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自我评估(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自我评估(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6 15:4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神奇的透镜》自我评估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在炎热的夏天不能向盆栽的荷叶上洒水,这是因为洒水会使水凝结成圆形的水珠,如图1所示,圆形的水珠相当于    镜,对直射的阳光有    作用,会“烧糊”叶片。
2.如图2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则甲是  透镜;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乙是  透镜。
3.如图3所示是小明制作的简易望远镜,它由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组成,调整两个凸透镜间的距离,就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作    ,靠近眼睛的叫作    。前者的作用与     相同。
4.正常人眼通过调节晶状体薄厚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可能使晶状体薄厚的调节能力减弱,导致晶状体变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    眼,应用  透镜矫正。
5.当前,购物支付、银行取款、小区进出等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4所示,小明的妈妈取款时只需面对“刷脸”取款机的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在“刷脸”取款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  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   的实像;当人脸稍远离摄像头时,摄像头所成的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6.如图5是用手机自拍杆进行自拍的情景。手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与手持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拍出头部的像更  (选填“大”或“小”)。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7.在图6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C.甲、乙都为凸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8.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通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矿泉水瓶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潜望镜
9.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想看清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如图7所示的显微镜。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的镜头是凹透镜
B.目镜的镜头是凸透镜
C.靠近被观测物体的透镜叫目镜
D.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物镜
10.凤翔东湖是美名满三秦、佳景传四方的一所古园林。如图8是小风游览东湖时拍摄的照片,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景物透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照相机镜头与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种透镜
C.小风看见水中的鱼儿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
D.树叶看起来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反射绿光
11.如图9所示,现在有很多小区安装了人脸识别装置,小区外面的人进入小区时需将脸部对准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脸是光源
B.摄像头的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C.进行人脸识别时人脸应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D.人脸部通过摄像头成缩小的实像
12.“祝融号”火星探测器的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甲、乙、丙3张照片,如图10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台下的影子是光的折射现象
B.祝融号后置照相机,工作时一定满足u>2f
C.照相机拍丙图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渐台
13.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胶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
14.智能手机的发展和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方便,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11所示,关于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乙是远视眼矫正;丙是远视眼,丁是近视眼矫正
B.甲是远视眼,乙是近视眼矫正;丙是近视眼,丁是远视眼矫正
C.甲是远视眼,乙是远视眼矫正;丙是近视眼,丁是近视眼矫正
D.甲是近视眼,乙是近视眼矫正;丙是远视眼,丁是远视眼矫正
15.如图12所示,小丽拿自己的近视眼镜给凸透镜“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眼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蜡烛和光屏同时远离凸透镜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13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①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②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7.5cm<f<15cm;
③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② C.只有③④ D.只有②③④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0小题;第17小题1分,第18小题3分,共4分)
17.在图14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18.如图15所示,F、O分别为凸透镜的焦点和光心,请在图中分别画出3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19.“问天”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研究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图16)。
(1)他们将投影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镜头的位置,屏幕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是因为投影片放在了距离镜头  的位置。(只填下列正确选项前的序号)
A.二倍焦距以外
B.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C.一倍焦距以内
(2)他们将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大,同时将镜头到屏幕的距离调小,当屏幕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与(1)中的像相比,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小龙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17甲所示,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高度。
(3)如图丙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与生活中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原理相同。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10cm,为了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像将变   。
(4)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该类透镜可以用来矫正  (选填“近”或“远”)视眼。
21.为了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过程,乐乐组装如图18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F”字样的光源代替可视物体,光屏模拟视网膜。
