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提升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提升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22 17:04:07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提升卷)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4·吉林)洁净的空气对人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2.(2023九上·德惠期中)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3.(2024九下·德惠月考)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含量的是(  )
A.集气瓶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C.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
4.(2024九上·宁江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1、图2装置开展“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活动,图3为压力传感器显示的数据变化。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磷和白磷燃烧时的现象相同
B.相比于图1实验,图2实验具有误差小、污染小的特点
C.图3中段变化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
D.图3中段变化的原因是装置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
5.(2024九上·吉林期中)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所占的质量分数为78%
B.空气中二氧化碳能造成温室效应,对人类是无益的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作食品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6.(2024九上·吉林期中)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铁丝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2024九上·长春月考)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白磷,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瓶内气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之后,压强开始减小的原因之一是瓶内温度下降
C.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瓶内气体的体积增大
8.(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一个化学反应只能有一种催化剂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产量
9.(2024九下·宁江开学考)关于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需要催化剂 ②都需要加热 ③都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④可用相同发生装置 ⑤可用相同收集装置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2024九上·白山期末)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放入药品
C. 收集氧气
D. 验满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1.(2024九上·宁江月考)小组同学用数字化传感器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得到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曲线   (填“a”、“b”或“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图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结合上述实验及结果分析,该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12.(2024九上·宁江月考)现有①木炭②硫粉③红磷④铁丝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的是   ;
(2)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且会污染空气的是   ;
(3)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13.(2023九上·九台期中)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在利用空气的同时必须还要保护空气。
冰箱中常用“气调保鲜”来达到对食物保鲜的效果。下图是工业上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的流程:
(1)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   (填“富氧空气”或“富氮空气”),这一保鲜原理主要是   。
(2)AQI数值是空气中6种常规污染监测物的综合评价值,数值越小说明空气质量越好。以下几种气态成分不属于常规监测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臭氧
(3)请你就有关提高空气质量的做法写出一条合理建议:   。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14.(2024·四平模拟)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实验室制取O2及性质实验
Ⅰ、用高锰酸钾制取O2,应选择图①中发生装置   (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   ;
Ⅱ、如图②,收集一瓶O2并进行性质实验,集气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2)制作氧自救呼吸器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CO2、H2O反应生成O2和白色固体,产氧效率高,适合作生氧剂。
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氧自救呼吸器、如图③所示。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剂由   (填颜色变化)时,则基本失效。
15.(2024九上·朝阳期中)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导管末端会出现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应先用手捂住试管,然后再将导管放入到水中
B.若手捂住试管,出现如图a现象,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C.在检查气密性时,导管内液面始终如图c所示,则装置可能漏气
D.试管冷却过程中,导管内的液面变化为b→c→d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装置B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5)将装置AC连接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写出操作过程中三种可能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二氧化硫为有害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为空气的主要成分,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故选A。
【分析】根据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空气中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 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C. 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特点“一变多”。
3.【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红磷燃烧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说明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B. 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空气中氧气耗尽,故不符合题意。
C. 待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说明瓶内压强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D. 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
4.【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红磷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与图1相比,图2装置始终在密闭状态下进行,不会有气体扩散,五氧化二磷也不会逸出,因此图2装置的优点有:减小误差和污染减少,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图3中段时间内装置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图3中一段时间内装置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气体体积减小,恢复至室温,装置内的压强减小,U型管中的液面右边上升,所以装置内气压又显著增加,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红磷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大量白烟分析。
B、根据与图1相比,图2装置始终在密闭状态下进行,不会有气体扩散,五氧化二磷也不会逸出分析。
C、根据图3中段时间内装置内气压显著增加分析。
D、根据图3中一段时间内装置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空气中氮气所占的体积分数为78%,不是质量分数,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二氧化碳能造成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有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碳对人类是无益的表述错误,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食品保护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小,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气组成成分按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为食品的保护气,空气质量级别越大污染越严重来解答。
6.【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放热,生成黑色固体,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色烟雾,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描述实验现象,不描述物质成分,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放热。不能描述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铁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来解答;
