时,小明在书房戴上制作好的防噪声耳罩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在一旁看书的爸爸几乎听不到耳机发出的声音。小明听力训练时,客厅电视的声音是 (选填“噪声”或“乐音”),爸爸看书时,防噪声耳罩相当于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1)手机闹铃
(2)B
(3)泡沫塑料
(4)噪声;人耳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声源必须具有发声稳定的特点,所以选择手机闹铃;
综上 第1空、 手机闹铃;
(2)人耳听到的响度并不精确,所以将听不到声音的距离作为观察指标可以较为精确的反应声音的响度,B正确,A错误;
综上选B;
(3)据表格可知,泡沫塑料材料下,人耳听到的声音响度距离最小,所以该材料隔音性能最好;
综上 第1空、泡沫塑料;
(4) 客厅电视的声音 影响小明学习,所以属于噪声, 爸爸看书时,防噪声耳罩相当于在 人耳处减弱噪音;
综上 第1空、 噪声;第2空、人耳。
【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如影响材料的的隔音性能有材料的种类、材料的厚度等,所以探究隔音性能和材料种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材料的厚度等;
2、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3、噪声:影响人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2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 探索之路)探究篮球反弹性能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与篮球的材质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篮球的 有关;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在探究猜想一时,我们只选择材质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的篮球,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其他条件都相同,用力向下拍不同的篮球,观察比较它们反弹后的高度;
方案二: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不同的篮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比较它们反弹后的高度;
方案三:其他条件都相同,使不同的篮球反弹到相同的高度,观察比较它们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
【评估与交流】
⑴按照方案一探究,其不足之处是 ;
⑵按照方案二探究,篮球反弹后的高度越高,反弹性能就越 ;像这种用反弹的高度来表示篮球反弹性能强弱的方法,在物理学上,我们把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 ;
⑶按照方案三探究,篮球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越高,反弹性能就越 。
【答案】充气情况;很难控制向下拍的力相同;强;转换法;弱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猜想与假设】根据实际,篮球的反弹性能还可能与篮球的充气情况、质量、大小等因素有关;【评估与交流】(1)方案一:其他条件都相同,用力向下拍不同的篮球,在用力向下拍球时,很难控制相同的力;(2)篮球能够反弹的高度越高,说明其反弹性能越强,用反弹的高度来表示篮球反弹性能强弱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为转换法;(3)反弹相同的高度,篮球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越高,说明篮球的反弹性能越弱。
【分析】物理学中有很多研究方法,类比法是把抽象的东西转化成形象的东西,便于理解,控制变量法,当有多个因素对某一个物理量有影响时,要研究每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27.(2024八上·汕头期中)小山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①泡沫塑料和②卫生纸两种保温材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热开水,做了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装置,其中一个装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在相同环境的房间里同时开始做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图乙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实验过程中室温基本不变。
(1)在上述实验中你认为小明在操作时,应控制不变 (一条即可);
(2)根据水温随时间变化的①曲线图像可知,开水在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最快的时间是 (选填“0-30min”、“30-60min”或“60-90min”),降温的速度随时间增加而越来越 (选填“快”或“慢”);
(3)根据图像分析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左右;
(4)保温性能较好的是材料 (选填“①”或“②”)。
(5)举例生活中选用保温材料的例子 。
【答案】(1)水量相同
(2)0~30min;慢
(3)20
(4)①
(5)冷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选用保温材料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 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 试验,变量为材料的种类,所以应该控制材料的厚度、液体的质量、温度等相同。
综上 第1空、 水量相同 。
(2)水温度变化在0-30min最快,降温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慢。
综上 第1空、0-30min; 第2空、慢;
(3)水温度在20℃收敛,所以室温为20℃;
综上 第1空、 20;
(4)在相同时间下,①温度降温小,所以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为①。
综上 第1空、①。
(5)生活中选用保温材料例子:冷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选用保温材料。
综上 第1空、冷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选用保温材料。
【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所以变量为材料的种类,所以应该保证材料的厚度、释放热量的液体种类、质量相同。
2、水温度变化前快后慢的原因为开始降温时,水和周围环境温差大,所以降温速度快,降温结束后,水温会逐渐靠近环境温度。
阅卷人 四、简答题
得分
28.(2025八上·永吉期末)请解释飞机的外壳为什么要选用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制成。这些材料除了要具有低密度特性外,还需要具有哪些特性?请你写出一条。
【答案】体积一定时,选用低密度的材料制作外壳,飞机的质量小,便于升空。制作飞机外壳的材料还应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耐高温的特点。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这些材料除低密度外还需具备的特性如高强度:飞机在飞行中会承受复杂的力学载荷,包括空气阻力、气压变化、自身重力产生的应力等,高强度的材料能确保外壳结构在这些载荷作用下不发生变形、断裂等损坏,保障飞行安全。
【分析】掌握密度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生活中一些场景所需要的物理特性,如食品包装袋需要安全性与卫生性、阻湿性、阻氧性、抗拉强度与韧性等。
29.(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希望你喜爱物理同步练习)物理推动社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划时代的发展?
