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真题汇编——专题9极地地区
一、选择题
(2021·自贡) 南极洲地理环境独特,是开展科学实验的理想地区。目前我国已在南极地区设立了5座科学考察站,图示意南极洲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科考队员在南极洲最常见的景观是( )
A.沙漠 B.冰雪 C.草原 D.沼泽
2. 南极洲自然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
A.铁矿资源 B.煤炭资源 C.淡水资源 D.石油资源
3. 我国科考站中全年均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2021·济南)每年,我国科考队员都要赴南极考察。考察结束后,大部分科考队员返回国内,留下少数队员维持站区的正常运转和开展部分考察工作,等待下一批科考队员前来交接,这个过程被待为“越冬”。下图是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建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 B.昆仑站纬度最低
C.均位于南极圈以内 D.均位于南极大陆的边缘
5.关于在中山站“越冬”描述正确的是( )
A.越冬期从11月持续到次年3月
B.越冬期即使在深夜也是阳光万丈
C.越冬队员要忍受极夜的漫长
D.越冬队员要戴好面罩以防晒伤
(2021·成都) 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近几年前往北极旅游人数增多,“北极游”逐渐兴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北极游”中,可能看到的动物是( )
A. B.
C. D.
7.“北极游”的兴起,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可能是( )
A.加快冰川积雪融化 B.利于研究原始的自然环境
C.改善生物生存环境 D.利于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
(2022·郴州) 南极洲自然环境独特,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如图示意南极洲三个纬度的多年气温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图示资料能够直接体现的是( )
①海陆分布②地球形状③地球运动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 图示资料反映了南极洲自然环境特征中的( )
A.暴雪 B.狂风 C.干燥 D.酷寒
(2022·太原)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曾用鲸骨、兽角或海象骨制作保护眼睛的“雪镜”,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太阳镜”之一。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因纽特人戴“雪镜”的主要目的是( )
A.抵御狂风暴雨 B.避免暴雪伤害
C.减轻低温冻伤 D.预防患雪盲症
11. 因纽特人生活的地区主要属于( )
A.高原高山气候 B.极地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2. 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是( )
A.冰屋 B.蒙古包 C.窑洞 D.吊脚楼
(2022·长春) 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工作人员借助LED灯给植物照明,利用嵌入式温室控制系统等技术,让科考工作者在南极地区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瓜果。图为南极温室大棚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大风②暴雨③严寒④湿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
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③了解南极地区常住人口的分布状况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2·福建) 每年南极海域的暖季是南极磷虾的产卵期。几乎所有的南极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南极磷虾生存。图示意1996~2016年南极磷虾的平均密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正值南极磷虾产卵期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16. 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低的海域扇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 近年来,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带来的影响是( )
A.企鹅数量减少 B.生物种类增多
C.海洋污染减轻 D.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2022·广东) 南极洲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各国开展科研活动的热点区域。下图为南极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属于南极洲气候特征的是( )
A.冷湿 B.多雨 C.光照强 D.酷寒
19. 在南极洲进行研学活动,可行的项目有( )
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 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考察南极洲地形特征 ④探访因纽特人的民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2·天津市) 下图为一种等积投影地图,该地图就像剥开的橘瓣,它可以使整个地球的变形最小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据图估计,地球海陆面积比约为( )
A.5:5 B.6:4 C.7:3 D.8:2
21. 在甲地最可能看到的动物是( )
A. B.
C. D.
(2022·葫芦岛) 读南极地区中国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昆仑站 B.泰山站 C.中山站 D.长城站
23. 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 )
A.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
B.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
C.研究企鹅、北极熊生存环境
D.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
(2022·梧州) 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观光摄影。下图是“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和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的生存范围缩小,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北极熊生存环境的是( )
A.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 B.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
C.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D.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
25. 当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时,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此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2022·绵阳) 运动鞋废弃后几乎无法回收利用,需要千百年才能完全降解。一双运动鞋生命周期中会产生14千克碳排放,制鞋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6600万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全球气候变暖正威胁着企鹅的家园。结合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26. 与制鞋业密切关联的是( )
A.矿产开采 B.生物工程 C.航空航天 D.纺织工业
27. 每年大量废弃的运动鞋被焚毁或被填埋,必将( )
①污染大气②占用土地③污染水源④引发洪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 企鹅的家园气候严寒,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地势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 减少碳排放,保护企鹅的家园。日常生活中除少购买运动鞋外,还应( )
①少用清洁剂②少用一次性餐具③使用自备购物袋④乘坐公共交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宜宾) 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22年建成,该站具备数据传输、远程实时监控和卫星通讯等功能,是我国“功能完善、设备先进、低碳环保、国际领先”的现代化南极科考站。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罗斯海新站所处的经纬度最接近( )
A.73°N,165°E B.73°S,165°E
C.83°N,165°W D.83°S,165°W
31. 在罗斯海新站开展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32. 我国科学考察队在罗斯海新站考察时,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水源短缺 B.地震频发 C.猛兽袭击 D.酷寒大风
33.(2023·长春)下列关于两极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 B.北极地区主要以陆地为主
C.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 D.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
34.(2023·长春)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包括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海域
B.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
C.北极能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D.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2月
(2023·济南)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穹A(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有利于测量全球陆地极端最低气温。此处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含量极低,有地球上最优异的天文研究的珍稀资源。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昆仑站海拔为4087米,4087米表示的是( )
A.高出南极点的垂直距离 B.高出南极半岛的垂直距离
C.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D.高出陆地最低点的垂直距离
36.昆仑站成为夏季科考站(只能在南半球夏季进行科考)的根本原因( )
①纬度高 ②气候干燥 ③海拔高 ④风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7.相对于其他科考站,昆仑站独特的科学考察价值体现在( )
①钻取冰芯获得南极过去的地理信息 ②测量全球陆地极端最低气温
③建设中国南极天文台 ④测量南极大陆岩石上的冰层厚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023·北京市)海冰是极地研究的重要内容。海冰密集度指海冰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比例。如图为近30年北冰洋部分海域5月、6月平均海冰密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38.北极地区的海冰( )
A.是企鹅觅食的保障 B.集中在大陆的边缘
C.暖季时分布范围广 D.极夜期间冰层坚厚
39.与5月相比,6月( )
A.叶尼塞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增大 B.勒拿河河口海冰的融化量增大
C.科雷马河河口海冰融化量减小 D.白令海峡北部的海冰没有变化
40.与图示地区海冰融化有关的是( )
①纬度位置
②季节
③海拔
④河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太原)“苹果屋”是用玻璃钢制成的球状设施,具备帐篷功能,并能在水上漂浮,是我国北极科考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1.北极地区是指( )
A.北冰洋所在地区 B.北极圈以北地区
C.北极点附近地区 D.南极圈以南地区
42.苹果屋”外观用绿色等鲜亮颜色的主要原因是( )
A.与周围森林协调 B.产生清凉的感觉
C.抵御严寒与风雪 D.冰雪上容易识别
43.保护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做法是( )
A.兴建避暑胜地 B.开展捕猎行动
C.打造工业基地 D.监测海冰动态
(2023·雅安)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中山站的监测数据,南极地区海冰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4.中山站的纬度约为( )
A.69°S B.69°N C.53°S D.53°N
45.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 )
A.纬度较高 B.所在纬线较长
C.有极昼极夜现象 D.年平均气温更低
46.一年中,南极地区海冰面积最小可能出现在( )
A.2月 B.4月 C.6月 D.9月
(2023·广东)近20年来,科学家对北极海冰、植被和格陵兰冰川进行了监测,发现全球增温使北极地区的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夏季尤为明显。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的首个科考站。如图为北极地区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47.黄河站的经纬度是( )
A.(11°56′E,78°55′N) B.(78°55E,11°56′S)
C.(11°56′W,78°55′N) D.(78°55′W,11°56′S)
48.导致近20年北极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极地旅游 B.开发极地资源
C.全球气候变暖 D.开展极地科考
49.一般情况下,北极地区冰川融化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
A.1—2月 B.3—4月 C.8—9月 D.11—12月
(2023·宜昌) 2023年4月6日,随着“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顺利回国,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的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任务。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0.在南极地区的科考人员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湿热②严寒③大风④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1.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罗斯海新站
52.罗斯海新站位于中山站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2024·成都)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如图1)。图2示意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3.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4.秦岭站主体建筑底层架空主要是为了( )
A.防积雪掩埋,抗大风 B.防极地动物侵袭
C.防止沙尘暴,抗严寒 D.防暴雨洪涝灾害
55.主体建筑采用在国内模块化生产、运往现场拼装的绿色建站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
①节省运输时间②减少极地建筑垃圾③缩短建站时间④缩短运输距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海南)中国2023年11月开始为期5个多月的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并于2024年2月建成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读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和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56.在此次南极地区考察、建站过程中,我国科考队员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有( )
①极夜②酷寒③烈风④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7.若一架飞机从秦岭站向泰山站运送物资,沿最短航线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正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一直向西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2024·宿迁)2024年2月7日,中国在南极的第五个科考站——秦岭站开站,在其建设过程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图为“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8.秦岭站( )
A.濒临大西洋 B.位于北寒带
C.大致位于(75°S,163°E) D.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科考站
59.南极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的新能源有( )
A.煤炭和潮汐能 B.水能和地热能
C.风能和天然气 D.风能和太阳能
60.我国极地科考工作者在南极科考时,需要( )
A.穿戴好防寒衣物 B.随身携带雨具
C.防范北极熊袭扰 D.就地掩埋垃圾
(2024·菏泽)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出发踏上科考征程。按照计划,相关作业队员将于12月中旬抵达秦岭站建设区域,并在60天内完成建设任务。下图示意中国第40次赴南极科考航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1.“雪龙”号科考船在向南极秦岭站航行中途经( )
A.东海太平洋 B.渤海太平洋 C.黄海大西洋 D.南海大西洋
62.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可能是( )
A.漫漫长夜 B.寒风凛冽 C.烈日炎炎 D.阴雨连绵
(2024·兰州)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长城站与中山站是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占比超过60%。读我国在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3.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开站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暖季,便于科考 B.黑夜较长,利于观测星空
C.降水稀少,便于外出 D.风和日丽,景色宜人
64.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主要原因是( )
A.风能、太阳能使用方便 B.常规能源非常短缺
C.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D.注重绿色环保的理念
65.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的共同点是( )
A.位于南极大陆 B.位于沿海
C.有极昼极夜现象 D.面向太平洋
(2024·黔东南)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22年建成。下图为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6.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 )
A.降雨多,水充足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冰山少 D.光照好,风力大
67.南极地区( )
A.矿产资源丰富 B.人口密度较大
C.气候严寒多雪 D.北极熊数量多
68.罗斯海新站属于( )
A.北温带 B.寒带 C.南温带 D.热带
(2024·吉林)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极地考察40年来,我国广大极地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取得骄人成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9.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叙述正确的是( )
A.长城站远离海洋 B.昆仑站温暖多雨
C.中山站位于太平洋中 D.秦岭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70.符合极地环境保护的做法是( )
A.垃圾随意丢弃 B.向海洋排放污水
C.使用清洁能源 D.乱捕滥杀极地动物
(2024·青海)2024年2月7日,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风能。下图为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1.读图可知,与秦岭站纬度最接近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72.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揭牌开站,主要考虑到该月份( )
A.风力强劲,风速大 B.正值极昼,为暖季
C.极端寒冷,冰层厚 D.气候干燥,降水少
73.下列做法与秦岭站的环保设计理念相符合的是( )
A.充分利用清洁能源 B.大力发展极地旅游
C.积极开发矿产资源 D.允许捕捞海洋生物
(2024·陕西)我国南极科考已进入“航空时代”。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4.我国南极科考进入“航空时代”,得益于我国( )
A.距离南极大陆较近 B.畅员辽阔地大物博
C.探索南极愿望迫切 D.高新技术快速发展
75.相较于地面科考,南极地区航空科考的优势不包括( )
A.减少地面考察对南极生态的影响
B.不受南极酷寒、烈风等环境影响
