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真题汇编——专题4天气与气候
一、选择题
(2021·广东) 下图为全球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
A.地中海沿岸地区 B.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C.南亚恒河三角洲 D.南美洲亚马孙平原
2.图中东非高原没有大面积热带雨林分布的原因是( )
A.位于赤道地区 B.地势较高
C.东临印度洋 D.植被稀疏
3.导致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表起伏 C.海陆分布 D.河流分布
(2021·广东) “碳中和”意思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吸收量。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釆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全球贫困人口 B.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提高全球煤炭产量 D.推动全球防疫合作
5.为二氧化碳减排做出贡献的生活方式是( )
A.多用空调,少开电扇 B.多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公筷
C.豪吃海喝,讲究排场 D.多乘公共交通出行,少开车
(2022·广东) 2022年5月11-13日,广东省发生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多个地市气象部门发布最高暴雨预警,当地中小学因此停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此次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最高暴雨预警是( )
A. B. C. D.
7. 受此次强降雨影响,当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A.沙尘暴 B.寒潮 C.暴雪 D.洪涝
8. 遭遇强降雨天气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及时关好门窗 ②携带雨具外出玩耍 ③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 ④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八下·封开期末)2024年2月3日08时至4日08时,我省26个县(市、区)域内出现小冰雹或冰粒,最大直径为长顺县10.0毫米;全省有20个县出现降雪或雨夹雪,最大积雪深度为松桃5.0厘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此次天气过程严重影响外省急于回家欢度春节人群的出行。此时这些人最期盼的天气是( )
A. B. C. D.
10.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区。此季节,我省( )
A.高温天气较多 B.大风天气很多
C.冷湿天气较多 D.大雪天气很多
(2025·广东)2025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多省区连降暴雨,全面进入汛期。为此,各地加强应用直升机、无人机、无人艇、卫星电话等装备进行实战演练,增强应对汛情的预警、应急等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暴雨的是(
A. B.
C. D.
12.进入汛期,我国南方地区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
A.滑坡 B.沙尘暴 C.洪涝 D.寒潮
13.在防汛备汛中使用无人机,能够( )
①检修设备 ②巡堤查险 ③定位险点 ④监测水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大兴)2024 年台风“摩羯”在我国南部海域登陆,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秋季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破坏力极大。下图为台风摩羯登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受“摩羯”影响较大的区域是( )
A.粤 B.新 C.甘 D.青
15.下列表示台风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16.台风到来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①人们应尽量减少外出 ②渔民可借风力出海打鱼
③气象部门应加强监测 ④在广告牌下躲避大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5·绥化)读某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地最冷的月份(1月)平均气温在( )
A.-5℃—0℃ B.0℃—5℃ C.10℃—15℃ D.25℃—30℃
18.综合该地冷热和干湿的状况,归纳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B.全年温和湿润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高温多雨
19.(2025·齐齐哈尔) 如图为齐齐哈尔市某日天气预报图。由图可知( )
A.28℃可能出现在12时左右 B.气温日较差为12℃
C.当日天气状况为阴 D.最低气温出现在24时
(2025·福建)下图示意2025年5月福州某日天气预报信息。据此完成小题。
20.福州该日的气温日较差是( )
A.29℃ B.26.5℃ C.24℃ D.5℃
21.该日福州某地理小组到郊外湿地公园开展考察,根据天气预报信息,需携带( )
A.防晒喷雾 B.御寒毛毯 C.雨衣雨伞 D.防尘面罩
(2025·烟台会考)人类活动与天气息息相关。下面为我国某年5月30日8时—5月31日8时风力与降水量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此次预报,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位于(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长江以南地区 D.青藏地区
23.该时段,山东省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24.该时段,烟台当地居民最适宜( )
A.出海捕鱼 B.高空作业 C.户外骑行 D.居家活动
(2025·广安)2025年4月,一场罕见的沙尘入川。受地形影响,沙尘快速沉降,四川盆地内多地出现浮尘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浮尘的是( )
A. B. C. D.
26.沙尘天气出现时,同学们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有( )
①做好天气监测和预警②及时关好门窗③外出时佩戴口罩④回家后立即洗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苏州)下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等温线a、b表示的气温分别是( )
A.10℃、10℃ B.10℃、22℃ C.22℃、22℃ D.22℃、10℃
28.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呈带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025·成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用实验探究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早晨将装有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水和沙的容器放置于室外,在中午和夜晚分别同时测量水和沙的温度。下图为实验结果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29.比较图示水和沙的温度变化差异,可知( )
A.水升温快、降温快 B.水升温慢、降温快
C.沙升温快、降温快 D.沙升温慢、降温快
30.用水和沙分别类比海洋和陆地,可推测一年中北半球同纬度地区( )
A.陆地气温均比海洋高 B.7月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C.陆地气温均比海洋低 D.1月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2024·威海)某校学生利用课间,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用同样大小的烧杯,放入等量水和沙子,将温度计放入同一深度,置于太阳下,观测温度变化(下图)。读实验记录表(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实验记录表
介质 温度 时间 水 沙子
早上上课前(7:55) 20℃
中午午休(12:30) 25℃ 30℃
傍晚放学后(19:00) 19℃ 16℃
31.该实验探究的是( )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32.该实验结论可以解释( )
A.夏季,我国普遍高温 B.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C.青藏高原全年气温低 D.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大
(2024·日照)下表为某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3.4 2.6 9.3 15.6 20.9 23.9 26.1 24.5 18.0 13.2 4.3 -2.9
降水量(毫米) 13.0 15.6 21.2 42.0 46.1 76.2 179.3 234.4 62.0 28.1 12.9 2.9
33.该地( )
A.全年炎热,分旱雨两季 B.属于地中海气候
C.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 D.可能是巴西利亚
34.受气候影响,该地( )
A.多落叶阔叶林 B.传统美食是糌粑
C.民居为平顶房 D.绿洲农业分布广
(2024·宿迁)表为“某城市5月30日—6月2日天气状况表”。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5月30日 5月31日 6月1日 6月2日
天气状况 19-22℃ 19-25℃ 16-28℃ 17-27℃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良 轻度
35.6月1日的天气状况是( )
A.阴19-25℃ B.阴16-28℃ C.小雨19-22℃ D.多云16-28℃
36.这几日,空气质量状况最优的是( )
A.5月30日 B.5月31日 C.6月1日 D.6月2日
37.空气质量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砍伐树木开荒种地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焚烧秸秆用来肥田 D.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2024·无锡)分析降水量分布状况是认识区域差异的重要内容。图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和四地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8.我国年降水量
A.随纬度升高而逐渐增加 B.沿北纬40°线自东向西递增
C.沿东经120°线自北向南递减 D.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9.四地中
A.甲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大 B.乙地雨季最长
C.丙地7月降水量最大 D.丁地年降水量最大
40.丙地为
A.乌鲁木齐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41.(2024·龙东地区) 关于世界气温、降水分布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B.北半球一年中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C.山地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
D.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
42.(2024·龙东地区) 下列诗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3.(2023·十堰)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判断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的是( )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昆明四季如春;
⑤明天大风降温; 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2022·海南) 读某区域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4. 此时P地区(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45. 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位于P地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悉尼 D.巴黎
46.(2023·长春)下列历史典故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是( )
A.三顾茅庐 B.火烧赤壁 C.精忠报国 D.负荆请罪
(2022·陕西) 某校地理小组的同学们计划开展“测量物影长度日变化”的实践活动,他们查询了所在城市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7. 该市未来一周( )
A.天气寒凉 B.风力强劲 C.晴天较多 D.阴雨为主
48. 气温日较差会影响人们的体感舒适度,图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A.周二 B.周三 C.周四 D.周六
49. 测量旗杆影子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宜选择( )
A.周一 B.周三 C.周五 D.周日
(2023·赤峰) 2023年3月以来,北方沙尘天气增多。图为4月13日08时—14日08时全国沙尘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50.表示二连浩特4月13日08时-14日08时天气情况的符号正确的是( )