【答案】①钻木取火使人类进入刀耕火种社会;②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④电子计算机,量子论的发现使人类进入高科技时代.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 【解答】①钻木取火→刀耕火种社会;②蒸汽机→蒸汽时代;③发电机、电动机→电气时代;④电子计算机,量子论→高科技时代.
【分析】了解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制)(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序章《走进物理》基础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4八上·海珠期中)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根据上述实验,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编钟发出声音的频率与其质量、被敲击的位置有关
B.若敲击Q处,编钟每秒振动的次数与敲N处时相同
C.若敲击Q处,编钟的振幅一定比敲N处时大
D.若敲击Q处,编钟的响度一定比敲N处时小
2.(2023八上·兰陵期中)炎热的夏天,小伟发现穿黑色的衣服走在阳光下很热,而穿白色的衣服却较凉爽一些。思考后他认为:不同颜色吸收太阳光热量的能力不同。则小伟的“认为”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C.猜想与假设 D.分析与论证
3.(2024八上·德阳月考)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然后拿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对“拿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D.设计实验、制定方案
4.(2024八上·深圳期中)小明同学用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分别制作了完全相同的四个隔音盒子,他把同一闹钟依次放入四个隔音盒子,然后测得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盒子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 泡沫塑料板 玻璃 木板 硬纸板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m) 0.3 0.6 0.4 0.5
由上表所列数据,可以知道,按隔音效果由好到坏依次排列( )
A.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
B.泡沫塑料板、木板、硬纸板、玻璃
C.玻璃、硬纸板、木板、泡沫塑料板
D.木板、泡沫塑料板、玻璃、硬纸板
5.(2024八上·成都期中)小平同学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所示的“烧金鱼”实验时,发现烧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金鱼却安然无恙。于是,他就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果然下方烧瓶壁很凉爽、而上方却很热。小平终于知道了金鱼安然无恙的原因。上述画线部分探究主要经历的过程分别是( )
A.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 B.猜想与假设、得出结论
C.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D.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6.(2023八上·丹阳月考)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欢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欢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发现和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或假设
C.通过观察、实验获取证据 D.交流合作
7.(2023八上·达州月考)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的 ( )
A.假设 B.论证 C.实验 D.结论
8.(2023八上·柳州期末) 在研究单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需要测量单摆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下图中表示单摆摆动一次的是( )
A. B.
C. D.
9.(2023八上·会昌期中)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小徐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根据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
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B.把直径相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10.(2023八上·兴宾期中)小明头晕且浑身疼痛,觉得自己发烧了,于是他用体温计测量体温。“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属于科学探究的____环节。( )
A.制订计划 B.收集证据 C.提出问题 D.猜想与假设
11.(2023八上·惠城月考)在探究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后,同学们提出放入回形针的数量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的猜想,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
A.在形状不同的两个杯子中装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B.在材料不同的两个杯子中装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C.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温度不同其他都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D.只要水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无所谓,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12.(2023八上·杨浦期末)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1)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2)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3)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4)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上述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
A.(1)与(2) B.(3)与(4)
C.(1)与(4) D.(2)与(3)
13.(2022八上·郓城期中)物理问题与科学探究方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
B.用光线描述光——模型法
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研究反射规律——控制变量法
D.研究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
14.(2021八上·南丹期末)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打开后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他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很“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猜想与假设
C.提出问题 D.交流与合作
15.(2023八上·花溪月考)在体育用品商店购买篮球时,总要将篮球在地面上拍几下,观察其反弹高度,选择弹性较好的篮球。这种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交流与合作
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关于“猜想”,下列给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
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
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
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17.(2020八上·灵川期中)进行科学探究,一般的步骤应该是( )
1提出问题 2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4猜想与假设 5评估 6分析与论证
A.1-3-2-4-6-5 B.1-4-2-3-5-6 C.1-4-2-3-6-5 D.1-2-4-3-6-5
