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制)(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4八上·平凉期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唱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如图所示。“青山两岸走”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竹排 B.青山 C.河岸 D.树木
【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青山两岸走表明青山发生相对运动,青山和竹排的运动状态不同,所以以竹排为参照物,两岸的青山是运动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
2.(2024八上·宜都月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五四运动
C.行驶的汽车 D.春风拂面
【答案】B
【知识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物体随时间的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题目中江水在流动、行驶的汽车,风的流动均属于机械运动,五四运动是历史上的一次青年组织的爱国运动,不是机械运动,所以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分析】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如动物奔跑、河水流动等。
3.(2024八上·襄阳月考)下列自然现象中,涉及机械运动的是( )
A.百花盛开 B.艳阳高照 C.夜色朦胧 D.飞沙走石
【答案】D
【知识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太阳的东升西落,马儿的奔跑,飞沙走石,沙石位置有变化,属于机械运动,D正确,ABC涉及到的物体位置均没有发生变化,ABC错误。
综上选D。【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如动物的奔跑、海洋的潮落等。
4.(2023八上·双流期中)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南辕北辙 B.夸父追日 C.顺水推舟 D.心潮澎湃
【答案】D
【知识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题目中“南辕北辙”、“夸父追日”、“顺水推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
D.心潮澎湃是表示人心情激动,不是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机械运动的简单判别: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可看做物体发生机械运动,如奔跑、行走等。
5.(2024八上·广阳月考)小明和小李同时从起点出发,一段时间后他们到达半山腰(如图),但最后二人却同时到达山项。下列关于二人在登山全程的平均速度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小李的平均速度更大 B.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大
C.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小 D.二人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二人最后到达山顶的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相同,根据,则二人的平均速度相等,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路程和时间相同时,平均速度相等。
6.(2024八上·路南月考)由速度公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
B.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小,速度越大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故A错误;
B.时间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路程与速度成正比,故B正确;
CD.速度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和时间均有关系,故CD错误。
故选B。
【分析】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路程、时间无关。
7.(2024八上·南明月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距离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2∶1 B.3∶4 C.4∶3 D.5∶3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关系,计算速度之比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计算速度,再计算速度比。
8.(2024八上·南皮月考)“和谐号”动车在笔直的铁路上以20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可知( )
A.“和谐号”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B.“和谐号”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和谐号”的速度与时间、路程无关
D.以上说法均错误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动车在笔直的铁路上以20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与运动路程和时间无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时间无关。
9.(2024八上·罗平月考)小明爸爸开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的过程中,听到导航提示“前方区间测速,全长20km,限速80km/h”,为了不违反交通规则,小明爸爸开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
A.不应超过15min B.不应超过20min
C.不应少于15min D.不应少于20min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据题可知,全长20km,限速80km/h,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最小通过此地的时间,所以ABD错误,C正确。
综上选C。
【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
10.(2024八上·船营月考)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南运动,它们的s-t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南运动 B.甲、乙都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经过4s,甲乙相距8m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BC.图中,甲乙的s-t图像均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计算甲的速度,乙的速度,
甲乙运动方向相同,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北运动,故ABC错误;
D.图中,经过4s,甲与出发点相距4m,乙与出发点相距12m,则甲乙相距:,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s-t图像,利用,计算速度,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以较快的物体为参照物,运动慢的物体向后运动。
11.(2024八上·成都月考)某一物体在前一半的路程中速度是10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15m/s,该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12.5m/s B.12m/s C.13m/s D.25m/s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假设前半段与后半段路程都是s,由可知,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为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为,所以总时间为,根据速度公式可计算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速度的计算:v=s/t,相同时间下物体的路程大,则速度大,相同路程下,物体的时间小速度大,当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
12.(2024八上·宜都月考)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的猎豹最快每秒可跑40米,空中飞行的燕子10min能飞3km,比较它们的速度的大小( )
A.燕子速度最大 B.旗鱼速度最大
C.猎豹速度最大 D.三者一样大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旗鱼的速度v旗鱼=108×=30m/s,猎豹的速度v猎豹=40m/s,根据速度公式可计算燕子的速度,所以猎豹的速度最大。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速度的计算:v=s/t,相同时间下物体的路程大,则速度大,相同路程下,物体的时间小速度大,当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
13.(2024八上·遂宁月考)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路程的变大而变大
B.根据可知,速度一定时,用的时间越多,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
D.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无关,可以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该物体的平均速度,所以速度不变时,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1、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和路程以及通过的时间无关。
14.(2024八上·白云月考)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车和丙车的速度相等
B.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东行驶
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西行驶
D.乙车保持图中速度运动下去,t=10s时,通过的路程为40m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甲图像是v﹣t图像,据图可知,甲的速度为4m/s,乙车2s运动8m,丙车4s经过4m,根据速度公式可计算、,所以A错误。
BC.甲速度为4m/s,乙车4m/s,大于丙的速度,所以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 , 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西行驶 ,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静止,BC错误。
D.乙车4m/s,t=10s时,通过的路程
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
15.(2023八上·威远期中)一列队伍长50m,行进的速度为2.5m/s,经过一座全长100m的桥,从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个人离开桥,总共需要的时间为( )
A.40s B.50s C.60s D.80s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总路程为s=50+100m=150m所需时间为
故选C。
【分析】从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个人离开桥通过的路程等于队伍长度加上桥的长度。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
16.(2023八上·成都期中)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BC.图中,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根据,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C错误,B正确;
D.图像,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大,是加速运动,甲乙均为匀速直线运动,图像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在相同时间内,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17.(2023八上·武汉月考)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处所用时间小于甲车到达处所用时间
C.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观察图像,前内甲车的路程为,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则前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观察图像,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则到达处所用的时间为。乙车到达处所用的时间为,所以乙车到达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观察图像,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不变,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两车在内通过的路程都是,根据可知在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18.(2024八上·阿图什期末)年月日,神舟十三号首次与空间站组合体“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交会对接。对接后,判断“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月球 B.神舟十三号
C.舱外飞过的陨石 D.地球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C、D、月球、地球和陨石与核心舱的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与天和核心舱是相对运动的,B、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的运动状态一致,是相对静止的,B正确
综上选B
【分析】根据物体相对运动判识选项
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状态一致,则二者相对静止,反之,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状态不一致,则二者相对运动,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的运动状态一致,两者是相对静止的。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9.(2020八上·永新期末)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是以 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 为参照物.
