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天
1.BCD [运动员从起跳区水平起跳后做平抛运动,在空中只受到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有Δv=gt,可知Δv t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A错误;运动员从起跳区水平起跳后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vy=gt,重力的瞬时功率为P=mgvy=mg2t,可知P t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B正确;运动员从起跳区水平起跳后运动员的速度为v=,运动员的动能Ek=mv2=+mg2t2,可知Ek t图像为抛物线的一部分,顶点在纵轴的正半轴,故C正确;运动员从起跳区水平起跳后在空中只受到重力,机械能守恒,可知E t图像为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故D正确。故选BCD。]
2.AD [根据位移偏角θ和速度偏角φ的正切值之间的关系tan φ=2tan θ,可知位移偏角相同时速度偏角也相同,根据斜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A、B两球离开斜面后运动至与C点等高位置时的速度方向相同,到达地面时速度方向不相同,故A正确,B错误;设两球离开斜面时的速度为vA、vB,根据斜抛运动的规律可知xA=vA cos θ·t1,h=,xB=vB cos θ·t2,h=,联立解得t1=1 s,t2=0.8 s,因为两球同时落地,所以A、B两球离开斜面的时间间隔为Δt=t1-t2=0.2 s,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
3.D [B球对槽恰好无压力时,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L-L cos 37°,对B分析有k(L-L cos 37°)=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tan θ=mω2L sin θ,解得ω=5 rad/s, 故选D。]
4.D [物块带负电,受到的静电力方向竖直向上且大于重力,故B点为圆弧轨道等效最高点,物块沿圆弧轨道运动到B点的临界条件为物块在B点与轨道的压力为0,由牛顿第二定律Eq-mg=,得B点的最小速度vB=,在AB轨道,由动能定理mgR-qER=,可得vA=,故A点也存在速度的最小值,故A、B错误;在BC轨道,由动能定理-μmgx=得x=,可知物块停止位置到B点的最小距离为x=,故C错误;根据能量守恒,摩擦产生的热量最小值为Q==mgR,故D正确。故选D。]
5.AD [小球下滑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R-R cos θ)=mv2,得v2=-2gR cos θ+2gR,对比图线可知2gR=12 m2·s-2,得R=0.6 m,故A正确;θ=时,小球的速度平方为12,此时是圆环对小球的弹力提供向心力,有N=m=4 N,小球还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小球所受合力为F==2 N,故B错误;0<θ<时,有mg cos θ-N=m,可知随θ的增大,同时v也增大,所以N必须减小,<θ<π时,有N-mg cos (180°-θ)=m,可知随θ的增大,同时v也增大,所以N必须增大,所以0≤θ≤π过程中,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
6.AD [根据题意可知Eq=mg,重力与静电力的合力mg,方向垂直于AB面向下,滑块在AB轨道下滑时,有-μmg=ma,解得a=-g,加速度大小为g,A正确;由几何关系可知,xPB=R,滑块在轨道的B点对轨道有最大压力,设此时滑块的速度为v,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为FN,有-μmgxPB=,解得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解得FN=(2+)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在轨道中对轨道的最大压力为F′N=FN=(2+)mg,B错误;从B点到C点,静电力做负功,滑块需克服静电力做功为W克=Eq·R=mgR>mv2,所以滑块在到达C点前已经减速到0,后反向滑回到B点,滑块从B点出发到滑回到B点的过程中,合力做功为零,所以速度大小不变,仍为v,然后沿BA轨道向上滑行,由于在BA轨道只有摩擦力做负功,所以最后会停在AB轨道上,C错误;由于滑块在轨道上合力做功为0,所以滑回B点时,速度依然为v=,设在AB轨道上滑行x1后减速为0,有-μmgx1=0-mv2,解得x1=R,所以滑块在AB轨道及CD轨道上运动的总路程为s=xPB+x1=2R,D正确。故选AD。]
1/2第22天 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1.(多选)(2024·山西吕梁统考一模)滑雪跳台由助滑道、起跳区、着陆坡、停止区组成,简化图如图所示。运动员从起跳区水平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速度变化量Δv、重力的瞬时功率P、动能Ek、机械能E,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设起跳处为零势能参考面,不计运动员空气阻力,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2.(多选)(2024·江西景德镇统考三模)如图所示,A、B两球沿倾角为37°的斜面先后向上滚动,离开斜面后同时落在水平地面上,C点为斜面的最高点,C点距地面的高度为2 m。B球在地面上的落点距C点的水平距离为1.6 m,距A球落点的距离为2.4 m。不计空气阻力,两球均可视为质点,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球离开斜面后运动至与C点等高位置时的速度方向相同
B.A、B两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方向相同
C.A、B两球离开斜面的时间间隔为0.1 s
D.A、B两球离开斜面的时间间隔为0.2 s