B、根据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来解答;
C、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解答;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来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原因是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之后,压强开始减小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且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该实验中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压强增大气体被压缩,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分析。
B、根据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且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分析引起瓶内压强变化的情况。
C、根据该实验中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水进入的体积=消耗氧气的体积,计算。
D、根据实验,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气体被压缩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 不是一个化学反应只能有一种催化剂,如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氧化铜等均可以作催化剂,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总之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产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9.【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故错误;
②都需要加热,故正确;
③氯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错误;
④都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可用相同发生装置,故正确;
⑤都是制取氧气,可用相同收集装置,故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特点,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好仪器,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A选项正确;
B、倒入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试管稍微倾斜,瓶口挨紧,B选项正确;
C、收集氧气时,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故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导管要深入到瓶底部,C选项正确;
D、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放入瓶中,图示操作错误,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药品的操作分析;
C、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分析;
D、根据验满气体的方法分析。
11.【答案】c;氧气含量减少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浓度下降,故曲线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
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图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减少。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会生成二氧化碳,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12.【答案】(1)④
(2)②
(3)①⑤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填:④。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会污染空气,故填:②。
(3)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①⑤。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填:④;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会污染空气,故填:②;
(3)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①⑤。
13.【答案】(1)富氮空气;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或氮化学性质不活泼、或氮气不能供呼吸)
(2)B
(3)使用清洁能源(或植树造林等其他合理答案)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1)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富氮空气。
(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都属于空气污染物,属于常规监测污染物,二氧化碳为空气主要成分,不属于常规监测污染物,B符合题意;
(3) 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或植树造林等都可提高空气质量。
【分析】(1)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分析;
(2)根据空气污染物种类及空气中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分析;
(3)根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等可净化空气、减少污染分析。
14.【答案】(1)A;2KMnO4K2MnO4+MnO2+O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2)黄色变为白色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Ⅰ、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Ⅱ、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集气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2)超氧化钾(KO2)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CO2、H2O反应生成O2和白色固体,产氧效率高,若观察到生氧剂由黄色变为白色,则生氧剂基本失效。
【分析】(1)根据Ⅰ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集气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分析;
(2)根据超氧化钾(KO2)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CO2、H2O反应生成O2和白色固体,产氧效率高分析。
15.【答案】(1)酒精灯
(2)B
(3)2KMnO4K2MnO4+MnO2+O2↑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5)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②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加热前没有预热,导致试管局部温度过高而炸裂。(合理即可)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酒精灯。
(2)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放入到水中,形成密封体系,然后再用手捂住试管,利用温度变化,产生内部压强变化,检查装置气密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若手捂住试管,出现如图 a 现象(有气泡生成),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在检查气密性时,导管内液面始终如图 c 所示(导管内 液面不发生改变),则装置一定漏气,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试管冷却过程中,容器内的气压降低,导管内的液面逐渐上升,导管内的液面变化为 d→c→b,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4)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装置 B 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5)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试管炸裂是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引起的,其原因有:
①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导致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③加热前没有预热,导致试管局部温度过高而炸裂。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简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后用手捂住试管,观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来解答;
(3)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化锰和氧气来解答;
(4)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解答;
(5)根据固体药品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的操作不当会产生试管炸裂事件来解答。
(1)仪器①的名称:酒精灯;
(2)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放入到水中,形成密封体系,然后再用手捂住试管,利用温度变化,产生内部压强变化,检查装置气密性,错误;
B、若手捂住试管,出现如图 a 现象(有气泡生成),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C、在检查气密性时,导管内液面始终如图 c 所示(导管内 液面不发生改变),则装置一定漏气, 错误;
D、试管冷却过程中,容器内的气压降低,导管内的液面逐渐上升,导管内的液面变化为 d→c→b, 错误。
故选B。
(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4)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装置 B 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5)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试管炸裂是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引起的,其原因有:
①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导致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③加热前没有预热,导致试管局部温度过高而炸裂。
1 / 1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提升卷)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4·吉林)洁净的空气对人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二氧化硫为有害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为空气的主要成分,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故选A。
【分析】根据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空气中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分析。
2.(2023九上·德惠期中)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 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C. 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特点“一变多”。
3.(2024九下·德惠月考)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含量的是(  )
A.集气瓶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C.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红磷燃烧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说明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B. 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空气中氧气耗尽,故不符合题意。
C. 待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说明瓶内压强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D. 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
4.(2024九上·宁江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1、图2装置开展“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活动,图3为压力传感器显示的数据变化。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磷和白磷燃烧时的现象相同
B.相比于图1实验,图2实验具有误差小、污染小的特点
C.图3中段变化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
D.图3中段变化的原因是装置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红磷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与图1相比,图2装置始终在密闭状态下进行,不会有气体扩散,五氧化二磷也不会逸出,因此图2装置的优点有:减小误差和污染减少,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图3中段时间内装置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图3中一段时间内装置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气体体积减小,恢复至室温,装置内的压强减小,U型管中的液面右边上升,所以装置内气压又显著增加,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红磷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大量白烟分析。
B、根据与图1相比,图2装置始终在密闭状态下进行,不会有气体扩散,五氧化二磷也不会逸出分析。
C、根据图3中段时间内装置内气压显著增加分析。
D、根据图3中一段时间内装置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分析。
5.(2024九上·吉林期中)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所占的质量分数为78%
B.空气中二氧化碳能造成温室效应,对人类是无益的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作食品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空气中氮气所占的体积分数为78%,不是质量分数,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二氧化碳能造成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有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碳对人类是无益的表述错误,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食品保护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小,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气组成成分按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为食品的保护气,空气质量级别越大污染越严重来解答。
6.(2024九上·吉林期中)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铁丝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放热,生成黑色固体,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色烟雾,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描述实验现象,不描述物质成分,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放热。不能描述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铁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来解答;
B、根据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来解答;
C、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解答;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来解答。
7.(2024九上·长春月考)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白磷,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瓶内气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之后,压强开始减小的原因之一是瓶内温度下降
C.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瓶内气体的体积增大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原因是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之后,压强开始减小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且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该实验中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压强增大气体被压缩,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分析。
B、根据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且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分析引起瓶内压强变化的情况。
C、根据该实验中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水进入的体积=消耗氧气的体积,计算。
D、根据实验,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气体被压缩分析。
8.(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一个化学反应只能有一种催化剂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产量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 不是一个化学反应只能有一种催化剂,如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氧化铜等均可以作催化剂,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总之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产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9.(2024九下·宁江开学考)关于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需要催化剂 ②都需要加热 ③都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④可用相同发生装置 ⑤可用相同收集装置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故错误;
②都需要加热,故正确;
③氯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错误;
④都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可用相同发生装置,故正确;
⑤都是制取氧气,可用相同收集装置,故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特点,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10.(2024九上·白山期末)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放入药品
C. 收集氧气
D. 验满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好仪器,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A选项正确;
B、倒入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试管稍微倾斜,瓶口挨紧,B选项正确;
C、收集氧气时,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故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导管要深入到瓶底部,C选项正确;
D、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放入瓶中,图示操作错误,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药品的操作分析;
C、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分析;