【答案】河岸;船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船在行走,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舟行”是以河岸为参照物的,
人坐在船上,人相对船的位置没有发生相对变化,所以“人不觉”是以船为参照物的.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20.(2024八上·五华期中)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司机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变为红灯,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汽车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在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 m,则开始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度为 m/s。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物理量是 。
【答案】5;5;路程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在反应时间内汽车的速度为为10m/s,根据速度s=vt计算在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据图可知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度为5m/s。图中封闭的空白部分的面积为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表示汽车在反应时间0.5s内行驶的路程,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是汽车在0.5~1.5s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匀速运动的特点,在st曲线上为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在vt曲线为一条水平直线。
21.(2024八上·佛山月考)在进行 4×100m 接力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运动员的成绩将比实际成绩 (填“偏好”或 “偏差”),比赛过程中要想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棒人和接棒人在接力区内要处于相对 (选填“运动”或 “静止”)状态;某队跑完全程的成绩刚好为 40s,则该队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偏好;静止;1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由于光速大于声速,若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才计时,运动员已经跑出了一段距离,测得的时间偏小,成绩将比实际成绩偏好;
比赛过程中要想交接棒顺利进行,则交棒人和接棒人在接力区内要保持相同的速度,让他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某队跑完全程的成绩刚好为t=40s,则该队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
故答案为:偏好;静止;10。
【分析】 (1)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的速度是340m/s,光速比声速大;
(2)当两个物体同向同速行驶时,这两个物体就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可以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
(3)利用公式求得速度。
22.(2024八上·丹巴期中)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步,依据他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做 运动,运动过程中小刚在小明的 面(选填“前”或“后”),小刚的平均速度是 km/h。
【答案】匀速直线;前;1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路程-时间(s-t)图像中,小明的图像是直线,说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符合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所以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图像,在相同时间内(如t=2s),小刚的路程大于小明的路程。因为两人同地、同向出发,路程长的在前,所以运动过程中小刚在小明的前面;平均速度公式。由图可知,小刚通过的路程s=40m,时间t=8s,则:。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前;18。
【分析】1、s-t图像的物理意义:图像斜率表示速度,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不变,速度不变);曲线表示变速运动(斜率变化,速度变化)。通过图像可直接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判断物体位置关系(同地同向时,路程长的在前)。
2、平均速度的计算与单位换算:平均速度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适用于匀速或变速运动。单位换算需掌握1m/s=3.6km/h的关系,实现国际单位(m/s)与常用单位(km/h)的转换。
23.(2023八上·宁阳月考)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球的速度越来越大(选填“甲”或“乙”)。
【答案】甲;乙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频闪照相两个球的图象之间时间间隔相同,根据S=V×t,甲图象,两个小球图象间的间隔相同,应为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象,两个小球图象间的间隔越来越大,说明该小球速度越来越快。
答:甲;乙【分析】 此题是根据两幅图片填空。频闪照相两个球之间时间间隔相同,S=V×t,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两个小球间的间隔相同。速度越来越快的小球,两个球之间间隔越来越大。
24.(2024八上·德阳月考)许多人在跑步时会戴着智能运动手环,以记录自己的运动情况。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因此,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 性。
【答案】静止;运动;相对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人佩戴运动手环跑步时,智能运动手环与佩戴者的没有位置变化,以手腕为参照物,运动手环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有位置变化,则运动手环是运动的。
可见,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则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故第1空填:静止;第2空填:运动;第3空填:相对性。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不同,则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5.(2024八上·长沙月考) 小铭与三位好友参加校运动会“4×100”接力赛。赛前,小铭提醒队友:在接棒区交接棒的两位同学,速度大小和方向尽可能相同,使两人彼此处于相对 状态,交接棒才能顺利进行; 跑最后一棒的小铭在跑步中发现所有对手都在往身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此时小铭的速度要比其他选手 (选填“快”或“慢”)。
【答案】静止;自己;快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接力赛的过程中,正在交接的两个学生应该保持速度尽可能相同,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这样才能提高的接棒的成功率。 跑最后一棒的小铭在跑步中发现所有对手都在往身后退,他是以自己为参照物,而其他的选手比他要慢;
故答案为:静止;自己;快。
【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我们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选定的参照物默认为是静止的。
26.(2024八上·成都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玩具小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小车在0~2s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5~7s的速度,小车全程平均速度为 m/s(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案】小于;0.86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物体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为2m,由可知,物体在前2s内速度为
后2s内的路程为4m,所以速度为,故前2s的速度小于后2s内的速度。
由图象可知,汽车全程通过的路程为6m,所用时间为7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