A. B. C. D.
51.受山脉阻挡,南方地区沙尘强度明显减弱,判断沙尘暴主要来自于(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52.当沙尘暴发生时,为了降低沙尘带来的危害,可以( )
①及时关闭门窗
②戴口罩来防尘
③注意交通安全
④加强户外锻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3.(2023·长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下列天气符号代表“小雨”的是( )
A. B. C. D.
54.(2022·泰安)下图表示某地气温变化情况,有关该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左右
B.该地可能位于北半球海洋上
C.该地气温日较差约为7℃左右
D.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7℃左右
(2022·宁夏) 读“我国部分城市某年7月8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55. 出门需要带雨伞的城市是( )
A.上海 B.长沙 C.福州 D.广州
56. 此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沙尘暴 B.台风 C.寒潮 D.暴风雪
(2022·福建) 图示意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7. 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8. 甲地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
A. B.
C. D.
59.(2021·鞍山)“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同。”该语句体现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2021·福建)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0.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 )
A.核电、水电 B.化肥、农药 C.煤炭、石油 D.地热、风能
61.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是( )
A.植树种草,保护森林 B.保护耕地,科技兴农
C.划区轮牧,扩大牧场 D.兴建水库,调节气温
(2021·青岛) 青岛某中学几位同学准备在2021年7月7~10日登泰山看日出。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不考虑其它因素,一个地区白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白昼越短,日出时间越晚。表1示意7月7~10日泰山的昼长时间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7月7日 7月8日 7月9日 7月10日
昼长 14小时31分00秒 14小时30分11秒 14小时29分18秒 14小时28分24秒
62.下列日期,日出时间最晚的是( )
A.7月7日 B.7月8日 C.7月9日 D.7月10日
63.此时间段,在山顶看日出还需要准备保暖衣物,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021·青海)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6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 B.海平面下降
C.淹没沿海低地 D.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65.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 B.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D.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二、非选择题
66.(2021·株洲)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半球不同数值的等温线共有 条,其中最大数值是 ℃,该地位于 洲。
(2)甲地气温在0℃ (填“以上”或“以下”),其影响因素为 。
(3)从走向、数值变化、疏密三个方面描述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总体规律。
67.(2021·无锡)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等温线大致与 (“纬线”或“经线”)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约在 ℃以上,在地球“五带”的划分中,这一纬度范围属于 。
(2)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 (“ 稀疏”或“密集”),说明温差 ;从等温线的数值可以推断其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 。
(3)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C地 (“高”或“低”),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升高或‘降低’)”的纬度分布规律,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 (“高”或“低”),可知同纬度的洋和陆地气温 (“相同”或“不同”)。
(4)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 (“偏高”或“偏低”),主要原因是 。
68.(2023·济南)水是生命之源,孕育人类文明。图1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2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局部),图3为乌兹别克斯坦简图及荒漠和绿洲景观。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球是个水球,根据海陆面积比例,概括地说, 分陆地, 分海洋。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多分布在 (纬线)附近。
(2)读图2,中纬度地区,A地降水 ,B地降水 ,在A地所在区域分布着亚洲面积最大的 气候。
(3)神奇的乌兹别克斯坦具有相互矛盾的“两面性”:一方面,国土大部分面积都是荒漠、戈壁;另一方面,也分布着一片片丰富多彩的绿洲。
探究乌兹别克斯坦的“两面性”。
69.(2025·大兴)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茶叶种植与气候的关系”探究活动。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与世界茶叶主产区分布图及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茶叶分布】
世界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等大洲, (南/北)半球分布更集中。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以上的地区。
(3)【析气候特征】
甲、乙两地都是茶叶主产区,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与甲地相比,乙地的气温年较差 。
(4)【探气候对茶叶种植的影响】
茶树适宜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中生长,最佳生长气温为20-25℃,年降水量需在1000毫米以上。
结合茶树的生长习性,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乙地成为茶叶主产区的有利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点评】(1)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热带雨林对于调节全球气候、提供大量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重要条件。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2)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这种分布特征原因在于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整个大陆基本被赤道均分为两部分,因此纬度地带性明显。非洲气候带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向南北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此外在非洲东部还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3)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由图可知,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部的亚马孙平原,这里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故答案为:D。
2.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由于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故答案为:B。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而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这是由于两各地区的纬度不同导致气候差异大,植被景观差异大,故答案为:A。
【答案】4.B
5.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1)由于人们大量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再者人们又大量砍伐树木,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2)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为此人类应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4.我国重视二氧化碳的排放,采取有力措施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所变暖,为了更好地缓解全球生态恶化,故答案为:B。
5.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节能减排,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车;少用空调,少用一次性餐具、多用公筷;节约用餐等,故答案为:D。
【答案】6.D
7.D
8.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防灾减灾;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6.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红色级别是最高暴雨预警,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D。
7.暴雨是指在24小时内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受强降雨的影响,当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在我国,暴雨通常出现在夏季;寒潮和暴雪一般出现在冬季,沙尘暴一般在冬季和春季出现,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D。
8.遭遇强降雨天气时,应该及时关好门窗,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也要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等,不宜携带雨具出外玩耍,故①③④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9.B
10.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贵州
【解析】【点评】常见的天气符号:
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因此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高山高原气候;西北内陆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9.读图分析可知,A表示暴雨,B表示晴天,C表示沙尘暴,D表示霜冻。其中晴天最有利于出行。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根据题意可知,此时是2月,是贵州省的冬季。 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区,此时又出现降雪或雨夹雪,因此冷湿天气较多。贵州位于南方地区,冬季不会出现高温天气,大风、大雪天气较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11.A
12.C
13.D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分地质灾害和气候灾害两大类,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泥石流、滑坡等,气候灾害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涝和干旱。
11.天气符号中,A 选项是暴雨符号;B 选项是晴的符号;C 选项是沙尘暴符号;D 选项是大雪符号,A正确,BCD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2.我国南方地区河流进入汛期,说明我国南方地区进入雨季,雨季来临,降水多,最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故C正确;滑坡属于地质灾害,A不正确;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B不正确;寒朝是指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冬季,此时降水少,不是汛期,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13.根据材料可知,用直升机、无人机、无人艇、卫星电话等装备进行实战演练,增强应对汛情的预警、应急等能力。所以无人机可以②巡堤查险 ,③定位险点, ④监测水情,但是不能检修设备,故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4.A
15.D
16.B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防灾减灾
【解析】【点评】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14.读图可知,“摩羯”登陆地是广东省和海南省,广东省简称是粤,A正确;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甘是甘肃省简称,青是青海省的简称,都位于内陆地区,没有台风灾害,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5.天气符号中,D 是台风符号;A 是雾,B 是霾,C 是沙尘暴,D正确。
故答案为:D。
16.台风带来大风、暴雨等,①人们尽量减少外出,可避免危险,合理;②台风时出海打鱼,风力大易遇险,不合理;③气象部门加强监测,能及时预警,合理;④广告牌下躲避,大风可能吹倒广告牌伤人,不合理。
故答案为:B。
【答案】17.C
18.A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点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30-40°的大陆西岸,是冬雨型的气候类型。
17.看气温曲线,找到 1 月对应的气温值。从图中气温曲线可知,1 月平均气温在 10℃ - 15℃,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8.读图可知,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最低气温高于0℃,属于地中海气候,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9.【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A、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 时左右 ,而非12时左右,所以28℃(最高气温)不可能出现在12时左右,A错误;
B、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图中最高气温是 28℃,最低气温是 16℃,日较差 = 28℃ - 16℃ = 12℃,B正确;
C、图中的天气符号表示多云,C错误;
D、一天中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不是24时,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答案】20.D
21.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20.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从图中可知,福州该日最高气温是29℃,最低气温是24℃,所以气温日较差为29-24=5℃,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1.从天气预报信息看,该日福州天气状况为大雨,降雨天气外出,需携带雨衣雨伞,C正确;该日紫外线弱,无需携带防晒喷雾,A错误;该日气温高,不需要御寒毛毯保暖,B错误;防尘面罩适用于沙尘天气,该日有大雨,不会有沙尘天气,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2.C
23.C
24.D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常见的天气符号:
22.此次预报,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位于长江以南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青藏地区的降水量相对长江以南地区较小。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读图分析可知,山东省所在区域风力风级为北风8级;风力大,出现大雾天气的可能性小;在0毫米等降水量线内,几乎无降水,最有可能是晴天。①是西南风6级、有降雪;②是西北风6级、有降雨,;③是北风8级、晴天;④是北风8级、雾。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4.烟台地区有大风,出海捕鱼、高空作业、户外骑行都不适宜。居家活动受大风天气影响较小,相对安全,所以是烟台当地居民最适宜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25.A
