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近5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真题汇编——专题1 地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近5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真题汇编——专题1 地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3 17:22:56

文档简介

近5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真题汇编——专题1 地球
一、选择题
(2022·广东) 2022年6月5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时,地球运转位置处于公转示意图中的之间。(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广东省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极昼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昼短夜长
3.(2018七上·阳江月考)诗句“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描述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023·广东)近20年来,科学家对北极海冰、植被和格陵兰冰川进行了监测,发现全球增温使北极地区的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夏季尤为明显。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的首个科考站。如图为北极地区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4.黄河站的经纬度是(  )
A.(11°56′E,78°55′N) B.(78°55E,11°56′S)
C.(11°56′W,78°55′N) D.(78°55′W,11°56′S)
5.导致近20年北极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极地旅游 B.开发极地资源
C.全球气候变暖 D.开展极地科考
6.一般情况下,北极地区冰川融化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
A.1—2月 B.3—4月 C.8—9月 D.11—12月
(2025·广东)我国北方地区某中学开展校园实践系列活动,让学生绘制校园平面图,观察校园里枫树树叶在一年内“嫩芽→绿叶→红叶→落叶”的变化现象。图为某日昼与夜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学校实验楼位于教学楼正北方,指向标指向正确的学校局部平面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校园枫树树叶在一年内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天气变化 C.四季更替 D.板块运动
9.图所示当天,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极昼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昼夜平分
(2024·深圳)近几十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成为重要的花卉出口国。我国云南省滇中地区四季如春,被视为种植鲜花的天赐宝地,其中斗南镇还是重要的鲜花集散中心。图1为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举例,图2为云南省滇中地区斗南镇及周边地区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图示花卉主要出口国多数位于(  )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北寒带
11.我国云南省滇中地区适宜鲜花种植的自然条件有(  )
A.气候炎热 B.光照充足
C.昼夜温差小 D.气温年较差大
12.斗南镇将鲜花销往世界的必要条件是(  )
A.内河航运便利 B.城镇规模扩大
C.直播带货普及 D.冷链物流发达
(2025·长沙)长沙某地理小组设计简易太阳能灶(如图),选择晴天开展郊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时间,太阳能灶效果最佳的是(  )
A.日出 B.清晨 C.中午 D.日落
14.与燃烧木柴相比,野外使用太阳能灶的主要优势有(  )
①保护森林资源②不受天气影响③不用携带火源④减轻烟尘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5·大兴)下图为地球运动演示实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演示实验】 在暗室里,手电筒的光线代表太阳光线,在手电筒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自左向右缓缓匀速拨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5.该演示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地球(  )
A.形状 B.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C.大小 D.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6.甲、乙、丙、丁四地中即将迎来日落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25·广西)北半球夏至日,七年级3班同学在当地地理界线标志公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正午时刻,他们拍摄了同伴站在这条地理界线上的照片(如图),照片中脚边的阴影是该同伴的日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照片中该同伴脚下的地理界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18.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地球经历(  )
A.自转半周 B.自转一周 C.公转半周 D.公转一周
(2025·河南)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正式开始月背采样工作。下图为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月球是(  )
A.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B.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自身会发光的星球 D.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
20.嫦娥六号在鹊桥二号支持下成功将月背土壤带回地球,该“鹊桥”是(  )
A.专用中继通信卫星 B.跨越河流的通道
C.神话中的爱情桥梁 D.喜鹊搭起的桥梁
(2025·达州)2025年1月8日,疆电入渝工程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重庆段全线贯通。图1为疆电入渝工程规划线路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哈密位于重庆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2.重庆段全线贯通时,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23.疆电入渝工程的实施,为新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主要有(  )
A.缓解能源短缺 B.减少大气污染
C.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D.带动青藏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
(2025·内江)图1为河南登封(31.5°N)横梁式圭表,古代用来测量日影的方向和长度,M为表在圭面的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图2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24.圭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5.一年中M最长时,地球位于绕日公转示意图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6.一年中M最短时,太阳直射(  )
A.31.5°N B.23.5°N C.0°纬线 D.23.5°S
(2025·新疆)2025年1月28日(除夕),央视春晚以其无与伦比的精彩演出,再次征服了全球华人的心。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7.央视春晚直播时,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在(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28.除夕至元宵节(2月12日)期间.新疆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
①昼短夜长 ②昼渐长夜渐短
③昼长夜短 ④昼渐短夜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5·新疆)地理课上,学生们进行了“消失的纸船”实验。下图为学生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9.在两组实验中,分别沿桌面和伞面由近及远移动纸船,可以观察到(  )
A.甲组实验纸船逐渐消失 B.甲组实验纸船更加清晰
C.乙组实验纸船逐渐消失 D.乙组实验纸船更加清晰
30.该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
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一个圆形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一个球体
(2025·遂宁)2025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图1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 图2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1.会议召开第一天,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2.会议召开期间,我国南方地区可能欣赏到(  )
A.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B.荷香满园,蝉声阵阵
C.稻谷飘香,硕果累累 D.冰天雪地,银装素裹
33.会议召开期间,遂宁(  )
A.昼长夜短,昼渐长 B.昼短夜长,夜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长 D.昼夜等长,夜渐短
(2025·湖南模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用铁丝、乒乓球等材料制作地球仪,并进行地球公转的演示实验活动。下图为小勤同学设计的地球仪制作与地球公转演示实验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地球仪制作方案中需要把(  )
A.地轴调整为与水平面垂直 B.北极圈改为用实线来表示
C.赤道改为与地轴垂直的大圆 D.经线改为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35.地球公转演示实验中,应做到(  )
A.方向为①→④→③→② B.地轴倾斜方向不断改变
C.公转轨道与经线圈平行 D.旋转一圈的用时为一天
(2024七上·市中区期中)下图为小明同学用铁丝、乒乓球制作的简易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小明同学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正确的简易地球仪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7.小明同学在地理课堂上利用这个简易地球仪,可以(  )
A.演示地球的运动 B.认识地球的确切形状
C.找到自己家乡的准确位置 D.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
(2024·济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邻节气间隔约15天。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8.白菜原产于我国华北一带,“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主要反映出节气对____的指导作用(  )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日常生活 D.风俗习惯
39.假如正值立秋时节种白菜,立冬当天收获,由种到收大约经历了多少天(  )
A.150天 B.130天 C.90天 D.60天
40.白菜的生长期大约在8月初至11月初,说明白菜具有____的生长习性(  )
A.喜光热、耐高温 B.喜温凉、耐寒
C.喜低温、耐酷寒 D.喜干旱、耐盐碱
(2024八上·南岗期中)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降旗时间与日出日落时刻同步。读某周内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记录表(下表)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某周内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记录表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升旗 05:09 05:08 05:07 05:06 05:05 05:03 05:02
降旗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41.上表记录时段,北京白昼(  )
A.没有变化 B.越来越短
C.越来越长 D.先变长,后变短
42.上表记录时段,地球位于上图公转轨道的(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43.天安门广场每天升旗时间设定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变化 D.天气变化
(2024·潍坊)2024年5月8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嫦娥六号是世界上首次挑战“月球背面取样和使用中继卫星将月球背面探测数据准确传输回地球”等复杂任务的探测器,它搭载了多国科学载荷,法国作为关键伙伴参与其中。下图示意嫦娥六号的环月轨道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嫦娥六号在环月道上的飞行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45.嫦娥六号任务体现了(  )
①中国对月球的研究十分完备 ②中国航天科技领先所有国家
③中国航天与空间通信技术的突破 ④中国航天与全球合作的开放态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株洲)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宇航员进入太空。下图为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中看到的绝美地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6. 在空间站能观测到地球表面的(  )
A.经线 B.纬线 C.地轴 D.海洋
47. 在空间站,可见证地球(  )
A.是巨大的球体 B.天圆地方
C.围绕太阳公转 D.围绕月球公转
(2021·呼伦贝尔)读“某时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48.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点位于东半球 B.②点位于北寒带
C.此时③点昼长夜短 D.③点位于②点的西南方向
49.图中③点的地理坐标是(  )
A.60°S,45°E B.60°S,45°W
C.60°N,45°E D.60°N,45°W
(2021·东营)读经纬网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0.丁地的经纬度是(  )
A.23.5°N,65°E B.23.5°S,65°E
C.23.5°N,65°W D.23.5°S,65°W
51.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东半球 B.乙地位于南温带
C.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 D.三条纬线中丁地所在纬线最短
二、非选择题
52.(2025·齐齐哈尔) 2025年4月24日,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1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1中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   (高/中/低)纬度,位于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   方向。
(2)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运行到图2中的   段(填数字),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逐渐向   (南/北)移动。当日酒泉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图2中当地球运动到乙位置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名称)上,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53.(2025·福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生利用泡沫球、竹签、铁丝、记号笔和橡皮泥等器材制作简易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下图示意简易地球仪及其制作步骤。