综上 第1空、小于; 第2空、0.86m/s。
【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匀速运动的特点,在st曲线上为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在vt曲线为一条水平直线。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7.(2024八上·珠海月考) 如图所示,小珠利用甲图所示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 点到达B 点时间1tAB=2s, A 点到达C点的时间tAc=3s,则:
(1) 该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使斜面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误差;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从图甲实验数据可知:AB段平均速度为 cm/s;
(4)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所示,小珠重新调整斜面坡度,利用位置传感器再次进行实验。屏幕图象为如图丙所示的v-t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在AB段、BC段的平均速度关系为VAB VBC(填“>”、“<”或“=”);
(5)小珠查阅课外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象与横坐标包围部分(图中阴影部分) 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小车运动的距离。如图丁所示,所描述的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图象可知小车0-1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如果斜面足够长,小车0-5s的路程是 m。
(6)小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 (选填“有”或“无”) 关。
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 cm 运动时间/s
1 较轻 80.0 2.5
2 较重 80.0 2.5
3 更重 80.0 2.5
【答案】(1)
(2)时间
(3)相同;20.0
(4)加速;<
(5)0.1;2.5
(6)无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测量小车速度的原理为。
综上 第1空、。
(2)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所以要减缓斜面的坡度;
综上 第1空、 时间;
(3) 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相同的位置静止下滑,AB的长度为40.00cm, tAB=2s ,所以速度为v=20.0cm/s;
综上 第1空、相同; 第2空、20.0;
(4) 屏幕图象为如图丙所示的v-t图象 ,所以速度逐渐变大,做加速运动,所以 VAB 小于 VBC 。
综上 第1空、加速; 第2空、<;
(5)据图可知0-1s,物体移动的路程为0.1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v=0.1m/s;据图可知5s后物体的速度为1.0m/s,所以围成的面积为2.5m。
综上 第1空、0.1; 第2空、2.5;
(6)不同质量的小车,小车在相同时间下经过路程相同,所以 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 无关;
综上 第1空、无。
【分析】1、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
2、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计算求解,所用的工具为刻度尺和停表,为了使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应该测量小车运动时间,所以选择较缓的斜坡。
28.(2024八上·铁东期末)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到斜面的顶端,金属片放到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从木板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金属片的平均速度。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停表记录的时间如图。
(1)该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出 (选填:“AC”或“BC”)的长度。
(2)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s=80cm,t= s, cm/s(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BC
(2)变速
(3)4.5;17.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车从斜面上出发开始计时,小车碰到下方的木板结束计时。因此需要用刻度尺测量BC的长度。
2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做加速直线运动。
3根据停表的数据可知小车的运动时间为4.5s,计算其平均速度为: 。
【分析】使用停表时,停表的分钟盘指向零刻度线处,说明此时时间小于30s,因此在大盘中的读数范围为0-30s之间,结合图像可知时间为4.5秒,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29.(2024八上·吉林期中)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
(1)为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很 的坡度;
(2)B为AC中点,,两次实验小车都从A点由静止下滑,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2.8s,到达B点所用时间为2s,则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由实验可得: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
【答案】(1)小
(2)0.75
(3)快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使小车运动慢些。
综上 第1空、 小;
(2)B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为0.6m,BC所用时间为0.8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车通过BC的平均速度为;
综上 第1空、 0.75;
(3)相同时间下,小车运动的时间越来越短,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说明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运动。
综上 第1空、 快。
【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匀速运动的特点,在st曲线上为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在vt曲线为一条水平直线。
(1)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使小车运动慢些。
(2)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
所用时间为
则小车通过BC的平均速度为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路程为
所用时间为
则小车通过AB的平均速度为
分析可知,,说明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运动。
30.(2024八上·邗江期末)在探究“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同学们将大小不等的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正确的是图 。
(2)实验中发现用秒表测量时间较难,为了便于测量,应该选择纸锥 (A/B)进行实验较好,同时让纸锥从较 (选填“高”或“低”)的位置同时下落。
(3)接着小明所在小组利用相机频闪拍照,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快慢情况,照相机每隔相同时间曝光一次,拍摄的图片如图丙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或“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答案】(1)甲
(2)A;高
(3)先变大后不变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正确的是图 甲
综上 第1空为甲
2)纸锥A面接较大,所以下落速度慢,测量时间较为准确, 让纸锥从较 高位置同时下落
综上第1空为A;第2空为高
3)相同时间间隔,下落高度越大后保持不变,所以速度为先变大后不变
综上 第1空、先变大后不变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V=S/t计算分析
物体速度的测量:原理为v=s/t ,所以测量仪器有秒表和刻度尺,为了便于测量,需要测量相同路程的下滑时间,或者使用频闪照相机,比较相同时间的下滑路程。
31.(2023八上·正定期中)
(1)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
(2)图乙中,停表的读数为 s;
(3)图丙中,汽车时速表的示数为 .