26.D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沙尘暴是沙尘天气的一种,指的是强风将地面大量沙粒和尘土卷入空中,使空气变得特别混浊,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沙尘暴发生时,天空呈土黄色,有时甚至呈红黄色。
25.A符号表示浮尘,A 正确;B符号表示晴,C符号表示阴天,D符号表示雾,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6.天气监测和预警属于气象部门等的工作,不是同学们能采取的防护措施,①错误;沙尘天气出现时,应及时关好门窗,外出时佩戴口罩,回家后立即洗脸,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27.B
28.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7.图片中阴影部分为1月适宜避寒区,气温大致在10℃-22℃之间,等温线a是适宜避寒区的北界,对应气温较低的10℃,b等温线都位于阴影部分靠近赤道一侧,是22℃等温线,所以a为10℃、b为22℃,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8.世界 1 月适宜避寒区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分布。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同纬度获得太阳热量不同,导致气温差异,从而使适宜避寒区沿纬度呈带状分布,A正确;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关系不大,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29.C
30.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因为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因此,海洋上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在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所以陆地上气温低些,海洋上气温高些。
29.水的比热容比沙大,比热容大的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小;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大 。读图可知,中午沙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夜晚沙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说明相同条件下,沙升温快、降温快;水升温慢、降温慢,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0.海洋类似水,陆地类似沙,北半球7 月是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1 月是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1.B
32.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纬度位置: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海陆位置: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地形:海拔高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1.实验中用等量的水和沙子模拟海洋和陆地,观测在同样太阳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海洋和陆地的差异体现的是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2.实验表明沙子(代表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水(代表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说明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气温变化小。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陆地性质影响大,气温年较差大,可用该实验结论解释,D正确;夏季我国普遍高温主要与夏季太阳直射点位置及我国地形等因素有关;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主要与纬度位置、冬季风等有关;青藏高原全年气温低主要是受地形(海拔高)影响,均不能用该实验结论解释,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33.C
34.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点评】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按“以月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原则进行分析。
33.根据该地的气候资料可知,该地1月平均气温为﹣3.4℃,降水量为13.0毫米,此时寒冷干燥;该地7月的平均气温为26.1℃,降水量为179.3毫米,呈现高温多雨的特点,由此可以判断,该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位于中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C正确;全年炎热,分旱雨两季,是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地中海气候的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巴西利亚位于南半球,为热带草原气候区,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4.A、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该地多落叶阔叶林,A正确;
B、糍粑是中国青藏地区的传统美食,中国青藏地区的气候为高原山地气候,B错误;
C、该地夏季降水较多,民居房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C错误;
D、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5.D
36.A
37.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空气质量和污染指数
【解析】【点评】(1)常见的天气符号:
(2)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0—50优,51—100良,101—150轻度污染,151—200中度污染,201—300重度污染,>300严重污染。
(3)由于人类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另外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因此气温不断升高。 为了减缓全球变暖,我们中学生可以这样做:上学尽量骑车或乘坐公交车,不坐私家车;不买一次性贺卡;尽量不适用一次性筷子等。
35.根据表格中信息分析可知,6月1日的天气状况是多云,气温16-28℃ ,空气质量为良。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6.根据表格中信息分析可知,5月30日空气质量为优,5月31日空气质量为良,6月1日空气质量为良,6月2日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因此这几日,空气质量状况最优的是5月30日。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空气质量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砍伐树木开荒种地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焚烧秸秆肥田、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将会排放有害气体和颗粒物,造成雾霾,使空气质量下降。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助于减少排放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可减轻雾霾,提高空气质量。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38.D
39.D
40.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点评】(1)我国降水分布的总体规律是:降水时间空间分布不均。从时间上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年际变化大。从空间上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夏季风进退影响到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每年大致四、五月雨带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 六月份,雨带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九月份雨带南移,10月份雨季结束。
(3)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因此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高山高原气候;西北内陆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38.读图分析可知,我国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为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9.读图分析可知,四地中:
A.甲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小,A不符合题意;
B.雨季最长的是丁地,B不符合题意;
C.丙地6月降水量最大,C不符合题意;
D.丁地年降水量最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0.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甲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乌鲁木齐;乙地雨季短,降水集中在夏季,是北京;丙地降水较多,雨季较长,是武汉;丁地年降水量最大,雨季最长,是广州。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1.【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A、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A正确;
B、北半球一年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B错误;
C、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C错误;
D、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降水类型主要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42.【答案】A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长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是气候特征,A正确;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B错误;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描述的是天气,C错误;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示短时间内的天气特征,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天气与气候都是表示某地区的大气运动状况,区别在于天气表示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气候表示长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
43.【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①.该句子的意思是晚上下雨,是描述天气,①正确;
②.该句子的意思是四月份的时候花都落了,不是短时间的变化,②错误;
③.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夜之间花都开了,是描述天气,③正确;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昆明在一个长期的时间段内都像春天一样,是描述气候,④错误;
⑤.该句子的意思是明天一天的变化,是描述天气,⑤正确;
⑥.该句子的意思是极地地区一个长年的情况,是描述气候,⑥错误;
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⑤,故答案为:C。
【点评】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通常用阴晴雨雪来表示,是时刻在变化的,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答案】44.D
45.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同一条等温线上的气温相等,如果等温线呈封闭形状,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则为高温中心。
44.由图中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区域气温向北递减,说明该区域是北半球,此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说明是冬季。P地位于大陆东岸沿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冬季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从气温可以看出,此时P地区气温温和,因此P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少雨,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45.图中的P地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的沿海地区。北京不在沿海地区,可以排除,A错误;悉尼位于南半球,不符合题意,C错误;巴黎位于大陆西部并且不在沿海地区,可以排除,D错误;只有上海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且属于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故答案为:B。
46.【答案】B
【知识点】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分析】曹操率领10万大军,进攻刘备。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江南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放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蒙骗上当,将风向应用于战争当中,反映了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天气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如: 热带水果 与温带水果的差异。 2、影响农作物熟制的分布,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之分。 3、影响工作方式,如:旱地、水田、绿洲等。 4、影响农产品产量,如:风调雨顺则收成较高,否则收成低或绝收。
【答案】47.D
48.B
49.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点评】下图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47.由材料可知,未来一周大部分是小雨和多云,晴天少,阴雨天气为主,C错误,D正确。未来一周最低温在20℃以上,天气炎热,风力为1-2级,风力小,AB错误。故答案为:D。
48.气温日较差是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周二日较差为7℃,周三日较差为8℃,周四日较差为7℃,周六日较差为6℃,因此日较差最大的是周三,排除ACD,B正确。故答案为:B。
49.测量旗杆影子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应选择晴天,光照充足,影子变化明显。周五是晴天,周一、周三、周日都是小雨,排除ABD,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50.A
51.B
52.A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防灾减灾;我国的特殊天气
【解析】【点评】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我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其中南疆盆地、青海西南部、西藏西部及内蒙古中西部和甘肃中北部是沙尘暴的多发区。
50.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连浩特4月13日08时-14日08时发生了沙尘暴,A、对应的天气符号是A所示天气符号,A正确;
B、B所示天气符号为冰雹,B错误;
C、C所示天气符号为阴天,C错误;
D、D所示天气符号为雷阵雨,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51.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和邻国蒙古沙地广布,是沙源地,故沙尘暴应来自西北,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52.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沙尘暴发生时,应及时关闭门窗以免进沙,①正确;可以戴口罩来防尘,②正确;沙尘暴发生时能见度较低,应注意交通安全,③正确;沙尘暴发生时空气质量很差,不适合户外锻炼,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53.【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为晴天,B为小雨,C为东北风,D为大雪;