18.(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单元试卷)下面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
A.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
B.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过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
C.下雨时,先出现闪电后听到雷声
D.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9.(2024八上·南昌月考)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一天晚上,小明正在学习,突然电灯熄灭了,“可能是灯丝断了”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20.(2023八上·重庆市月考)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的近代科学,他曾在比萨斜塔上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观察两个铅球落地情况,这一操作属于以下科学探究7个步骤中的 (填写序号)。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21.(2023八上·惠城月考)小明看见妈妈在厨房用电热水壶煮开水,给电热水壶通电后不久,小明就看见壶口冒“白气”,并听到了“哗哗哗”的响声,小明想到刚学习的物理知识,“通电”属于 现象,壶口冒“白气”属于 现象,听到了“哗哗哗”的响声属于 现象(以上三空均选填“声”、“光”、“热”、“力”或“电”)。
22.(2023八上·南昌期末)物理学是研究 、 、热、 、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3.(2020八上·奉贤期中)夜幕降临后,千家万户陆续打开了灯,电灯只有通电后才会工作,这属于 学现象;小区内随之逐渐变的安静,这属于 学现象。人站在路灯下,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属于 学现象(均选填“力”、“热”、“声”、“光”、“电”)。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4.(2024八上·潮南期中)在探究声音有关实验时,小李和小张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如图②所示,小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的一端,小张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传过来的声音,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你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你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可以得到 ;
(4)如图④所示,为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力拨动钢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既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又能看到尺子在不断振动;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做几次实验,探究本实验中,要用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力去拨动尺子,这种物理实验方法我们称为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5.(2025八上·潮州期中)小明家书房台式电脑的一只头戴式耳机外罩坏了,他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实验材料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手机闹铃、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
A方案 B方案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很响 较响 弱 距离 18m 10m 6m
(4)当妈妈在客厅看电视时,小明在书房戴上制作好的防噪声耳罩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在一旁看书的爸爸几乎听不到耳机发出的声音。小明听力训练时,客厅电视的声音是 (选填“噪声”或“乐音”),爸爸看书时,防噪声耳罩相当于在 处减弱噪声。
2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 探索之路)探究篮球反弹性能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与篮球的材质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篮球的 有关;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在探究猜想一时,我们只选择材质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的篮球,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其他条件都相同,用力向下拍不同的篮球,观察比较它们反弹后的高度;
方案二: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不同的篮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比较它们反弹后的高度;
方案三:其他条件都相同,使不同的篮球反弹到相同的高度,观察比较它们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
【评估与交流】
⑴按照方案一探究,其不足之处是 ;
⑵按照方案二探究,篮球反弹后的高度越高,反弹性能就越 ;像这种用反弹的高度来表示篮球反弹性能强弱的方法,在物理学上,我们把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 ;
⑶按照方案三探究,篮球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越高,反弹性能就越 。
27.(2024八上·汕头期中)小山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①泡沫塑料和②卫生纸两种保温材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热开水,做了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装置,其中一个装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在相同环境的房间里同时开始做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图乙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实验过程中室温基本不变。
(1)在上述实验中你认为小明在操作时,应控制不变 (一条即可);
(2)根据水温随时间变化的①曲线图像可知,开水在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最快的时间是 (选填“0-30min”、“30-60min”或“60-90min”),降温的速度随时间增加而越来越 (选填“快”或“慢”);
(3)根据图像分析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左右;
(4)保温性能较好的是材料 (选填“①”或“②”)。
(5)举例生活中选用保温材料的例子 。
阅卷人 四、简答题
得分
28.(2025八上·永吉期末)请解释飞机的外壳为什么要选用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制成。这些材料除了要具有低密度特性外,还需要具有哪些特性?请你写出一条。
29.(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希望你喜爱物理同步练习)物理推动社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划时代的发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 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只有质量不同,所以可得出质量和音调有关; 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P处的低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只有位置不同,所以可得出音调和位置有关,A正确,BCD错误;
综上选A。
【分析】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如影响音调的因素有敲击的位置以及质量有关,所以探究音调与质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敲击位置相同,质量不同。