【答案】(1)2.75(2.72~2.78)
(2)110
(3)90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1)图甲中物块长度≈6.75cm-4.00cm=2.75cm;
(2)图乙中间是分钟,当前显示1min,将近2min(秒表超过30s),外面是秒表,当前显示50s,当前读数=60s+50s=110s。
(3)图丙读数90km/h。
故答案:2.75(2.72-2.78),;110;90。
【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仪器仪表的读数,注意刻度尺需要估读,还要注意单位。
阅卷人 四、计算题
得分
32.(2025八上·延边期末)公交车在60s内行驶了900m, 则公交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答案】解:根据路程和时间,计算公交车的平均速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计算运动的速度。
33.(2024八上·丹巴期中)小明平常骑自行车上学,当他骑车的平均速度为4m/s时,从家里出发,300s就可以到达学校。求:
(1)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
(2)如果他走路上学,要花多长时间(步行的平均速度为1.5m/s)。
【答案】(1)根据知,小明家离学校的距离
(2)根据知,走路上学的时间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速度公式描述了速度、路程、时间三者的定量关系。解题时需根据已知条件,灵活变形公式(s=vt求路程,求时间),体现物理公式“知二求一”的应用逻辑。
2、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计算,题目中“平均速度”隐含了“匀速直线运动”的假设(或等效为匀速),即速度大小不变。利用速度公式,可在已知速度、时间时求路程,或已知路程、速度时求时间,是运动学中最基本的定量计算应用。
(1)根据知,小明家离学校的距离
(2)根据知,走路上学的时间
34.(2024八上·珠海月考)如图所示,一座铁路桥长300m,一个行人从西桥头上桥以 1m/s的速度匀速沿桥向东行走3min后,发现一辆正以30m/s迎面匀速直线驶来的火车,此时火车距东桥头900m,求:
(1) 3min行人行走的距离是多少m;
(2) 若火车长240m,从车头上桥开始,全部通过桥需要时间是多少s;
(3)人与火车同时在桥上时安全隐患最大,若人奔跑的最大速度为4m/s,发现火车后,人应如何奔跑才能安全离开铁路桥。
【答案】(1)一个行人从西桥头上桥以 1m/s的速度匀速沿桥向东行走3min后 ,
根据速度公式s=vt=1m/s×180s=180m
(2)火车长240m ,桥长300m,所以总长度为540m,火车的速度为30m/s,
根据速度公式t=
(3)此时人距离东桥头为120m,
根据速度公式t=,
火车到达东桥头的时间为,
所以人可以离开桥;人距离西桥头为180m,
根据速度公式t=,
火车到达西桥头的时间为t‘=,
所以人不能离开桥,所以危险,综上,人应该向东桥头全速奔跑。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 一个行人从西桥头上桥以 1m/s的速度匀速沿桥向东行走3min=180s,根据s=vt计算 3min行人行走的距离 ;
(2)火车全部通过桥的长度为540m,火车的速度为30m/s,根据速度公式计算 车头上桥开始,全部通过桥需要时间;
(3) 人距离东桥头为120m,根据速度公式t=计算人离开东桥头的时间,同理计算火车到达东桥头的时间,二者进行对比,判断人是否可以离开桥;同理计算人离开西桥头的时间,同理计算火车到达西桥头的时间,二者进行对比,判断人是否可以离开桥。
35.(2024八上·长沙月考) 在某次校运会上,小明参加了1500米赛跑,已知小明前 400米用了80秒
(1) 小明在前 400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若小明保持前400米的速度跑完全程,他的比赛成绩是多少
(3)若小明想达到4分40秒的成绩,后1100米需要多快的平均速度
【答案】(1)解: 小明前 400米用了80秒,根据v=
(2)解:因为v=5m/s,S全程=1500m,则t全程=1500m÷5m/s=300s小明最终成绩为300s;
(3)解: t总=4min40s=280s 则后1100m的时间t后= t-t=280s-80s=200s,由 V=S÷t=1100m÷200m/s
=5.5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小明跑400米的时间t=80s,由速度公式s=vt计算 小明在前 400米的平均速度 ;
(2) 因为v=5m/s,S全程=1500m,根据t全程=
(3) 计算分析t总,后1100m的时间t后= t-t,根据速度公式s=vt计算后1100米需的平均速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制)(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4八上·平凉期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唱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如图所示。“青山两岸走”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竹排 B.青山 C.河岸 D.树木
2.(2024八上·宜都月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五四运动
C.行驶的汽车 D.春风拂面
3.(2024八上·襄阳月考)下列自然现象中,涉及机械运动的是( )
A.百花盛开 B.艳阳高照 C.夜色朦胧 D.飞沙走石
4.(2023八上·双流期中)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南辕北辙 B.夸父追日 C.顺水推舟 D.心潮澎湃
5.(2024八上·广阳月考)小明和小李同时从起点出发,一段时间后他们到达半山腰(如图),但最后二人却同时到达山项。下列关于二人在登山全程的平均速度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小李的平均速度更大 B.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大
C.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小 D.二人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6.(2024八上·路南月考)由速度公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
B.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小,速度越大
7.(2024八上·南明月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距离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2∶1 B.3∶4 C.4∶3 D.5∶3
8.(2024八上·南皮月考)“和谐号”动车在笔直的铁路上以20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可知( )
A.“和谐号”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B.“和谐号”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和谐号”的速度与时间、路程无关
D.以上说法均错误
9.(2024八上·罗平月考)小明爸爸开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的过程中,听到导航提示“前方区间测速,全长20km,限速80km/h”,为了不违反交通规则,小明爸爸开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
A.不应超过15min B.不应超过20min
C.不应少于15min D.不应少于20min
10.(2024八上·船营月考)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南运动,它们的s-t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南运动 B.甲、乙都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经过4s,甲乙相距8m
11.(2024八上·成都月考)某一物体在前一半的路程中速度是10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15m/s,该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12.5m/s B.12m/s C.13m/s D.25m/s
12.(2024八上·宜都月考)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的猎豹最快每秒可跑40米,空中飞行的燕子10min能飞3km,比较它们的速度的大小( )
A.燕子速度最大 B.旗鱼速度最大
C.猎豹速度最大 D.三者一样大
13.(2024八上·遂宁月考)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路程的变大而变大
B.根据可知,速度一定时,用的时间越多,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
D.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14.(2024八上·白云月考)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车和丙车的速度相等