3.(2024·四川成都列五中学校考一模)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研究向心力,轻质套筒A和质量为 1 kg 的小球B通过长度为L的轻杆及铰链连接,套筒A套在竖直杆OP上与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连接,小球B可以沿水平槽滑动,让系统以某一角速度绕OP匀速转动,球B对水平槽恰好无压力,此时轻杆与竖直方向夹角θ=37°。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不计一切摩擦,sin 37°=0.6,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则系统转动的角速度ω为( )
A.2 rad/s B.2.5 rad/s
C.4 rad/s D.5 rad/s
4.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AB与粗糙绝缘水平轨道BC在B处平滑连接,O为圆弧轨道的圆心,OB左侧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一质量为m、带负电的物块,电荷量q=,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物块与水平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在A点的初速度多大,物块一定能沿圆弧轨道运动到B点
B.物块以不同的初速度从A点沿圆弧轨道滑到B点,其在B点的速度最小为0
C.物块以不同的初速度从A点沿圆弧轨道滑过B点后,最终可停在距B点的位置
D.物块沿圆弧轨道滑过B点后,最终停在BC上,因摩擦产生的热量最小值为mgR
5.(多选)(2024·四川绵阳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如图甲所示,质量为0.2 kg的小球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圆环上,并在圆环最高点保持静止。受到轻微扰动后,小球由静止开始沿着圆环运动,一段时间后,小球与圆心的连线转过θ角度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v2与cos 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则( )
A.圆环半径为0.6 m
B.θ=时,小球所受合力为4 N
C.0≤θ≤π过程中, 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一直增大
D.0≤θ≤π过程中,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
6.(多选)(2024·安徽校联考二模)如图所示,空间存在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水平向右。竖直面内一绝缘轨道由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与足够长的倾斜粗糙轨道AB、CD组成,AB、CD与水平面夹角均为45°且在B、C两点与圆弧轨道相切。带正电的小滑块质量为m,电荷量为q,从AB轨道上与圆心O等高的P点以v0=2 的速度沿轨道下滑。已知滑块与AB、CD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在AB轨道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g
B.滑块在轨道中对轨道的最大压力为3mg
C.滑块最终将在轨道之间做往复运动
D.滑块在AB轨道及CD轨道上运动的总路程为2R
1/3第22天 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1.(多选)(2024·山西吕梁统考一模)滑雪跳台由助滑道、起跳区、着陆坡、停止区组成,简化图如图所示。运动员从起跳区水平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速度变化量Δv、重力的瞬时功率P、动能Ek、机械能E,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设起跳处为零势能参考面,不计运动员空气阻力,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BCD [运动员从起跳区水平起跳后做平抛运动,在空中只受到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有Δv=gt,可知Δv-t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A错误;运动员从起跳区水平起跳后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vy=gt,重力的瞬时功率为P=mgvy=mg2t,可知P-t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B正确;运动员从起跳区水平起跳后运动员的速度为v=,运动员的动能Ek=mv2=+mg2t2,可知Ek-t图像为抛物线的一部分,顶点在纵轴的正半轴,故C正确;运动员从起跳区水平起跳后在空中只受到重力,机械能守恒,可知E-t图像为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故D正确。故选BCD。]
2.(多选)(2024·江西景德镇统考三模)如图所示,A、B两球沿倾角为37°的斜面先后向上滚动,离开斜面后同时落在水平地面上,C点为斜面的最高点,C点距地面的高度为2 m。B球在地面上的落点距C点的水平距离为1.6 m,距A球落点的距离为2.4 m。不计空气阻力,两球均可视为质点,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球离开斜面后运动至与C点等高位置时的速度方向相同
B.A、B两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方向相同
C.A、B两球离开斜面的时间间隔为0.1 s
D.A、B两球离开斜面的时间间隔为0.2 s
AD [根据位移偏角θ和速度偏角φ的正切值之间的关系tan φ=2tan θ,可知位移偏角相同时速度偏角也相同,根据斜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A、B两球离开斜面后运动至与C点等高位置时的速度方向相同,到达地面时速度方向不相同,故A正确,B错误;设两球离开斜面时的速度为vA、vB,根据斜抛运动的规律可知xA=vA cos θ·t1,h=,xB=vB cos θ·t2,h=,联立解得t1=1 s,t2=0.8 s,因为两球同时落地,所以A、B两球离开斜面的时间间隔为Δt=t1-t2=0.2 s,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