(1)步骤③~⑤中有一处制作错误,指出其序号并更正错误。
(2)a、b、c、d四条经线中有一处经度标注错误,指出错误经线字母并更正经度。
(3)该学生利用自制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从北极上空俯视时,泡沫球呈现的旋转方向是   时针,地球自转一周经历的时长约为   。
(4)该学生准备利用自制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还应补充的一项器材是   ,其作用是   。
54.(2024·青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长期观察当地天文、气候、物候现象与农事活动关系的经验总结。某校地理小组开展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的主题学习活动,制作了画册。根据画册的部分内容(下图),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探究二十四节气的内涵
(1)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始点,划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依据二十四节气歌,说出中国的传统春季包含的节气。
(2)依据材料,将二十四节气归类,完成下表内容。(各写出两个)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表征 节气名称中含有“春”“夏”“秋”“冬”的属于季节类;含有“寒”“暑”“雨”“雪”“霜”“露”的属于气候类;反映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的属于物候类。 类别 节气名称
季节类 ________
气候类 ________
物候类 ________
(3)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和“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说出该说法反映的地理现象。
【任务二】探究二十四节气的农事谚语
冬小麦播种期农事谚语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河北 秋分早,霜降迟,只有寒露正当时 ——山东 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 ——安徽 清明农事谚语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东北地区 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棉正当时 ——华北地区 清明清,担秧插地坪 ——华南地区
二十四节气逐渐扩展到全国应用时,同一农事活动在不同地区进行的节气不同,同一节气在不同地区的农事活动也不同。
(4)依据农事谚语,判断山东、安徽、河北三省的冬小麦播种期由早到晚的顺序是________。清明节气,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冬小麦/春小麦)。
【任务三】依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活动
(5)青岛某学校开辟了班级劳动试验田,欲依据山东农事谚语,计划2025年部分劳动内容。请献计献策,把以下劳动内容的字母代码填入下表中的相应位置。
A.收白菜;B.种瓜点豆;C.收获白薯;D.收获冬小麦
山东农事谚语 麦到芒种,谷到秋,过了霜降刨白薯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 立冬收葱,不收则空 节气 劳动内容
立夏 ________
芒种 ________
霜降 ________
立冬 收获萝卜、大葱
小雪 ________
55.(2024·黔东南)2024年3月20日11:06是北半球的春分日,下图是春分日地球侧视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圈表示赤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北京(40°N,116°E)各地昼夜长短状况是   ,北京(40°N,116°E)位于贵州省某地(26°N,107°E)的   方向。
(2)图示区域位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   ,此时是北半球的   节气,且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3月20日11:06,北极圈内是否会出现极夜现象:   。
56.(2024·龙东地区) 2024年4月25日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仪示意图”“黑龙江某地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大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地球运动到图1公转轨道的   (甲、乙、丙、丁)处,此时国家E正值   (季节),E位于   洲。
(2)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F点即将进入   (凌晨、黄昏)。
(3)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黑龙江省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最接近图3中的   (填数字)。
57.(2023·株洲)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依据地球公转所处的轨道位置依次划分24个节气,如图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示意图,并列出了部分节气。
(1)我们常常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来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   时针,公转方向为   时针。
(2)3月21日前后的节气是   ,与夏至大概相差   个月。
(3)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的是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
(4)秋分到冬至时间段,株洲白昼时间比黑夜   ,且白昼的长度越来越   。
(5)任意列举2例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58.(2022·阜新)读经纬网图(图左)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右),回答下列问题。
(1)图左中,点①的经纬度是   ,   ,它位于点②的   方向。
(2)①②③④四点中,同时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的点是   。
(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点④所在的纬线是地球五带中北温带和   的分界线。
(4)图右中,地球由D向A运动过程中,北半球的人们会感受到白天时间长度逐渐变   ,到达A位置时,阜新市应该进入的季节是   。
59.(2022·襄阳)【运动探究辨经纬】
读半球俯视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极圈内出现   现象。
(2)请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3)若图中AB组成的经线圈表示东西半球分界线,根据标出的地球自转方向,可以推断位于西半球的①地经纬度为   。
60.(2021·怀化)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为世界某区域局部略图。
材料二:同一条经线上两地之间纬度相差1度,实际距离约为110千米。
(1)A点的经度是   ,A点的纬度是   ;图中B位于D的   方位。
(2)请你估算里海的南北长度约为________千米。
A.220 B.550 C.1200 D.2200
(3)小明同学步行从C点出发,先向正北步行2千米,再向正东步行2千米,然后再向正南步行2千米,最后向正西步行2千米,最终回到________。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东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读图,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图中甲是北半球春分,每年的3月21日前后,乙是夏至,每年的6月22日前后,丙是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丁是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所以2022年6月5日,地球运行到春分和夏至之间,即甲-乙之间。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北半球从春分到夏至到秋分是昼长夜短,从秋分到冬至到春分是昼短夜长,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是昼夜平分。所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广东省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故答案为:B。
3.【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太阳直射赤道,可能是春分日或秋分日,再根据题意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可知,描述的节气是春分日。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二分二至,春分3月21,夏至6月22,秋分9月23,冬至12月22。
【答案】4.A
5.C
6.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4.读图可知,此地为北极地区的俯视图,所有的纬线都是北纬,位于0°经线的东侧,所以是东经,所以黄河站的经纬度是11°56′E,78°55′N;
故答案为:A。
5.导致冰雪与植被发生快速变化的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极地旅游和科考造成的伤害都不如气候变暖带来的伤害大;
故答案为:C。
6.8—9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的气温最高,冰川融化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C。
【答案】7.D
8.C
9.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地图上的方向判读;四季更替
【解析】【点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夹角,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7.指向标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已知实验楼位于教学楼正北方,意味着以教学楼为参照,实验楼在其正北方向。D图显示学校的实验楼位于教学楼的正北方,D正确;A图显示学校实验楼位于教学楼正东方,A错误;B图显示学校实验楼位于教学楼的正西方,B错误;C图显示学校实验楼位于教学楼的正南方,C错误。
故答案为:D。
8.校园枫树树叶 “嫩芽→绿叶→红叶→落叶” 是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现象。四季更替由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使各地获得热量变化,进而让树叶随季节呈现生长 - 凋零周期,C正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差,与季节和树叶变化无关,A错误;天气变化是短时间大气状况,树叶变化是长期、规律性的季节周期,B错误;板块运动是地球内部岩石圈的运动,与树叶季节变化无关联,D错误。
故答案为:C。
9.从图中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阴影为夜半球),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或接近冬至日)。学校位于北方地区(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0.A
11.B
12.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五带划分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10.从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的分布来看,泰国、哥伦比亚、肯尼亚、厄瓜多尔、坦桑尼亚等主要出口国多位于热带,A正确;印度大部分位于热带,少部分位于北温带;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为主热带,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云南省滇中地区四季如春,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气温年较差小。充足的光照有利于鲜花的光合作用,促进花卉生长,B正确;气候炎热、昼夜温差小和气温年较差大均不符合滇中地区的气候特点,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2.鲜花易枯萎变质,需要快速运输以保持新鲜。斗南镇将鲜花销往世界,依赖发达的冷链物流来维持鲜花的品质,确保运输过程中鲜花不腐败,D正确;内河航运速度慢,不适合鲜花运输;城镇规模扩大与鲜花外销关系不大;直播带货普及是销售方式,而非必要运输条件,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3.C
14.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
13.根据太阳能灶的工作原理,其效果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度。中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烈,太阳能灶反光面能汇聚更多太阳能,转化热量效果最佳。日出、清晨、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聚热效果差,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燃烧木柴需砍伐树木,用太阳能灶可减少木材消耗,保护森林资源,①正确;太阳能灶依赖太阳光照,阴天、雨天等无阳光时无法使用,受天气影响大,②错误;太阳能灶利用太阳能,无需携带木柴等火源,③正确;燃烧木柴会产生烟尘,太阳能灶清洁无污染,能减轻烟尘污染,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5.B
16.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解析】【点评】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15.A、实验未涉及地球形状,如球体证明的探究,A错误;
B、实验中是自左向右缓缓匀速拨动地球仪,模拟的是地球的自转运动,B正确;
C、实验与地球大小,如赤道周长、半径无关,C错误;
D、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实验中无绕太阳运动操作,未模拟公转,D错误。
故答案为:B。
16.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落。结合图中的白天与黑夜,乙地位于昏线西侧,随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将进入黑夜,迎来日落,B正确;甲处在白天,丙、丁处在黑夜,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7.B
18.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影子的长短和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因此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17.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日影最短,与图中日影情况相符。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一年中只有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下一个北半球夏至日。即需要地球公转一周(约1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9.B
20.A
【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解析】【点评】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人造卫星是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人造卫星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19.A、月球没有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液态水等条件,无生命存在 ,A 错误。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围绕地球公转 ,B 正确。
C、月球自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 ,C 错误。
D、月球是卫星,围绕地球公转,不是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 ,D 错误。
故答案为:B。