B.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东行驶
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西行驶
D.乙车保持图中速度运动下去,t=10s时,通过的路程为40m
15.(2023八上·威远期中)一列队伍长50m,行进的速度为2.5m/s,经过一座全长100m的桥,从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个人离开桥,总共需要的时间为( )
A.40s B.50s C.60s D.80s
16.(2023八上·成都期中)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7.(2023八上·武汉月考)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处所用时间小于甲车到达处所用时间
C.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8.(2024八上·阿图什期末)年月日,神舟十三号首次与空间站组合体“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交会对接。对接后,判断“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月球 B.神舟十三号
C.舱外飞过的陨石 D.地球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9.(2020八上·永新期末)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是以 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 为参照物.
20.(2024八上·五华期中)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司机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变为红灯,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汽车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在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 m,则开始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度为 m/s。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物理量是 。
21.(2024八上·佛山月考)在进行 4×100m 接力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运动员的成绩将比实际成绩 (填“偏好”或 “偏差”),比赛过程中要想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棒人和接棒人在接力区内要处于相对 (选填“运动”或 “静止”)状态;某队跑完全程的成绩刚好为 40s,则该队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22.(2024八上·丹巴期中)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步,依据他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做 运动,运动过程中小刚在小明的 面(选填“前”或“后”),小刚的平均速度是 km/h。
23.(2023八上·宁阳月考)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球的速度越来越大(选填“甲”或“乙”)。
24.(2024八上·德阳月考)许多人在跑步时会戴着智能运动手环,以记录自己的运动情况。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因此,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 性。
25.(2024八上·长沙月考) 小铭与三位好友参加校运动会“4×100”接力赛。赛前,小铭提醒队友:在接棒区交接棒的两位同学,速度大小和方向尽可能相同,使两人彼此处于相对 状态,交接棒才能顺利进行; 跑最后一棒的小铭在跑步中发现所有对手都在往身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此时小铭的速度要比其他选手 (选填“快”或“慢”)。
26.(2024八上·成都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玩具小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小车在0~2s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5~7s的速度,小车全程平均速度为 m/s(结果保留2位小数)。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7.(2024八上·珠海月考) 如图所示,小珠利用甲图所示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 点到达B 点时间1tAB=2s, A 点到达C点的时间tAc=3s,则:
(1) 该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使斜面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误差;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从图甲实验数据可知:AB段平均速度为 cm/s;
(4)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所示,小珠重新调整斜面坡度,利用位置传感器再次进行实验。屏幕图象为如图丙所示的v-t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在AB段、BC段的平均速度关系为VAB VBC(填“>”、“<”或“=”);
(5)小珠查阅课外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象与横坐标包围部分(图中阴影部分) 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小车运动的距离。如图丁所示,所描述的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图象可知小车0-1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如果斜面足够长,小车0-5s的路程是 m。
(6)小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 (选填“有”或“无”) 关。
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 cm 运动时间/s
1 较轻 80.0 2.5
2 较重 80.0 2.5
3 更重 80.0 2.5
28.(2024八上·铁东期末)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到斜面的顶端,金属片放到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从木板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金属片的平均速度。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停表记录的时间如图。
(1)该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出 (选填:“AC”或“BC”)的长度。
(2)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s=80cm,t= s, cm/s(保留一位小数)。
29.(2024八上·吉林期中)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
(1)为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很 的坡度;
(2)B为AC中点,,两次实验小车都从A点由静止下滑,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2.8s,到达B点所用时间为2s,则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由实验可得: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
30.(2024八上·邗江期末)在探究“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同学们将大小不等的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正确的是图 。
(2)实验中发现用秒表测量时间较难,为了便于测量,应该选择纸锥 (A/B)进行实验较好,同时让纸锥从较 (选填“高”或“低”)的位置同时下落。
(3)接着小明所在小组利用相机频闪拍照,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快慢情况,照相机每隔相同时间曝光一次,拍摄的图片如图丙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或“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31.(2023八上·正定期中)
(1)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
(2)图乙中,停表的读数为 s;
(3)图丙中,汽车时速表的示数为 .
