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学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学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12:1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学案
一、1889年日本宪法
1.背景
(1)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发动暴动。
(2)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掀起了“自由民权运动”。
2.目的
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3.颁布
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4.内容
(1)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2)规定国民称臣民,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3)规定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议会的权力很有限。
(4)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5.评价
(1)局限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2)进步性:
①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也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②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二、崛起的东方强国
1.时间
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表现
(1)经济: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2)军事: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3)国际地位:20世纪初,完全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
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你认为其中哪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取之处。
[我的思考]
“改革”说较合理。因为“明治维新”是由天皇主持,采取自上而下方式进行的,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推翻德川幕府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中兴”说:“明治维新”前,幕府掌握实权,天皇被架空,日本遭受外来侵略。“明治维新”后,建立新的明治政府,天皇重掌政权,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1.侵略朝鲜
(1)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朝鲜变成中日共同的保护国。
(2)中日甲午战争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侵略琉球
(1)1872年,日本迫使琉球国王宣布自己是日本的藩属。
(2)1879年,正式吞并了琉球,把它变成日本的冲绳县。
3.侵略中国
(1)1874年侵入台湾,讹诈清政府50万两白银。
(2)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获得了两亿多两白银的赔款。
(3)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朝鲜政府开放釜山等通商口岸,准日本人民往来通商,随意在该地租
借地皮……
釜山港开放于何时?该条款是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的什么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朝鲜有何影响?
[我的思考]
1876年。
《江华条约》。
朝鲜的门户从此被打开,贸易主权和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一、如何正确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1.性质
天皇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积极性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改革的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局限性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①经济: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②政治: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③文化:藩阀推行的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根深蒂固。④国际: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对外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改革的局限性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战争的罪魁祸首。
[特别提醒]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封建弱小的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但它也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改革后的日本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
二、《日本帝国宪法》具有哪些特点?
(1)从颁布背景来看: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式。
(2)从内容上看: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3)从性质上看: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4)从影响来看:它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考查点
明治维新的影响
命题立意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日本明治维新在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应注意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注意考查明治维新的消极影响
2010年5月30日,应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邀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抵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在东京,温家宝会见了日本民间友好团体人士和侨界团体。他强调,我们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绝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某班同学在收看了有关的电视新闻之后,就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
甲: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对日本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乙: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对日本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丙: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对日本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倡导“文明开化”。
丁: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对日本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建立新式军队。
[探究] 
请聪明的你判断,以上四种观点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比较、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从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军事方面的措施在整个改革中的历史地位的角度去分析、归纳。
[答案] 甲:建立中央集权,消除了日本封建割据的局面,为日本社会的其他变革提供了政治前提。
乙:推行殖产兴业,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日本社会的其他变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丙: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文明,提高了国民素质,为日本变革的顺利推行扫除了障碍。
丁:新式军队的建立,增强了日本的军事力量,为日本摆脱民族危机和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