20.“鹊桥二号” 是为月球探测任务提供通信中继服务的卫星,负责在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传递数据信号,属于专用中继通信卫星,A正确;不是现实中跨越河流的通道、神话中的爱情桥梁或喜鹊搭起的桥梁,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21.B
22.D
23.C
【知识点】地图上的方向判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解析】【点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疆电入渝工程是我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特高压工程,推动沙漠、戈壁地区风光资源开发,支撑2030年4.55亿千瓦“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目标。年减排二氧化碳1650万吨,等效种植9亿棵树。新疆 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风电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 重庆 可以缓解电力缺口(预计2025年达1000万千瓦),降低工商业电价约0.04元/度,年减少企业用电成本超1亿元。还可以支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绿电生产降低整车碳足迹,增强“渝车出海”竞争力。
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因此根据图中经纬线分析可知,哈密位于重庆的西北方向。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根据题意可知,疆电入渝工程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重庆段全线贯通时是在2025年1月8日。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冬至至春分之间,即图中④段。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3.根据题意可知, 疆电入渝工程是把新疆哈密特的高压直流输电输送到重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疆电入渝工程的实施,可以增加新疆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可以缓解重庆能源短缺、减少大气污染;疆电入渝主要涉及新疆的电力资源开发与输出,和青藏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无直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24.A
25.C
26.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影子的长短和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因此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24.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M为表在圭面的正午日影,朝向正北。 圭表是用来测量日影的,日影朝向正北,因此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向,因此圭为是南北走问,这样才能准确测量正午日影的长度和方问。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5.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登封位于 31.5°N,位于北半球,一年中M(正午日影)最长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应该是冬至日。根据图2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丙处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6.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登封位于 31.5°N,位于北半球,一年中M(正午日影)最短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应该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 23.5°N纬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27.C
28.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6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27.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甲是夏至(6月21日前后)、乙是秋分(9月23日前后)、丙是冬至(12月22日前后)、丁是春分(3月21日前后)。2025年1月28 日(除夕),处于冬至(丙)与春分(丁)之间,即丙丁之间 ,C正确,排除ABD。
故答案为:C。
28.从冬至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但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除夕是2025年1月28日,元宵节是2月12日,这个时间段在冬至(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新疆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所以新疆昼短夜长,并且昼渐长夜渐短,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29.C
30.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
【解析】【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29.甲组实验在平面(桌面)上移动纸船,纸船不会消失,会一直清晰可见,AB错误;乙组实验中的伞面是弧形的,类似于球体的一部分,当沿伞面由近及远移动纸船时,随着距离的增加,纸船下部会先被伞面遮挡,然后逐渐看不到整个纸船,即纸船逐渐消失,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30.该实验通过平面(桌面)和曲面(伞面)移动纸船的不同现象,模拟了在地球表面(曲面)物体因地球是球体,会出现远看逐渐消失的情况,揭示的地理事实是地球是一个球体,D正确;天圆如张盖是古代关于天的一种错误认识,与该实验无关,A错误;地球是一个圆形不准确,圆形是平面图形,地球是一个球体,是立体的,B错误;地方如棋局是古代关于地的错误认识,与实验揭示的内容不符,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31.D
32.A
33.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则昼短夜长。
31.读图可知,①位于春分(3月21日前后)和夏至(6月21日前后)之间,②为夏至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之间,③为秋分和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间,④为冬至和次年春分之间。2025年3月5-11日会议召开期间处于冬至到春分时段,所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④处,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32.A、3 月是我国春季,南方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呈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景象,A符合题意;
B、“荷香满园,蝉声阵阵” 是夏季景观,B不符合题意;
C、“稻谷飘香,硕果累累” 是秋季景观,C不符合题意;
D、“冰天雪地,银装素裹” 是冬季景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3.3月5日-1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遂宁位于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 随着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34.C
35.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越往两极,长度逐渐缩短。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长度都相等,为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34.A、地轴是倾斜的,与水平面呈66.5°夹角,不是垂直,A错误。
B、北极圈、北回归线等都应该用虚线来表示,B错误。
C、赤道是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制作地球仪时应体现这一特点,C正确。
D、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不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D错误。
故答案为:C。
35.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方向为①→④→③→②,A正确。
B、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B错误。
C、公转轨道是黄道平面,与经线圈不平行,C错误。
D、地球公转一圈用时约为一年,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6.D
37.A
【知识点】地球仪
【解析】【点评】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叫两极:地球的最北端叫北极,地球的最南端叫南极。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借助地球仪,可以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能直观地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象。
36.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即图中的地平面的夹角是66.5°;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较于两点,北部是北极点N,南部是南极点S。读图分析可知,只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7.根据题意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小明同学在地理课堂上利用这个简易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运动,即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但地球仪是正球体,而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因此不能认识地球的确切形状;该地球仪上只有一些经纬线,无法找到自己家乡的准确位置,也无法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38.B
39.C
40.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解析】【点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规律为基准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自秦汉至今指导着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38.“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 描述的是白菜种植和收获的时间安排,这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反映了节气对农业生产在时间节点上的指导作用,B正确;未反映出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及风俗习惯的关系,排除ACD。
故答案为:B。
39.相邻节气间隔约 15 天。立秋到立冬之间间隔了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 5 个节气 ,加上立秋和立冬本身,一共是 7 个节气,15×6 = 90(天),所以由种到收大约经历了 90 天,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 C。
40.白菜生长期大约在 8 月初至 11 月初,这段时间气温逐渐降低,说明白菜适合在温度较为凉爽的环境生长,且能耐受一定寒冷,具有喜温凉、耐寒的生长习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41.C
42.A
43.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的公转运动时,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昼夜半球在南北半球的覆盖面积发生变化,发生昼夜长短变化,由于升旗时间与日出时间一致,降旗时间与日落时间一致,因此升降旗时间与地球的公转运动有关。
41.升旗时间早于 6 点、降旗时间晚于 18 点,且升旗逐渐提前、降旗逐渐推迟,说明白昼时间 = 降旗时间 - 升旗时间在变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京白昼越来越长,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42.表格中升旗渐早、降旗渐晚,白昼渐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对应地球公转轨道甲(春分,3 月 21 日前后,直射赤道 )— 乙(夏至,6 月 22 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阶段,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白昼变长,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3.每天升旗时间的不同说明昼夜长短在不断变化,产生这种现象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运动,B正确;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昼夜交替现象,A、C错误;天气变化不会产生昼夜长短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44.B
45.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1)嫦娥六号在环月轨道上的飞行方向是自东向西,这是为了适应月背采样的特殊需求以及考虑到太阳照射的影响。
(2)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首次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并搭载4台国际载荷,开展了务实高效的国际合作。
4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嫦娥六号奔月采用的是逆行轨道,也就是它的飞行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相反的。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嫦娥六号在环月道上的飞行方向是自东向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5.根据材料中嫦娥六号挑战的任务可知,体现了中国航天与空间通信技术的突破,③正确;根据材料“它搭载了多国科学载荷,法国作为关键伙伴参与其中”可知,体现了中国航天与全球合作的开放态度,④正确;嫦娥六号任务无法体现出中国对月球的研究十分完备,也无法体现出中国航天科技领先所有国家,①②错。故D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46.D
47.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世界的海陆分布;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解析】【点评】(1)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实际并不存在。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46.经线和纬线以及地轴都是存在地球仪上,在地球上并没有经线、纬线和地轴。但是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真实存在的,在太空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47.在太空中,可以看到直观的看到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不是天圆地方,也不能见证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空间站是围绕地球转动的,月球是绕地球转动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48.C
49.A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在极地俯视图上,纬线圈呈同心圆状,最中心为极点,由极点向外纬线度数越来越小;经线表现为从极点向外的射线,判读经度时需注意结合地球自转方向,按照“东经向东增大,西经向西增大”来判读具体经度。