故答案为:B。
【点评】下图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54.【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看出,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故A错误。该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说明是北半球的陆地,故B错误。该地一天中,最高气温约31℃,最低气温约24℃,日较差约为7℃,故C正确。该地最热月气温约28℃,最冷月气温约-5℃,气温年较差约为33℃,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叫做气温日较差。
【答案】55.A
56.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55.根据我国部分城市7月8日天气预报图中天气符号可知,上海大雨、长沙晴、福州阴、广州阴,故出门需要带雨伞的城市是上海,故A正确,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56.7月份我国处于夏季,东南沿海地区气温高,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易受台风侵袭,此季节出现沙尘暴、寒潮、暴风雪的概率极低。另外,从地域上来看,除台风之外的其他三种自然灾害常见于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故B正确,故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57.B
58.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点评】(1)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57.由图可知,图中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的是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故B正确;甲地全年高温,干旱少雨,故A错误;丙地、丁地全年温和,夏季少雨,冬季多雨,故CD错误。故答案为:B。
58.由图可知,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典型的自然景观是沙漠、骆驼,故A正确;B图是热带草原景观,C地是北极自然景观,D是高原自然景观,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59.【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山地在垂直方向上由于热量和水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气候条件的差异,出现了一山有四季的景观。“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同”主要是海拔高度不同导致的,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与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人类活动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大,形成多样的温度带;
②海陆位置:我国东西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差异明显,形成四类干湿地区;
③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具有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
【答案】60.C
61.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60.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核电、水电、地热和风能都属于清洁能源,不排放污染物,排除A、D项;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从而污染环境,但是并没有排放污染物,排除B项;煤炭和石油的使用会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61.实现碳中和需要控制碳排放,增加碳吸收,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植树种草,保护森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项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62.D
63.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62.由文字材料:一个地区白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白昼越短,日出时间越晚。由表中资料,7月10日昼长为14小时28分24秒,是四天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所日出时间最晚。故答案为:D。
63.由题意可知,登泰山看日出,受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等上泰山山顶看日出,由于山顶海拔高,所以气温低。故答案为:C。
【答案】64.B
65.C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64.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的出现,ACD对,B错,故答案为:B。
65.由题意可知,“碳中和”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煤炭是世界上重要的矿物能源,全面禁用煤炭在目前阶段不可能做到,A错;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等会导致生产量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BD错;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有利于更多吸收二氧化碳,C对,故答案为:C。
66.【答案】(1)5;30;非
(2)以下;地形因素
(3)南半球等温线总体呈东西走向 ,自北向南数值变小,海洋上等温线分布稀疏,南极大陆等温线分布稠密。
【知识点】七大洲;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北半球不同数值的等温线有30℃,20℃,10℃,0℃,-10℃,共5条不同数值等温线,最大数值是30℃,位于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之中。
(2)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故其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3)从走向上看,图示南半球等温线主要呈东西走向,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大,陆地分布较少;从数值变化上看,南半球越往南等温线数值越小;从疏密程度上看,南半球海洋上等温线分布较稀疏,南极洲大陆上等温线数值较低且分布较稠密。
【点评】(1)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3)本题考查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总体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67.【答案】(1)纬线;20;热带
(2)密集;大;终年严寒
(3)高;降低;低;不同
(4)偏低;D地区比E地区海拔高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约在20℃以上,在地球“五带”的划分中,这一纬度范围属于热带。
(2) 读图分析可知,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密集,说明温差大;从等温线的数值小可以推断其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终年严寒。
(3)读图分析可知, 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C地高,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的纬度分布规律;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低,可知同纬度的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4)读图分析可知, 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D地区比E地区海拔高,因此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偏低。
故答案为:(1)纬线;20;热带;(2)密集;大;终年严寒;(3)高;降低;低;不同;(4)
偏低;D地区比E地区海拔高。
【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
(2)等温线是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是相同的。等温线数值大,表示气温高。等温线数值小,表示气温低。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地区,受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
(3)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68.【答案】(1)三;七;赤道
(2)少;多;温带大陆性
(3)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低;少;分布在河流沿岸,山麓地带,呈条带状分布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地球的海陆分布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通常来说,赤道地区降水多,两级地区降水少;
(2)读图可知,A地位于大陆内部,获得的湿润水汽很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B地位于沿海地区,获得的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较多,所以降水较多;
(3)乌兹别克斯坦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地形较平坦,总体地势是有东南向西北降低;该地区的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光照充足;
荒漠的成因:因为此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炎热干旱,所以荒漠逐渐形成;
绿洲分布特点:绿洲主要分布在降水和水源较充足的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呈条状分布;
故答案为:(1)三;七;赤道;(2)少;多;温带大陆性;(3)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低;少;分布在河流沿岸,山麓地带,呈条带状分布。
【点评】(1)不论将地球分为怎样两个相等的半球,始终是海洋的面积多于地球,地球的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但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2)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69.【答案】(1)亚洲(非洲、南美洲);北
(2)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10
(3)全年高温,分早、雨两季;大
(4)乙地年平均气温约在 10℃-30℃,大部分月份气温在20℃-30℃,符合茶树生长的气温条件;乙地年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上,符合茶树生长的降水条件
【知识点】七大洲;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大洲。从全球分布看,北半球陆地面积广且适宜茶树生长环境多,所以北半球分布更集中 。
(2)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使世界年平均气温呈现“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规律;茶树生长需要一定热量,结合茶叶主产区气候,多分布在年平均气温 10℃以上区域 。
(3)观察甲地气候资料图,甲地全年高温,分早、雨两季,是热带季风气候。对比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乙地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比甲地大,所以乙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4)从气温看,乙地年平均气温约在10℃-30℃,气候温暖,大部分月份气温在20℃-30℃,能够符合茶树生长习性的气温条件;从降水看,乙地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符合茶树喜潮湿的降水条件。
【点评】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同纬度的陆地上,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 / 1近5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真题汇编——专题4天气与气候
一、选择题
(2021·广东) 下图为全球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
A.地中海沿岸地区 B.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C.南亚恒河三角洲 D.南美洲亚马孙平原
2.图中东非高原没有大面积热带雨林分布的原因是( )
A.位于赤道地区 B.地势较高
C.东临印度洋 D.植被稀疏
3.导致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表起伏 C.海陆分布 D.河流分布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点评】(1)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热带雨林对于调节全球气候、提供大量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重要条件。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2)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这种分布特征原因在于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整个大陆基本被赤道均分为两部分,因此纬度地带性明显。非洲气候带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向南北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此外在非洲东部还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3)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由图可知,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部的亚马孙平原,这里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故答案为:D。
2.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由于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故答案为:B。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而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这是由于两各地区的纬度不同导致气候差异大,植被景观差异大,故答案为:A。
(2021·广东) “碳中和”意思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吸收量。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釆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全球贫困人口 B.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提高全球煤炭产量 D.推动全球防疫合作
5.为二氧化碳减排做出贡献的生活方式是( )
A.多用空调,少开电扇 B.多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公筷
C.豪吃海喝,讲究排场 D.多乘公共交通出行,少开车
【答案】4.B
5.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1)由于人们大量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再者人们又大量砍伐树木,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2)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为此人类应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4.我国重视二氧化碳的排放,采取有力措施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所变暖,为了更好地缓解全球生态恶化,故答案为:B。
5.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节能减排,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车;少用空调,少用一次性餐具、多用公筷;节约用餐等,故答案为:D。
(2022·广东) 2022年5月11-13日,广东省发生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多个地市气象部门发布最高暴雨预警,当地中小学因此停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此次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最高暴雨预警是( )