C.可以深入探索地面考察受限区域
D.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航空科考数据
(2024·广东)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开站后,该站与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联动,开展近岸海洋、海冰环境调查等科学考察。如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地球地图+极地地区主题】
76.秦岭站开站时,南极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出现极夜
77.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78.乘考察船从秦岭站经中山站至长城站进行科考,依次经过的大洋为(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025·广东)研究发现,过去20年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水源约1/4来自格陵兰岛。近年来,随着格陵兰冰盖大范围融化,北极航道通航潜力不断提升。图为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9.格陵兰冰盖大范围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开发 B.气候变暖 C.过度捕捞 D.降雪增加
80.受格陵兰冰盖持续融化的影响,北冰洋( )
A.洋面冰层增厚 B.水域面积缩小
C.海水变得更咸 D.通航条件改善
81.北极航道经过的大洲有( )
①亚洲 ②欧洲 ③非洲 ④北美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大兴)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五座科学考察站。下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和南极地区冰川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2.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 )
A.长城站经纬度约为62°S,59°W
B.秦岭站临近大西洋
C.昆仑站位于南极点且海拔最高
D.泰山站在中山站北方
83.南极地区( )
A.海拔低,光照强 B.海域广,降水足
C.纬度高,冰盖厚 D.陆地多,植物茂
84.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是为了( )
A.体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B.开发世界独特的旅游资源
C.利用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 D.开展冰川演化等多项研究
(2025·广西)中国南极昆仑科考站,是目前南极地区海拔最高的科考站之一。如图为昆仑站—中山站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5.昆仑站海拔高,是因为其下有3000多米的( )
A.沼泽 B.冰层 C.土壤 D.淤泥
86.与中山站相比,在昆仑站工作的科考人员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包括( )
①平均气温更低 ②空气更加稀薄 ③太阳辐射更强 ④极昼时间更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河北)欺骗岛由火山喷发形成,自然环境独特,目前已成为人们旅游观光之地。如图示意欺骗岛的位置和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7.与欺骗岛形成有关的两大板块是( )
A.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B.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C.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88.欺骗岛上庞德山的海拔可能是( )
A.340米 B.540米 C.740米 D.940米
89.游客在欺骗岛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
A.海面漂浮的冰山 B.高大茂密的椰林
C.终日不落的太阳 D.成群结队的斑马
(2025·常州)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中国与阿根廷、智利等南极条约缔约国(注:均为中国护照免签国家)持续深化合作。下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0.秦岭站主要位于( )
A.陆半球 B.东半球 C.西半球 D.北半球
91.从秦岭站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沿海航行到达中山站,依次经过的大洋分别是(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92.到秦岭站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2025·山西)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被称为冰穹A,是南极地区最有科学考察价值的地点之一。下图示意冰穹A及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3.我国在冰穹A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昆仑站 C.泰山站 D.秦岭站
94.冰穹A位于南极点的( )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95.最适合在冰穹A开展的科考任务是( )
A.南太平洋生物研究 B.深冰芯钻探工程
C.冰盖边缘航空调查 D.海平面动态监测
(2025·遂宁)2024年2月7日,面向太平洋扇区的秦岭站建成开站,该站是我国建成的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2025年4月8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主要任务。此次考察通过航空调查填补了我国中山冰雪机场至恩德比地、格罗夫山、查尔斯王子山和伊丽莎白公主地沿线冰盖区的基础数据空白。图为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6.中山站位于( )
A.中纬度 B.北寒带 C.西半球 D.印度洋沿岸
97.若飞机从中山冰雪机场沿图5中飞行路线向秦岭站运送物资,其飞行方向是( )
A.一直向西南飞 B.先向东北飞,再往东南飞
C.一直向西北飞 D.先向东南飞,再往东北飞
(2025·苏州)近几十年以来,我国陆续在南极大陆建立起5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研究。下图为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8.图中考科站的分布特征是( )
A.内陆与沿海均有分布 B.多布局在太平洋沿岸
C.均在内陆冰盖与高原 D.集中沿海低地与岛屿
99.我国南极科考站多选在2月开站的主要原因是( )
A.利用极光便于施工照明 B.降水丰富适宜作物生长
C.海域封冻利于物资运输 D.白昼时间长光照条件好
(2025·重庆)2025年2月20 日是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 58°58'W)建站40周年纪念日。某中学开展了一系列以长城站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地理兴趣小组按照天文学原理计算出长城站全年各月昼长最大值,并绘制了如下柱状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0.长城站建站时间选在2月,主要原因是此时( )
A.气温较高,白昼较长 B.风力微弱,飞雪较少
C.降水较少,晴天较多 D.极光频现,光照充足
101.南极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主要是因为该地( )
A.矿产埋藏较浅 B.生物种类多样
C.淡水资源丰富 D.自然环境原始
102.长城站会出现( )
A.极昼极夜 B.狂风暴雨 C.昼夜平分 D.太阳直射
103.甲月昼长最大值出现之日与本堂考试当天相差( )
A.8天 B.13天 C.16天 D.22天
(2025·成都)为践行“绿色考察”理念,2025年3月在我国南极秦岭科考站(74°56'S,163°42'E)建设的首个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系统正式交付使用。下图示意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04.秦岭站位于图中(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05.该清洁能源系统的使用主要是为了( )
A.促进资源开采 B.保护极地生态
C.降低考察成本 D.加快科考进程
二、非选择题
106.(2025·河南)2024年9月,北极东北航线上的最大集装箱船--“飞鱼1号”从俄罗斯圣彼得堡顺利抵达上海,创造了北极东北航线通过的最大集装箱记录。从欧洲到中国经过北极东北航线航程约为13000千米,较经过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缩短航程约7000千米。图为北极东北航线与传统航线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早在1525年,俄罗斯就曾提出利用北冰洋海域航行的构想,但在2009年以前都未成功。2009年后的十余年,也仅有个别商船或科考船在夏季的几个星期里进行运输尝试。
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东北航线纬度 (高/低),从纬度角度分析北极东北航线航程短的原因 。
(2)列举制约北极东北航线通航的自然条件。
(3)2017年,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与俄罗斯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标志着北极东北航线建设进入新时代。2024年核动力破冰船的出现,极大拓展了北极东北航线的通航里程和通航时间,北极东北航线日益繁忙。
分析近年来北极东北航线日益繁忙的原因,完成下列框图。
(选词填空:变暖变冷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
① ② ③
(4)简述北极东北航线开通的意义。
107.(2024·深圳)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极磷虾是海洋生物学家和极地生态学家的重要研究对象,其对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发高度关注。
对此,有同学提出疑问:“小小磷虾, 为何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围绕这个问题,同学们成立了探究小组进行研究。
(1)通过查找资料,探究小组了解了南极磷虾的生活习性,并发现南极磷虾具有“固碳”作用,能有效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南极磷虾的生活习性 ◇冬季生活在海冰底部的缝隙中; ◇每天多次摄食生长在海冰底部的、含有机碳的微型藻类: ◇每天多次排出含碳量很高的粪便。
请你将探究小组绘制的南极磷虾“固碳”过程图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
(2)探究小组还发现,南极磷虾集中分布在大西洋扇区,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人类捕捞和海冰面积变化使该海域磷虾数量明显减少。下图为南极大陆周边海域海冰范围分布图。
请你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西洋扇区海冰面积的总体变化,并帮助探究小组分析这种变化导致南极磷虾数量减少的原因。
(3)磷虾虽小,但由于数量巨大,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探究小组了解到二氧化碳急剧增加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并通过查找资料绘制了南极部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示意图。
请你根据探究小组提供的资料,指出南极磷虾大量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4)南极磷虾因其数量巨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认为是人类未来的“粮食”,因而吸引多国集中在大西洋扇区进行捕捞。对于“是否应该将南极磷虾作为一种渔业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探究小组成员持有不同观点。
是否应该将南极磷虾作为一种渔业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请你表明观点并简述理由。
108.(2024·聊城)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迄今为止,我国在机地地区已建立6个科学考察站。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秦岭站以中华民族古老山脉秦岭命名,是绵延传承中华历史文化记忆的一个精神象征。
材料2近年来,北冰洋夏季海冰加速融化。有科学家预测北冰洋夏季海冰将在2040年前彻底消失,成为一片“无冰洋”。
材料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示意图
(1)我国已建立的6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最北、最南的分别是 、 。读图可知,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 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
(2)秦岭站主体建筑架空,看上去好像长了“脚”。试简述原因。
(3)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年来北冰洋夏季海冰加速融化的原因。
109.(2023·吉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0月26日,中国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执行第39次科考任务。此次科考队员在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沿线进行冰雪环境监测等研究工作,并对中山站、长城站进行科考人员轮换及物资补给。
材料二: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之称。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
材料三:南极地区示意图。
(1)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五个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考察站是 。中山站濒临的大洋是 。
(2)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的原因是 稀少。
(3)从材料二得知,全球气候有变 的趋势。
(4)每到暖季,成群的 聚集在南极大陆沿海一带,构成著名的自然景观。
(5)推测“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为科考人员运输的物资有 。
(6)科考人员把部分垃圾带回国内处理,体现了他们在南极地区保护 的责任感。
110.(2022·青岛)极地考察能力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2022年4月30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某地理小组成员以“极地考察与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完成该学习过程。
项目一:迄今为止,我国在极地地区已建立5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南极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北极的黄河站。小组成员绘制两极地区示意图,认识并标注了我国极地科考站的位置。
项目二:南极洲和北冰洋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广阔天然实验室。小组成员搜集了极地科考的部分课题并对课题内容进行分类。
(1)我国已建立的5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最北、最南的分别是 、 。
(2)请将下列研究课题内容的序号填入表对应的空格内。
科考领域 课题内容
太阳活动 ⑤
生物活动 A
地质演化 B
环境问题 C
气候变化 D
冰川资源 E
①通过企鹅、北极熊等,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②通过提取冰芯,研究几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
③通过南极储量很大的煤田,研究大陆漂移演化。
④通过极地冰川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
⑤通过极光现象,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⑥通过极地上空的臭氧空洞,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项目三:能源短缺是人
(3)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人们除了寻求新能源以外,还将目光放到更远的极地地区。小组成员就“是否应该开发极地地区的能源”展开辩论。
正方:开发极地能源可以缓解全球能源短缺问题,因此应该开发。 反方:开发极地能源势必会破坏当地脆弱的自然环境,因此不应该开发。
对于以上辩题,你支持哪方观点?简要阐述理由。
111.(2022·北京市)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图为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照片一和照片二反映的是两地区科学考察的场景。任选其一,判断照片的拍摄地,说出两点理由。
(2)适合青藏科考的时间段是 ,适合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 。(单项选择)
A.11月一次年4月B.5-8月C.全年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 高,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 高。
(4)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①—④表示气候变化对两个地区环境的不同影响,将数字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海冰、冰盖面积变化②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变化③“亚洲水塔”水量变化④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
对青藏地区的影响有 ;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有 。
112.(2022·永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只有一个柠檬那么重的北极燕鸥,却是世界上迁徙距离最长的候鸟。它们始终追逐太阳的脚步,每年都能完成一一次往返于地球两极之间的旅途。据科学家研究表明,英国北部的法恩群岛有超过2000对北极燕鸥,但数量在不断减少。
材料二 北极燕鸥主要迁徙路线示意、英国伦敦气候资料和北极燕鸥图
(1)英国居民以 人种为主,伦敦的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 。
(2)每年秋季,北极燕鸥从繁殖地向南迁徙,到达非洲海岸后,会选择A路线或者①大洲沿岸的B路线南下,到达南极地区越冬,①大洲的名称是 洲:第二年3月,北极燕鸥开始沿C路线从越冬地飞越②大洋迁往繁殖地,②大洋的名称是 洋。
(3)推测北极燕鸥选择北极地区而不是南极地区作为繁殖地的自然原因。(至少列举两条)
113.(2021·牡丹江)我国十分重视极地科学考察工作,2004年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黄河站位于78°55′N,11°56′ (填E或W),距离我国黄河站最近的大陆是 。
(2)我国通常会选择在每年4月到10月对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原因是 。
(3)科考人员发现,北极地区气温比南极地区 ,降水量比南极地区 ,同时发现北极地区每年有大量冰山脱落进入北冰洋,说明全球气候正逐渐 。
(4)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和贡献。我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 的国家,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 的国家。
114.(2021·齐齐哈尔)“双龙”探极,彰显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10月,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与“雪龙”号相互配合,形成双船作业模式,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在南极地区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2009年2月,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正式开站。
材料二
材料三: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没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是 。
(2)由材料二可知,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考察站是 ;南极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 、铁、石油。
(3)由材料三可知,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 、 ;南极地区被称为“ ”和“ ”。
(4)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2)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南极大陆上尽管降水少,但是由于气候严寒,积雪长久不化,蒸发量很小。南极大陆98%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冰层的平均厚度甚至超过2000米。冰雪总量约2500—3000万立方千米,占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储存了全世界约72%的可用淡水。有人估算,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类饮用7500年。因此,南极洲是人类最大的淡水资源库,而且其水质极好,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3)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1.南极洲被冰川覆盖,没有沙漠、草原和沼泽,只有到处是冰雪,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南极洲被厚厚的冰川所覆盖,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正确。南极洲有煤炭、铁矿和石油,但是不居世界首位,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3.我国长城站位于62°S,纬度低于南极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正确,中山站、 泰山站 、昆仑站都在南极圈内,都有极昼极夜现象,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4.A