48.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逐渐减小的为西经。读图分析可知,①点经度为90°W。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①点位于西半球,A错误;图示部分为南半球,②点位于南极圈以南,位于南寒带,B错误;③点位于南半球,根据图中昼夜情况判断,此时③点昼长夜短,C正确。依据距离极点的远近判断相对南北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相对东西方向,③点位于②点的西北方向,D错误。故答案为:C。
49.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③点的地理坐标是60°S,45°E,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50.C
51.C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50.从图中经纬网可以看出,图中经度为西经,逆时针方向经度数值减小,说明为向东的方向,由此可知该图中是北半球的经纬网图,丁地的纬度位于北回归线,是23.5°N,经度是65°W,故答案为:C。
51.由图可知,甲地的经度是80°W,是位于西半球,故A错误。乙地是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故B错误。丙地是位于甲地的西南方向,故C正确。三条纬线中,丁地所在的纬线度数最小,所在的纬线最长,故D错误。故答案为:C。
52.【答案】(1)中;西北
(2)①;北;昼长夜短
(3)北回归线;极昼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解析】【分析】(1)纬度划分,0° - 30° 为低纬度,30° - 60° 为中纬度,60° - 90° 为高纬度。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纬度约 40°N ,处于 30° - 60° 之间,所以是中纬度。酒泉和文昌同位于北半球,但酒泉纬度数更大,说明酒泉更偏北,文昌和酒泉都位于东经区,文昌的经度值更大,说明酒泉更偏西,所以酒泉位于文昌的西北方向。
(2)4月24日位于春分日甲到夏至日乙之间,所以位于地球公转示意图的①段,4月2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包括酒泉都是昼长夜短。
(3)图2中乙位置是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夏至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点评】昼夜长短变化主要由地球公转和自转以及地轴倾斜导致。在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夏季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冬季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赤道地区全年昼夜近似等长。
53.【答案】(1)⑤。应更正为“调整支架角度,使竹签与桌面成66.5°角”。
(2)a。应更正为“30°W”。
(3)逆;1天(24小时)
(4)手电筒(蜡烛或台灯等);模拟太阳光
【知识点】地球仪;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演示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1)地球仪上,地轴(竹签模拟)与桌面的夹角应为66.5°(因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步骤⑤中“使竹签与桌面垂直”错误,应调整为“调整支架角度,使竹签与桌面成66.5°角”,这样才能准确模似地球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特征。
(2)经线的经度分布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向东为东经(D),向西为西经(W)。图中a经线在0°经线西侧,应为西经,所以a标注错误,应更正为“30°W”。
(3)根据所学可知,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转,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约为1天(24小时)。
(4)演示昼夜更替需要模拟太阳光,手电筒(蜡烛或台灯等)可作为光源,其作用是模拟太阳光 ,光线照射地球仪,形成昼夜半球,随着地球仪自转,就能演示昼夜更替现象。
【点评】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54.【答案】(1)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
(2)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小寒、大寒、小暑、大暑、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处暑。
(3) 昼夜长短的变化
(4) 河北、山东、安徽 春小麦
(5) B D C 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传统春季包含的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六个节气从立春(春季开始)到谷雨(春季结束),完整反映了春季的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周期。
(2)依据材料,季节类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些节气名称中明确含有“春”、“夏”、“秋”、“冬”字样,分别代表了一年中的四季更替。气候类有:小寒、大寒、小暑、大暑、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这些节气名称中含有“寒”、“暑”、“雨”、“露”、“霜”、“雪”等字样,反映了不同的气候特征和变化。物候类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处暑。这些节气名称虽不直接含有气候或季节的字眼,但它们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长、活动和变化。例如,“惊蛰”标志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植物生长和春耕的好时节;“小满”意味着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芒种”则反映了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农作物种植与收获的重要时期;“处暑”则表示暑热之气至此而止,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秋凉即将到来,自然界的生物也开始进入收获或准备过冬的阶段。
(3)“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长逐渐缩短,故 “一天短一线”。“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长逐渐增长,故 “一天长一线”。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地球公转导致的昼夜长短季节变化。
(4)读冬小麦播种期农事谚语可知: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河北;秋分早,霜降迟,只有寒露正当时——山东;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安徽。河北秋风种冬小麦、山东寒露种冬小麦、安徽寒露到霜降种冬小麦。故山东、安徽、河北三省的冬小麦播种期由早到晚的顺序是:河北、山东、安徽。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冬季寒冷,积雪覆盖时间长,主要种植春小麦。
(5)读山东农事谚语麦到芒种,谷到秋,过了霜降刨白薯立夏前后,种瓜点豆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立冬收葱,不收则空可知,立夏前后,B种瓜点豆;麦到芒种,芒种D收获冬小麦;过了霜降刨白薯,霜降C收获白薯;小雪A收白菜。
【点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智慧结晶,通过观察天文、气候和物候规律,指导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本题结合地域差异和节气内涵,展现了节气文化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
55.【答案】(1)昼夜等长或昼夜平分;东北
(2)东;赤道或0°;春分;昼夜等长或昼夜平分
(3)否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春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所以北京(40°N,116°E)昼夜等长。o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时,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根据经纬度来看,北京(40°N,116°E)位于贵州省某地(26°N,107°E)的北方和东方,故位于贵州省的东北方。
(2)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该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赤道(或0°),此时是北半球的春分节气,且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夜等长或昼夜平分。
(3)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不存在极昼极夜现象,所以北极圈内不会出现极夜现象。
【点评】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1)读图可知,2024年3月20日,此时晨昏线跟经线重合,是每年的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故北京(40°N,116°E)各地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夜平分。根据经纬度来看,北京(40°N,116°E)位于贵州省某地(26°N,107°E)的北方和东方,故位于贵州省的东北方。
(2)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该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赤道(或0°),此时是北半球的春分节气,且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夜等长或昼夜平分。
(3)3月20日11:06,全球昼夜平分,北极圈内不会出现极夜现象,故填否。
56.【答案】(1)丙;秋季;大洋
(2)凌晨
(3)②
【知识点】七大洲;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B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C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D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 2024年4月25日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地球运动到图1公转轨道的AB之间,即丙处,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4月25日北半球的春季。国家E是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故正值秋季,E是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
(2)读图可知,F点没有阳光,地处夜半球,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是自西向东转,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F点即将进入凌晨。
(3)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期在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黑龙江省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小。最接近图3中的②;①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的太阳光照面积图。
故答案为:(1)丙;秋季;大洋(2)凌晨(3)②
【点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57.【答案】(1)逆;逆
(2)春分;3
(3)丙;甲
(4)短;短
(5)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从极点俯视图判断的话可以通过口诀北逆南顺来判断;
(2)3.21前后的节气是春分,夏至大概在6.22前后;
(3)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是冬至时,是在丙位置,北极圈出现极昼时是夏至,在甲位置;
(4)秋分到冬至的时间里,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5)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故答案为:(1)逆;逆;(2)春分;3;(3)丙;甲;(4)短;短;(5)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58.【答案】(1)20°S;40°W;西南
(2)③
(3)自西向东;热带
(4)短;冬季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因此点①的经纬度是20°S,40°W。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①位于②的西南方向。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是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是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因此位于南半球的点是①③;位于东半球的点是②③;因此同时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的点是③。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大约为365天,方向是自西向东。④位于北回归线,故其位于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4)据图可,D为秋分日,A为冬至日,C为夏至日,B为春分日。故地球由D向A运动过程中,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短;到达A位置时,阜新市应该进入的季节是冬季。
【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3)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59.【答案】(1)极昼
(2)
(3)(23.5°N,65°W)或(23.5°S,155°W)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极圈内是白天,此时太阳直射回归线,整个极圈内都是白天,属于极昼现象。
(2)由半球俯视光照图,判断不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故都有可能,如果是北半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图如下:
如果是南半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图如下:
(3)因为①位于回归线上,当图为北半球时,纬度为23.5°N,当图为南半球时,纬度为23.5°S。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若图中AB组成的经线圈表示东西半球分界线,①位于西半球,当图为北半球时,地球自西向东转,①位于20°W以西,又因AB是直角的一半,即45°,故①地为经度为20+45=65°W;当图为南半球时,地球自西向东转,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按顺时针增大为东经,逆时针增大为西经。故①地为经度为160°E-45°=155°W。故①地经纬度为(23.5°N 65°W)或(23.5°S 155°W)。
【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如果是俯视图的话,口诀是“北逆南顺”。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60.【答案】(1)50°E;50°N;西南
(2)C
(3)B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图分析可知:
(1)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判定A点的经度是50°E,纬度是50°N;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图中B位于D的西南方位。
(2)同一条经线上两地之间的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约为110千米,图中里海跨越纬度约11°,因此南北长度约为1200千米。故答案为:C。
(3)小明同学步行从C点出发,先向正北步行2千米,再向正东步行2千米,然后再向正南步行2千米,最后向正西步行2千米,最终回到出发点以东,原因在于两条相邻经线之间的纬线不等长,纬度越高,两条相邻经线之间的距离越短,纬度越低,两条相邻经线之间的距离越长,两条相邻纬线之间的经线长度相等。故答案为:B。
【点评】(1)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2)我们可以利用经纬网来定距离长短,即经度数间隔相等时,纬度越低,东西的长度就越长,所表示面积就越大。纬度间隔1度,实际距离在全球各地均相等,大约为111千米;经度间隔1度,只有在赤道上的距离大约是111千米,并且该距离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3)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即0°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所有的经线都等长,指示南北方向,最终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所有经线均为半圆,长度大约为赤道的一半。