A. B. C. D.
7. 受此次强降雨影响,当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A.沙尘暴 B.寒潮 C.暴雪 D.洪涝
8. 遭遇强降雨天气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及时关好门窗 ②携带雨具外出玩耍 ③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 ④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6.D
7.D
8.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防灾减灾;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6.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红色级别是最高暴雨预警,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D。
7.暴雨是指在24小时内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受强降雨的影响,当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在我国,暴雨通常出现在夏季;寒潮和暴雪一般出现在冬季,沙尘暴一般在冬季和春季出现,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D。
8.遭遇强降雨天气时,应该及时关好门窗,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也要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等,不宜携带雨具出外玩耍,故①③④正确,故答案为:C。
(2024八下·封开期末)2024年2月3日08时至4日08时,我省26个县(市、区)域内出现小冰雹或冰粒,最大直径为长顺县10.0毫米;全省有20个县出现降雪或雨夹雪,最大积雪深度为松桃5.0厘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此次天气过程严重影响外省急于回家欢度春节人群的出行。此时这些人最期盼的天气是( )
A. B. C. D.
10.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区。此季节,我省( )
A.高温天气较多 B.大风天气很多
C.冷湿天气较多 D.大雪天气很多
【答案】9.B
10.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贵州
【解析】【点评】常见的天气符号:
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因此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高山高原气候;西北内陆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9.读图分析可知,A表示暴雨,B表示晴天,C表示沙尘暴,D表示霜冻。其中晴天最有利于出行。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根据题意可知,此时是2月,是贵州省的冬季。 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区,此时又出现降雪或雨夹雪,因此冷湿天气较多。贵州位于南方地区,冬季不会出现高温天气,大风、大雪天气较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5·广东)2025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多省区连降暴雨,全面进入汛期。为此,各地加强应用直升机、无人机、无人艇、卫星电话等装备进行实战演练,增强应对汛情的预警、应急等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暴雨的是(
A. B.
C. D.
12.进入汛期,我国南方地区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
A.滑坡 B.沙尘暴 C.洪涝 D.寒潮
13.在防汛备汛中使用无人机,能够( )
①检修设备 ②巡堤查险 ③定位险点 ④监测水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1.A
12.C
13.D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分地质灾害和气候灾害两大类,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泥石流、滑坡等,气候灾害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涝和干旱。
11.天气符号中,A 选项是暴雨符号;B 选项是晴的符号;C 选项是沙尘暴符号;D 选项是大雪符号,A正确,BCD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2.我国南方地区河流进入汛期,说明我国南方地区进入雨季,雨季来临,降水多,最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故C正确;滑坡属于地质灾害,A不正确;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B不正确;寒朝是指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冬季,此时降水少,不是汛期,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13.根据材料可知,用直升机、无人机、无人艇、卫星电话等装备进行实战演练,增强应对汛情的预警、应急等能力。所以无人机可以②巡堤查险 ,③定位险点, ④监测水情,但是不能检修设备,故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025·大兴)2024 年台风“摩羯”在我国南部海域登陆,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秋季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破坏力极大。下图为台风摩羯登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受“摩羯”影响较大的区域是( )
A.粤 B.新 C.甘 D.青
15.下列表示台风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16.台风到来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①人们应尽量减少外出 ②渔民可借风力出海打鱼
③气象部门应加强监测 ④在广告牌下躲避大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4.A
15.D
16.B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防灾减灾
【解析】【点评】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14.读图可知,“摩羯”登陆地是广东省和海南省,广东省简称是粤,A正确;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甘是甘肃省简称,青是青海省的简称,都位于内陆地区,没有台风灾害,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5.天气符号中,D 是台风符号;A 是雾,B 是霾,C 是沙尘暴,D正确。
故答案为:D。
16.台风带来大风、暴雨等,①人们尽量减少外出,可避免危险,合理;②台风时出海打鱼,风力大易遇险,不合理;③气象部门加强监测,能及时预警,合理;④广告牌下躲避,大风可能吹倒广告牌伤人,不合理。
故答案为:B。
(2025·绥化)读某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地最冷的月份(1月)平均气温在( )
A.-5℃—0℃ B.0℃—5℃ C.10℃—15℃ D.25℃—30℃
18.综合该地冷热和干湿的状况,归纳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B.全年温和湿润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高温多雨
【答案】17.C
18.A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点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30-40°的大陆西岸,是冬雨型的气候类型。
17.看气温曲线,找到 1 月对应的气温值。从图中气温曲线可知,1 月平均气温在 10℃ - 15℃,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8.读图可知,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最低气温高于0℃,属于地中海气候,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9.(2025·齐齐哈尔) 如图为齐齐哈尔市某日天气预报图。由图可知( )
A.28℃可能出现在12时左右 B.气温日较差为12℃
C.当日天气状况为阴 D.最低气温出现在24时
【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A、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 时左右 ,而非12时左右,所以28℃(最高气温)不可能出现在12时左右,A错误;
B、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图中最高气温是 28℃,最低气温是 16℃,日较差 = 28℃ - 16℃ = 12℃,B正确;
C、图中的天气符号表示多云,C错误;
D、一天中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不是24时,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2025·福建)下图示意2025年5月福州某日天气预报信息。据此完成小题。
20.福州该日的气温日较差是( )
A.29℃ B.26.5℃ C.24℃ D.5℃
21.该日福州某地理小组到郊外湿地公园开展考察,根据天气预报信息,需携带( )
A.防晒喷雾 B.御寒毛毯 C.雨衣雨伞 D.防尘面罩
【答案】20.D
21.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20.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从图中可知,福州该日最高气温是29℃,最低气温是24℃,所以气温日较差为29-24=5℃,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1.从天气预报信息看,该日福州天气状况为大雨,降雨天气外出,需携带雨衣雨伞,C正确;该日紫外线弱,无需携带防晒喷雾,A错误;该日气温高,不需要御寒毛毯保暖,B错误;防尘面罩适用于沙尘天气,该日有大雨,不会有沙尘天气,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5·烟台会考)人类活动与天气息息相关。下面为我国某年5月30日8时—5月31日8时风力与降水量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此次预报,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位于(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长江以南地区 D.青藏地区
23.该时段,山东省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24.该时段,烟台当地居民最适宜( )
A.出海捕鱼 B.高空作业 C.户外骑行 D.居家活动
【答案】22.C
23.C
24.D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常见的天气符号:
22.此次预报,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位于长江以南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青藏地区的降水量相对长江以南地区较小。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读图分析可知,山东省所在区域风力风级为北风8级;风力大,出现大雾天气的可能性小;在0毫米等降水量线内,几乎无降水,最有可能是晴天。①是西南风6级、有降雪;②是西北风6级、有降雨,;③是北风8级、晴天;④是北风8级、雾。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4.烟台地区有大风,出海捕鱼、高空作业、户外骑行都不适宜。居家活动受大风天气影响较小,相对安全,所以是烟台当地居民最适宜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5·广安)2025年4月,一场罕见的沙尘入川。受地形影响,沙尘快速沉降,四川盆地内多地出现浮尘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浮尘的是( )