5.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
(2)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
4.读图分析可知:在建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A正确。长城站纬度最低,B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C错误。 昆仑站和泰山站位于南极大陆的内陆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A。
5.从11月持续到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合适南极科考。考察结束后的过程被称为“越冬”,此时南极地区气温很低,有极夜现象,越冬队员要忍受极夜的漫长,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6.D
7.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部分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海洋生物相当丰富,北极熊是典型大体型动物,其次还有雪兔、北极狐、驯鹿等。
(2)北极被科学家们比喻为整个地球的“空调”,而北极海冰减少造成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频发,将会直接影响到北半球国家。如北半球的冷空气会更容易向南侵袭,寒潮发生概率增大。不过,北极海冰缩减也会在航道通行方面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
6.熊猫主要位于我国,北极地区无分布,A错误;企鹅主要在南极地区,B错误;长颈鹿主要在热带草原区,C错误;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北极游”中,可能看到的动物是北极熊,D正确。故答案为:D。
7.“北极游”的兴起,会使得北极地区人类活动增多,北极航线上船只增多,热量排放多,加快冰川积雪融化,A正确;人类活动增多,可能会破坏原始的自然环境,不利于科学研究,B错误;人类活动增多,会干扰野生动物,破坏生物生存环境,C错误;“北极游”的兴起是旅游业发展与矿产资源开采关系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8.B
9.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8.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这里为极地气候,气候特点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读图可知,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这就使得低纬度地区太阳光照强烈,地面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斜射,甚至没有太阳照射,因此气温低;图示资料能够直接体现的是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这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造成的,故②③正确,图示资料反映不出海陆分布及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①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9.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较弱,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荒漠”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读图可知,图中显示南极洲大部分时间气温在-10℃以下,最低气温在-60℃左右,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是酷寒,D正确;图示资料反映不了暴雨、狂风、干燥的气候特点,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0.D
11.B
12.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0.
北极地区因为纬度高,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习惯戴雪镜,是为了防止极地冰雪反射的强光对眼睛的刺激,D对;北极地区气候严寒,没有直射现象,降水量少,A错;“雪镜”仅仅是保护眼睛,不能够抵御暴雪伤害,也不能减轻低温冻伤,BC错;故答案为:D。
11.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海拔地区,A不符合题意;读上述文字资料可知,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属于高纬度地区,气候类型为极地气候,B符合题意;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 ,属于低纬地区,C不符合题意;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2.冰屋是常年寒冷的极地地区的民居,A符合题意;蒙古包是我国内蒙古地区的传统民居,B不符合题意;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C不符合题意;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民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答案】13.B
14.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3.南极地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其自然环境特征是酷寒、烈风、干燥,所以在南极地区建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大风和严寒,不需要担心湿热和暴雨,故①③正确,故选B。
14.我国对南极地区的考察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南极地区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故①②④正确,故选B。
【答案】15.A
16.B
17.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5.由题干可知,每年南极海域的暖季是南极磷虾的产卵期。南极地区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2月是南极的暖季,故A正确;5月、8月、10月是南极的寒季,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16.由图可知,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平均密度最高的海域扇区是丁海域扇区,其次是甲海域山区,然后是丙海域山区,乙太平洋海域山区平均密度最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7.近年来,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带来的影响是企鹅数量减少,因为几乎所有的南极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南极磷虾生存,故A正确;南极磷虾平均密度降低可能会减少生物种类,南极磷虾的多少与海洋污染、南极冰川面积无关,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8.D
19.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8.南极洲位于高纬度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再加上南极洲海拔高,地面覆盖这厚厚的冰川,所以南极洲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9.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殊,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等科学考察站,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所以到南极进行研学活动,可以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也可以③考察南极洲地形特征 。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故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答案】20.C
21.B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不论将地球分为怎样两个相等的半球,始终是海洋的面积多于地球,地球的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但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据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海陆面积比约为7:3,故答案为:C。
2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南极洲。A是长角羚,主要分布在非洲和阿拉伯的沙漠和干燥的平原地区,A不符合题意;B是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洲,B符合题意;C是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C不符合题意;D是长颈鹿,主要分布在非洲,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22.D
23.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2)中国南极科考站现在有五个,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22.南、北纬66.5°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长城站位于南纬62°13′,纬度低于66.5°,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正确;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南,纬度高于66.5°,有极昼极夜现象,ABC错误。故答案为:D。
23.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生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所以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B正确;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不是为了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也不是为了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AD错误;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所以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不可能是为了研究北极熊的生存环境,C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24.C
25.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将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临海城市或将消失;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等等。
(2)本题考查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
24.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A错误;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下降,B错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正确;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D错误。故答案为:C。
2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年中10-11月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而10-11月为观赏北极熊的最佳时间,D正确;1-2月、4-5月哈得孙湾及北冰洋其他海域都已结冰一段时间,北极熊可能已经迁徙至更北区域,AB错误;7-8月海域没有结冰,C错误。答案D。
【答案】26.D
27.A
28.B
29.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6.制鞋业属于轻工业,联系实际可知,运动鞋制造与矿产开采、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业无关,纺织工业与制鞋业关系最密切,D符合题意。故根据题意选D。
27.废弃的运动鞋被焚毁或被填埋,焚烧会造成大气的污染,焚烧的灰烬也会污染水源,填埋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不会引发洪涝。故①②③ 正确。根据题意选A。
28.企鹅的家园是南极地区,南极地区主要在南极圈以南,这里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再加上南极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南极地区的气候酷寒。故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29.企鹅家园所在的南极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大量增加造成的,使用清洁剂主要是污染水体,不会减少碳排放,①不合题意;少用一次性餐具和自备购物袋,可减少大量的碳排放,乘坐公共交通比呈私家车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②③④符合特意。故答案为:D。
【答案】30.B
31.A
32.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0.读图可知,图示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端,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沿着纬线顺时针方向为东,经度数值向东不断增大为东经。由此可判定,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最接近73°S,165°E,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31.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 2 月,是南极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有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32.南极地区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酷寒大风最为常见, D正确;南极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A错误;罗斯海新站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B错误;南极地区缺少大型陆地动物,C错误。故答案为:D。
33.【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A.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A错误;
B.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B错误;
C.南极地区的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C正确;
D.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4.【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A、北极地区的范围为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亚洲和北美洲、欧洲的北极圈以北地区,A错误;
B、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是黄河站,B错误;
C、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C正确;
D、北极地区的最佳科考时间是6-9月份,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降水少,6-9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是北极地区的暖季,适合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答案】35.C
36.B
37.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5.海拔表示的是该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指的是两地之间相差的垂直高度;
故答案为:C。
36.昆仑站位于南极地区,南极地区纬度高,海拔高,气温非常低,只有在南半球的夏季,也就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时气温才会高一点,适合科考;
符合题意的是①③,故答案为:B。
37.读题干可知,昆仑站的位置在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有利于测量全球陆地最低温,还有着全球最优异的天文研究资源,可以建设中国南极天文台,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
符合题意的是②③,故答案为:C。
【答案】38.D
39.B
40.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8.A.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A错误;
B.北极地区的海冰主要分布在海洋的中心,B错误;
C.暖季是分布较少,C错误;
D.极夜时温度低,冰层坚厚,D正确;
故答案为:D。
39.A.6月叶尼塞河口海冰密集度降低,A错误;
B.勒拿河口海冰融化增多,B正确;
C.科雷马河海冰融化量增大,C错误;
D.海陵海峡北部的海冰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40.影响海冰融化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季节和海拔,纬度越高,海拔越高,季节为冬季时气温越低,海冰越不易融化;河流也是受这些因素影响;
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A。
【答案】41.B
42.D
43.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41.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根据题意,排除ACD。故选B。
42.“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除了用来防御北极熊的袭击,还可存放长期冰站作业科考设备、工具,作业人员也可就地短暂休息。为了醒目,冰雪上容易识别,被设计成绿色,状似苹果,因此被考察队员亲切地称为“苹果屋”,D正确;周围没有森林,A错误;与产生清凉的感觉无关,B错误;颜色无法抵御寒冷与风雪,C错误。故选D。
43.A、在极地建设避暑胜地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A错误;
B、捕猎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B错误;
C、开采矿产,建立工业基地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C错误;
D、检测海冰动态,不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符合极地保护精神,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44.A
45.B
46.A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地球七大洲之一。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南冰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大陆冰川从中央延伸到海上,形成巨大的罗斯冰障,周围海上漂浮着冰山。
4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示为南极点俯视图,中山站接近70°S,大致为69°S,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45.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山站的纬度位置比长城站高,A错误;
B、长城站的纬度位置较中山站低,所以纬线更长,B正确;
C、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C错误;
D、长城站纬度位置较中山站低,年平均气温更高,D错误。故答案为:B。
46.2月份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海冰面积可能出现最小值,A正确;4月、6月、9月南极地区气温较低,海冰面积较大,BCD错误。所以选A。
【答案】47.A
48.C
49.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47.读图可知,此地为北极地区的俯视图,所有的纬线都是北纬,位于0°经线的东侧,所以是东经,所以黄河站的经纬度是11°56′E,78°55′N;
故答案为:A。
48.导致冰雪与植被发生快速变化的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极地旅游和科考造成的伤害都不如气候变暖带来的伤害大;
故答案为:C。
49.8—9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的气温最高,冰川融化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C。
【答案】50.B
51.C
5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50.南极地区的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所以困难有严寒和大风,该地纬度高,温度低,降水少;
符合题意的是②③,故答案为:B。
51.读图可知,昆仑站距离北极点最近,纬度最高;
故答案为:C。
52.该图是北极俯视图,所以北极点方向为北方,那么可以根据这个方向判断出其他的方向,所以可以判断出罗斯新海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
故答案为:C。
【答案】53.C
54.A
55.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秦岭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
53.根据地理知识,南极地区只有在极圈以内,即南纬66°34'以南的区域,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除长城站外,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四个站均位于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故答案为:C。