2.【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根据实际生活现象,穿白色衣服和黑色衣服的不同感受,“认为”是不同颜色的吸热能力不同,是一种猜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对实际生活现象进行合理猜测,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3.【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拿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所以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分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
4.【答案】B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据题可知,只有材料不同,其余因素相同,听不到闹钟响的距离越近,表明隔音性质越好,题目中听不到泡沫塑料板的声音距离最近,所以该材料隔音性能最好,听不到玻璃的声音距离最远,所以玻璃的隔音性能最擦汗,其次为硬纸板,再次为木板,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如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变量为材料,题目中以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 为观察指标,距离越近,隔音性能越好,据此分析隔音性能。
5.【答案】A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属于提出假设;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果然下方烧瓶壁很凉爽、而上方却很热,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试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得出结论,为了得出准确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确保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6.【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选乒乓球时,将几只乒乓球从相同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反弹较高的乒乓球,操作是科学探究中的观察、实验收集证据环节,操作时,没有提出问题、没有减小猜想,没有交流合作,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实验中进行的环节,分析科学探究步骤。
7.【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硬币可能是铁制的,属于假设,那磁铁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科学探究。
故选C。
【分析】1、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本题中 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实验 。
8.【答案】A
【知识点】神奇的物理现象
【解析】【解答】A.单摆在摆动的过程中,从左侧的最高点运动到右侧的最高点,接着从右侧最高点运动到左侧最高点,此过程为完整的一次单摆运动,故A符合题意;
B.该图片中单摆从左侧最高点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此过程没有完成一次完整的单摆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D.结合荡秋千的实例可知,两图不符合单摆的实际运动情况,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单摆在完成一次运动过程中,从左侧的最高点运动到右侧的最高点,接着从右侧最高点运动到左侧最高点,可结合荡秋千的实例进行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探究乒乓球的弹性和直径的关系时,通过乒乓球反弹高度,比较弹性大小,需要控制乒乓球下落高度相同,改变不同的直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弹性和直径的关系时,需要改变直径,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10.【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感觉自己发烧,是猜想现象,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是实际操作环节,是收集证据的过程,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实验探究中,实际操作,是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的步骤。
11.【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探究装满水的杯子中,放入回形针的数量与水的温度的关系时,需要改变水的温度,其他条件相同,再观察放入回形针的数量,是控制变量法的利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物理量的影响因素时,改变被研究的物理量,其他条件相同。
12.【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2)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3)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4)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物理量的多个影响因素时,一般使用控制变量法。
13.【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A.影响音调的因素与振动体的长短、粗细、材料和松紧程度有关,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属于控制变量法,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光难以直接观察,引用光线描述光属于模型法,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研究反射规律,多次实验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不属于控制变量法,C错误,符合题意;
D.现实中不可能将真空罩空气完全抽出,研究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属于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物理量的影响因素时,一般利用控制变量法;利用光线描述光,是模型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科学推理,是理想实验法。
14.【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小雷在室内看到暖瓶打开盖后,不冒白气,小雷猜想可能是暖瓶不保温,所以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这个环节,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际操作,是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过程。
15.【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 在体育用品商店购买篮球时,总要将篮球在地面上拍几下,观察其反弹高度,选择弹性较好的篮球,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
故选:C。
【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猜想是根据对未知事物的观察,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A正确,不符合题意;猜想不一定要是正确的,可能对也可能错,B错误,符合题意;因为是猜想,所以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因为有了猜想,然后才去求证,最后才论证出结果,所以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实验探究包含七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讨论,其中猜想与假设既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
17.【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依次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故答案为:C。
【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8.【答案】A
【知识点】神奇的物理现象
【解析】【解答】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锅内的食物从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食物被煮熟,属于热现象,A符合题意。
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过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是光现象,B不符合题意。
下雨时,先出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大于声速,不属于热现象,C不符合题意。