阅卷人 四、计算题
得分
32.(2025八上·延边期末)公交车在60s内行驶了900m, 则公交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3.(2024八上·丹巴期中)小明平常骑自行车上学,当他骑车的平均速度为4m/s时,从家里出发,300s就可以到达学校。求:
(1)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
(2)如果他走路上学,要花多长时间(步行的平均速度为1.5m/s)。
34.(2024八上·珠海月考)如图所示,一座铁路桥长300m,一个行人从西桥头上桥以 1m/s的速度匀速沿桥向东行走3min后,发现一辆正以30m/s迎面匀速直线驶来的火车,此时火车距东桥头900m,求:
(1) 3min行人行走的距离是多少m;
(2) 若火车长240m,从车头上桥开始,全部通过桥需要时间是多少s;
(3)人与火车同时在桥上时安全隐患最大,若人奔跑的最大速度为4m/s,发现火车后,人应如何奔跑才能安全离开铁路桥。
35.(2024八上·长沙月考) 在某次校运会上,小明参加了1500米赛跑,已知小明前 400米用了80秒
(1) 小明在前 400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若小明保持前400米的速度跑完全程,他的比赛成绩是多少
(3)若小明想达到4分40秒的成绩,后1100米需要多快的平均速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青山两岸走表明青山发生相对运动,青山和竹排的运动状态不同,所以以竹排为参照物,两岸的青山是运动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
2.【答案】B
【知识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物体随时间的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题目中江水在流动、行驶的汽车,风的流动均属于机械运动,五四运动是历史上的一次青年组织的爱国运动,不是机械运动,所以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分析】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如动物奔跑、河水流动等。
3.【答案】D
【知识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太阳的东升西落,马儿的奔跑,飞沙走石,沙石位置有变化,属于机械运动,D正确,ABC涉及到的物体位置均没有发生变化,ABC错误。
综上选D。【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如动物的奔跑、海洋的潮落等。
4.【答案】D
【知识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题目中“南辕北辙”、“夸父追日”、“顺水推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
D.心潮澎湃是表示人心情激动,不是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机械运动的简单判别: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可看做物体发生机械运动,如奔跑、行走等。
5.【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二人最后到达山顶的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相同,根据,则二人的平均速度相等,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路程和时间相同时,平均速度相等。
6.【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故A错误;
B.时间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路程与速度成正比,故B正确;
CD.速度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和时间均有关系,故CD错误。
故选B。
【分析】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路程、时间无关。
7.【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关系,计算速度之比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计算速度,再计算速度比。
8.【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动车在笔直的铁路上以20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与运动路程和时间无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时间无关。
9.【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据题可知,全长20km,限速80km/h,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最小通过此地的时间,所以ABD错误,C正确。
综上选C。
【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
10.【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BC.图中,甲乙的s-t图像均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计算甲的速度,乙的速度,
甲乙运动方向相同,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北运动,故ABC错误;
D.图中,经过4s,甲与出发点相距4m,乙与出发点相距12m,则甲乙相距:,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s-t图像,利用,计算速度,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以较快的物体为参照物,运动慢的物体向后运动。
11.【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假设前半段与后半段路程都是s,由可知,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为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为,所以总时间为,根据速度公式可计算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速度的计算:v=s/t,相同时间下物体的路程大,则速度大,相同路程下,物体的时间小速度大,当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
12.【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旗鱼的速度v旗鱼=108×=30m/s,猎豹的速度v猎豹=40m/s,根据速度公式可计算燕子的速度,所以猎豹的速度最大。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速度的计算:v=s/t,相同时间下物体的路程大,则速度大,相同路程下,物体的时间小速度大,当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
13.【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无关,可以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该物体的平均速度,所以速度不变时,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1、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和路程以及通过的时间无关。
14.【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甲图像是v﹣t图像,据图可知,甲的速度为4m/s,乙车2s运动8m,丙车4s经过4m,根据速度公式可计算、,所以A错误。
BC.甲速度为4m/s,乙车4m/s,大于丙的速度,所以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 , 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西行驶 ,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静止,BC错误。
D.乙车4m/s,t=10s时,通过的路程
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
15.【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总路程为s=50+100m=150m所需时间为
故选C。
【分析】从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个人离开桥通过的路程等于队伍长度加上桥的长度。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