54.A、南极地区降雪量大,且常有暴风雪天气。秦岭站主体建筑底层架空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积雪掩埋建筑,同时架空的结构也有助于建筑在强风中保持稳定,A正确;
B、南极地区的极地动物,如企鹅、海豹等,通常不会对人类的建筑构成直接威胁,且建筑底层架空并不能有效防止动物侵袭,B错误;
C、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无沙尘暴天气,且架空结构对抗严寒并无直接作用,C错误;
D、南极地区降水以雪为主,并无暴雨洪涝灾害,D错误。
故答案为:A。
55.模块化生产的方式,可以在国内进行大部分建筑构件的生产,然后运往南极进行拼装,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在南极现场的施工量和建筑垃圾的产生,大大缩短建站时间,②③正确;模块化生产的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现场施工时间,但模块的运输距离并未因此缩短,也并不能节省运输时间,①④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56.B
57.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指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合称南极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特征为烈风、干燥、严寒。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
56.考察时间是 2023 年 11 月 - 2024 年 2 月,此时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①错误;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年平均气温低,②正确;南极地区多烈风,年平均风速大,③正确;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少,以降雪为主,无暴雨,④错误 。
故答案为:B。
57.读图结合所学,秦岭站和泰山站都在南半球,且泰山站纬度更高。 在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是经过这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 南半球两点间最短航线,其方向是先向偏南方向,再向偏北方向。 从秦岭站向泰山站飞行,先向西南,再向西北,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58.C
59.D
60.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与南美洲、非洲、大洋洲隔海相望。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为南温带,66.5°N—90°N之间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为南寒带。
(2)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3)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58.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秦岭站濒临太平洋,A不符合题意;
B.秦岭站位于南极圈以内,位于南寒带,B不符合题意;
C.秦岭站位于南极地区,纬度为南纬(S),经度为东经(E),大致位于(75°S,163°E),C符合题意;
D.目前我国纬度最高的考察站为昆仑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9.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南极地区降水稀少,大风天气较多,有极昼现象,晴天较多,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所以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和风能。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冰川广布,无法开发水能;南极大陆地处南极洲板块内部,地热能不丰富;煤炭和天然气属于传统能源,并会带来环境污染等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0.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因此 我国极地科考工作者在南极科考时需要穿戴好防寒衣物。南极地区降水稀少,不需要携带雨具;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不用防范北极熊袭扰;垃圾要带走,不能就地掩埋。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61.A
62.B
【知识点】四大洋;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和北极相比,南极的气候则更加冰冷,南极洲年平均气温为-25℃,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同时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降水也十分稀少,在这种环境中,植物难于生长,鸟兽则多以海洋生物为食,其中企鹅则已经是南极洲的象征之一。一到暖季,企鹅就经常会聚集在沿海一带,这是南极洲极富有代表性的景象。
61.由图可知,“雪龙”号科考船在向南极秦岭站航行,起点为上海市,终点为南极大陆秦岭站,沿途经过我国东海和太平洋。
故答案为:A。
62.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被称为冰雪高原。
故答案为:B。
【答案】63.A
64.C
65.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室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秦岭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
63.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2月是南半球的暖季,白昼时间长,利于科考,A正确,B错误;
C、南极地区一年四季降水都稀少,不是2月份开站的主要原因,C错误;
D、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6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风能、太阳能需借助其他设备设施才能使用,不是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主要原因,A错误;
B、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B错误;
C、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速最大的地区,风能资源丰富;极昼时期太阳能资源丰富,所以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C正确;
D、注重绿色环保的理念不是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主要原因,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6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南极大陆是指南极洲除周围岛屿以外的陆地,长城站没有位于南极大陆上,A错误;
B、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均沿海分布,B正确;
C、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C错误;
D、中山站面向印度洋,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66.B
67.A
68.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干燥、烈风,除严寒之外,降水少,风力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气候极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是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
66.A、南极气候干燥, 降水极少,有“白色荒漠”之称,降水多也不利于建站,A错误。
B、2 月份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日照时间长,且气温相对较高,较为温暖,有利于科考站的建设工作开展,B正确。
C、2月份是南极洲的极昼期,C错误。
D、风力大不利于建站,D错误。
故答案为:B。
67.A、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有煤、铁等多种矿产,A正确。
B、南极地区气候恶劣,没有常住人口,B错误。
C、南极地区气候严寒干燥,降水较少,C错误。
D、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特有动物,D错误。
故答案为:A。
68.从图中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地区,南极圈以南属于寒带,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69.D
70.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室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秦岭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
69.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长城站并不远离海洋,它位于南极乔治王岛,面临德雷克海峡,A错误;
B、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气候极端寒冷,不可能是温暖多雨,B错误;
C、中山站面向印度洋,不位于太平洋中,C错误;
D、秦岭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70.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垃圾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不符合极地环境保护,A错误;
B、向海洋排放污水会污染海洋生态环境,B错误;
C、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C正确;
D、乱捕滥杀极地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不符合极地环境保护,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71.D
72.B
73.A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城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71.读图可知,秦岭站纬度约为75°S,长城站纬度约为62°S,中山站纬度约为70°S,昆仑站纬度约为80°S,泰山站纬度约为75°S,因此与秦岭站纬度最接近的科学考察站是泰山站,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2.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揭牌开站,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属于夏季,正值极昼,为暖季,B正确;风力强劲、极端寒冷、气候干燥都不适合揭牌开站,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3.秦岭站是我国南极的第五座科学考察站,其建成意义有: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气候研究,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 ;加强对南极地区海洋观测和研究等,充分利用清洁能源与环保设计理念相符合,A正确;大力发展极地旅游、积极开发矿产资源、允许捕捞海洋生物与环保设计理念并不相符合,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74.D
75.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
74.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它的使用得益于我国高新技术快速发展,D正确;与我国和南极大陆的距离、地域辽阔、探索南极愿望关系不大,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5.由“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可知,相较于地面科考,南极地区航空科考可减少地面考察对南极生态的影响、可以深入探索地面考察受限区域、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航空科考数据,ACD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航空科考依然会受南极酷寒、烈风等环境影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76.B
77.B
78.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即我国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或旅游
76.秦岭站开站当天是2024年2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点地区昼长夜短,A错误,B正确;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会出现昼夜平分,此时有极昼现象,CD错误;
故答案为:B。
7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越靠近南极点位置越偏南,故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故答案为:B。
78.秦岭站位于太平洋,中山站位于印度洋,长城站位于大西洋,故依次经过的大洋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79.B
80.D
81.B
【知识点】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地处于北美洲与欧洲的交界处,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西部与加拿大隔海峡相望,北部濒临北冰洋,南部濒临大西洋,东部通过丹麦海峡与欧洲的冰岛隔海相望。北极航道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由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两条航道构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冰盖消融量逐渐增大,通航时间延长,加上亚洲地区对能源等需求的激增,北极东北航道商贸往来快速升温。
79.A、资源开发破坏的是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无法在短时间内提高北极的温度,使冰盖大范围融化,A错误;
B、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使得格陵兰冰盖大范围融化,B正确;
C、过度捕捞影响是北极地区的各类生物,与冰盖融化没有直接关联,C错误;
D、降雪增加会使冰盖增多而非融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80.A、格陵兰冰盖融化会使洋面冰层变薄,而不是增厚,A错误;
B、冰盖融化会使海水增多,水域面积扩大,而不是缩小,B错误;
C、冰盖融化,大量淡水进入到北冰洋,海水因注入淡水会变淡,C错误;
D、格陵兰冰盖持续融化,北极地区冰层减少,通航条件改善,D正确。
故答案为:D。
81.从北极地区示意图可以看出,北极航道经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不经过非洲。所以①亚洲、②欧洲、④北美洲符合,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82.A
83.C
84.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南极地区位置范围;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纬度高,气候具有酷寒、多大风、干燥的特点;南极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和科学考察的宝地。
82.A、在南极地区的经纬网图中,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南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长城站的经纬度约为62°S,59°W,通过图中经纬度的标注和判断,A正确;
B、秦岭站临近太平洋,B错误;
C、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 A 地区,并非南极点,C错误;
D、在南极地区经纬网图中,越靠近南极点位置越靠南,泰山站比中山站更靠近南极点,所以泰山站在中山站的南方,D错误。
故答案为:A。
83.A、南极地区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由于纬度高,光照弱,A错误;
B、南极地区海域广,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被称为“白色荒漠”,B错误;
C、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冰盖厚,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C正确;
D、南极地区气候恶劣,植物稀少,多为地衣、苔藓等,D错误。
故答案为:C。
84.A、体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不是建立科学考察站的主要目的,A错误;
B、南极地区生态脆弱,主要是保护而非开发旅游,B错误;
C、利用淡水资源不是建科考站的主要目的,且目前也未大规模开发利用,C误误;
D、南极地区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地球环境等的天然实验室,建科考站为开展冰川演化、极地生态、大气环境等多项研究,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85.B
86.A
【知识点】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85.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被深厚的冰层覆盖。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下有3000 多米厚的冰层,因此昆仑站海拔高。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6.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昆仑站比中山站海拔更高, 因此①平均气温更低;②空气更加稀薄;③太阳辐射更强 。昆仑站纬度更高,④极昼时间更长。故A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87.D
88.B
89.A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板块构造学说;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近5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真题汇编——专题9极地地区
一、选择题
(2021·自贡) 南极洲地理环境独特,是开展科学实验的理想地区。目前我国已在南极地区设立了5座科学考察站,图示意南极洲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科考队员在南极洲最常见的景观是( )
A.沙漠 B.冰雪 C.草原 D.沼泽
2. 南极洲自然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
A.铁矿资源 B.煤炭资源 C.淡水资源 D.石油资源
3. 我国科考站中全年均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答案】1.B
2.C
3.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2)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南极大陆上尽管降水少,但是由于气候严寒,积雪长久不化,蒸发量很小。南极大陆98%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冰层的平均厚度甚至超过2000米。冰雪总量约2500—3000万立方千米,占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储存了全世界约72%的可用淡水。有人估算,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类饮用7500年。因此,南极洲是人类最大的淡水资源库,而且其水质极好,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3)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1.南极洲被冰川覆盖,没有沙漠、草原和沼泽,只有到处是冰雪,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南极洲被厚厚的冰川所覆盖,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正确。南极洲有煤炭、铁矿和石油,但是不居世界首位,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3.我国长城站位于62°S,纬度低于南极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正确,中山站、 泰山站 、昆仑站都在南极圈内,都有极昼极夜现象,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济南)每年,我国科考队员都要赴南极考察。考察结束后,大部分科考队员返回国内,留下少数队员维持站区的正常运转和开展部分考察工作,等待下一批科考队员前来交接,这个过程被待为“越冬”。下图是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建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 B.昆仑站纬度最低
C.均位于南极圈以内 D.均位于南极大陆的边缘
5.关于在中山站“越冬”描述正确的是( )
A.越冬期从11月持续到次年3月
B.越冬期即使在深夜也是阳光万丈
C.越冬队员要忍受极夜的漫长
D.越冬队员要戴好面罩以防晒伤
【答案】4.A
5.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
(2)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
4.读图分析可知:在建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A正确。长城站纬度最低,B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C错误。 昆仑站和泰山站位于南极大陆的内陆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A。
5.从11月持续到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合适南极科考。考察结束后的过程被称为“越冬”,此时南极地区气温很低,有极夜现象,越冬队员要忍受极夜的漫长,C正确。故答案为:C。
(2021·成都) 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近几年前往北极旅游人数增多,“北极游”逐渐兴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北极游”中,可能看到的动物是( )
