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学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学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12:3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学案
导学诱思
沿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上,在浩渺无际的太平洋西北角处,自东北至西南分布着一列弧形的岛屿,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这就是日本。日本人认为这是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
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这一点与大不列颠群岛—英国非常相似。但日本比英国更加与世隔绝。在近现代世界舞台上,最先实现工业化的是英国,而在东方,最先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恰恰是日本。
两个同是孤悬海外的国家,却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惊人巧合。
应该说,日本的地理条件并不优越,国土面积仅为37万平方公里,而且资源也非常贫乏。日本能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在很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与大国相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让人们有更多的反省和思考。
本节课我们学习明治维新,共同探讨日本从小国到强国的崛起之路。
——引自大型历史记录片《大国崛起》
【聚焦课标】
一、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二、学习重点
1.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2.“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
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4.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
三、学习难点
1.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2.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3.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4.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自主学习】
1.幕府最高首领称
,藩的首领
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
。当时
名义上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但没有实权。
2.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社会分为
等不同身份等级,
是统治阶级,上至
,下至
都属于这一等级。
3.为了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德川幕府推行
政策,严禁日本人同外国贸易,只允许同
等国通商。
4.1854年签订的《
》,是日本同西方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以后不久日本被迫承认西方列强在日本享有
、片面最惠国待遇,允许它们在日本设置
,接受议定关税制度。
5.欧美国家的
大量倾销日本,同时从日本把
等原材料运回本国,使日本传统的
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厂纷纷破产。西方商人还造成日本
大量外流,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知识梳理】(A级)
1.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主要体现。
(1)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封建统治,但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2)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
(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德川幕府统治建立后,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并逐步同农业分离。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19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4)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主变本加厉地剥削农民,大幅度提高地租,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19世纪中叶,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的恶化,使武士的特权和利益受到挑战,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总之,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地位开始举足轻重,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从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变成为反幕府统治的力量,日本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已经开始动摇。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的国家,落后挨打、遭受侵略也是历史的必然。
2.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1)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主权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冲击了日本社会,激化了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的统治。
(3)冲击了日本旧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4)先进思想的传入使得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暴露了日本社会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反对幕府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
【思考探究】(B级)
1.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目的影响。
(1)目的:为了巩固和加强幕府统治,维护封建剥削制度。
(2)影响:从其主观动机来说,无疑是为了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的国家独立;从客观的效果看,在一定时期内也确实起到了预期的作用。但从从远看,这种政策只能延缓民族危机的来临,而其最终的结果必然酿成更为严重的危机。(1)由于实行锁国政策,贸易停滞,使国内经济几乎与世界市场隔绝,严重地影响了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经济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同时与外国交流终止,使江户时期的日本文化失掉了开阔与雄伟的精神。这就使本来已经落后的日本,进一步被资本主义的西方抛在后面。(2)锁国政策巩固了幕藩封建体制,当这一体制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时,锁国政策的反动作用也就更加明显了。
【合作探究】(C级)
【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材料二
日本“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之极。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材料三
日本的酿酒工场非常发达,导致商业异常活跃。
——以上材料节选自《日本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2)当时日本武士的地位怎样?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三则材料显示日本共同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典型例题】
【例1】19世纪前期,从根本上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因素不包括(

A.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D.西方列强的侵略
【分析】唯物辨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而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A.B.C三项都属于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内在因素,故D项正确。
【例2】19世纪中期,日本闭关锁国政策破产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日本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B.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
C.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C.幕府统治政策的改变
【分析】考查分析能力。19世纪中期,日本锁国政策的被打破主要是由于西方势力的入侵。解题的关键在于对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的全面状况有正确的认识。
【当堂检测】
1.17世纪以来,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是(

A.天皇
B.将军
C.大名
D.武士
2.下列对德川幕府统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幕府统治机构设置在京都
②政治上推行幕藩体制
③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④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

A.“黑船来航”事件
B.1854年佩里再次率舰队来到日本
C.《日美亲善条约》签订
D.英、俄、法、荷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
4.欧美国家殖民侵略对日本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造成黄金大量外流
C.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期
D.为日后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5.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危机加剧,主要表现在(

①国门被打开,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中
②农民和贫困市民起义不断
③部分中下级武士和大名反抗幕府统治
④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地农村里,称作上田的肥沃土地,都在富人手中,在穷人手里的,只有收成不好的下田.……至于连下田都已丧失的人家,只能去做佃户。
材料二
这些商人日日夜夜地赚钱获利,聚积着财富……商人家中陈设的华丽,以及生活奢侈,倾笔难尽。……商人本在社会最下层,可是到了如今,商人已不把农民放在眼里,甚至于商人中已有了超凌武士身价的大豪杰了。
材料三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武士们衣饰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
——以上材料均引自日本《世事见闻录》
请回答:
(1)上引材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当时日本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作者关于“武士……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的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习反思】
你掌握的知识:
你存在的疑问: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将军
大名
将军
天皇
2.士农工商

将军
大名
武士
3.闭关锁国
中国、朝鲜、荷兰
4.日美亲善条约
领事裁判权
租界
5.廉价工业品
生丝、棉花
纺织
黄金
【合作探究】(C级)
【分析】第(1)(2)问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提炼答案。第(3)问需要综合三则材料从中归结共同的经济现象,商业发展。
【答案】(1)诸侯对富商卑躬屈膝,对商人有一定的依赖性。
(2)生活贫困,地位较低。他们被迫从事工商业以糊口,而且对封建统治阶级不满。
(3)日本的工商业得到发展,商人地位提高,社会关系有很大变化。
【当堂检测】1.B
2.C
3.A
4.D
5.C
6.(1)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开始出现,商人逐步成为一种政治力量。武士阶层走向没落,要求改变现状,由维护封建社会的支柱变为一支反对幕府统治的力量。(2)不正确。作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因素对封建社会的冲击的进步性,而是站在守旧的立场,只看到某些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