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程标准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一、“尊王攘夷”
1.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2)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2.概况
(1)标志:1860年,中下级武士暗杀______________。
(2)口号:“尊王攘夷”,即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3)基础:中下级武士是主要参与者,得到一些__________的支持,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等也纷纷响应。井伊直弼大名(4)活动
①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袭击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船只等。
②出现了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有广大民众参与的抗击外国侵略的武装力量。
③1863年,高杉晋作组织“_________”,抗击西方侵略者。奇兵队3.结果:1863年8月,幕府发动政变,_________被赶出京都,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4.局限: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特别提醒:19世纪中期,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不能产生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尊攘派尊攘派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攘夷”是中心口号、中心活动,是为“攘夷”而“尊王”,它成为反对幕府封建体制各派的共同纲领,这是由日本资本主义不成熟的条件所决定的。
二、倒幕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2)有识之士要改变日本现状,实现_____________。
(3)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严重动摇着幕府统治。富国强兵2.领导:高杉晋作、_____________、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3.根据地:长州、萨摩、土佐等西南强藩。
4.大政奉还
(1)背景
①倒幕派:加紧倒幕运动,准备讨伐幕府。密切同英国的关系,争取获得天皇的支持。木户孝允②幕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借口,保住实际权力。
(2)概况:1867年10月,幕府表示要把政权“奉还”天皇,史称“______________”。大政奉还特别提醒: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
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领导倒幕运动,而中下级武士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却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成为革新力量,特别要注意的是中下级武士虽然担负领导民主革命的任
务,但并没有演化为资产阶级。
三、戊辰战争
1.原因
(1)“大政奉还”后,_________幕府仍控制着国家政权。
(2)1868年初,倒幕派以________名义宣布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强迫幕府“辞官纳地”。
(3)幕府准备以武力反击倒幕武装。德川天皇2.经过
(1)1868年1月,幕府军队与西乡隆盛指挥的新政府军在京都附近的________、伏见激战。
(2)天皇发布亲征诏书,讨伐幕府,___________实际指挥讨伐幕府大军。
3.结果
(1)幕府被推翻,新政府建立,鸟羽西乡隆盛改江户为东京,宣布改元“_________”,日本历史进入明治时期。
(2)1869年,正式迁都东京。
特别提醒:倒幕战争是由下级武士领导的、具有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的革命运动,得到了城乡资产阶级、新兴地主和广大人民的支持,为明治政府实施维新改革创造了前提条件。
明治1.相同点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
(2)目的: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
(3)维护的对象:天皇。
(4)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为主,大名和工商业者支持。(5)根据地:西南强藩。
2.不同点
(1)前者重在“攘夷”,最后失败;后者重在“倒幕”,彻底打垮幕府,最后取得胜利。
(2)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倒幕派主张武装推翻幕府统治。前者拥立天皇仅在口号,天皇地
位、权力未发生根本变化;后者迫使幕府
“大政奉还”,并推翻了幕府。
1.是由日本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改革前
夕,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远远没有成熟,资产阶级刚刚诞生,人数少,经济力量薄
弱,因而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2.中下级武士大多数资产阶级化了,他们最
关心日本的资本主义前途和国家的命运。3.日本武士从来就是一个垄断文化的阶层,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4.中下级武士大多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
政治才干。
典型例题 (2012·上海徐汇区高二统考)倒幕派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过程中,除大张旗鼓地进行军事讨伐外,还巧妙地利用了( )
A.农民起义军的力量
B.城市平民的力量
C.天皇和大名的力量 D.西方列强的力量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前倒幕运动的主要特点,解答的关键是明确倒幕派的主要活动。倒幕派控制了西南强藩并建立了根据地,利用天皇的名义讨伐幕府、废除幕府统治,从而取得了倒幕运动的胜利,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倒幕运动的史实不符,B项不符合题干中“巧妙地利用”等信息。【答案】 C
【规律总结】 史实型选择题实际上就是重要历史事件题,主要考查史实形成的背景、原因、目的、过程(内容)、结果、意义、性
质、作用和评价等。呈现形式主要包括:再现基本史实、分析基本史实、评价基本史实三个类型。解答此类选择题,要求对题干中的时间限
定、地点限定、人物(主体或对象)限定等,都要看清楚。这类题目在答题技巧与方法上没有太多可以探究的地方,主要在于能牢固掌握有影响的重大事件,将其中的各知识元素记牢。
跟踪训练
鸟羽、伏见战役后,西方列强对戊辰战争的态度是( )
A.武装干预 B.保持中立
C.支持幕府 D.支持新政府
解析:选B。鸟羽、伏见战役沉重打击了幕府军队,国内形势也越来越有利于新政府,幕府垮台在即。所以,西方列强从自己本身利益出发,宣布保持中立。
图文探究
靖国神社是日本近代
史上军国主义对外侵
略扩张的精神支柱。
1869年(明治二年)6月,根据日本明治天皇的“思召”(意见),将戊辰战争中拥戴天皇而阵亡之人加以祭祀,日本政府创建了日本的东京招魂社。1879年,招魂社更名为靖国神社,被祭祀的人中包括了1877年(明治十年)征讨西乡隆盛的西南战争中新政府军战死之人。19世纪80年代以前,靖国神社中先后祭祀的阵亡军人的灵牌位共计14722个。其后,随着日本对外战争不断扩大,被祭祀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2012年5月,新浪网《靖国神社》【综合探究】
(1)靖国神社最初为何而设?是何性质的场
所?
(2)靖国神社的作用和性质后来有何变化?
【思路引领】
第(1)问从材料中归纳即可,第(2)问可联系
现实中日本军国主义亡魂寄托场所的职能
思考。【尝试答题】
(1)靖国神社最初是为纪念在1868年倒幕运动中牺牲的新政府军将士而设的。说明靖国神社最初是人们悼念为挽救民族危亡和争取社会进步而献身的英雄们的场所。
(2)靖国神社后来成了对军国主义分子的祭奠场所,在日本对外侵略中,军国主义势力利用靖国神社煽动崇拜天皇、为天皇赴死的军国主义情绪,为侵略战争服务。
一、本课测评(教材P113)
1.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1)相同点: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领导力量基本一致;根据地基本一致。(2)不同点:前者重在“攘夷”,失败;后者重在“倒幕”,彻底打垮幕府,胜利。
2.请分析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提示:(1)国内: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新政府废除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
(2)国际: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二、学习延伸(教材P113)
你了解中国那一段的历史吗?你认为高杉晋作的说法有没有道理?提示:了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高杉晋作的说法有道理。唇亡齿寒;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没落,游离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之外,落后就要挨打;而因循守旧,武器落后,加剧了衰败。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