A. B.
C. D.
7.“北极游”的兴起,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可能是( )
A.加快冰川积雪融化 B.利于研究原始的自然环境
C.改善生物生存环境 D.利于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
【答案】6.D
7.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部分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海洋生物相当丰富,北极熊是典型大体型动物,其次还有雪兔、北极狐、驯鹿等。
(2)北极被科学家们比喻为整个地球的“空调”,而北极海冰减少造成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频发,将会直接影响到北半球国家。如北半球的冷空气会更容易向南侵袭,寒潮发生概率增大。不过,北极海冰缩减也会在航道通行方面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
6.熊猫主要位于我国,北极地区无分布,A错误;企鹅主要在南极地区,B错误;长颈鹿主要在热带草原区,C错误;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北极游”中,可能看到的动物是北极熊,D正确。故答案为:D。
7.“北极游”的兴起,会使得北极地区人类活动增多,北极航线上船只增多,热量排放多,加快冰川积雪融化,A正确;人类活动增多,可能会破坏原始的自然环境,不利于科学研究,B错误;人类活动增多,会干扰野生动物,破坏生物生存环境,C错误;“北极游”的兴起是旅游业发展与矿产资源开采关系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郴州) 南极洲自然环境独特,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如图示意南极洲三个纬度的多年气温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图示资料能够直接体现的是( )
①海陆分布②地球形状③地球运动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 图示资料反映了南极洲自然环境特征中的( )
A.暴雪 B.狂风 C.干燥 D.酷寒
【答案】8.B
9.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8.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这里为极地气候,气候特点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读图可知,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这就使得低纬度地区太阳光照强烈,地面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斜射,甚至没有太阳照射,因此气温低;图示资料能够直接体现的是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这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造成的,故②③正确,图示资料反映不出海陆分布及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①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9.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较弱,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荒漠”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读图可知,图中显示南极洲大部分时间气温在-10℃以下,最低气温在-60℃左右,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是酷寒,D正确;图示资料反映不了暴雨、狂风、干燥的气候特点,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太原)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曾用鲸骨、兽角或海象骨制作保护眼睛的“雪镜”,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太阳镜”之一。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因纽特人戴“雪镜”的主要目的是( )
A.抵御狂风暴雨 B.避免暴雪伤害
C.减轻低温冻伤 D.预防患雪盲症
11. 因纽特人生活的地区主要属于( )
A.高原高山气候 B.极地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2. 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是( )
A.冰屋 B.蒙古包 C.窑洞 D.吊脚楼
【答案】10.D
11.B
12.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0.
北极地区因为纬度高,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习惯戴雪镜,是为了防止极地冰雪反射的强光对眼睛的刺激,D对;北极地区气候严寒,没有直射现象,降水量少,A错;“雪镜”仅仅是保护眼睛,不能够抵御暴雪伤害,也不能减轻低温冻伤,BC错;故答案为:D。
11.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海拔地区,A不符合题意;读上述文字资料可知,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属于高纬度地区,气候类型为极地气候,B符合题意;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 ,属于低纬地区,C不符合题意;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2.冰屋是常年寒冷的极地地区的民居,A符合题意;蒙古包是我国内蒙古地区的传统民居,B不符合题意;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C不符合题意;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民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022·长春) 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工作人员借助LED灯给植物照明,利用嵌入式温室控制系统等技术,让科考工作者在南极地区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瓜果。图为南极温室大棚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大风②暴雨③严寒④湿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
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③了解南极地区常住人口的分布状况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3.B
14.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3.南极地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其自然环境特征是酷寒、烈风、干燥,所以在南极地区建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大风和严寒,不需要担心湿热和暴雨,故①③正确,故选B。
14.我国对南极地区的考察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南极地区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故①②④正确,故选B。
(2022·福建) 每年南极海域的暖季是南极磷虾的产卵期。几乎所有的南极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南极磷虾生存。图示意1996~2016年南极磷虾的平均密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正值南极磷虾产卵期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16. 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低的海域扇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 近年来,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带来的影响是( )
A.企鹅数量减少 B.生物种类增多
C.海洋污染减轻 D.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答案】15.A
16.B
17.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5.由题干可知,每年南极海域的暖季是南极磷虾的产卵期。南极地区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2月是南极的暖季,故A正确;5月、8月、10月是南极的寒季,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16.由图可知,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平均密度最高的海域扇区是丁海域扇区,其次是甲海域山区,然后是丙海域山区,乙太平洋海域山区平均密度最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7.近年来,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带来的影响是企鹅数量减少,因为几乎所有的南极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南极磷虾生存,故A正确;南极磷虾平均密度降低可能会减少生物种类,南极磷虾的多少与海洋污染、南极冰川面积无关,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广东) 南极洲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各国开展科研活动的热点区域。下图为南极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属于南极洲气候特征的是( )
A.冷湿 B.多雨 C.光照强 D.酷寒
19. 在南极洲进行研学活动,可行的项目有( )
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 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考察南极洲地形特征 ④探访因纽特人的民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8.D
19.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8.南极洲位于高纬度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再加上南极洲海拔高,地面覆盖这厚厚的冰川,所以南极洲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9.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殊,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等科学考察站,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所以到南极进行研学活动,可以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也可以③考察南极洲地形特征 。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故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2022·天津市) 下图为一种等积投影地图,该地图就像剥开的橘瓣,它可以使整个地球的变形最小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据图估计,地球海陆面积比约为( )
A.5:5 B.6:4 C.7:3 D.8:2
21. 在甲地最可能看到的动物是( )
A. B.
C. D.
【答案】20.C
21.B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不论将地球分为怎样两个相等的半球,始终是海洋的面积多于地球,地球的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但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据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海陆面积比约为7:3,故答案为:C。
2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南极洲。A是长角羚,主要分布在非洲和阿拉伯的沙漠和干燥的平原地区,A不符合题意;B是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洲,B符合题意;C是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C不符合题意;D是长颈鹿,主要分布在非洲,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022·葫芦岛) 读南极地区中国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昆仑站 B.泰山站 C.中山站 D.长城站
23. 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 )
A.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
B.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
C.研究企鹅、北极熊生存环境
D.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
【答案】22.D
23.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2)中国南极科考站现在有五个,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22.南、北纬66.5°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长城站位于南纬62°13′,纬度低于66.5°,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正确;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南,纬度高于66.5°,有极昼极夜现象,ABC错误。故答案为:D。
23.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生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所以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B正确;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不是为了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也不是为了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AD错误;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所以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不可能是为了研究北极熊的生存环境,C错误。故答案为:B。
(2022·梧州) 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观光摄影。下图是“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和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的生存范围缩小,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北极熊生存环境的是( )
A.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 B.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
C.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D.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
25. 当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时,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此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答案】24.C
25.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将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临海城市或将消失;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等等。
(2)本题考查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
24.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A错误;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下降,B错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正确;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D错误。故答案为:C。
2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年中10-11月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而10-11月为观赏北极熊的最佳时间,D正确;1-2月、4-5月哈得孙湾及北冰洋其他海域都已结冰一段时间,北极熊可能已经迁徙至更北区域,AB错误;7-8月海域没有结冰,C错误。答案D。
(2022·绵阳) 运动鞋废弃后几乎无法回收利用,需要千百年才能完全降解。一双运动鞋生命周期中会产生14千克碳排放,制鞋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6600万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全球气候变暖正威胁着企鹅的家园。结合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26. 与制鞋业密切关联的是( )
A.矿产开采 B.生物工程 C.航空航天 D.纺织工业
27. 每年大量废弃的运动鞋被焚毁或被填埋,必将( )
①污染大气②占用土地③污染水源④引发洪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 企鹅的家园气候严寒,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地势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 减少碳排放,保护企鹅的家园。日常生活中除少购买运动鞋外,还应( )
①少用清洁剂②少用一次性餐具③使用自备购物袋④乘坐公共交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6.D
27.A
28.B
29.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6.制鞋业属于轻工业,联系实际可知,运动鞋制造与矿产开采、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业无关,纺织工业与制鞋业关系最密切,D符合题意。故根据题意选D。
27.废弃的运动鞋被焚毁或被填埋,焚烧会造成大气的污染,焚烧的灰烬也会污染水源,填埋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不会引发洪涝。故①②③ 正确。根据题意选A。
28.企鹅的家园是南极地区,南极地区主要在南极圈以南,这里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再加上南极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南极地区的气候酷寒。故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29.企鹅家园所在的南极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大量增加造成的,使用清洁剂主要是污染水体,不会减少碳排放,①不合题意;少用一次性餐具和自备购物袋,可减少大量的碳排放,乘坐公共交通比呈私家车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②③④符合特意。故答案为:D。
(2022·宜宾) 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22年建成,该站具备数据传输、远程实时监控和卫星通讯等功能,是我国“功能完善、设备先进、低碳环保、国际领先”的现代化南极科考站。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罗斯海新站所处的经纬度最接近( )
A.73°N,165°E B.73°S,165°E
C.83°N,165°W D.83°S,165°W
