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倒幕运动与明治政府的成立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
尊攘派、高杉晋作、“奇兵队”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倒幕根据地西南强藩;“大政奉还”;
“王政复古”、“辞官纳地”、鸟羽、伏见战役、“戊辰战争”。
理解
“尊王攘夷”运动为什么会发展为倒幕运动?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运用
倒幕运动的成功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对日本近代化乃至亚洲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分析图表、历史比较、分组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民族危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增强国民潜在的爱国主义热情;体会时代风云人物的魄力、人格魅力、坚韧毅力等品质;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重点
“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
难点
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新课讲授
导入:导言
一、“尊王攘夷”
1、原因:
(1)根源:民族危机加剧;
(2)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2、标志:1860年暗杀井伊直弼----“樱田门事件”
1858年6月,井伊直弼出任在幕府中掌握实权的大老一职。井伊直弼主张对内加强幕府的专制权力,对外妥协。当时,幕府将军德川家定病重不能理政,井伊直弼掌权后,幕府的统治更加反动。对外,井伊直弼上台后不久就同美国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及其附件,出卖日本的利益取得西方国家的支持;对内,先是罢免了幕府中主张改革的官员,还以将军的名义打击主张改革的大名;不久,井伊直弼大肆迫害反对派,很多改革派领袖遭到处罚,或被免职、幽禁、流放,有的甚至被处死。前后共有一百多人入狱,死者达四分之一。因为当时天皇的年号是“安政”,故这次迫害事件在日本历史上称为“安政大狱”。为了反抗井伊直弼的高压政策,
1860年3月24日上午8时,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被砍下了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件”。
3、任务: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
4、参与者:中下级武士、部分大名、富农、工场主、商人、新兴地主等——“尊攘派”
尊攘派除了得到部分大名的支持,还得到许多豪农、豪商的积极响应,财力雄厚的豪农、豪商不但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还在尊攘派遭幕府迫害时为他们提供隐蔽场所。
尊王攘夷运动在长州、土佐和萨摩等西南诸藩发展迅速,这些藩的大名长期遭到幕府的排挤,与幕府的矛盾比较大,他们希望借助尊王攘夷运动扩大自己在日本政治中的影响力,故此对尊攘派采取支持的态度。
5、武装:“奇兵队”(由下级武士、农民和市民组成),抗击外来侵略
6、局限性: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盲目攘夷。
尊攘派为什么不能提出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口号?(日本资本主义不成熟)
7、结果:1863年,尊攘派被赶出京都;1864年,长州藩遭围攻,运动失败。
二、倒幕运动的兴起
1、原因:(“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不根本推翻腐朽的幕藩体制,摆脱封建束缚,决不能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
2、领导:高杉晋作、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维新三杰)
3、根据地:长州、萨摩、土佐等西南强藩
【探究】: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领导、群众基础)
4、推动力: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主要是反对幕藩领主和商人囤积粮食投机涨价的“米骚动”)。
5、结果:大政奉还(1867年)
①背景:倒幕派——联络更多的藩参与倒幕,从英国进口先进武器;争取到京都朝廷的支持。
幕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保住实际权力。
②结果:幕府把政权“奉还”天皇——“大政奉还”。
三、戊辰战争
1、原因
(1)主要原因:“大政奉还”后,德川幕府仍然控制国家政权;大多数大名对时局还持观望态度。
(2)直接原因:1868年倒幕派强迫幕府“辞官纳地”
2、目的:倒幕派试图彻底打垮幕府,真正取得国家政权。
3、过程:
(1)1868年1月,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新政府军战胜的原因有哪些?)
(2)1868年4月,幕府不战而降;
(3)1869年,扫荡幕府残余,战争结束。
【合作探究1】: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
(1)国内:
①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
②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
③一些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
④人民群众支持政府军作战;
⑤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
(2)国际:
①西方列强宣布中立;
②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合作探究2】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①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
②目的:都希望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
③策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
④领导:领导力量基本一致;(中下级武士为主)
⑤根据地:根据地基本一致。(西南诸藩)
(2)不同点:
①侧重点:前者重在“攘夷”,后者重在“倒幕”;
②结果:前者失败,后者胜利。
4、结果:彻底打垮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迁都东京。
小结:
黑船事件以后,面对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社会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日本社会各阶层不满幕府的对外软弱妥协,对内的恐怖镇压,掀起“尊王攘夷”运动。但此时尊攘派重心是在“攘夷”,还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1863年幕府发动政变后,尊攘派被清除出京都,支持倒幕派的长州藩在内外压力下被迫屈服,“尊王攘夷”运动终结。指望幕府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已不可能;而且尊攘派也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在倒幕派的压力下,幕府“大政奉还”。幕府表面上结束统治,实际上仍控制国家政权。为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倒幕派发动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使幕府名实俱亡。日本进入明治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