1 / 1近5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真题汇编——专题1 地球
一、选择题
(2022·广东) 2022年6月5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时,地球运转位置处于公转示意图中的之间。(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广东省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极昼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昼短夜长
【答案】1.A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读图,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图中甲是北半球春分,每年的3月21日前后,乙是夏至,每年的6月22日前后,丙是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丁是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所以2022年6月5日,地球运行到春分和夏至之间,即甲-乙之间。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北半球从春分到夏至到秋分是昼长夜短,从秋分到冬至到春分是昼短夜长,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是昼夜平分。所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广东省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故答案为:B。
3.(2018七上·阳江月考)诗句“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描述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太阳直射赤道,可能是春分日或秋分日,再根据题意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可知,描述的节气是春分日。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二分二至,春分3月21,夏至6月22,秋分9月23,冬至12月22。
(2023·广东)近20年来,科学家对北极海冰、植被和格陵兰冰川进行了监测,发现全球增温使北极地区的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夏季尤为明显。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的首个科考站。如图为北极地区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4.黄河站的经纬度是(  )
A.(11°56′E,78°55′N) B.(78°55E,11°56′S)
C.(11°56′W,78°55′N) D.(78°55′W,11°56′S)
5.导致近20年北极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极地旅游 B.开发极地资源
C.全球气候变暖 D.开展极地科考
6.一般情况下,北极地区冰川融化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
A.1—2月 B.3—4月 C.8—9月 D.11—12月
【答案】4.A
5.C
6.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4.读图可知,此地为北极地区的俯视图,所有的纬线都是北纬,位于0°经线的东侧,所以是东经,所以黄河站的经纬度是11°56′E,78°55′N;
故答案为:A。
5.导致冰雪与植被发生快速变化的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极地旅游和科考造成的伤害都不如气候变暖带来的伤害大;
故答案为:C。
6.8—9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的气温最高,冰川融化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C。
(2025·广东)我国北方地区某中学开展校园实践系列活动,让学生绘制校园平面图,观察校园里枫树树叶在一年内“嫩芽→绿叶→红叶→落叶”的变化现象。图为某日昼与夜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学校实验楼位于教学楼正北方,指向标指向正确的学校局部平面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校园枫树树叶在一年内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天气变化 C.四季更替 D.板块运动
9.图所示当天,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极昼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昼夜平分
【答案】7.D
8.C
9.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地图上的方向判读;四季更替
【解析】【点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夹角,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7.指向标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已知实验楼位于教学楼正北方,意味着以教学楼为参照,实验楼在其正北方向。D图显示学校的实验楼位于教学楼的正北方,D正确;A图显示学校实验楼位于教学楼正东方,A错误;B图显示学校实验楼位于教学楼的正西方,B错误;C图显示学校实验楼位于教学楼的正南方,C错误。
故答案为:D。
8.校园枫树树叶 “嫩芽→绿叶→红叶→落叶” 是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现象。四季更替由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使各地获得热量变化,进而让树叶随季节呈现生长 - 凋零周期,C正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差,与季节和树叶变化无关,A错误;天气变化是短时间大气状况,树叶变化是长期、规律性的季节周期,B错误;板块运动是地球内部岩石圈的运动,与树叶季节变化无关联,D错误。
故答案为:C。
9.从图中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阴影为夜半球),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或接近冬至日)。学校位于北方地区(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深圳)近几十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成为重要的花卉出口国。我国云南省滇中地区四季如春,被视为种植鲜花的天赐宝地,其中斗南镇还是重要的鲜花集散中心。图1为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举例,图2为云南省滇中地区斗南镇及周边地区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图示花卉主要出口国多数位于(  )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北寒带
11.我国云南省滇中地区适宜鲜花种植的自然条件有(  )
A.气候炎热 B.光照充足
C.昼夜温差小 D.气温年较差大
12.斗南镇将鲜花销往世界的必要条件是(  )
A.内河航运便利 B.城镇规模扩大
C.直播带货普及 D.冷链物流发达
【答案】10.A
11.B
12.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五带划分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10.从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的分布来看,泰国、哥伦比亚、肯尼亚、厄瓜多尔、坦桑尼亚等主要出口国多位于热带,A正确;印度大部分位于热带,少部分位于北温带;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为主热带,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云南省滇中地区四季如春,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气温年较差小。充足的光照有利于鲜花的光合作用,促进花卉生长,B正确;气候炎热、昼夜温差小和气温年较差大均不符合滇中地区的气候特点,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2.鲜花易枯萎变质,需要快速运输以保持新鲜。斗南镇将鲜花销往世界,依赖发达的冷链物流来维持鲜花的品质,确保运输过程中鲜花不腐败,D正确;内河航运速度慢,不适合鲜花运输;城镇规模扩大与鲜花外销关系不大;直播带货普及是销售方式,而非必要运输条件,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5·长沙)长沙某地理小组设计简易太阳能灶(如图),选择晴天开展郊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时间,太阳能灶效果最佳的是(  )
A.日出 B.清晨 C.中午 D.日落
14.与燃烧木柴相比,野外使用太阳能灶的主要优势有(  )
①保护森林资源②不受天气影响③不用携带火源④减轻烟尘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3.C
14.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
13.根据太阳能灶的工作原理,其效果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度。中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烈,太阳能灶反光面能汇聚更多太阳能,转化热量效果最佳。日出、清晨、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聚热效果差,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燃烧木柴需砍伐树木,用太阳能灶可减少木材消耗,保护森林资源,①正确;太阳能灶依赖太阳光照,阴天、雨天等无阳光时无法使用,受天气影响大,②错误;太阳能灶利用太阳能,无需携带木柴等火源,③正确;燃烧木柴会产生烟尘,太阳能灶清洁无污染,能减轻烟尘污染,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025·大兴)下图为地球运动演示实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演示实验】 在暗室里,手电筒的光线代表太阳光线,在手电筒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自左向右缓缓匀速拨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5.该演示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地球(  )
A.形状 B.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C.大小 D.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6.甲、乙、丙、丁四地中即将迎来日落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15.B
16.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解析】【点评】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15.A、实验未涉及地球形状,如球体证明的探究,A错误;
B、实验中是自左向右缓缓匀速拨动地球仪,模拟的是地球的自转运动,B正确;
C、实验与地球大小,如赤道周长、半径无关,C错误;
D、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实验中无绕太阳运动操作,未模拟公转,D错误。
故答案为:B。
16.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落。结合图中的白天与黑夜,乙地位于昏线西侧,随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将进入黑夜,迎来日落,B正确;甲处在白天,丙、丁处在黑夜,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5·广西)北半球夏至日,七年级3班同学在当地地理界线标志公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正午时刻,他们拍摄了同伴站在这条地理界线上的照片(如图),照片中脚边的阴影是该同伴的日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照片中该同伴脚下的地理界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18.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地球经历(  )
A.自转半周 B.自转一周 C.公转半周 D.公转一周
【答案】17.B
18.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影子的长短和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因此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17.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日影最短,与图中日影情况相符。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一年中只有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下一个北半球夏至日。即需要地球公转一周(约1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5·河南)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正式开始月背采样工作。下图为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月球是(  )
A.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B.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自身会发光的星球 D.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
20.嫦娥六号在鹊桥二号支持下成功将月背土壤带回地球,该“鹊桥”是(  )
A.专用中继通信卫星 B.跨越河流的通道
C.神话中的爱情桥梁 D.喜鹊搭起的桥梁
【答案】19.B
20.A
【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解析】【点评】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人造卫星是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人造卫星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19.A、月球没有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液态水等条件,无生命存在 ,A 错误。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围绕地球公转 ,B 正确。
C、月球自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 ,C 错误。
D、月球是卫星,围绕地球公转,不是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 ,D 错误。
故答案为:B。
20.“鹊桥二号” 是为月球探测任务提供通信中继服务的卫星,负责在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传递数据信号,属于专用中继通信卫星,A正确;不是现实中跨越河流的通道、神话中的爱情桥梁或喜鹊搭起的桥梁,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5·达州)2025年1月8日,疆电入渝工程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重庆段全线贯通。图1为疆电入渝工程规划线路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哈密位于重庆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2.重庆段全线贯通时,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23.疆电入渝工程的实施,为新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主要有(  )
A.缓解能源短缺 B.减少大气污染
C.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D.带动青藏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
【答案】21.B
22.D
23.C