16.【答案】B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BC.图中,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根据,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C错误,B正确;
D.图像,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大,是加速运动,甲乙均为匀速直线运动,图像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在相同时间内,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17.【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观察图像,前内甲车的路程为,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则前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观察图像,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则到达处所用的时间为。乙车到达处所用的时间为,所以乙车到达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观察图像,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不变,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两车在内通过的路程都是,根据可知在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18.【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C、D、月球、地球和陨石与核心舱的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与天和核心舱是相对运动的,B、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的运动状态一致,是相对静止的,B正确
综上选B
【分析】根据物体相对运动判识选项
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状态一致,则二者相对静止,反之,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状态不一致,则二者相对运动,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的运动状态一致,两者是相对静止的。
19.【答案】河岸;船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船在行走,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舟行”是以河岸为参照物的,
人坐在船上,人相对船的位置没有发生相对变化,所以“人不觉”是以船为参照物的.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20.【答案】5;5;路程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在反应时间内汽车的速度为为10m/s,根据速度s=vt计算在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据图可知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度为5m/s。图中封闭的空白部分的面积为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表示汽车在反应时间0.5s内行驶的路程,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是汽车在0.5~1.5s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匀速运动的特点,在st曲线上为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在vt曲线为一条水平直线。
21.【答案】偏好;静止;1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由于光速大于声速,若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才计时,运动员已经跑出了一段距离,测得的时间偏小,成绩将比实际成绩偏好;
比赛过程中要想交接棒顺利进行,则交棒人和接棒人在接力区内要保持相同的速度,让他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某队跑完全程的成绩刚好为t=40s,则该队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
故答案为:偏好;静止;10。
【分析】 (1)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的速度是340m/s,光速比声速大;
(2)当两个物体同向同速行驶时,这两个物体就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可以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
(3)利用公式求得速度。
22.【答案】匀速直线;前;1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路程-时间(s-t)图像中,小明的图像是直线,说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符合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所以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图像,在相同时间内(如t=2s),小刚的路程大于小明的路程。因为两人同地、同向出发,路程长的在前,所以运动过程中小刚在小明的前面;平均速度公式。由图可知,小刚通过的路程s=40m,时间t=8s,则:。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前;18。
【分析】1、s-t图像的物理意义:图像斜率表示速度,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不变,速度不变);曲线表示变速运动(斜率变化,速度变化)。通过图像可直接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判断物体位置关系(同地同向时,路程长的在前)。
2、平均速度的计算与单位换算:平均速度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适用于匀速或变速运动。单位换算需掌握1m/s=3.6km/h的关系,实现国际单位(m/s)与常用单位(km/h)的转换。
23.【答案】甲;乙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频闪照相两个球的图象之间时间间隔相同,根据S=V×t,甲图象,两个小球图象间的间隔相同,应为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象,两个小球图象间的间隔越来越大,说明该小球速度越来越快。
答:甲;乙【分析】 此题是根据两幅图片填空。频闪照相两个球之间时间间隔相同,S=V×t,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两个小球间的间隔相同。速度越来越快的小球,两个球之间间隔越来越大。
24.【答案】静止;运动;相对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人佩戴运动手环跑步时,智能运动手环与佩戴者的没有位置变化,以手腕为参照物,运动手环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有位置变化,则运动手环是运动的。
可见,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则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故第1空填:静止;第2空填:运动;第3空填:相对性。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不同,则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5.【答案】静止;自己;快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接力赛的过程中,正在交接的两个学生应该保持速度尽可能相同,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这样才能提高的接棒的成功率。 跑最后一棒的小铭在跑步中发现所有对手都在往身后退,他是以自己为参照物,而其他的选手比他要慢;
故答案为:静止;自己;快。
【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我们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选定的参照物默认为是静止的。