D、根据验满气体的方法分析。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1.(2024九上·宁江月考)小组同学用数字化传感器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得到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曲线   (填“a”、“b”或“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图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结合上述实验及结果分析,该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答案】c;氧气含量减少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浓度下降,故曲线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
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图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减少。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会生成二氧化碳,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12.(2024九上·宁江月考)现有①木炭②硫粉③红磷④铁丝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的是   ;
(2)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且会污染空气的是   ;
(3)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答案】(1)④
(2)②
(3)①⑤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填:④。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会污染空气,故填:②。
(3)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①⑤。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填:④;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会污染空气,故填:②;
(3)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①⑤。
13.(2023九上·九台期中)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在利用空气的同时必须还要保护空气。
冰箱中常用“气调保鲜”来达到对食物保鲜的效果。下图是工业上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的流程:
(1)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   (填“富氧空气”或“富氮空气”),这一保鲜原理主要是   。
(2)AQI数值是空气中6种常规污染监测物的综合评价值,数值越小说明空气质量越好。以下几种气态成分不属于常规监测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臭氧
(3)请你就有关提高空气质量的做法写出一条合理建议:   。
【答案】(1)富氮空气;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或氮化学性质不活泼、或氮气不能供呼吸)
(2)B
(3)使用清洁能源(或植树造林等其他合理答案)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1)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富氮空气。
(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都属于空气污染物,属于常规监测污染物,二氧化碳为空气主要成分,不属于常规监测污染物,B符合题意;
(3) 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或植树造林等都可提高空气质量。
【分析】(1)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分析;
(2)根据空气污染物种类及空气中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分析;
(3)根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等可净化空气、减少污染分析。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14.(2024·四平模拟)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实验室制取O2及性质实验
Ⅰ、用高锰酸钾制取O2,应选择图①中发生装置   (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   ;
Ⅱ、如图②,收集一瓶O2并进行性质实验,集气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2)制作氧自救呼吸器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CO2、H2O反应生成O2和白色固体,产氧效率高,适合作生氧剂。
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氧自救呼吸器、如图③所示。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剂由   (填颜色变化)时,则基本失效。
【答案】(1)A;2KMnO4K2MnO4+MnO2+O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2)黄色变为白色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Ⅰ、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Ⅱ、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集气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2)超氧化钾(KO2)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CO2、H2O反应生成O2和白色固体,产氧效率高,若观察到生氧剂由黄色变为白色,则生氧剂基本失效。
【分析】(1)根据Ⅰ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集气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分析;
(2)根据超氧化钾(KO2)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CO2、H2O反应生成O2和白色固体,产氧效率高分析。
15.(2024九上·朝阳期中)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导管末端会出现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应先用手捂住试管,然后再将导管放入到水中
B.若手捂住试管,出现如图a现象,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C.在检查气密性时,导管内液面始终如图c所示,则装置可能漏气
D.试管冷却过程中,导管内的液面变化为b→c→d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装置B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5)将装置AC连接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写出操作过程中三种可能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   。
【答案】(1)酒精灯
(2)B
(3)2KMnO4K2MnO4+MnO2+O2↑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5)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②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加热前没有预热,导致试管局部温度过高而炸裂。(合理即可)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酒精灯。
(2)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放入到水中,形成密封体系,然后再用手捂住试管,利用温度变化,产生内部压强变化,检查装置气密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若手捂住试管,出现如图 a 现象(有气泡生成),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在检查气密性时,导管内液面始终如图 c 所示(导管内 液面不发生改变),则装置一定漏气,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试管冷却过程中,容器内的气压降低,导管内的液面逐渐上升,导管内的液面变化为 d→c→b,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4)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装置 B 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5)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试管炸裂是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引起的,其原因有:
①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导致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③加热前没有预热,导致试管局部温度过高而炸裂。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简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后用手捂住试管,观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来解答;
(3)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化锰和氧气来解答;
(4)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解答;
(5)根据固体药品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的操作不当会产生试管炸裂事件来解答。
(1)仪器①的名称:酒精灯;
(2)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放入到水中,形成密封体系,然后再用手捂住试管,利用温度变化,产生内部压强变化,检查装置气密性,错误;
B、若手捂住试管,出现如图 a 现象(有气泡生成),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C、在检查气密性时,导管内液面始终如图 c 所示(导管内 液面不发生改变),则装置一定漏气, 错误;
D、试管冷却过程中,容器内的气压降低,导管内的液面逐渐上升,导管内的液面变化为 d→c→b, 错误。
故选B。
(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4)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装置 B 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5)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试管炸裂是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引起的,其原因有:
①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导致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③加热前没有预热,导致试管局部温度过高而炸裂。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