3.(2024·四川成都列五中学校考一模)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研究向心力,轻质套筒A和质量为 1 kg 的小球B通过长度为L的轻杆及铰链连接,套筒A套在竖直杆OP上与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连接,小球B可以沿水平槽滑动,让系统以某一角速度绕OP匀速转动,球B对水平槽恰好无压力,此时轻杆与竖直方向夹角θ=37°。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不计一切摩擦,sin 37°=0.6,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则系统转动的角速度ω为( )
A.2 rad/s B.2.5 rad/s
C.4 rad/s D.5 rad/s
D [B球对槽恰好无压力时,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L-L cos 37°,对B分析有k(L-L cos 37°)=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tan θ=mω2L sin θ,解得ω=5 rad/s,故选D。]
4.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AB与粗糙绝缘水平轨道BC在B处平滑连接,O为圆弧轨道的圆心,OB左侧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一质量为m、带负电的物块,电荷量q=,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物块与水平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在A点的初速度多大,物块一定能沿圆弧轨道运动到B点
B.物块以不同的初速度从A点沿圆弧轨道滑到B点,其在B点的速度最小为0
C.物块以不同的初速度从A点沿圆弧轨道滑过B点后,最终可停在距B点的位置
D.物块沿圆弧轨道滑过B点后,最终停在BC上,因摩擦产生的热量最小值为mgR
D [物块带负电,受到的静电力方向竖直向上且大于重力,故B点为圆弧轨道等效最高点,物块沿圆弧轨道运动到B点的临界条件为物块在B点与轨道的压力为0,由牛顿第二定律Eq-mg=,得B点的最小速度vB=,在AB轨道,由动能定理mgR-qER=,可得vA=,故A点也存在速度的最小值,故A、B错误;在BC轨道,由动能定理-μmgx=得x=,可知物块停止位置到B点的最小距离为x=,故C错误;根据能量守恒,摩擦产生的热量最小值为Q==mgR,故D正确。故选D。]
5.(多选)(2024·四川绵阳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如图甲所示,质量为0.2 kg的小球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圆环上,并在圆环最高点保持静止。受到轻微扰动后,小球由静止开始沿着圆环运动,一段时间后,小球与圆心的连线转过θ角度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v2与cos 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则( )
A.圆环半径为0.6 m
B.θ=时,小球所受合力为4 N
C.0≤θ≤π过程中, 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一直增大
D.0≤θ≤π过程中,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
AD [小球下滑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R-R cos θ)=mv2,得v2=-2gR cos θ+2gR,对比图线可知2gR=12 m2·s-2,得R=0.6 m,故A正确;θ=时,小球的速度平方为12,此时是圆环对小球的弹力提供向心力,有N=m=4 N,小球还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小球所受合力为F==2 N,故B错误;0<θ<时,有mg cos θ-N=m ,可知随θ的增大,同时v也增大,所以N必须减小,<θ<π时,有N-mg cos (180°-θ)=m ,可知随θ的增大,同时v也增大,所以N必须增大,所以0≤θ≤π过程中,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
6.(多选)(2024·安徽校联考二模)如图所示,空间存在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水平向右。竖直面内一绝缘轨道由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与足够长的倾斜粗糙轨道AB、CD组成,AB、CD与水平面夹角均为45°且在B、C两点与圆弧轨道相切。带正电的小滑块质量为m,电荷量为q,从AB轨道上与圆心O等高的P点以v0=2 的速度沿轨道下滑。已知滑块与AB、CD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在AB轨道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g
B.滑块在轨道中对轨道的最大压力为3mg
C.滑块最终将在轨道之间做往复运动
D.滑块在AB轨道及CD轨道上运动的总路程为2R
AD [根据题意可知Eq=mg,重力与静电力的合力mg,方向垂直于AB面向下,滑块在AB轨道下滑时,有-μmg=ma,解得a=-g,加速度大小为g,A正确;由几何关系可知,xPB=R,滑块在轨道的B点对轨道有最大压力,设此时滑块的速度为v,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为FN,有-μmgxPB=,解得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 ,解得FN=(2+)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在轨道中对轨道的最大压力为F′N=FN=(2+)mg,B错误;从B点到C点,静电力做负功,滑块需克服静电力做功为W克=Eq·R=mgR>mv2,所以滑块在到达C点前已经减速到0,后反向滑回到B点,滑块从B点出发到滑回到B点的过程中,合力做功为零,所以速度大小不变,仍为v,然后沿BA轨道向上滑行,由于在BA轨道只有摩擦力做负功,所以最后会停在AB轨道上,C错误;由于滑块在轨道上合力做功为0,所以滑回B点时,速度依然为v=,设在AB轨道上滑行x1后减速为0,有-μmgx1=0-mv2,解得x1=R,所以滑块在AB轨道及CD轨道上运动的总路程为s=xPB+x1=2R,D正确。故选AD。]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