(1)选用图乙中2号凸透镜模拟晶状体,打开“F”光源,调节各个元件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现    的清晰像,正常眼睛的视物模型便组装完成。
(2)模拟近视眼视物情况时,可以选择图乙中的  号透镜替代2号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3)用如图丙所示的水透镜模拟近视眼矫正视力。应将水透镜置于光具座上的  (选填“A”“B”或“C”)点,缓慢调节水透镜中的水量,当水透镜形成焦距合适的  透镜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得到改善;
(4)更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模拟近视程度更严重的眼睛晶状体,为了改善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实验时需要用注射器    (选填“抽取”或“注入”)适量水。
五、综合信息题(本大题共10小题;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5分,共13分)
22.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1)物体在眼睛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选填“虚”或“实”)像。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3)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23.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生活中的透镜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现象。比如从侧面看圆形鱼缸里的鱼,看到的鱼会比实际的大。水银温度计的玻璃外壳是弧形的,读数时需要旋转到一个特定角度,才能看清楚里面的水银柱。这是利用水或玻璃形成一个  透镜。在野外,塑料瓶不能乱扔,除了塑料难以降解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塑料容器若积水,会对太阳光有    作用,容易引起火灾。
图19中猫和老鼠的图片立在书桌上,一个圆柱形玻璃杯装满水放在画前,透过玻璃杯发现老鼠变胖了,并且还掉头奔向猫,此时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显微”或“望远”)镜的    (选填“目镜”或“物镜”)相同。
图20为一个足球饰品。玻璃材质的足球放在托槽底座上,防止随意滚动。透过足球或透过底座,都能看到窗前的小朋友。透过足球看到的小朋友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第四章《神奇的透镜》自我评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凸透;会聚 【提示】炎热的夏天向盆栽的荷叶洒水,水会形成圆形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对直射的阳光有会聚作用,会“烧糊”叶片。
2.凹;凸 【提示】一束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b,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则该透镜起到发散作用,故甲是凹透镜;在虚线区域内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该透镜起到会聚作用,故乙是凸透镜。
3.物镜;目镜;照相机 【提示】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被观测物体在物镜(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的位置,又通过目镜(凸透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4.近视;凹 【提示】由题意知,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可能使晶状体薄厚的调节能力减弱,导致晶状体变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应用凹透镜来矫正。
5.凸;缩小;变小 【提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人脸稍远离摄像头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摄像头所成的像变小。
6.凸透镜;小 【提示】手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自拍杆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7.A 【提示】两束光通过甲后折射光线变的发散了,所以甲是凹透镜;通过乙后折射光线变的会聚了,所以乙是凸透镜。
8.A 【提示】
9.B 【提示】物镜的镜头是凸透镜,故A选项错误;目镜的镜头是凸透镜,故B选项正确;靠近被观测物体的透镜叫物镜,故C选项错误;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故D选项错误。
10.C 【提示】照相机工作的原理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景物透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选项正确;照相机镜头属于凸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由凸透镜制成的,是同一种透镜,故B选项正确;小风看见水中的鱼儿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发生了折射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选项错误;树叶看起来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反射绿光,故D选项正确。
11.D 【提示】人脸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选项错误;摄像头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进行人脸识别时人脸应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
12.B 【提示】平台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选项错误;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工作时一定满足u>2f,照相机拍丙图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由图可知,像越来越小,这说明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渐远离平台,故D选项错误。
13.B 【提示】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发散作用,故A选项错误;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胶片离镜头更近一些,从而减小物距,使像距变大、像变大,故B选项正确;照相机利用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故C选项错误;凸透镜既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故D选项错误。
14.C 【提示】由图知,丙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丙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丁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甲图表示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乙图是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15.B 【提示】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拿走近视镜片后,蜡烛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即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或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故B选项正确。
16.A 【提示】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2f,2f>v>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故①错误;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的位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即2f>15cm>f,30cm>2f;所以15cm>f>7.5cm,故②正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故③正确;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④错误。
三、作图题(第17小题1分,第18小题3分,共4分)
17.如图1所示。
18.如图2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9分)
19.(1)B;(2)变小
20.(1)10.0;(2)不在;(3)照相机;右;大;(4)远
21.(1)缩小;(2)3;(3)B;凹;(4)抽取
五、综合信息题(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5分,共13分)
22.(1)实;(2)弯曲程度;像距;(4)看书时间不能太长,中间要休息(合理均可)
23.凸;会聚;显微;物镜;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