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日本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称号,日本国家元首,国家的象征。在日本神话中,据说是天照大神创造了日本,而天皇号称是天照大神的嫡系子孙,其具有“神性”,所以天皇与其家族没有姓,日本宪法也未赋予其公民权,天皇拥有统治日本的法统。但是在实际历史上,从12世纪开始,大权一直旁落在拥有兵权的幕府将军手中,天
皇是没有实权的傀儡。请思考:
1.“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
2.倒幕运动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一、“尊王攘夷”
1.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_________加剧,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2)直接原因:幕府统治者采取对外妥协、_________的政策,
引起许多有民族责任心的武士不满。
2.概况:
(1)标志:_____年,中下级武士暗杀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
(2)口号:“尊王攘夷”,即尊奉_____,赶走外国侵略者。
(3)基础:___________是主要参与者,还得到了一些不满幕府
统治的大名的支持,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等日本其他社会
阶层也纷纷响应。民族危机对内镇压1860天皇中下级武士(4)活动:
①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
②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_______,进攻停泊在日本港
口的西方列强船只。
③1863年,_________在长州藩组织“奇兵队”,抗击西方侵
略者。
3.局限: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_________统
治的要求。
4.结果:1863年8月,幕府在京都发动政变。_______被迫屈
服,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外交官高杉晋作推翻幕府长州藩阅读下列材料:
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
——久坂玄端
探究分析:
(1)材料中的“草莽志士”是指当时日本的哪一阶层? “举义”是指什么运动?
提示:“草莽志士”指中下级武士。“举义”是“尊王攘夷”运动。(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草莽志士纠合举义”的原因。
提示:①西方列强加紧侵略,加剧了日本的民族危机。
②幕府实行对内镇压、对外卖国的反动政策。
(3)这次“举义”有什么特点?存在什么缺陷?
提示:特点: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以反抗外国侵略为主要目标。缺陷:对幕府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4)结合“举义”失败的原因,谈谈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提示:要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二、倒幕运动的兴起
1.背景:_________运动失败后,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改变日本
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尊王攘夷运动演变
为_________。
2.领导:高杉晋作、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3.根据地:长州、萨摩、土佐等。
4.大政奉还:
(1)背景:
①倒幕派:加紧倒幕运动,准备讨伐幕府;密切同英国的关
系,争取到天皇的支持。
②幕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借口,保住实际权力。
(2)概况:1867年10月,幕府表示要把政权“奉还”天皇。尊王攘夷倒幕运动【特别提醒】
倒幕运动:
1866年萨摩、长州两藩的倒幕派武士结成同盟,1867年倒幕派发动政变,废除幕府统治,成立新政府。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掌握了政权,勒令德川庆喜交出领地。1868年, 德川庆喜聚集军队企图反扑,但在鸟羽、伏见战役中被政府军队打败,势力被肃清。倒幕运动的胜利为接下来的明治维新打下了基础。【知识点拨】
1.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运动领导者的原因
(1)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的力量领导倒幕运动。
(2)中下级武士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却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成为革新力量。
(3)中下级武士虽然担负领导民主革命的任务,但最终并没有演化为资产阶级。2.倒幕运动与“尊王攘夷”运动的比较。
(1)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和幕府腐朽专制的情况下出现的。②领导者相同:都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③从口号和具体行动来看,都带有浓厚的尊王思想。④斗争对象相同:矛头都指向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幕府。
(2)不同点:①倒幕运动比“尊王攘夷”运动斗争目标更为直接,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幕府统治,而“尊王攘夷”运动是借“尊王”之名,行“倒幕”之实。②结果不同:“尊王攘夷”运动在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而倒幕运动最终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取得胜利。三、戊辰战争
1.背景:
(1)“大政奉还”以后,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了,但幕府
仍然控制着_________。
(2)1868年初,倒幕派以天皇的名义宣布废除幕府统治,建立
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强迫幕府“_________”。
(3)幕府准备以武力反击倒幕武装。国家政权辞官纳地2.经过:
(1)1868年1月,幕府军队与_________指挥的新政府军在京都
附近的鸟羽、伏见展开激战,新政府军大获全胜。
(2)天皇发布亲征诏书,讨伐幕府。4月,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不
战而降。
3.结果:
幕府被推翻,新政府建立,改元“_____”;改江户为“东
京”。1869年,明治政府正式迁都东京。西乡隆盛明治阅读下列材料:
当今与外国交际日盛,政令不归一途则纲纪难立……若改从来之旧习,政权奉还朝廷,广尽天下公议,仰承受圣断,齐心协力共保皇国,必可与海外万国并立。
——1867年德川庆喜上奏朝廷探究分析:
(1)材料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提示: “大政奉还”。
(2)德川庆喜这样做的原因及实质是什么?
提示:原因:农民和市民暴动,动摇了幕府统治;倒幕派加紧倒幕运动,得到英国及天皇的支持;倒幕派联合西南强藩以天皇名义讨伐幕府。
实质:德川庆喜为使倒幕派失去举兵倒幕的借口以及为了保存实力。(3)针对德川庆喜的阴谋,倒幕派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废除幕府统治,要求幕府“辞官纳地”,交出领地和军队的控制权;由倒幕派掌握国家领导权。(4)倒幕武装为什么能够迅速打败幕府军队?这一胜利对日本社会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思路分析】对于倒幕派迅速胜利的原因,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考虑:国际上列强的中立,国内从幕府军队成为众矢之的和政府军得到广泛的支持角度回答。
提示:原因:幕府统治不得人心;新政府军士气高昂,武器装备先进,战斗力强;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各地大名纷纷与幕府决裂;大商人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西方列强保持中立。
意义:推翻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新政府,为明治维新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特别提醒】
戊辰战争。
1868年(戊辰年),天皇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以萨摩、长州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激战,德川庆喜败走江户,戊辰战争由此开始。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叛乱诸藩。这场内战把日本从腐朽落后的幕府封建统治下解放出来,为日本建立统一的近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知识点拨】
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的原因。
(1)政治上:大名们不满幕府的统治,要求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幕府的镇压政策、西方列强的加紧侵略;倒幕派掌握了藩政。
(2)经济上:西南大名的自强改革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军事上:建立起了新式军队,购买了先进的武器。
(4)领导方面:倒幕派掌握了藩政,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人的领导正确。
(5)群众基础:农民、市民等积极支持参与倒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