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建立
学案
教材整理
一、“尊王攘夷”
1.背景
(1)黑船事件后,外国侵略势力侵入日本,日本民族危机加剧,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2)幕府统治者采取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的政策,引起许多有民族责任感的武士的强烈不满。
2.开始标志
1860年,一些中下级武士暗杀了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从此,这些中下级武士以“尊王攘夷”为口号,走上了日本政治舞台,他们也被称为尊攘派。
3.“尊王攘夷”的活动及局限
(1)活动:尊攘派除了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还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的商人、外交官及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列强船只,引起了西方列强的武装干涉,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出现了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有广大人民参与的武装力量。1863年,高杉晋左在长洲组织的“骑兵队”,抗击西方侵略者,也在尊王攘夷运动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2)局限性: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辨析比较
中国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和日本倒幕运动前的“尊王攘夷”的比较
(1)中国:发展齐国势力,争当诸侯中的霸主。
(2)日本:尊奉天皇统治,驱逐外国侵略者,维护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二、倒幕运动的兴起
1.原因
吸取“尊王攘夷”运动的教训,改变了运动形式。
2.经过
(1)政治上:倒幕派首先控制了长州藩,1864年12月,高杉晋作等潜返下关,发动了夺取长州藩保权力的战争,1865年初倒幕派获胜,重掌长州藩权力,高杉晋作和木户孝允在长州进行“割据富强”的改革。
(2)军制:从英国购买先进武器,组织新式军队。
(3)经济上:新建了造船、冶铁、炼油等藩营手工业工场,对外开放,扩大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积蓄倒幕的物质力量。 与此同时,萨摩藩以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为首的激进派逐渐取得了政权,走向倒幕。通过改革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力量,成为倒幕派的新据点。随着倒幕运动的深入,萨摩和长州日益接近。1866年1月,长州和萨摩缔结军事同盟条约。密约规定在幕府征讨长州时,萨摩要协助长州,并共同举兵反幕。11月,萨摩、长州建立经济同盟,由此形成了以两藩同盟为核心的举国讨幕的局面。
深化升华
倒幕运动比“尊王攘夷”运动有更大的进步性:第一,它用武装倒幕代替和平的幕政改革;第二,倒幕派虽仍有浓厚的尊王思想,但他们赞成按照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改造日本政治。
3.“大政奉还”
(1)原因:一是倒幕派对幕府构成威胁;二是幕府为保住实际权力。
(2)结果:“大政奉还”,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
误区警示
“大政奉还”只是幕府统治形式上的结束,容易产生一种错误的印象,认为“大政奉还”后,德川幕府在日本的统治就此结束了。
三、戊辰战争
1.原因
(1)幕府仍控制政权。
(2)大名持观望态度。
(3)“辞官纳地”的出台。
2.目的
彻底打垮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3.过程
鸟羽、伏见战役,攻占大阪→直捣江户,幕府投降。
4.胜利原因
(1)国内: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
(2)国际: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方法点拨
运用纵横联系的方法,从世界大环境来分析戊辰战争胜利的原因。
问题探究
问题
在“尊王攘夷”口号中,中心口号是什么?这一口号与当时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程度之间的关系怎样?
探究思路:重点理解“尊王攘夷”的含义,这一口号的提出,有其局限性,是日本资本主义不成熟的条件决定的。
探究结论:尊攘派是为“攘夷”而尊王,“攘夷”是中心口号,中心活动。
当时日本新的生产关系还不成熟,不能产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然而凡是反对现存秩序,必须具有一定的革命理论,在当时条件下,为寻求反幕府的理论根据,中下级武士只能树起比幕府地位高且为封建主义所承认的权威,即天皇的权威。因为他们除“尊崇皇室”和“击攘夷狄”的大义名分论之外,找不出其他更合理的反抗根据,这就是中下级武士“尊王尊攘”口号局限性的所在。换言之,它成为反对幕藩封建体制各派的共同政纲,也是日本资本主义不成熟的条件所决定的。
经典例题
例1“尊王攘夷”运动的主要目标是( )
A.还政于天皇
B.赶走外国侵略者
C.改革日本现状
D.推翻幕府统治
解析:A、B两项是它的直接目标;C项是改革日本现状,就是推翻幕府统治。
答案:D
例2
戊辰战争指的是( )
A.幕府征讨西南强藩的战争
B.“骑兵队”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
C.鸟羽、伏见战役
D.推翻幕府的战争
解析:1868年是农历戊辰年,推翻幕府的战争主要是在这一年进行,所以又称戊辰战争。
答案:D
误区警示
本题最容易选C项,鸟羽、伏见战役是戊辰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次著名的战役。
例3下列关于倒幕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倒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②倒幕的形式是武装夺权 ③倒幕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 ④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①项可排除,因为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沉重打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有力配合了倒幕派的斗争。
答案:B
变式
下列关于倒幕运动不正确的是( )
A.倒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B.倒幕的形式是武装夺权
C.倒幕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
D.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答案:A
互动课堂
重难突破
1.“尊王攘夷”运动?
(1)背景:黑船事件以后,外国势力侵入日本,日本民族危机加剧。同时,国内幕府统治腐朽,面对西方侵略,采取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的政策,引起了许多有民族责任心的武士的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尊王攘夷”运动。?
(2)失败原因:在西方列强的强大压力下,也为了削弱日益强大的反对势力,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了严厉镇压。1863年8月,在幕府军队和西方列强的围攻下尊攘派被迫屈服,“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3)评价:尊攘派领导的“尊王攘夷”运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西方侵略者,维护了民族尊严,也打击了封建幕府的腐朽统治。但是,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最后在幕府军队和西方列强的围攻下失败。
2.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和幕府统治腐朽专制的情况下出现的。②领导者相同:都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③从口号和具体行动来看,都带有浓厚的尊王思想。④斗争对象相同:矛头都指向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幕府。?
不同点:①倒幕运动比“尊王攘夷”运动斗争目标更为直接,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幕府统治,而“尊王攘夷”运动是借尊王之名,行倒幕之实。②结果不同:“尊王攘夷”运动在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而倒幕运动最终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取得胜利。
3.倒幕运动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封建幕府腐朽的统治。②新政府军士气高昂,装备先进,战斗力强。③更多的大名同幕府决裂,倒幕力量进一步壮大。④三井等大商人向新政府提供财政支持。⑤有利的国际形势:西方列强保持中立。⑥人民群众的支持。⑦西乡隆盛的优秀军事指挥才能。
活学巧用
1.下列关于“尊王攘夷”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尊王攘夷”运动有较为广泛的基础
B.“尊王攘夷”将斗争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幕府
C.“尊王攘夷”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D.“尊王攘夷”在民众中有较强的号召力
解析:“尊王攘夷”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答案:C
2.“尊王攘夷”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 )
A.中下级武士
B.部分大名
C.富农和商人
D.手工工场主
解析:中下级武士以“尊王攘夷”为口号,走上了日本政治舞台,他们也被称为尊攘派。
答案:A
3.倒幕运动与“尊王攘夷”运动相比( )
①背景相同 ②领导者相同 ③结果相同 ④直接斗争目标相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比较能力。其中③结果应为不同,倒幕运动胜利,而“尊王攘夷”运动失败。④直接斗争目标也不同,倒幕运动直接指向封建幕府统治,而尊王攘夷运动中,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答案:A
4.鸟羽、伏见战役中,新政府取胜的原因有( )
①新政府军士气高昂,战斗力强 ②三井等大商人对新政府进行财政支持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西乡隆盛的指挥才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②是鸟羽、伏见战役结束后对新政府的支持行为。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