【知识点】地图上的方向判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解析】【点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疆电入渝工程是我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特高压工程,推动沙漠、戈壁地区风光资源开发,支撑2030年4.55亿千瓦“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目标。年减排二氧化碳1650万吨,等效种植9亿棵树。新疆 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风电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 重庆 可以缓解电力缺口(预计2025年达1000万千瓦),降低工商业电价约0.04元/度,年减少企业用电成本超1亿元。还可以支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绿电生产降低整车碳足迹,增强“渝车出海”竞争力。
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因此根据图中经纬线分析可知,哈密位于重庆的西北方向。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根据题意可知,疆电入渝工程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重庆段全线贯通时是在2025年1月8日。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冬至至春分之间,即图中④段。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3.根据题意可知, 疆电入渝工程是把新疆哈密特的高压直流输电输送到重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疆电入渝工程的实施,可以增加新疆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可以缓解重庆能源短缺、减少大气污染;疆电入渝主要涉及新疆的电力资源开发与输出,和青藏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无直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5·内江)图1为河南登封(31.5°N)横梁式圭表,古代用来测量日影的方向和长度,M为表在圭面的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图2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24.圭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5.一年中M最长时,地球位于绕日公转示意图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6.一年中M最短时,太阳直射(  )
A.31.5°N B.23.5°N C.0°纬线 D.23.5°S
【答案】24.A
25.C
26.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影子的长短和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因此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24.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M为表在圭面的正午日影,朝向正北。 圭表是用来测量日影的,日影朝向正北,因此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向,因此圭为是南北走问,这样才能准确测量正午日影的长度和方问。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5.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登封位于 31.5°N,位于北半球,一年中M(正午日影)最长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应该是冬至日。根据图2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丙处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6.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登封位于 31.5°N,位于北半球,一年中M(正午日影)最短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应该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 23.5°N纬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5·新疆)2025年1月28日(除夕),央视春晚以其无与伦比的精彩演出,再次征服了全球华人的心。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7.央视春晚直播时,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在(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28.除夕至元宵节(2月12日)期间.新疆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
①昼短夜长 ②昼渐长夜渐短
③昼长夜短 ④昼渐短夜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27.C
28.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6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27.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甲是夏至(6月21日前后)、乙是秋分(9月23日前后)、丙是冬至(12月22日前后)、丁是春分(3月21日前后)。2025年1月28 日(除夕),处于冬至(丙)与春分(丁)之间,即丙丁之间 ,C正确,排除ABD。
故答案为:C。
28.从冬至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但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除夕是2025年1月28日,元宵节是2月12日,这个时间段在冬至(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新疆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所以新疆昼短夜长,并且昼渐长夜渐短,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故答案为:A。
(2025·新疆)地理课上,学生们进行了“消失的纸船”实验。下图为学生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9.在两组实验中,分别沿桌面和伞面由近及远移动纸船,可以观察到(  )
A.甲组实验纸船逐渐消失 B.甲组实验纸船更加清晰
C.乙组实验纸船逐渐消失 D.乙组实验纸船更加清晰
30.该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
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一个圆形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29.C
30.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
【解析】【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29.甲组实验在平面(桌面)上移动纸船,纸船不会消失,会一直清晰可见,AB错误;乙组实验中的伞面是弧形的,类似于球体的一部分,当沿伞面由近及远移动纸船时,随着距离的增加,纸船下部会先被伞面遮挡,然后逐渐看不到整个纸船,即纸船逐渐消失,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30.该实验通过平面(桌面)和曲面(伞面)移动纸船的不同现象,模拟了在地球表面(曲面)物体因地球是球体,会出现远看逐渐消失的情况,揭示的地理事实是地球是一个球体,D正确;天圆如张盖是古代关于天的一种错误认识,与该实验无关,A错误;地球是一个圆形不准确,圆形是平面图形,地球是一个球体,是立体的,B错误;地方如棋局是古代关于地的错误认识,与实验揭示的内容不符,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5·遂宁)2025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图1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 图2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1.会议召开第一天,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2.会议召开期间,我国南方地区可能欣赏到(  )
A.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B.荷香满园,蝉声阵阵
C.稻谷飘香,硕果累累 D.冰天雪地,银装素裹
33.会议召开期间,遂宁(  )
A.昼长夜短,昼渐长 B.昼短夜长,夜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长 D.昼夜等长,夜渐短
【答案】31.D
32.A
33.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则昼短夜长。
31.读图可知,①位于春分(3月21日前后)和夏至(6月21日前后)之间,②为夏至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之间,③为秋分和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间,④为冬至和次年春分之间。2025年3月5-11日会议召开期间处于冬至到春分时段,所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④处,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32.A、3 月是我国春季,南方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呈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景象,A符合题意;
B、“荷香满园,蝉声阵阵” 是夏季景观,B不符合题意;
C、“稻谷飘香,硕果累累” 是秋季景观,C不符合题意;
D、“冰天雪地,银装素裹” 是冬季景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3.3月5日-1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遂宁位于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 随着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5·湖南模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用铁丝、乒乓球等材料制作地球仪,并进行地球公转的演示实验活动。下图为小勤同学设计的地球仪制作与地球公转演示实验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地球仪制作方案中需要把(  )
A.地轴调整为与水平面垂直 B.北极圈改为用实线来表示
C.赤道改为与地轴垂直的大圆 D.经线改为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35.地球公转演示实验中,应做到(  )
A.方向为①→④→③→② B.地轴倾斜方向不断改变
C.公转轨道与经线圈平行 D.旋转一圈的用时为一天
【答案】34.C
35.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越往两极,长度逐渐缩短。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长度都相等,为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34.A、地轴是倾斜的,与水平面呈66.5°夹角,不是垂直,A错误。
B、北极圈、北回归线等都应该用虚线来表示,B错误。
C、赤道是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制作地球仪时应体现这一特点,C正确。
D、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不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D错误。
故答案为:C。
35.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方向为①→④→③→②,A正确。
B、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B错误。
C、公转轨道是黄道平面,与经线圈不平行,C错误。
D、地球公转一圈用时约为一年,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七上·市中区期中)下图为小明同学用铁丝、乒乓球制作的简易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小明同学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正确的简易地球仪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7.小明同学在地理课堂上利用这个简易地球仪,可以(  )
A.演示地球的运动 B.认识地球的确切形状
C.找到自己家乡的准确位置 D.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
【答案】36.D
37.A
【知识点】地球仪
【解析】【点评】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叫两极:地球的最北端叫北极,地球的最南端叫南极。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借助地球仪,可以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能直观地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象。
36.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即图中的地平面的夹角是66.5°;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较于两点,北部是北极点N,南部是南极点S。读图分析可知,只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7.根据题意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小明同学在地理课堂上利用这个简易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运动,即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但地球仪是正球体,而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因此不能认识地球的确切形状;该地球仪上只有一些经纬线,无法找到自己家乡的准确位置,也无法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4·济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邻节气间隔约15天。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8.白菜原产于我国华北一带,“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主要反映出节气对____的指导作用(  )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日常生活 D.风俗习惯
39.假如正值立秋时节种白菜,立冬当天收获,由种到收大约经历了多少天(  )
A.150天 B.130天 C.90天 D.60天
40.白菜的生长期大约在8月初至11月初,说明白菜具有____的生长习性(  )
A.喜光热、耐高温 B.喜温凉、耐寒
C.喜低温、耐酷寒 D.喜干旱、耐盐碱
【答案】38.B
39.C
40.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解析】【点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规律为基准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自秦汉至今指导着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38.“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 描述的是白菜种植和收获的时间安排,这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反映了节气对农业生产在时间节点上的指导作用,B正确;未反映出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及风俗习惯的关系,排除ACD。
故答案为:B。
39.相邻节气间隔约 15 天。立秋到立冬之间间隔了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 5 个节气 ,加上立秋和立冬本身,一共是 7 个节气,15×6 = 90(天),所以由种到收大约经历了 90 天,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 C。
40.白菜生长期大约在 8 月初至 11 月初,这段时间气温逐渐降低,说明白菜适合在温度较为凉爽的环境生长,且能耐受一定寒冷,具有喜温凉、耐寒的生长习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八上·南岗期中)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降旗时间与日出日落时刻同步。读某周内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记录表(下表)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某周内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记录表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升旗 05:09 05:08 05:07 05:06 05:05 05:03 05:02
