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明治维新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明治维新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12:5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教案
课程标准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与能力
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认识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学习
一、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二、构建体系三、知识疏理(一)历史背景1、政治: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3、外交:黑船来航事件(列强侵入日本),使日本民族危机加深。4、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后,明治政府建立。(二)基本内容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⑴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⑵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⑶派出了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⑴方针:第一阶段:大力创办官营企业;第二阶段: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⑵特点:政府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3、军事: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⑴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⑵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⑶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⑷扶植军事工业。⑸建立起了近代警察制度。4、文化: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⑴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人了解西方文明;⑵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⑶社会习俗方面大力推行西化。(三)评价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2、进步性:①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②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③明治维新使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3、局限性:(1)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2)明治维新后,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四、重难点突破1、比较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⑴不同点:①直接原因不同:俄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日本:民族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②内容不同: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日本主要围绕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来进行。③领导力量不同:俄国是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日本是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⑵相同点:①时代相同:都处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本国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③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④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2、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认识⑴近代化的主体内容:近代化主要指资产阶级化,具体表现为①逐步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化,即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建立资产阶级政体,如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②逐步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即采用机器大生产,建立近代企业。③逐步实现思想上的开明化,即倡导人文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理性等。⑵近代化的方式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如英国、法国、美国。②通过国家统一的道路,如德国、意大利。③通过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道路,如日本、俄国。⑶对不同道路的理解①不同道路之间的选择无正误之分。②决定不同道路的选择的因素是本国国情,国情不一样,选择的道路也必然不同。③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可以求同存异,尊重各自选择,和谐共存。五、史料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点?(2分)(2)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结合改革者在改革前和实施当中的措施,谈谈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7分)(1)目的:维护皇权(1分)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1分)(2)日本:改革前,通过“武装倒幕”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1分)改革过程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革命成果。(3分)俄国:改革前,沙皇借用舆论的力量化解贵族地主的阻力;(1分)改革中,让农民通过交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旧势力的不满情绪。(2分)六、巩固检测1、(淮安市08-09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历史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1)材料一中柏利的访问为什么不受欢迎?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潜在的盟友”的含义。(3分)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向西方学习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分)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注: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的国家。[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3分)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大国崛起》解说词(4)材料四说明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曾出现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3分)答案要点:(1)原因:柏利的访问是对日本的侵略,日本幕府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含义:日本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打开国门,主动学习西方才能实现自强。(2)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2分)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反对极端西化。(或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保留封建残余)(1分)(3)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式军队,依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3分)(4)全盘西化,使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1分)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不能盲目照搬。(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