31. 在罗斯海新站开展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32. 我国科学考察队在罗斯海新站考察时,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水源短缺 B.地震频发 C.猛兽袭击 D.酷寒大风
【答案】30.B
31.A
32.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0.读图可知,图示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端,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沿着纬线顺时针方向为东,经度数值向东不断增大为东经。由此可判定,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最接近73°S,165°E,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31.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 2 月,是南极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有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32.南极地区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酷寒大风最为常见, D正确;南极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A错误;罗斯海新站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B错误;南极地区缺少大型陆地动物,C错误。故答案为:D。
33.(2023·长春)下列关于两极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 B.北极地区主要以陆地为主
C.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 D.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A.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A错误;
B.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B错误;
C.南极地区的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C正确;
D.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4.(2023·长春)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包括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海域
B.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
C.北极能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D.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2月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A、北极地区的范围为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亚洲和北美洲、欧洲的北极圈以北地区,A错误;
B、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是黄河站,B错误;
C、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C正确;
D、北极地区的最佳科考时间是6-9月份,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降水少,6-9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是北极地区的暖季,适合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2023·济南)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穹A(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有利于测量全球陆地极端最低气温。此处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含量极低,有地球上最优异的天文研究的珍稀资源。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昆仑站海拔为4087米,4087米表示的是( )
A.高出南极点的垂直距离 B.高出南极半岛的垂直距离
C.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D.高出陆地最低点的垂直距离
36.昆仑站成为夏季科考站(只能在南半球夏季进行科考)的根本原因( )
①纬度高 ②气候干燥 ③海拔高 ④风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7.相对于其他科考站,昆仑站独特的科学考察价值体现在( )
①钻取冰芯获得南极过去的地理信息 ②测量全球陆地极端最低气温
③建设中国南极天文台 ④测量南极大陆岩石上的冰层厚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35.C
36.B
37.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5.海拔表示的是该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指的是两地之间相差的垂直高度;
故答案为:C。
36.昆仑站位于南极地区,南极地区纬度高,海拔高,气温非常低,只有在南半球的夏季,也就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时气温才会高一点,适合科考;
符合题意的是①③,故答案为:B。
37.读题干可知,昆仑站的位置在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有利于测量全球陆地最低温,还有着全球最优异的天文研究资源,可以建设中国南极天文台,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
符合题意的是②③,故答案为:C。
(2023·北京市)海冰是极地研究的重要内容。海冰密集度指海冰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比例。如图为近30年北冰洋部分海域5月、6月平均海冰密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38.北极地区的海冰( )
A.是企鹅觅食的保障 B.集中在大陆的边缘
C.暖季时分布范围广 D.极夜期间冰层坚厚
39.与5月相比,6月( )
A.叶尼塞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增大 B.勒拿河河口海冰的融化量增大
C.科雷马河河口海冰融化量减小 D.白令海峡北部的海冰没有变化
40.与图示地区海冰融化有关的是( )
①纬度位置
②季节
③海拔
④河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8.D
39.B
40.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8.A.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A错误;
B.北极地区的海冰主要分布在海洋的中心,B错误;
C.暖季是分布较少,C错误;
D.极夜时温度低,冰层坚厚,D正确;
故答案为:D。
39.A.6月叶尼塞河口海冰密集度降低,A错误;
B.勒拿河口海冰融化增多,B正确;
C.科雷马河海冰融化量增大,C错误;
D.海陵海峡北部的海冰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40.影响海冰融化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季节和海拔,纬度越高,海拔越高,季节为冬季时气温越低,海冰越不易融化;河流也是受这些因素影响;
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A。
(2023·太原)“苹果屋”是用玻璃钢制成的球状设施,具备帐篷功能,并能在水上漂浮,是我国北极科考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1.北极地区是指( )
A.北冰洋所在地区 B.北极圈以北地区
C.北极点附近地区 D.南极圈以南地区
42.苹果屋”外观用绿色等鲜亮颜色的主要原因是( )
A.与周围森林协调 B.产生清凉的感觉
C.抵御严寒与风雪 D.冰雪上容易识别
43.保护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做法是( )
A.兴建避暑胜地 B.开展捕猎行动
C.打造工业基地 D.监测海冰动态
【答案】41.B
42.D
43.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41.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根据题意,排除ACD。故选B。
42.“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除了用来防御北极熊的袭击,还可存放长期冰站作业科考设备、工具,作业人员也可就地短暂休息。为了醒目,冰雪上容易识别,被设计成绿色,状似苹果,因此被考察队员亲切地称为“苹果屋”,D正确;周围没有森林,A错误;与产生清凉的感觉无关,B错误;颜色无法抵御寒冷与风雪,C错误。故选D。
43.A、在极地建设避暑胜地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A错误;
B、捕猎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B错误;
C、开采矿产,建立工业基地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C错误;
D、检测海冰动态,不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符合极地保护精神,D正确。故答案为:D。
(2023·雅安)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中山站的监测数据,南极地区海冰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4.中山站的纬度约为( )
A.69°S B.69°N C.53°S D.53°N
45.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 )
A.纬度较高 B.所在纬线较长
C.有极昼极夜现象 D.年平均气温更低
46.一年中,南极地区海冰面积最小可能出现在( )
A.2月 B.4月 C.6月 D.9月
【答案】44.A
45.B
46.A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地球七大洲之一。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南冰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大陆冰川从中央延伸到海上,形成巨大的罗斯冰障,周围海上漂浮着冰山。
4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示为南极点俯视图,中山站接近70°S,大致为69°S,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45.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山站的纬度位置比长城站高,A错误;
B、长城站的纬度位置较中山站低,所以纬线更长,B正确;
C、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C错误;
D、长城站纬度位置较中山站低,年平均气温更高,D错误。故答案为:B。
46.2月份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海冰面积可能出现最小值,A正确;4月、6月、9月南极地区气温较低,海冰面积较大,BCD错误。所以选A。
(2023·广东)近20年来,科学家对北极海冰、植被和格陵兰冰川进行了监测,发现全球增温使北极地区的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夏季尤为明显。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的首个科考站。如图为北极地区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47.黄河站的经纬度是( )
A.(11°56′E,78°55′N) B.(78°55E,11°56′S)
C.(11°56′W,78°55′N) D.(78°55′W,11°56′S)
48.导致近20年北极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极地旅游 B.开发极地资源
C.全球气候变暖 D.开展极地科考
49.一般情况下,北极地区冰川融化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
A.1—2月 B.3—4月 C.8—9月 D.11—12月
【答案】47.A
48.C
49.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47.读图可知,此地为北极地区的俯视图,所有的纬线都是北纬,位于0°经线的东侧,所以是东经,所以黄河站的经纬度是11°56′E,78°55′N;
故答案为:A。
48.导致冰雪与植被发生快速变化的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极地旅游和科考造成的伤害都不如气候变暖带来的伤害大;
故答案为:C。
49.8—9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的气温最高,冰川融化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C。
(2023·宜昌) 2023年4月6日,随着“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顺利回国,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的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任务。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0.在南极地区的科考人员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湿热②严寒③大风④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1.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罗斯海新站
52.罗斯海新站位于中山站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答案】50.B
51.C
5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50.南极地区的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所以困难有严寒和大风,该地纬度高,温度低,降水少;
符合题意的是②③,故答案为:B。
51.读图可知,昆仑站距离北极点最近,纬度最高;
故答案为:C。
52.该图是北极俯视图,所以北极点方向为北方,那么可以根据这个方向判断出其他的方向,所以可以判断出罗斯新海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
故答案为:C。
(2024·成都)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如图1)。图2示意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3.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4.秦岭站主体建筑底层架空主要是为了( )
A.防积雪掩埋,抗大风 B.防极地动物侵袭
C.防止沙尘暴,抗严寒 D.防暴雨洪涝灾害
55.主体建筑采用在国内模块化生产、运往现场拼装的绿色建站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
①节省运输时间②减少极地建筑垃圾③缩短建站时间④缩短运输距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53.C
54.A
55.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秦岭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
53.根据地理知识,南极地区只有在极圈以内,即南纬66°34'以南的区域,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除长城站外,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四个站均位于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故答案为:C。
54.A、南极地区降雪量大,且常有暴风雪天气。秦岭站主体建筑底层架空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积雪掩埋建筑,同时架空的结构也有助于建筑在强风中保持稳定,A正确;
B、南极地区的极地动物,如企鹅、海豹等,通常不会对人类的建筑构成直接威胁,且建筑底层架空并不能有效防止动物侵袭,B错误;
C、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无沙尘暴天气,且架空结构对抗严寒并无直接作用,C错误;
D、南极地区降水以雪为主,并无暴雨洪涝灾害,D错误。
故答案为:A。
55.模块化生产的方式,可以在国内进行大部分建筑构件的生产,然后运往南极进行拼装,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在南极现场的施工量和建筑垃圾的产生,大大缩短建站时间,②③正确;模块化生产的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现场施工时间,但模块的运输距离并未因此缩短,也并不能节省运输时间,①④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海南)中国2023年11月开始为期5个多月的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并于2024年2月建成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读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和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56.在此次南极地区考察、建站过程中,我国科考队员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有( )
①极夜②酷寒③烈风④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7.若一架飞机从秦岭站向泰山站运送物资,沿最短航线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正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一直向西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答案】56.B
57.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指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合称南极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特征为烈风、干燥、严寒。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
56.考察时间是 2023 年 11 月 - 2024 年 2 月,此时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①错误;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年平均气温低,②正确;南极地区多烈风,年平均风速大,③正确;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少,以降雪为主,无暴雨,④错误 。
故答案为:B。
57.读图结合所学,秦岭站和泰山站都在南半球,且泰山站纬度更高。 在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是经过这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 南半球两点间最短航线,其方向是先向偏南方向,再向偏北方向。 从秦岭站向泰山站飞行,先向西南,再向西北,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宿迁)2024年2月7日,中国在南极的第五个科考站——秦岭站开站,在其建设过程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图为“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8.秦岭站( )
A.濒临大西洋 B.位于北寒带
C.大致位于(75°S,163°E) D.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科考站
59.南极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的新能源有( )
A.煤炭和潮汐能 B.水能和地热能
C.风能和天然气 D.风能和太阳能
60.我国极地科考工作者在南极科考时,需要( )
A.穿戴好防寒衣物 B.随身携带雨具
C.防范北极熊袭扰 D.就地掩埋垃圾
【答案】58.C
59.D