A. B. C. D.
26.沙尘天气出现时,同学们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有( )
①做好天气监测和预警②及时关好门窗③外出时佩戴口罩④回家后立即洗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5.A
26.D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沙尘暴是沙尘天气的一种,指的是强风将地面大量沙粒和尘土卷入空中,使空气变得特别混浊,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沙尘暴发生时,天空呈土黄色,有时甚至呈红黄色。
25.A符号表示浮尘,A 正确;B符号表示晴,C符号表示阴天,D符号表示雾,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6.天气监测和预警属于气象部门等的工作,不是同学们能采取的防护措施,①错误;沙尘天气出现时,应及时关好门窗,外出时佩戴口罩,回家后立即洗脸,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025·苏州)下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等温线a、b表示的气温分别是( )
A.10℃、10℃ B.10℃、22℃ C.22℃、22℃ D.22℃、10℃
28.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呈带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27.B
28.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7.图片中阴影部分为1月适宜避寒区,气温大致在10℃-22℃之间,等温线a是适宜避寒区的北界,对应气温较低的10℃,b等温线都位于阴影部分靠近赤道一侧,是22℃等温线,所以a为10℃、b为22℃,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8.世界 1 月适宜避寒区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分布。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同纬度获得太阳热量不同,导致气温差异,从而使适宜避寒区沿纬度呈带状分布,A正确;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关系不大,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5·成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用实验探究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早晨将装有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水和沙的容器放置于室外,在中午和夜晚分别同时测量水和沙的温度。下图为实验结果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29.比较图示水和沙的温度变化差异,可知( )
A.水升温快、降温快 B.水升温慢、降温快
C.沙升温快、降温快 D.沙升温慢、降温快
30.用水和沙分别类比海洋和陆地,可推测一年中北半球同纬度地区( )
A.陆地气温均比海洋高 B.7月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C.陆地气温均比海洋低 D.1月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答案】29.C
30.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因为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因此,海洋上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在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所以陆地上气温低些,海洋上气温高些。
29.水的比热容比沙大,比热容大的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小;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大 。读图可知,中午沙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夜晚沙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说明相同条件下,沙升温快、降温快;水升温慢、降温慢,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0.海洋类似水,陆地类似沙,北半球7 月是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1 月是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威海)某校学生利用课间,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用同样大小的烧杯,放入等量水和沙子,将温度计放入同一深度,置于太阳下,观测温度变化(下图)。读实验记录表(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实验记录表
介质 温度 时间 水 沙子
早上上课前(7:55) 20℃
中午午休(12:30) 25℃ 30℃
傍晚放学后(19:00) 19℃ 16℃
31.该实验探究的是( )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32.该实验结论可以解释( )
A.夏季,我国普遍高温 B.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C.青藏高原全年气温低 D.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大
【答案】31.B
32.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纬度位置: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海陆位置: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地形:海拔高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1.实验中用等量的水和沙子模拟海洋和陆地,观测在同样太阳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海洋和陆地的差异体现的是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2.实验表明沙子(代表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水(代表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说明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气温变化小。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陆地性质影响大,气温年较差大,可用该实验结论解释,D正确;夏季我国普遍高温主要与夏季太阳直射点位置及我国地形等因素有关;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主要与纬度位置、冬季风等有关;青藏高原全年气温低主要是受地形(海拔高)影响,均不能用该实验结论解释,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日照)下表为某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3.4 2.6 9.3 15.6 20.9 23.9 26.1 24.5 18.0 13.2 4.3 -2.9
降水量(毫米) 13.0 15.6 21.2 42.0 46.1 76.2 179.3 234.4 62.0 28.1 12.9 2.9
33.该地( )
A.全年炎热,分旱雨两季 B.属于地中海气候
C.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 D.可能是巴西利亚
34.受气候影响,该地( )
A.多落叶阔叶林 B.传统美食是糌粑
C.民居为平顶房 D.绿洲农业分布广
【答案】33.C
34.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点评】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按“以月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原则进行分析。
33.根据该地的气候资料可知,该地1月平均气温为﹣3.4℃,降水量为13.0毫米,此时寒冷干燥;该地7月的平均气温为26.1℃,降水量为179.3毫米,呈现高温多雨的特点,由此可以判断,该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位于中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C正确;全年炎热,分旱雨两季,是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地中海气候的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巴西利亚位于南半球,为热带草原气候区,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4.A、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该地多落叶阔叶林,A正确;
B、糍粑是中国青藏地区的传统美食,中国青藏地区的气候为高原山地气候,B错误;
C、该地夏季降水较多,民居房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C错误;
D、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宿迁)表为“某城市5月30日—6月2日天气状况表”。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5月30日 5月31日 6月1日 6月2日
天气状况 19-22℃ 19-25℃ 16-28℃ 17-27℃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良 轻度
35.6月1日的天气状况是( )
A.阴19-25℃ B.阴16-28℃ C.小雨19-22℃ D.多云16-28℃
36.这几日,空气质量状况最优的是( )
A.5月30日 B.5月31日 C.6月1日 D.6月2日
37.空气质量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砍伐树木开荒种地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焚烧秸秆用来肥田 D.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答案】35.D
36.A
37.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空气质量和污染指数
【解析】【点评】(1)常见的天气符号:
(2)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0—50优,51—100良,101—150轻度污染,151—200中度污染,201—300重度污染,>300严重污染。
(3)由于人类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另外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因此气温不断升高。 为了减缓全球变暖,我们中学生可以这样做:上学尽量骑车或乘坐公交车,不坐私家车;不买一次性贺卡;尽量不适用一次性筷子等。
35.根据表格中信息分析可知,6月1日的天气状况是多云,气温16-28℃ ,空气质量为良。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6.根据表格中信息分析可知,5月30日空气质量为优,5月31日空气质量为良,6月1日空气质量为良,6月2日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因此这几日,空气质量状况最优的是5月30日。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空气质量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砍伐树木开荒种地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焚烧秸秆肥田、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将会排放有害气体和颗粒物,造成雾霾,使空气质量下降。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助于减少排放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可减轻雾霾,提高空气质量。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4·无锡)分析降水量分布状况是认识区域差异的重要内容。图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和四地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8.我国年降水量
A.随纬度升高而逐渐增加 B.沿北纬40°线自东向西递增
C.沿东经120°线自北向南递减 D.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9.四地中
A.甲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大 B.乙地雨季最长
C.丙地7月降水量最大 D.丁地年降水量最大
40.丙地为
A.乌鲁木齐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答案】38.D
39.D
40.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点评】(1)我国降水分布的总体规律是:降水时间空间分布不均。从时间上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年际变化大。从空间上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夏季风进退影响到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每年大致四、五月雨带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 六月份,雨带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九月份雨带南移,10月份雨季结束。
(3)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因此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高山高原气候;西北内陆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38.读图分析可知,我国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为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9.读图分析可知,四地中:
A.甲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小,A不符合题意;
B.雨季最长的是丁地,B不符合题意;
C.丙地6月降水量最大,C不符合题意;
D.丁地年降水量最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0.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甲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乌鲁木齐;乙地雨季短,降水集中在夏季,是北京;丙地降水较多,雨季较长,是武汉;丁地年降水量最大,雨季最长,是广州。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1.(2024·龙东地区) 关于世界气温、降水分布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B.北半球一年中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C.山地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
D.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
【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A、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A正确;
B、北半球一年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B错误;
C、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C错误;
D、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降水类型主要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42.(2024·龙东地区) 下列诗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答案】A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长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是气候特征,A正确;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B错误;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描述的是天气,C错误;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示短时间内的天气特征,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天气与气候都是表示某地区的大气运动状况,区别在于天气表示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气候表示长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
43.(2023·十堰)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判断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的是( )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昆明四季如春;
⑤明天大风降温; 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①.该句子的意思是晚上下雨,是描述天气,①正确;
②.该句子的意思是四月份的时候花都落了,不是短时间的变化,②错误;
③.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夜之间花都开了,是描述天气,③正确;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昆明在一个长期的时间段内都像春天一样,是描述气候,④错误;
⑤.该句子的意思是明天一天的变化,是描述天气,⑤正确;
⑥.该句子的意思是极地地区一个长年的情况,是描述气候,⑥错误;
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⑤,故答案为:C。
【点评】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通常用阴晴雨雪来表示,是时刻在变化的,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022·海南) 读某区域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4. 此时P地区(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45. 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位于P地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悉尼 D.巴黎
【答案】44.D
45.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同一条等温线上的气温相等,如果等温线呈封闭形状,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则为高温中心。
44.由图中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区域气温向北递减,说明该区域是北半球,此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说明是冬季。P地位于大陆东岸沿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冬季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从气温可以看出,此时P地区气温温和,因此P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少雨,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45.图中的P地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的沿海地区。北京不在沿海地区,可以排除,A错误;悉尼位于南半球,不符合题意,C错误;巴黎位于大陆西部并且不在沿海地区,可以排除,D错误;只有上海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且属于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故答案为:B。
46.(2023·长春)下列历史典故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是( )
A.三顾茅庐 B.火烧赤壁 C.精忠报国 D.负荆请罪
【答案】B
【知识点】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分析】曹操率领10万大军,进攻刘备。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江南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放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蒙骗上当,将风向应用于战争当中,反映了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天气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如: 热带水果 与温带水果的差异。 2、影响农作物熟制的分布,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之分。 3、影响工作方式,如:旱地、水田、绿洲等。 4、影响农产品产量,如:风调雨顺则收成较高,否则收成低或绝收。
(2022·陕西) 某校地理小组的同学们计划开展“测量物影长度日变化”的实践活动,他们查询了所在城市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7. 该市未来一周( )
A.天气寒凉 B.风力强劲 C.晴天较多 D.阴雨为主
48. 气温日较差会影响人们的体感舒适度,图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A.周二 B.周三 C.周四 D.周六
49. 测量旗杆影子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宜选择( )
A.周一 B.周三 C.周五 D.周日
【答案】47.D
48.B
49.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点评】下图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47.由材料可知,未来一周大部分是小雨和多云,晴天少,阴雨天气为主,C错误,D正确。未来一周最低温在20℃以上,天气炎热,风力为1-2级,风力小,AB错误。故答案为:D。
48.气温日较差是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周二日较差为7℃,周三日较差为8℃,周四日较差为7℃,周六日较差为6℃,因此日较差最大的是周三,排除ACD,B正确。故答案为:B。
49.测量旗杆影子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应选择晴天,光照充足,影子变化明显。周五是晴天,周一、周三、周日都是小雨,排除ABD,C正确。故答案为:C。
(2023·赤峰) 2023年3月以来,北方沙尘天气增多。图为4月13日08时—14日08时全国沙尘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50.表示二连浩特4月13日08时-14日08时天气情况的符号正确的是( )
A. B. C. D.
51.受山脉阻挡,南方地区沙尘强度明显减弱,判断沙尘暴主要来自于(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52.当沙尘暴发生时,为了降低沙尘带来的危害,可以( )
①及时关闭门窗
②戴口罩来防尘
③注意交通安全
④加强户外锻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50.A
51.B
52.A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防灾减灾;我国的特殊天气
【解析】【点评】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我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其中南疆盆地、青海西南部、西藏西部及内蒙古中西部和甘肃中北部是沙尘暴的多发区。
50.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连浩特4月13日08时-14日08时发生了沙尘暴,A、对应的天气符号是A所示天气符号,A正确;
B、B所示天气符号为冰雹,B错误;
C、C所示天气符号为阴天,C错误;
D、D所示天气符号为雷阵雨,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51.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和邻国蒙古沙地广布,是沙源地,故沙尘暴应来自西北,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52.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沙尘暴发生时,应及时关闭门窗以免进沙,①正确;可以戴口罩来防尘,②正确;沙尘暴发生时能见度较低,应注意交通安全,③正确;沙尘暴发生时空气质量很差,不适合户外锻炼,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53.(2023·长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下列天气符号代表“小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为晴天,B为小雨,C为东北风,D为大雪;
故答案为:B。
【点评】下图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54.(2022·泰安)下图表示某地气温变化情况,有关该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左右
B.该地可能位于北半球海洋上
C.该地气温日较差约为7℃左右
D.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7℃左右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看出,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故A错误。该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说明是北半球的陆地,故B错误。该地一天中,最高气温约31℃,最低气温约24℃,日较差约为7℃,故C正确。该地最热月气温约28℃,最冷月气温约-5℃,气温年较差约为33℃,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叫做气温日较差。
(2022·宁夏) 读“我国部分城市某年7月8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55. 出门需要带雨伞的城市是( )
A.上海 B.长沙 C.福州 D.广州
56. 此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沙尘暴 B.台风 C.寒潮 D.暴风雪
【答案】55.A
56.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55.根据我国部分城市7月8日天气预报图中天气符号可知,上海大雨、长沙晴、福州阴、广州阴,故出门需要带雨伞的城市是上海,故A正确,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56.7月份我国处于夏季,东南沿海地区气温高,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易受台风侵袭,此季节出现沙尘暴、寒潮、暴风雪的概率极低。另外,从地域上来看,除台风之外的其他三种自然灾害常见于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故B正确,故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福建) 图示意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7. 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8. 甲地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