降旗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41.上表记录时段,北京白昼(  )
A.没有变化 B.越来越短
C.越来越长 D.先变长,后变短
42.上表记录时段,地球位于上图公转轨道的(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43.天安门广场每天升旗时间设定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变化 D.天气变化
【答案】41.C
42.A
43.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的公转运动时,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昼夜半球在南北半球的覆盖面积发生变化,发生昼夜长短变化,由于升旗时间与日出时间一致,降旗时间与日落时间一致,因此升降旗时间与地球的公转运动有关。
41.升旗时间早于 6 点、降旗时间晚于 18 点,且升旗逐渐提前、降旗逐渐推迟,说明白昼时间 = 降旗时间 - 升旗时间在变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京白昼越来越长,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42.表格中升旗渐早、降旗渐晚,白昼渐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对应地球公转轨道甲(春分,3 月 21 日前后,直射赤道 )— 乙(夏至,6 月 22 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阶段,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白昼变长,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3.每天升旗时间的不同说明昼夜长短在不断变化,产生这种现象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运动,B正确;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昼夜交替现象,A、C错误;天气变化不会产生昼夜长短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潍坊)2024年5月8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嫦娥六号是世界上首次挑战“月球背面取样和使用中继卫星将月球背面探测数据准确传输回地球”等复杂任务的探测器,它搭载了多国科学载荷,法国作为关键伙伴参与其中。下图示意嫦娥六号的环月轨道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嫦娥六号在环月道上的飞行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45.嫦娥六号任务体现了(  )
①中国对月球的研究十分完备 ②中国航天科技领先所有国家
③中国航天与空间通信技术的突破 ④中国航天与全球合作的开放态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44.B
45.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1)嫦娥六号在环月轨道上的飞行方向是自东向西,这是为了适应月背采样的特殊需求以及考虑到太阳照射的影响。
(2)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首次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并搭载4台国际载荷,开展了务实高效的国际合作。
4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嫦娥六号奔月采用的是逆行轨道,也就是它的飞行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相反的。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嫦娥六号在环月道上的飞行方向是自东向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5.根据材料中嫦娥六号挑战的任务可知,体现了中国航天与空间通信技术的突破,③正确;根据材料“它搭载了多国科学载荷,法国作为关键伙伴参与其中”可知,体现了中国航天与全球合作的开放态度,④正确;嫦娥六号任务无法体现出中国对月球的研究十分完备,也无法体现出中国航天科技领先所有国家,①②错。故D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2·株洲)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宇航员进入太空。下图为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中看到的绝美地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6. 在空间站能观测到地球表面的(  )
A.经线 B.纬线 C.地轴 D.海洋
47. 在空间站,可见证地球(  )
A.是巨大的球体 B.天圆地方
C.围绕太阳公转 D.围绕月球公转
【答案】46.D
47.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世界的海陆分布;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解析】【点评】(1)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实际并不存在。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46.经线和纬线以及地轴都是存在地球仪上,在地球上并没有经线、纬线和地轴。但是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真实存在的,在太空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47.在太空中,可以看到直观的看到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不是天圆地方,也不能见证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空间站是围绕地球转动的,月球是绕地球转动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21·呼伦贝尔)读“某时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48.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点位于东半球 B.②点位于北寒带
C.此时③点昼长夜短 D.③点位于②点的西南方向
49.图中③点的地理坐标是(  )
A.60°S,45°E B.60°S,45°W
C.60°N,45°E D.60°N,45°W
【答案】48.C
49.A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在极地俯视图上,纬线圈呈同心圆状,最中心为极点,由极点向外纬线度数越来越小;经线表现为从极点向外的射线,判读经度时需注意结合地球自转方向,按照“东经向东增大,西经向西增大”来判读具体经度。
48.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逐渐减小的为西经。读图分析可知,①点经度为90°W。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①点位于西半球,A错误;图示部分为南半球,②点位于南极圈以南,位于南寒带,B错误;③点位于南半球,根据图中昼夜情况判断,此时③点昼长夜短,C正确。依据距离极点的远近判断相对南北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相对东西方向,③点位于②点的西北方向,D错误。故答案为:C。
49.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③点的地理坐标是60°S,45°E,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东营)读经纬网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0.丁地的经纬度是(  )
A.23.5°N,65°E B.23.5°S,65°E
C.23.5°N,65°W D.23.5°S,65°W
51.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东半球 B.乙地位于南温带
C.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 D.三条纬线中丁地所在纬线最短
【答案】50.C
51.C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50.从图中经纬网可以看出,图中经度为西经,逆时针方向经度数值减小,说明为向东的方向,由此可知该图中是北半球的经纬网图,丁地的纬度位于北回归线,是23.5°N,经度是65°W,故答案为:C。
51.由图可知,甲地的经度是80°W,是位于西半球,故A错误。乙地是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故B错误。丙地是位于甲地的西南方向,故C正确。三条纬线中,丁地所在的纬线度数最小,所在的纬线最长,故D错误。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
52.(2025·齐齐哈尔) 2025年4月24日,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1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1中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   (高/中/低)纬度,位于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   方向。
(2)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运行到图2中的   段(填数字),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逐渐向   (南/北)移动。当日酒泉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图2中当地球运动到乙位置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名称)上,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答案】(1)中;西北
(2)①;北;昼长夜短
(3)北回归线;极昼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解析】【分析】(1)纬度划分,0° - 30° 为低纬度,30° - 60° 为中纬度,60° - 90° 为高纬度。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纬度约 40°N ,处于 30° - 60° 之间,所以是中纬度。酒泉和文昌同位于北半球,但酒泉纬度数更大,说明酒泉更偏北,文昌和酒泉都位于东经区,文昌的经度值更大,说明酒泉更偏西,所以酒泉位于文昌的西北方向。
(2)4月24日位于春分日甲到夏至日乙之间,所以位于地球公转示意图的①段,4月2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包括酒泉都是昼长夜短。
(3)图2中乙位置是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夏至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点评】昼夜长短变化主要由地球公转和自转以及地轴倾斜导致。在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夏季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冬季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赤道地区全年昼夜近似等长。
53.(2025·福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生利用泡沫球、竹签、铁丝、记号笔和橡皮泥等器材制作简易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下图示意简易地球仪及其制作步骤。
(1)步骤③~⑤中有一处制作错误,指出其序号并更正错误。
(2)a、b、c、d四条经线中有一处经度标注错误,指出错误经线字母并更正经度。
(3)该学生利用自制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从北极上空俯视时,泡沫球呈现的旋转方向是   时针,地球自转一周经历的时长约为   。
(4)该学生准备利用自制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还应补充的一项器材是   ,其作用是   。
【答案】(1)⑤。应更正为“调整支架角度,使竹签与桌面成66.5°角”。
(2)a。应更正为“30°W”。
(3)逆;1天(24小时)
(4)手电筒(蜡烛或台灯等);模拟太阳光
【知识点】地球仪;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演示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1)地球仪上,地轴(竹签模拟)与桌面的夹角应为66.5°(因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步骤⑤中“使竹签与桌面垂直”错误,应调整为“调整支架角度,使竹签与桌面成66.5°角”,这样才能准确模似地球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特征。
(2)经线的经度分布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向东为东经(D),向西为西经(W)。图中a经线在0°经线西侧,应为西经,所以a标注错误,应更正为“30°W”。
(3)根据所学可知,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转,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约为1天(24小时)。
(4)演示昼夜更替需要模拟太阳光,手电筒(蜡烛或台灯等)可作为光源,其作用是模拟太阳光 ,光线照射地球仪,形成昼夜半球,随着地球仪自转,就能演示昼夜更替现象。
【点评】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54.(2024·青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长期观察当地天文、气候、物候现象与农事活动关系的经验总结。某校地理小组开展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的主题学习活动,制作了画册。根据画册的部分内容(下图),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探究二十四节气的内涵
(1)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始点,划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依据二十四节气歌,说出中国的传统春季包含的节气。
(2)依据材料,将二十四节气归类,完成下表内容。(各写出两个)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表征 节气名称中含有“春”“夏”“秋”“冬”的属于季节类;含有“寒”“暑”“雨”“雪”“霜”“露”的属于气候类;反映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的属于物候类。 类别 节气名称
季节类 ________
气候类 ________
物候类 ________
(3)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和“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说出该说法反映的地理现象。
【任务二】探究二十四节气的农事谚语
冬小麦播种期农事谚语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河北 秋分早,霜降迟,只有寒露正当时 ——山东 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 ——安徽 清明农事谚语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东北地区 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棉正当时 ——华北地区 清明清,担秧插地坪 ——华南地区
二十四节气逐渐扩展到全国应用时,同一农事活动在不同地区进行的节气不同,同一节气在不同地区的农事活动也不同。
(4)依据农事谚语,判断山东、安徽、河北三省的冬小麦播种期由早到晚的顺序是________。清明节气,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冬小麦/春小麦)。
【任务三】依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活动
(5)青岛某学校开辟了班级劳动试验田,欲依据山东农事谚语,计划2025年部分劳动内容。请献计献策,把以下劳动内容的字母代码填入下表中的相应位置。
A.收白菜;B.种瓜点豆;C.收获白薯;D.收获冬小麦
山东农事谚语 麦到芒种,谷到秋,过了霜降刨白薯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 立冬收葱,不收则空 节气 劳动内容
立夏 ________
芒种 ________
霜降 ________
立冬 收获萝卜、大葱
小雪 ________
【答案】(1)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
(2)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小寒、大寒、小暑、大暑、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处暑。
(3) 昼夜长短的变化
(4) 河北、山东、安徽 春小麦
(5) B D C 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传统春季包含的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六个节气从立春(春季开始)到谷雨(春季结束),完整反映了春季的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周期。
