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程标准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内容解读
1.掌握倒幕运动的概况。
2.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1)根本原因:日本_________加剧。
(2)直接原因:幕府_________、对内镇压。
(1)标志:1860年,中下级武士暗杀幕府当权者。
(2)口号:“尊王攘夷”,即_________,赶走外国侵略者。
(3)基础:___________是主要参与者,得到_____的支持,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等也纷纷响应。
一、“尊王攘夷”1.原因民族危机对外妥协2.概况尊奉天皇中下级武士大名(4)活动
①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___________。
②袭击西方国家商人和_______、船只等。
③1863年,高杉晋作组织“_______”。
1863年8月,京都政变,_______被赶出京都,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的要求。
幕府当权者外交官奇兵队3.结果尊攘派4.局限推翻幕府统治
(1)_________运动的失败。
(2)有识之士要求改变日本现状,实现_________。
(3)全国许多地区_________和市民暴动严重动摇着幕府统治。
_________、木户孝允、___________、西乡隆盛。
长州、萨摩、土佐等_________。
二、倒幕运动的兴起1.背景尊王攘夷富国强兵农民起义2.领导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3.根据地西南强藩
(1)背景
①倒幕派:加紧倒幕运动,准备讨伐幕府。密切同_____
的关系,争取获得_____的支持。
②幕府:为消除倒幕派的讨伐借口,保住_________。
(2)概况:1867年10月,幕府表示要把政权“奉还”天皇,史称“大政奉还”。
(1)“_________”后,德川幕府仍控制着_________。
(2)1868年初,倒幕派以_____的名义宣布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强迫幕府“_________”。
4.大政奉还英国天皇实际权力三、戊辰战争1.原因大政奉还国家政权天皇辞官纳地(3)德川幕府准备以_____反击倒幕武装。
(1)1868年1月,幕府军队与西乡隆盛指挥的新政府军在京都附近的_____、_____激战。
(2)天皇发布亲征诏书,讨伐幕府,_________实际指挥讨伐幕府大军。
(1)幕府被推翻,新政府建立,改江户为_____,宣布改元“明治”。日本历史进入明治时期。
(2)1869年,正式迁都_____。
武力2.经过鸟羽伏见西乡隆盛3.结果东京东京名师点拨:
据下图思考回答:
大政奉还
拓展1(1)德川庆喜为什么要“大政奉还”?
(2)“大政奉还”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 (1)长州、萨摩等藩联合发兵进攻,幕府统治摇摇欲坠;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保住实际权力。
(2)形式上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
阅读下面材料:
吉田松阴在《草莽崛起论》中说:“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1)材料中的“血性之人”主要指哪些人?
(2)材料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反映出当时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
答案 (1)中下级武士。
(2)武装倒幕,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
拓展2
阅读下面材料:
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幕府和法国在倒幕运动中是如何勾结的?
答案 幕府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装备,聘请法国教官改编训练幕府军队。拓展3 19世纪60年代,日本出现了尊攘派,他们的基本主张及其斗争的结果如何?你从中能得出什么认识?
提示 基本主张,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结果:1863年,尊攘派遭到了幕府镇压,他们的活动宣告失败。
认识:只有推翻幕府的统治,才能解决日本的内外危机。
从“尊王攘夷”到倒幕运动【角度1】? 中下级武士为何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者?
提示 ①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②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中下级武士状况日益恶化,由统治支柱变为一股革新力量。
③中下级武士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具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
【角度2】?材料一 如不准备兵力,张起声势,显示大计已定,来为朝廷尽力,就很难打开局面。 ——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 当今与外国交际日盛……若改从来之旧习,政权奉还朝廷,广尽天下公议,仰承圣断,齐心协力共保皇国,必可与海外万国并立。
——1867年德川庆喜上奏朝廷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张是什么?提出该主张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德川庆喜为什么会这样做?
1.阅读下列材料:答案 (1)主张加强军事力量,使国家强大,以解决日本的民族危机。西方列强侵略日本,日本正濒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民族危机严重。
(2)倒幕派从天皇手中取得讨幕密旨,举兵讨伐幕府;幕府为使倒幕派失去举兵倒幕的借口以及为了保存实力。
明治政府军取得倒幕运动决定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
提示 伏见、鸟羽战役。
【角度1】?戊辰战争 为了保住既得利益,1868年1月,幕府军队进犯京都,首先挑起战争,但很快失败。试分析以天皇为首的政权取得戊辰战争胜利的原因。
提示 (1)内部因素:①新政府军士气高昂,装备有从英国进口的先进武器,又经过新式训练,战斗力较强,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②更多的大名同幕府决裂,参加对幕府的战争,进一步壮大了倒幕力量。③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④人民对新政府抱有很大的希望,很多地方的农民武装起来,袭击幕府的军队。
(2)外部因素:在国际上,西方列强见幕府垮台在即,宣布保持中立。
【角度2】?
材料一 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于是决定“先发制人”,萨摩、长州、安艺诸藩的军队开始向京都进发。同时,
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到京都与宫廷中的倒幕派岩仓具视、三条实美共同出谋划策,让15岁的睦仁天皇向萨摩、长州二藩发出讨幕密敕,萨、长二藩军队遵命开进京都,名正言顺的倒幕战争正式开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大象版)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
鸟羽、伏见战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倒幕战争开始后,日本历史上出现了什么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战争?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倒幕派发起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武装倒幕取胜的原因。
答案 (1)“大政奉还”。
(2)戊辰战争。根本原因:“大政奉还”后,幕府仍控制着国家政权。目的:打垮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3)倒幕派力量强大,天皇的支持,幕府统治腐朽。
特别提醒
在尊王攘夷阶段,日本新的生产关系还不成熟,不能产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然而凡是反对现存秩序,必须具有一定的革命理论,在当时条件下,为寻求反幕府的理论根据,中下级武士只能树起比幕府地位高且为封建主所承认的权威,即天皇的权威。换言之,它成为反对幕藩封建体制各派的共同政纲,也是日本资本主义不成熟的条件所决定的。
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提示 相同点: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领导力量基本一致;根据地基本一致。不同点:前者重在“攘夷”,失败;后者重在“倒幕”,彻底打跨幕府,胜利。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
答案提示 国内: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国际: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2.请分析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阅读与思考:你了解中国那一段的历史吗?你认为高杉晋作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答案提示 了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高杉晋作的说法有道理。唇亡齿寒,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没落,游离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之外,落后就要挨打;而因循守旧,武器落后,加剧了衰败。
二、学习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