26.【答案】小于;0.86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物体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为2m,由可知,物体在前2s内速度为
后2s内的路程为4m,所以速度为,故前2s的速度小于后2s内的速度。
由图象可知,汽车全程通过的路程为6m,所用时间为7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
综上 第1空、小于; 第2空、0.86m/s。
【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匀速运动的特点,在st曲线上为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在vt曲线为一条水平直线。
27.【答案】(1)
(2)时间
(3)相同;20.0
(4)加速;<
(5)0.1;2.5
(6)无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测量小车速度的原理为。
综上 第1空、。
(2)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所以要减缓斜面的坡度;
综上 第1空、 时间;
(3) 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相同的位置静止下滑,AB的长度为40.00cm, tAB=2s ,所以速度为v=20.0cm/s;
综上 第1空、相同; 第2空、20.0;
(4) 屏幕图象为如图丙所示的v-t图象 ,所以速度逐渐变大,做加速运动,所以 VAB 小于 VBC 。
综上 第1空、加速; 第2空、<;
(5)据图可知0-1s,物体移动的路程为0.1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v=0.1m/s;据图可知5s后物体的速度为1.0m/s,所以围成的面积为2.5m。
综上 第1空、0.1; 第2空、2.5;
(6)不同质量的小车,小车在相同时间下经过路程相同,所以 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 无关;
综上 第1空、无。
【分析】1、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
2、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计算求解,所用的工具为刻度尺和停表,为了使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应该测量小车运动时间,所以选择较缓的斜坡。
28.【答案】(1)BC
(2)变速
(3)4.5;17.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车从斜面上出发开始计时,小车碰到下方的木板结束计时。因此需要用刻度尺测量BC的长度。
2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做加速直线运动。
3根据停表的数据可知小车的运动时间为4.5s,计算其平均速度为: 。
【分析】使用停表时,停表的分钟盘指向零刻度线处,说明此时时间小于30s,因此在大盘中的读数范围为0-30s之间,结合图像可知时间为4.5秒,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29.【答案】(1)小
(2)0.75
(3)快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使小车运动慢些。
综上 第1空、 小;
(2)B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为0.6m,BC所用时间为0.8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车通过BC的平均速度为;
综上 第1空、 0.75;
(3)相同时间下,小车运动的时间越来越短,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说明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运动。
综上 第1空、 快。
【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匀速运动的特点,在st曲线上为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在vt曲线为一条水平直线。
(1)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使小车运动慢些。
(2)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
所用时间为
则小车通过BC的平均速度为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路程为
所用时间为
则小车通过AB的平均速度为
分析可知,,说明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运动。
30.【答案】(1)甲
(2)A;高
(3)先变大后不变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正确的是图 甲
综上 第1空为甲
2)纸锥A面接较大,所以下落速度慢,测量时间较为准确, 让纸锥从较 高位置同时下落
综上第1空为A;第2空为高
3)相同时间间隔,下落高度越大后保持不变,所以速度为先变大后不变
综上 第1空、先变大后不变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V=S/t计算分析
物体速度的测量:原理为v=s/t ,所以测量仪器有秒表和刻度尺,为了便于测量,需要测量相同路程的下滑时间,或者使用频闪照相机,比较相同时间的下滑路程。
31.【答案】(1)2.75(2.72~2.78)
(2)110
(3)90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1)图甲中物块长度≈6.75cm-4.00cm=2.75cm;
(2)图乙中间是分钟,当前显示1min,将近2min(秒表超过30s),外面是秒表,当前显示50s,当前读数=60s+50s=110s。
(3)图丙读数90km/h。
故答案:2.75(2.72-2.78),;110;90。
【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仪器仪表的读数,注意刻度尺需要估读,还要注意单位。
32.【答案】解:根据路程和时间,计算公交车的平均速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计算运动的速度。
33.【答案】(1)根据知,小明家离学校的距离
(2)根据知,走路上学的时间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速度公式描述了速度、路程、时间三者的定量关系。解题时需根据已知条件,灵活变形公式(s=vt求路程,求时间),体现物理公式“知二求一”的应用逻辑。
2、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计算,题目中“平均速度”隐含了“匀速直线运动”的假设(或等效为匀速),即速度大小不变。利用速度公式,可在已知速度、时间时求路程,或已知路程、速度时求时间,是运动学中最基本的定量计算应用。
(1)根据知,小明家离学校的距离
(2)根据知,走路上学的时间
34.【答案】(1)一个行人从西桥头上桥以 1m/s的速度匀速沿桥向东行走3min后 ,
根据速度公式s=vt=1m/s×180s=180m
(2)火车长240m ,桥长300m,所以总长度为540m,火车的速度为30m/s,
根据速度公式t=
(3)此时人距离东桥头为120m,
根据速度公式t=,
火车到达东桥头的时间为,
所以人可以离开桥;人距离西桥头为180m,
根据速度公式t=,
火车到达西桥头的时间为t‘=,
所以人不能离开桥,所以危险,综上,人应该向东桥头全速奔跑。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 一个行人从西桥头上桥以 1m/s的速度匀速沿桥向东行走3min=180s,根据s=vt计算 3min行人行走的距离 ;
(2)火车全部通过桥的长度为540m,火车的速度为30m/s,根据速度公式计算 车头上桥开始,全部通过桥需要时间;
(3) 人距离东桥头为120m,根据速度公式t=计算人离开东桥头的时间,同理计算火车到达东桥头的时间,二者进行对比,判断人是否可以离开桥;同理计算人离开西桥头的时间,同理计算火车到达西桥头的时间,二者进行对比,判断人是否可以离开桥。
35.【答案】(1)解: 小明前 400米用了80秒,根据v=
(2)解:因为v=5m/s,S全程=1500m,则t全程=1500m÷5m/s=300s小明最终成绩为300s;
(3)解: t总=4min40s=280s 则后1100m的时间t后= t-t=280s-80s=200s,由 V=S÷t=1100m÷200m/s
=5.5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小明跑400米的时间t=80s,由速度公式s=vt计算 小明在前 400米的平均速度 ;
(2) 因为v=5m/s,S全程=1500m,根据t全程=
(3) 计算分析t总,后1100m的时间t后= t-t,根据速度公式s=vt计算后1100米需的平均速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