(2)依据材料,季节类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些节气名称中明确含有“春”、“夏”、“秋”、“冬”字样,分别代表了一年中的四季更替。气候类有:小寒、大寒、小暑、大暑、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这些节气名称中含有“寒”、“暑”、“雨”、“露”、“霜”、“雪”等字样,反映了不同的气候特征和变化。物候类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处暑。这些节气名称虽不直接含有气候或季节的字眼,但它们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长、活动和变化。例如,“惊蛰”标志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植物生长和春耕的好时节;“小满”意味着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芒种”则反映了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农作物种植与收获的重要时期;“处暑”则表示暑热之气至此而止,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秋凉即将到来,自然界的生物也开始进入收获或准备过冬的阶段。
(3)“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长逐渐缩短,故 “一天短一线”。“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长逐渐增长,故 “一天长一线”。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地球公转导致的昼夜长短季节变化。
(4)读冬小麦播种期农事谚语可知: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河北;秋分早,霜降迟,只有寒露正当时——山东;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安徽。河北秋风种冬小麦、山东寒露种冬小麦、安徽寒露到霜降种冬小麦。故山东、安徽、河北三省的冬小麦播种期由早到晚的顺序是:河北、山东、安徽。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冬季寒冷,积雪覆盖时间长,主要种植春小麦。
(5)读山东农事谚语麦到芒种,谷到秋,过了霜降刨白薯立夏前后,种瓜点豆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立冬收葱,不收则空可知,立夏前后,B种瓜点豆;麦到芒种,芒种D收获冬小麦;过了霜降刨白薯,霜降C收获白薯;小雪A收白菜。
【点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智慧结晶,通过观察天文、气候和物候规律,指导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本题结合地域差异和节气内涵,展现了节气文化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
55.(2024·黔东南)2024年3月20日11:06是北半球的春分日,下图是春分日地球侧视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圈表示赤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北京(40°N,116°E)各地昼夜长短状况是   ,北京(40°N,116°E)位于贵州省某地(26°N,107°E)的   方向。
(2)图示区域位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   ,此时是北半球的   节气,且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3月20日11:06,北极圈内是否会出现极夜现象:   。
【答案】(1)昼夜等长或昼夜平分;东北
(2)东;赤道或0°;春分;昼夜等长或昼夜平分
(3)否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春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所以北京(40°N,116°E)昼夜等长。o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时,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根据经纬度来看,北京(40°N,116°E)位于贵州省某地(26°N,107°E)的北方和东方,故位于贵州省的东北方。
(2)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该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赤道(或0°),此时是北半球的春分节气,且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夜等长或昼夜平分。
(3)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不存在极昼极夜现象,所以北极圈内不会出现极夜现象。
【点评】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1)读图可知,2024年3月20日,此时晨昏线跟经线重合,是每年的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故北京(40°N,116°E)各地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夜平分。根据经纬度来看,北京(40°N,116°E)位于贵州省某地(26°N,107°E)的北方和东方,故位于贵州省的东北方。
(2)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该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赤道(或0°),此时是北半球的春分节气,且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夜等长或昼夜平分。
(3)3月20日11:06,全球昼夜平分,北极圈内不会出现极夜现象,故填否。
56.(2024·龙东地区) 2024年4月25日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仪示意图”“黑龙江某地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大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地球运动到图1公转轨道的   (甲、乙、丙、丁)处,此时国家E正值   (季节),E位于   洲。
(2)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F点即将进入   (凌晨、黄昏)。
(3)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黑龙江省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最接近图3中的   (填数字)。
【答案】(1)丙;秋季;大洋
(2)凌晨
(3)②
【知识点】七大洲;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B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C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D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 2024年4月25日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地球运动到图1公转轨道的AB之间,即丙处,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4月25日北半球的春季。国家E是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故正值秋季,E是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
(2)读图可知,F点没有阳光,地处夜半球,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是自西向东转,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F点即将进入凌晨。
(3)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期在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黑龙江省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小。最接近图3中的②;①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的太阳光照面积图。
故答案为:(1)丙;秋季;大洋(2)凌晨(3)②
【点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57.(2023·株洲)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依据地球公转所处的轨道位置依次划分24个节气,如图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示意图,并列出了部分节气。
(1)我们常常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来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   时针,公转方向为   时针。
(2)3月21日前后的节气是   ,与夏至大概相差   个月。
(3)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的是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
(4)秋分到冬至时间段,株洲白昼时间比黑夜   ,且白昼的长度越来越   。
(5)任意列举2例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答案】(1)逆;逆
(2)春分;3
(3)丙;甲
(4)短;短
(5)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从极点俯视图判断的话可以通过口诀北逆南顺来判断;
(2)3.21前后的节气是春分,夏至大概在6.22前后;
(3)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是冬至时,是在丙位置,北极圈出现极昼时是夏至,在甲位置;
(4)秋分到冬至的时间里,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5)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故答案为:(1)逆;逆;(2)春分;3;(3)丙;甲;(4)短;短;(5)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58.(2022·阜新)读经纬网图(图左)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右),回答下列问题。
(1)图左中,点①的经纬度是   ,   ,它位于点②的   方向。
(2)①②③④四点中,同时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的点是   。
(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点④所在的纬线是地球五带中北温带和   的分界线。
(4)图右中,地球由D向A运动过程中,北半球的人们会感受到白天时间长度逐渐变   ,到达A位置时,阜新市应该进入的季节是   。
【答案】(1)20°S;40°W;西南
(2)③
(3)自西向东;热带
(4)短;冬季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因此点①的经纬度是20°S,40°W。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①位于②的西南方向。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是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是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因此位于南半球的点是①③;位于东半球的点是②③;因此同时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的点是③。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大约为365天,方向是自西向东。④位于北回归线,故其位于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4)据图可,D为秋分日,A为冬至日,C为夏至日,B为春分日。故地球由D向A运动过程中,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短;到达A位置时,阜新市应该进入的季节是冬季。
【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3)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59.(2022·襄阳)【运动探究辨经纬】
读半球俯视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极圈内出现   现象。
(2)请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3)若图中AB组成的经线圈表示东西半球分界线,根据标出的地球自转方向,可以推断位于西半球的①地经纬度为   。
【答案】(1)极昼
(2)
(3)(23.5°N,65°W)或(23.5°S,155°W)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极圈内是白天,此时太阳直射回归线,整个极圈内都是白天,属于极昼现象。
(2)由半球俯视光照图,判断不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故都有可能,如果是北半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图如下:
如果是南半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图如下:
(3)因为①位于回归线上,当图为北半球时,纬度为23.5°N,当图为南半球时,纬度为23.5°S。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若图中AB组成的经线圈表示东西半球分界线,①位于西半球,当图为北半球时,地球自西向东转,①位于20°W以西,又因AB是直角的一半,即45°,故①地为经度为20+45=65°W;当图为南半球时,地球自西向东转,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按顺时针增大为东经,逆时针增大为西经。故①地为经度为160°E-45°=155°W。故①地经纬度为(23.5°N 65°W)或(23.5°S 155°W)。
【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如果是俯视图的话,口诀是“北逆南顺”。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60.(2021·怀化)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为世界某区域局部略图。
材料二:同一条经线上两地之间纬度相差1度,实际距离约为110千米。
(1)A点的经度是   ,A点的纬度是   ;图中B位于D的   方位。
(2)请你估算里海的南北长度约为________千米。
A.220 B.550 C.1200 D.2200
(3)小明同学步行从C点出发,先向正北步行2千米,再向正东步行2千米,然后再向正南步行2千米,最后向正西步行2千米,最终回到________。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东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南
【答案】(1)50°E;50°N;西南
(2)C
(3)B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图分析可知:
(1)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判定A点的经度是50°E,纬度是50°N;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图中B位于D的西南方位。
(2)同一条经线上两地之间的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约为110千米,图中里海跨越纬度约11°,因此南北长度约为1200千米。故答案为:C。
(3)小明同学步行从C点出发,先向正北步行2千米,再向正东步行2千米,然后再向正南步行2千米,最后向正西步行2千米,最终回到出发点以东,原因在于两条相邻经线之间的纬线不等长,纬度越高,两条相邻经线之间的距离越短,纬度越低,两条相邻经线之间的距离越长,两条相邻纬线之间的经线长度相等。故答案为:B。
【点评】(1)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2)我们可以利用经纬网来定距离长短,即经度数间隔相等时,纬度越低,东西的长度就越长,所表示面积就越大。纬度间隔1度,实际距离在全球各地均相等,大约为111千米;经度间隔1度,只有在赤道上的距离大约是111千米,并且该距离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3)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即0°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所有的经线都等长,指示南北方向,最终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所有经线均为半圆,长度大约为赤道的一半。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