60.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与南美洲、非洲、大洋洲隔海相望。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为南温带,66.5°N—90°N之间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为南寒带。
(2)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3)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58.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秦岭站濒临太平洋,A不符合题意;
B.秦岭站位于南极圈以内,位于南寒带,B不符合题意;
C.秦岭站位于南极地区,纬度为南纬(S),经度为东经(E),大致位于(75°S,163°E),C符合题意;
D.目前我国纬度最高的考察站为昆仑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9.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南极地区降水稀少,大风天气较多,有极昼现象,晴天较多,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所以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和风能。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冰川广布,无法开发水能;南极大陆地处南极洲板块内部,地热能不丰富;煤炭和天然气属于传统能源,并会带来环境污染等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0.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因此 我国极地科考工作者在南极科考时需要穿戴好防寒衣物。南极地区降水稀少,不需要携带雨具;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不用防范北极熊袭扰;垃圾要带走,不能就地掩埋。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4·菏泽)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出发踏上科考征程。按照计划,相关作业队员将于12月中旬抵达秦岭站建设区域,并在60天内完成建设任务。下图示意中国第40次赴南极科考航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1.“雪龙”号科考船在向南极秦岭站航行中途经( )
A.东海太平洋 B.渤海太平洋 C.黄海大西洋 D.南海大西洋
62.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可能是( )
A.漫漫长夜 B.寒风凛冽 C.烈日炎炎 D.阴雨连绵
【答案】61.A
62.B
【知识点】四大洋;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和北极相比,南极的气候则更加冰冷,南极洲年平均气温为-25℃,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同时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降水也十分稀少,在这种环境中,植物难于生长,鸟兽则多以海洋生物为食,其中企鹅则已经是南极洲的象征之一。一到暖季,企鹅就经常会聚集在沿海一带,这是南极洲极富有代表性的景象。
61.由图可知,“雪龙”号科考船在向南极秦岭站航行,起点为上海市,终点为南极大陆秦岭站,沿途经过我国东海和太平洋。
故答案为:A。
62.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被称为冰雪高原。
故答案为:B。
(2024·兰州)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长城站与中山站是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占比超过60%。读我国在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3.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开站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暖季,便于科考 B.黑夜较长,利于观测星空
C.降水稀少,便于外出 D.风和日丽,景色宜人
64.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主要原因是( )
A.风能、太阳能使用方便 B.常规能源非常短缺
C.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D.注重绿色环保的理念
65.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的共同点是( )
A.位于南极大陆 B.位于沿海
C.有极昼极夜现象 D.面向太平洋
【答案】63.A
64.C
65.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室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秦岭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
63.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2月是南半球的暖季,白昼时间长,利于科考,A正确,B错误;
C、南极地区一年四季降水都稀少,不是2月份开站的主要原因,C错误;
D、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6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风能、太阳能需借助其他设备设施才能使用,不是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主要原因,A错误;
B、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B错误;
C、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速最大的地区,风能资源丰富;极昼时期太阳能资源丰富,所以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C正确;
D、注重绿色环保的理念不是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主要原因,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6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南极大陆是指南极洲除周围岛屿以外的陆地,长城站没有位于南极大陆上,A错误;
B、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均沿海分布,B正确;
C、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C错误;
D、中山站面向印度洋,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2024·黔东南)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22年建成。下图为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6.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 )
A.降雨多,水充足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冰山少 D.光照好,风力大
67.南极地区( )
A.矿产资源丰富 B.人口密度较大
C.气候严寒多雪 D.北极熊数量多
68.罗斯海新站属于( )
A.北温带 B.寒带 C.南温带 D.热带
【答案】66.B
67.A
68.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干燥、烈风,除严寒之外,降水少,风力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气候极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是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
66.A、南极气候干燥, 降水极少,有“白色荒漠”之称,降水多也不利于建站,A错误。
B、2 月份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日照时间长,且气温相对较高,较为温暖,有利于科考站的建设工作开展,B正确。
C、2月份是南极洲的极昼期,C错误。
D、风力大不利于建站,D错误。
故答案为:B。
67.A、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有煤、铁等多种矿产,A正确。
B、南极地区气候恶劣,没有常住人口,B错误。
C、南极地区气候严寒干燥,降水较少,C错误。
D、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特有动物,D错误。
故答案为:A。
68.从图中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地区,南极圈以南属于寒带,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吉林)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极地考察40年来,我国广大极地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取得骄人成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9.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叙述正确的是( )
A.长城站远离海洋 B.昆仑站温暖多雨
C.中山站位于太平洋中 D.秦岭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70.符合极地环境保护的做法是( )
A.垃圾随意丢弃 B.向海洋排放污水
C.使用清洁能源 D.乱捕滥杀极地动物
【答案】69.D
70.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室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秦岭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
69.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长城站并不远离海洋,它位于南极乔治王岛,面临德雷克海峡,A错误;
B、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气候极端寒冷,不可能是温暖多雨,B错误;
C、中山站面向印度洋,不位于太平洋中,C错误;
D、秦岭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70.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垃圾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不符合极地环境保护,A错误;
B、向海洋排放污水会污染海洋生态环境,B错误;
C、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C正确;
D、乱捕滥杀极地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不符合极地环境保护,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2024·青海)2024年2月7日,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风能。下图为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1.读图可知,与秦岭站纬度最接近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72.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揭牌开站,主要考虑到该月份( )
A.风力强劲,风速大 B.正值极昼,为暖季
C.极端寒冷,冰层厚 D.气候干燥,降水少
73.下列做法与秦岭站的环保设计理念相符合的是( )
A.充分利用清洁能源 B.大力发展极地旅游
C.积极开发矿产资源 D.允许捕捞海洋生物
【答案】71.D
72.B
73.A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城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71.读图可知,秦岭站纬度约为75°S,长城站纬度约为62°S,中山站纬度约为70°S,昆仑站纬度约为80°S,泰山站纬度约为75°S,因此与秦岭站纬度最接近的科学考察站是泰山站,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2.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揭牌开站,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属于夏季,正值极昼,为暖季,B正确;风力强劲、极端寒冷、气候干燥都不适合揭牌开站,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3.秦岭站是我国南极的第五座科学考察站,其建成意义有: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气候研究,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 ;加强对南极地区海洋观测和研究等,充分利用清洁能源与环保设计理念相符合,A正确;大力发展极地旅游、积极开发矿产资源、允许捕捞海洋生物与环保设计理念并不相符合,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陕西)我国南极科考已进入“航空时代”。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4.我国南极科考进入“航空时代”,得益于我国( )
A.距离南极大陆较近 B.畅员辽阔地大物博
C.探索南极愿望迫切 D.高新技术快速发展
75.相较于地面科考,南极地区航空科考的优势不包括( )
A.减少地面考察对南极生态的影响
B.不受南极酷寒、烈风等环境影响
C.可以深入探索地面考察受限区域
D.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航空科考数据
【答案】74.D
75.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
74.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它的使用得益于我国高新技术快速发展,D正确;与我国和南极大陆的距离、地域辽阔、探索南极愿望关系不大,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5.由“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可知,相较于地面科考,南极地区航空科考可减少地面考察对南极生态的影响、可以深入探索地面考察受限区域、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航空科考数据,ACD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航空科考依然会受南极酷寒、烈风等环境影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4·广东)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开站后,该站与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联动,开展近岸海洋、海冰环境调查等科学考察。如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地球地图+极地地区主题】
76.秦岭站开站时,南极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出现极夜
77.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78.乘考察船从秦岭站经中山站至长城站进行科考,依次经过的大洋为(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答案】76.B
77.B
78.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即我国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或旅游
76.秦岭站开站当天是2024年2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点地区昼长夜短,A错误,B正确;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会出现昼夜平分,此时有极昼现象,CD错误;
故答案为:B。
7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越靠近南极点位置越偏南,故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故答案为:B。
78.秦岭站位于太平洋,中山站位于印度洋,长城站位于大西洋,故依次经过的大洋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5·广东)研究发现,过去20年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水源约1/4来自格陵兰岛。近年来,随着格陵兰冰盖大范围融化,北极航道通航潜力不断提升。图为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9.格陵兰冰盖大范围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开发 B.气候变暖 C.过度捕捞 D.降雪增加
80.受格陵兰冰盖持续融化的影响,北冰洋( )
A.洋面冰层增厚 B.水域面积缩小
C.海水变得更咸 D.通航条件改善
81.北极航道经过的大洲有( )
①亚洲 ②欧洲 ③非洲 ④北美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79.B
80.D
81.B
【知识点】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地处于北美洲与欧洲的交界处,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西部与加拿大隔海峡相望,北部濒临北冰洋,南部濒临大西洋,东部通过丹麦海峡与欧洲的冰岛隔海相望。北极航道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由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两条航道构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冰盖消融量逐渐增大,通航时间延长,加上亚洲地区对能源等需求的激增,北极东北航道商贸往来快速升温。
79.A、资源开发破坏的是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无法在短时间内提高北极的温度,使冰盖大范围融化,A错误;
B、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使得格陵兰冰盖大范围融化,B正确;
C、过度捕捞影响是北极地区的各类生物,与冰盖融化没有直接关联,C错误;
D、降雪增加会使冰盖增多而非融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80.A、格陵兰冰盖融化会使洋面冰层变薄,而不是增厚,A错误;
B、冰盖融化会使海水增多,水域面积扩大,而不是缩小,B错误;
C、冰盖融化,大量淡水进入到北冰洋,海水因注入淡水会变淡,C错误;
D、格陵兰冰盖持续融化,北极地区冰层减少,通航条件改善,D正确。
故答案为:D。
81.从北极地区示意图可以看出,北极航道经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不经过非洲。所以①亚洲、②欧洲、④北美洲符合,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5·大兴)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五座科学考察站。下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和南极地区冰川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2.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 )
A.长城站经纬度约为62°S,59°W
B.秦岭站临近大西洋
C.昆仑站位于南极点且海拔最高
D.泰山站在中山站北方
83.南极地区( )
A.海拔低,光照强 B.海域广,降水足
C.纬度高,冰盖厚 D.陆地多,植物茂
84.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是为了( )
A.体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B.开发世界独特的旅游资源
C.利用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 D.开展冰川演化等多项研究
【答案】82.A
83.C
84.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南极地区位置范围;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纬度高,气候具有酷寒、多大风、干燥的特点;南极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和科学考察的宝地。
82.A、在南极地区的经纬网图中,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南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长城站的经纬度约为62°S,59°W,通过图中经纬度的标注和判断,A正确;