A. B.
C. D.
【答案】57.B
58.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点评】(1)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57.由图可知,图中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的是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故B正确;甲地全年高温,干旱少雨,故A错误;丙地、丁地全年温和,夏季少雨,冬季多雨,故CD错误。故答案为:B。
58.由图可知,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典型的自然景观是沙漠、骆驼,故A正确;B图是热带草原景观,C地是北极自然景观,D是高原自然景观,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59.(2021·鞍山)“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同。”该语句体现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山地在垂直方向上由于热量和水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气候条件的差异,出现了一山有四季的景观。“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同”主要是海拔高度不同导致的,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与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人类活动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大,形成多样的温度带;
②海陆位置:我国东西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差异明显,形成四类干湿地区;
③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具有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
(2021·福建)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0.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 )
A.核电、水电 B.化肥、农药 C.煤炭、石油 D.地热、风能
61.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是( )
A.植树种草,保护森林 B.保护耕地,科技兴农
C.划区轮牧,扩大牧场 D.兴建水库,调节气温
【答案】60.C
61.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60.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核电、水电、地热和风能都属于清洁能源,不排放污染物,排除A、D项;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从而污染环境,但是并没有排放污染物,排除B项;煤炭和石油的使用会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61.实现碳中和需要控制碳排放,增加碳吸收,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植树种草,保护森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项正确。故答案为:A。
(2021·青岛) 青岛某中学几位同学准备在2021年7月7~10日登泰山看日出。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不考虑其它因素,一个地区白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白昼越短,日出时间越晚。表1示意7月7~10日泰山的昼长时间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7月7日 7月8日 7月9日 7月10日
昼长 14小时31分00秒 14小时30分11秒 14小时29分18秒 14小时28分24秒
62.下列日期,日出时间最晚的是( )
A.7月7日 B.7月8日 C.7月9日 D.7月10日
63.此时间段,在山顶看日出还需要准备保暖衣物,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62.D
63.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62.由文字材料:一个地区白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白昼越短,日出时间越晚。由表中资料,7月10日昼长为14小时28分24秒,是四天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所日出时间最晚。故答案为:D。
63.由题意可知,登泰山看日出,受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等上泰山山顶看日出,由于山顶海拔高,所以气温低。故答案为:C。
(2021·青海)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6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 B.海平面下降
C.淹没沿海低地 D.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65.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 B.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D.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答案】64.B
65.C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64.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的出现,ACD对,B错,故答案为:B。
65.由题意可知,“碳中和”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煤炭是世界上重要的矿物能源,全面禁用煤炭在目前阶段不可能做到,A错;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等会导致生产量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BD错;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有利于更多吸收二氧化碳,C对,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
66.(2021·株洲)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半球不同数值的等温线共有 条,其中最大数值是 ℃,该地位于 洲。
(2)甲地气温在0℃ (填“以上”或“以下”),其影响因素为 。
(3)从走向、数值变化、疏密三个方面描述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总体规律。
【答案】(1)5;30;非
(2)以下;地形因素
(3)南半球等温线总体呈东西走向 ,自北向南数值变小,海洋上等温线分布稀疏,南极大陆等温线分布稠密。
【知识点】七大洲;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北半球不同数值的等温线有30℃,20℃,10℃,0℃,-10℃,共5条不同数值等温线,最大数值是30℃,位于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之中。
(2)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故其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3)从走向上看,图示南半球等温线主要呈东西走向,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大,陆地分布较少;从数值变化上看,南半球越往南等温线数值越小;从疏密程度上看,南半球海洋上等温线分布较稀疏,南极洲大陆上等温线数值较低且分布较稠密。
【点评】(1)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3)本题考查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总体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67.(2021·无锡)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等温线大致与 (“纬线”或“经线”)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约在 ℃以上,在地球“五带”的划分中,这一纬度范围属于 。
(2)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 (“ 稀疏”或“密集”),说明温差 ;从等温线的数值可以推断其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 。
(3)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C地 (“高”或“低”),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升高或‘降低’)”的纬度分布规律,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 (“高”或“低”),可知同纬度的洋和陆地气温 (“相同”或“不同”)。
(4)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 (“偏高”或“偏低”),主要原因是 。
【答案】(1)纬线;20;热带
(2)密集;大;终年严寒
(3)高;降低;低;不同
(4)偏低;D地区比E地区海拔高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约在20℃以上,在地球“五带”的划分中,这一纬度范围属于热带。
(2) 读图分析可知,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密集,说明温差大;从等温线的数值小可以推断其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终年严寒。
(3)读图分析可知, 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C地高,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的纬度分布规律;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低,可知同纬度的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4)读图分析可知, 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D地区比E地区海拔高,因此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偏低。
故答案为:(1)纬线;20;热带;(2)密集;大;终年严寒;(3)高;降低;低;不同;(4)
偏低;D地区比E地区海拔高。
【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
(2)等温线是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是相同的。等温线数值大,表示气温高。等温线数值小,表示气温低。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地区,受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
(3)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68.(2023·济南)水是生命之源,孕育人类文明。图1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2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局部),图3为乌兹别克斯坦简图及荒漠和绿洲景观。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球是个水球,根据海陆面积比例,概括地说, 分陆地, 分海洋。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多分布在 (纬线)附近。
(2)读图2,中纬度地区,A地降水 ,B地降水 ,在A地所在区域分布着亚洲面积最大的 气候。
(3)神奇的乌兹别克斯坦具有相互矛盾的“两面性”:一方面,国土大部分面积都是荒漠、戈壁;另一方面,也分布着一片片丰富多彩的绿洲。
探究乌兹别克斯坦的“两面性”。
【答案】(1)三;七;赤道
(2)少;多;温带大陆性
(3)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低;少;分布在河流沿岸,山麓地带,呈条带状分布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地球的海陆分布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通常来说,赤道地区降水多,两级地区降水少;
(2)读图可知,A地位于大陆内部,获得的湿润水汽很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B地位于沿海地区,获得的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较多,所以降水较多;
(3)乌兹别克斯坦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地形较平坦,总体地势是有东南向西北降低;该地区的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光照充足;
荒漠的成因:因为此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炎热干旱,所以荒漠逐渐形成;
绿洲分布特点:绿洲主要分布在降水和水源较充足的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呈条状分布;
故答案为:(1)三;七;赤道;(2)少;多;温带大陆性;(3)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低;少;分布在河流沿岸,山麓地带,呈条带状分布。
【点评】(1)不论将地球分为怎样两个相等的半球,始终是海洋的面积多于地球,地球的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但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2)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69.(2025·大兴)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茶叶种植与气候的关系”探究活动。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与世界茶叶主产区分布图及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茶叶分布】
世界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等大洲, (南/北)半球分布更集中。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以上的地区。
(3)【析气候特征】
甲、乙两地都是茶叶主产区,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与甲地相比,乙地的气温年较差 。
(4)【探气候对茶叶种植的影响】
茶树适宜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中生长,最佳生长气温为20-25℃,年降水量需在1000毫米以上。
结合茶树的生长习性,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乙地成为茶叶主产区的有利条件。
【答案】(1)亚洲(非洲、南美洲);北
(2)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10
(3)全年高温,分早、雨两季;大
(4)乙地年平均气温约在 10℃-30℃,大部分月份气温在20℃-30℃,符合茶树生长的气温条件;乙地年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上,符合茶树生长的降水条件
【知识点】七大洲;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大洲。从全球分布看,北半球陆地面积广且适宜茶树生长环境多,所以北半球分布更集中 。
(2)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使世界年平均气温呈现“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规律;茶树生长需要一定热量,结合茶叶主产区气候,多分布在年平均气温 10℃以上区域 。
(3)观察甲地气候资料图,甲地全年高温,分早、雨两季,是热带季风气候。对比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乙地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比甲地大,所以乙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4)从气温看,乙地年平均气温约在10℃-30℃,气候温暖,大部分月份气温在20℃-30℃,能够符合茶树生长习性的气温条件;从降水看,乙地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符合茶树喜潮湿的降水条件。
【点评】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同纬度的陆地上,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