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是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不属于热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温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19.【答案】规律;猜想与假设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可能是灯丝断了”属于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综上第一空为规律;第二空为猜想与假设。
【分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其中本题“可能是灯丝断了”属于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20.【答案】伽利略;④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物理学的先驱者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的近代科学,他曾在比萨斜塔上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观察两个铅球落地情况,是具体操作过程,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④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步骤。
【分析】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为主的严密的近代科学;实际操作过程,是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得出、搜集数据环节。
21.【答案】电;热;声
【知识点】神奇的物理现象
【解析】【解答】“通电”属于电现象,壶口冒“白气”属于热现象,听到了“哗哗哗”的响声属于声现象
【分析】物理学研究的现象包括力、声、热、光、电灯现象,根据描述分析解答。
22.【答案】声;光;力
【知识点】神奇的物理现象
【解析】【解答】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分析】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3.【答案】电;声;光
【知识点】神奇的物理现象
【解析】【解答】电灯只有通电后才会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电能,这属于电学现象。小区内随之逐渐变的安静,因为声音变小了,这属于声学现象。人站在路灯下,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这属于光学现象。
【分析】生活中的电现象、声现象、光现象,结合日常生活知识即可解答。
24.【答案】(1)能量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4)相同;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 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所以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综上 第1空、 能量;
(2) 为了明显地看到桌面的振动,改进方法为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钢球);
综上 第1空、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 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你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将 不能听到铃声,所以可以合理推断为真空不能传声;
综上 第1空、 不能;第2空、真空不能传声;
(4) 为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波动尺子的力度相同,伸出长度不同。
综上 第1空、 相同; 第2空、控制变量法。
【分析】1、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某些物理量(动能、电能)难以直接观察,需要转换成容易观察的指标进行测量,如用乒乓球显示音叉的振动
3、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如影响音调的因素有拨动尺子力度以及拨动尺子的长度,所以探究音调与尺子伸出长短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拨动尺子的力度相同。
25.【答案】(1)手机闹铃
(2)B
(3)泡沫塑料
(4)噪声;人耳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声源必须具有发声稳定的特点,所以选择手机闹铃;
综上 第1空、 手机闹铃;
(2)人耳听到的响度并不精确,所以将听不到声音的距离作为观察指标可以较为精确的反应声音的响度,B正确,A错误;
综上选B;
(3)据表格可知,泡沫塑料材料下,人耳听到的声音响度距离最小,所以该材料隔音性能最好;
综上 第1空、泡沫塑料;
(4) 客厅电视的声音 影响小明学习,所以属于噪声, 爸爸看书时,防噪声耳罩相当于在 人耳处减弱噪音;
综上 第1空、 噪声;第2空、人耳。
【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如影响材料的的隔音性能有材料的种类、材料的厚度等,所以探究隔音性能和材料种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材料的厚度等;
2、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3、噪声:影响人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26.【答案】充气情况;很难控制向下拍的力相同;强;转换法;弱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猜想与假设】根据实际,篮球的反弹性能还可能与篮球的充气情况、质量、大小等因素有关;【评估与交流】(1)方案一:其他条件都相同,用力向下拍不同的篮球,在用力向下拍球时,很难控制相同的力;(2)篮球能够反弹的高度越高,说明其反弹性能越强,用反弹的高度来表示篮球反弹性能强弱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为转换法;(3)反弹相同的高度,篮球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越高,说明篮球的反弹性能越弱。
【分析】物理学中有很多研究方法,类比法是把抽象的东西转化成形象的东西,便于理解,控制变量法,当有多个因素对某一个物理量有影响时,要研究每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27.【答案】(1)水量相同
(2)0~30min;慢
(3)20
(4)①
(5)冷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选用保温材料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 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 试验,变量为材料的种类,所以应该控制材料的厚度、液体的质量、温度等相同。
综上 第1空、 水量相同 。
(2)水温度变化在0-30min最快,降温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慢。
综上 第1空、0-30min; 第2空、慢;
(3)水温度在20℃收敛,所以室温为20℃;
综上 第1空、 20;
(4)在相同时间下,①温度降温小,所以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为①。
综上 第1空、①。
(5)生活中选用保温材料例子:冷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选用保温材料。
综上 第1空、冷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选用保温材料。
【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所以变量为材料的种类,所以应该保证材料的厚度、释放热量的液体种类、质量相同。
2、水温度变化前快后慢的原因为开始降温时,水和周围环境温差大,所以降温速度快,降温结束后,水温会逐渐靠近环境温度。
28.【答案】体积一定时,选用低密度的材料制作外壳,飞机的质量小,便于升空。制作飞机外壳的材料还应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耐高温的特点。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这些材料除低密度外还需具备的特性如高强度:飞机在飞行中会承受复杂的力学载荷,包括空气阻力、气压变化、自身重力产生的应力等,高强度的材料能确保外壳结构在这些载荷作用下不发生变形、断裂等损坏,保障飞行安全。
【分析】掌握密度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生活中一些场景所需要的物理特性,如食品包装袋需要安全性与卫生性、阻湿性、阻氧性、抗拉强度与韧性等。
29.【答案】①钻木取火使人类进入刀耕火种社会;②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④电子计算机,量子论的发现使人类进入高科技时代.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 【解答】①钻木取火→刀耕火种社会;②蒸汽机→蒸汽时代;③发电机、电动机→电气时代;④电子计算机,量子论→高科技时代.
【分析】了解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