B、秦岭站临近太平洋,B错误;
C、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 A 地区,并非南极点,C错误;
D、在南极地区经纬网图中,越靠近南极点位置越靠南,泰山站比中山站更靠近南极点,所以泰山站在中山站的南方,D错误。
故答案为:A。
83.A、南极地区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由于纬度高,光照弱,A错误;
B、南极地区海域广,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被称为“白色荒漠”,B错误;
C、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冰盖厚,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C正确;
D、南极地区气候恶劣,植物稀少,多为地衣、苔藓等,D错误。
故答案为:C。
84.A、体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不是建立科学考察站的主要目的,A错误;
B、南极地区生态脆弱,主要是保护而非开发旅游,B错误;
C、利用淡水资源不是建科考站的主要目的,且目前也未大规模开发利用,C误误;
D、南极地区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地球环境等的天然实验室,建科考站为开展冰川演化、极地生态、大气环境等多项研究,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5·广西)中国南极昆仑科考站,是目前南极地区海拔最高的科考站之一。如图为昆仑站—中山站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5.昆仑站海拔高,是因为其下有3000多米的( )
A.沼泽 B.冰层 C.土壤 D.淤泥
86.与中山站相比,在昆仑站工作的科考人员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包括( )
①平均气温更低 ②空气更加稀薄 ③太阳辐射更强 ④极昼时间更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85.B
86.A
【知识点】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85.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被深厚的冰层覆盖。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下有3000 多米厚的冰层,因此昆仑站海拔高。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6.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昆仑站比中山站海拔更高, 因此①平均气温更低;②空气更加稀薄;③太阳辐射更强 。昆仑站纬度更高,④极昼时间更长。故A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5·河北)欺骗岛由火山喷发形成,自然环境独特,目前已成为人们旅游观光之地。如图示意欺骗岛的位置和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7.与欺骗岛形成有关的两大板块是( )
A.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B.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C.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88.欺骗岛上庞德山的海拔可能是( )
A.340米 B.540米 C.740米 D.940米
89.游客在欺骗岛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
A.海面漂浮的冰山 B.高大茂密的椰林
C.终日不落的太阳 D.成群结队的斑马
【答案】87.D
88.B
89.A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板块构造学说;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87.读图分析可知, 欺骗岛位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8.根据欺骗岛的地形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200米。因此庞德山的海拔在500-700米之间。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9.读图可知,欺骗岛位于高纬度地区,临近南极半岛,可能看到漂浮的冰山。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不会有椰林和斑马;该地位于南极圈外,没有极昼现象,因此不能看到终日不落的太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5·常州)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中国与阿根廷、智利等南极条约缔约国(注:均为中国护照免签国家)持续深化合作。下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0.秦岭站主要位于( )
A.陆半球 B.东半球 C.西半球 D.北半球
91.从秦岭站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沿海航行到达中山站,依次经过的大洋分别是(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92.到秦岭站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答案】90.C
91.B
92.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南极地区位置范围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酷寒、烈风、干燥,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考站除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其余都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90.陆半球是指陆地分布相对集中的半球,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的大部分及南美洲的一部分,南极洲主要处在水半球,A错误;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反之则为西半球。秦岭站经度约为163°E,属于西半球,C正确,B错误;南、北半球以赤道(0° 纬线 )为界,南极地区位于南半球,D错误。
故答案为:C。
91.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南极地区周边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从秦岭站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沿海航行到中山站,依次经过的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92.南极地区酷寒,且有极昼、极夜现象。 12 月 - 次年 2 月 是南极的暖季,此时气温相对较高,且有极昼现象,便于科考活动开展,D正确;3-5月南极地区逐渐进入寒季,气温降低,不利于科考,A错误;6-8月是南极寒季,气候极端寒冷,不适合科考,B错误;9-11月南极地区从寒季向暖季过渡,但前期仍较寒冷,不是最佳科考时间,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5·山西)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被称为冰穹A,是南极地区最有科学考察价值的地点之一。下图示意冰穹A及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3.我国在冰穹A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昆仑站 C.泰山站 D.秦岭站
94.冰穹A位于南极点的( )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95.最适合在冰穹A开展的科考任务是( )
A.南太平洋生物研究 B.深冰芯钻探工程
C.冰盖边缘航空调查 D.海平面动态监测
【答案】93.B
94.C
95.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南极地区位置范围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93.我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中,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94.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端,站在南极点,所有方向都是正北。冰穹 A 在南极点的正北方向,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95.冰穹 A 是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这里冰层厚度极大,深冰芯钻探可以获取古老冰层样本,通过分析冰芯中的气泡、杂质等,能研究地球古气候、古环境变化,B正确;南太平洋生物研究应在南太平洋海域进行,冰盖边缘航空调查应在冰盖边缘进行,海平面动态监测更适合在沿海或海洋区域进行,排除ACD。
故答案为:B。
(2025·遂宁)2024年2月7日,面向太平洋扇区的秦岭站建成开站,该站是我国建成的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2025年4月8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主要任务。此次考察通过航空调查填补了我国中山冰雪机场至恩德比地、格罗夫山、查尔斯王子山和伊丽莎白公主地沿线冰盖区的基础数据空白。图为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6.中山站位于( )
A.中纬度 B.北寒带 C.西半球 D.印度洋沿岸
97.若飞机从中山冰雪机场沿图5中飞行路线向秦岭站运送物资,其飞行方向是( )
A.一直向西南飞 B.先向东北飞,再往东南飞
C.一直向西北飞 D.先向东南飞,再往东北飞
【答案】96.D
97.D
【知识点】南极地区位置范围
【解析】【点评】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时,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96.A、中山站位于南极地区,纬度高于 (60°S) ,属于高纬度( 60°-90°为高纬度),A错误;
B、中山站位于南半球,属于南寒带,B错误;
C、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中山站经度大致在70°E附近,属于东半球,C错误;
D、根据中山站所在经度可知,中山站位于印度洋沿岸,D正确。
故答案为:D。
97.在南极地区,距离南极点越近越靠南,越远越靠北;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为东,逆着为西。飞机从中山冰雪机场沿飞行路线向秦岭站飞行,先靠近南极点(向南)且顺着自转方向(向东),即先向东南飞;后远离南极点(向北)且顺着自转方向(向东),即再往东北飞,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5·苏州)近几十年以来,我国陆续在南极大陆建立起5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研究。下图为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8.图中考科站的分布特征是( )
A.内陆与沿海均有分布 B.多布局在太平洋沿岸
C.均在内陆冰盖与高原 D.集中沿海低地与岛屿
99.我国南极科考站多选在2月开站的主要原因是( )
A.利用极光便于施工照明 B.降水丰富适宜作物生长
C.海域封冻利于物资运输 D.白昼时间长光照条件好
【答案】98.D
99.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世界上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陆,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这里只是作为各国科学考察使用,要保护好地球上最后这块净土。
98.观察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示意图,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秦岭站等,多分布在沿海低地与岛屿,这类地区便于物资运输、气候相对温和、且靠近海洋生态系统便于观测研究,D正确,A错误;太平洋沿岸较片面,科考站分布在多个扇区,B错误;均在内陆与事实不符,C错误。
故答案为:D。
99.南极地区 2 月是暖季,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地区白昼时间长,光照条件好,便于开展科考站建设等活动,D正确;极光主要出现在极夜期间,A错误;南极降水极少植被等作物稀少,B错误;夏季海冰融化,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5·重庆)2025年2月20 日是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 58°58'W)建站40周年纪念日。某中学开展了一系列以长城站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地理兴趣小组按照天文学原理计算出长城站全年各月昼长最大值,并绘制了如下柱状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0.长城站建站时间选在2月,主要原因是此时( )
A.气温较高,白昼较长 B.风力微弱,飞雪较少
C.降水较少,晴天较多 D.极光频现,光照充足
101.南极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主要是因为该地( )
A.矿产埋藏较浅 B.生物种类多样
C.淡水资源丰富 D.自然环境原始
102.长城站会出现( )
A.极昼极夜 B.狂风暴雨 C.昼夜平分 D.太阳直射
103.甲月昼长最大值出现之日与本堂考试当天相差( )
A.8天 B.13天 C.16天 D.22天
【答案】100.A
101.D
102.C
103.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南极地区位置范围;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100.A、南极地区酷寒,2 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长城站气温相对较高,白昼较长,便于建站施工等活动,A正确。
B、南极地区风力一直较强,2 月并非风力微弱,B错误。
C、南极地区降水普遍较少,这不是选择2月建站的主要原因,C错误。
D、极光一般出现在极夜期间,2月是南极的极昼期,极光出现频率低,且极光不是建站考虑的主要因素,D错误。
故答案为:A。
101.南极地区自然环境原始,受人类活动干扰少,保留了地球环境的原始状态,有利于研究地球环境的演变等,所以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D正确;
矿产埋藏情况不是成为“天然实验室”的主要原因,A错误;
南极地区生物种类少,B错误;
南极淡水资源丰富,但不是成为研究地球环境“天然实验室”的核心原因,C错误。
故答案为:D。
102.A、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南纬 62°13'),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A错误。
B、南极地区气候干燥,不会有狂风暴雨,B错误。
C、在春分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长城站也会昼夜平分,C正确。
D、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长城站位于南温带,不会有太阳直射现象,D错误。
故答案为:C。
103.从图中可知甲月昼长最短,长城站位于南半球,昼长最短的月份是6月,甲月是6月;南半球在6月份中,6月21日前后这天昼长最短;所以在南半球6月,离6月21日前后最远的一天会出现当月昼长最大值,6月1日离6月21日前后最远,即6月1日会出现当月昼长最大值;6月1日与本堂考试当天(2025年6月14日)相差13天,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5·成都)为践行“绿色考察”理念,2025年3月在我国南极秦岭科考站(74°56'S,163°42'E)建设的首个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系统正式交付使用。下图示意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04.秦岭站位于图中(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05.该清洁能源系统的使用主要是为了( )
A.促进资源开采 B.保护极地生态
C.降低考察成本 D.加快科考进程
【答案】104.A
105.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地处地球最南端,纬度高气候寒冷干燥,多狂风。既不利于人类居住,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聚集研究。因此利用当地的优势进行科考可在保护当地环境的同时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
104.根据经纬度确定位置,南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自西向东),结合秦岭站经纬度(74°56'S,163°42'E)判断。图中甲地的经纬度大致符合74°56'S,163°42'E,乙地、丙地、丁地经纬度与秦岭站不符,所以秦岭站位于甲地,故A正确,BCD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05.A、清洁能源系统主要目的不是促进资源开采,且南极资源开采受国际公约等限制,A错误;
B、使用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系统,可减少传统能源使用带来的污染等,保护极地脆弱生态环境,符合“绿色考察”理念,B正确;
C、清洁能源初期建设等成本不一定低,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
D、清洁能源系统对科考进程加快无直接关联,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106.(2025·河南)2024年9月,北极东北航线上的最大集装箱船--“飞鱼1号”从俄罗斯圣彼得堡顺利抵达上海,创造了北极东北航线通过的最大集装箱记录。从欧洲到中国经过北极东北航线航程约为13000千米,较经过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缩短航程约7000千米。图为北极东北航线与传统航线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早在1525年,俄罗斯就曾提出利用北冰洋海域航行的构想,但在2009年以前都未成功。2009年后的十余年,也仅有个别商船或科考船在夏季的几个星期里进行运输尝试。
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东北航线纬度 (高/低),从纬度角度分析北极东北航线航程短的原因 。
(2)列举制约北极东北航线通航的自然条件。
(3)2017年,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与俄罗斯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标志着北极东北航线建设进入新时代。2024年核动力破冰船的出现,极大拓展了北极东北航线的通航里程和通航时间,北极东北航线日益繁忙。
分析近年来北极东北航线日益繁忙的原因,完成下列框图。
(选词填空:变暖变冷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
① ② ③
(4)简述北极东北航线开通的意义。
【答案】(1)高;沿线地区纬度较高,实际距离短
(2)纬度高,气候寒冷,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浮冰多
(3)变暖;政策;科技
(4)缩短运输航程;有利于中国在北极地区的考察;有利于进行海洋环境保护等
【知识点】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北极东北航线靠近北极地区,与传统航线相比,纬度高。在地球表面,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北极东北航线沿高纬度地区航行,纬线短,所以在跨越相同经度时,其沿纬线方向的航程比传统航线短。
(2)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海冰覆盖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冬季海冰厚且范围广,阻碍船只航行,通航时间短 ,且即使在夏季,仍有大量浮冰,增加了航行的危险性和难度。
(3)全球气候变暖 ,北极地区海冰融化,通航时间变长;我国与俄罗斯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属于国家政策 支持,推动航线建设;核动力破冰船等技术出现,源于科技进步,提升了航线通航能力。
(4)相比传统航线,北极东北航线航程缩短,如从欧洲到中国缩短约7000千米,可节省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航线的开通带动了沿线港口、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中国在北极地区的考察;航线开通后沿线地区会关注到海洋污染及生态破坏情况,各国会加强沿线地区海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