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天 万有引力定律
1.(2024·河北校联考模拟预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启了我国行星探测之旅,“天问一号”离开地球时,所受万有引力F1与它距离地面高度h1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天问一号”奔向火星时,所受万有引力F2与它距离火星表面高度h2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地球半径是火星半径的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与火星的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3∶2
B.地球与火星的质量之比为9∶2
C.地球与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3
D.地球与火星的密度之比为9∶8
D [设“天问一号”的质量为m,结合题图分析可知,在地球与火星表面,“天问一号”的重力分别为9F0和4F0,由此可知地球与火星的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9∶4,故A错误;由星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有mg=G,解得M=,又有R地=2R火,联立解得=9∶1,故B错误;由第一宇宙速度表达式v=可得,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3∶,故C错误;由密度公式ρ===,解得=9∶8,故D正确。故选D。]
2.(2024·广东中山市华侨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在高空运行的同步卫星功能失效后,往往会被送到同步轨道上空几百公里处的“墓地轨道”,以免影响其他在轨卫星并节省轨道资源。如图所示,2022年1月22日,我国“实践21号”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捕获”已失效的“北斗二号G2”卫星后,成功将其送入“墓地轨道”。已知转移轨道与同步轨道、墓地轨道分别相切于P、Q点,则“北斗二号G2”卫星( )
A.在墓地轨道运行时的速度大于其在同步轨道运行的速度
B.在转移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同步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
C.在墓地轨道上经过Q点的速度大于转移轨道上经过Q点的速度
D.若要从Q点逃脱地球的引力束缚,则在该处速度必须大于11.2 km/s
C [由G=m得v=,知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所以在“墓地轨道”运行时的速度小于其在同步轨道运行的速度,故A错误;由G=ma得a=,知在转移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在同步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故B错误;在转移轨道上经过Q点时点火加速,卫星能做离心运动,运动到“墓地轨道”,所以在墓地轨道上经过Q点的速度大于转移轨道上经过Q点的速度,故C正确;卫星脱离地球引力束缚,则卫星离开地球时的速度大于等于11.2 km/s,所以卫星从Q点逃脱地球的引力束缚,需要的速度小于11.2 km/s,故D错误。故选C。]
3.(2024·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校考一模)如图甲所示,“星下点”是指卫星和地心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图乙是航天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显示卫星FZ01的“星下点”在一段时间内的轨迹,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6.6R(R是地球的半径),FZ01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FZ01的轨道半径约为
B.卫星FZ01的轨道半径约为
C.卫星FZ01可以记录到南极点的气候变化
D.卫星FZ01不可以记录到北极点的气候变化
C [由轨迹图可知,地球自转一圈,卫星运动3圈,卫星做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r,可得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2π,卫星FZ01的周期为T′=2π,则卫星FZ01的轨道半径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关系为r′=≈,故A、B错误;卫星FZ01纬度最高时有θ=30°,卫星离地球球心所在水平面的高度为h=r′sin 30°==1.65R>R,即卫星高度大于北极点的高度,卫星FZ01可以记录到北极点的气候变化,同理可得,卫星FZ01可以记录到南极点的气候变化,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
4.(2024·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地球与月球可以看作双星系统,它们均绕连线上的C点(图中未画出)转动。沿地月球心连线的延长线上有一个拉格朗日点P,位于这个点的卫星能在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绕C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并保持与地球、月球相对位置不变。我国发射的“鹊桥”中继卫星位于P点附近,它为“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提供了稳定的通信支持。已知地球质量M是月球质量的81倍,“鹊桥”中继星质量为m,地月球心距离为L,P点与月球球心距离为d。若忽略太阳对“鹊桥”中继星的引力,则( )
A.地球球心和月球球心到C点的距离之比为81∶1
B.地球和月球对“鹊桥”中继星的引力大小之比为81∶1
C.月球与“鹊桥”中继星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L∶
D.月球与“鹊桥”中继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L+d)2∶L2
C [设地球球心到C点的距离为r1,月球球心到C点的距离为r2,可得G=M地ω2r1,G=M月ω2r2,且M地=81M月,可得地球球心和月球球心到C点的距离之比为r1∶r2=1∶81,故A错误;根据万有引力公式F=G,地球和月球对“鹊桥”中继星的引力大小之比为F1∶F2=∶=81d2∶(L+d)2,故B错误;“鹊桥”中继星与地球、月球相对位置不变,角速度相等,月球与“鹊桥”中继星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v月∶v中=ωr2∶ω(r2+d)=L∶,故C正确;月球与“鹊桥”中继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月∶a中=ω2r2∶ω2(r2+d)=L∶,故D错误。故选C。]
5.(多选)(2024·四川内江统考一模)2023年4月14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准时观测了部分数据,实现了数据共享。如图所示,“夸父一号”卫星和另一颗卫星分别沿圆轨道、椭圆轨道绕地球沿逆时针运动,圆的半径与椭圆的半长轴相等,两轨道相交于A、B两点,某时刻两卫星与地球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颗卫星的运动周期相等
B.两卫星在图示位置的速度v1C.两卫星在A处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一定相等
D.两颗卫星在A或B点处不可能相遇
AD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k,由于圆的半径与椭圆的半长轴相等,则两颗卫星的运动周期相等,故A正确;设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在远地点变轨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需要在变轨处点火加速,可知v2小于变轨后圆轨道的运行速度v′2,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可得v=,可知v1>v′2,则两卫星在题图位置的速度v1>v2,故B错误;根据万有引力表达式F引=,由于两卫星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则两卫星在A处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由于两卫星的周期相等,从题图所示位置开始运动,圆轨道卫星到A处所用时间大于半个周期,椭圆轨道卫星到A处所用时间小于半个周期,圆轨道卫星到B处所用时间小于半个周期,椭圆轨道卫星到B处所用时间大于半个周期,所以两颗卫星在A或B点处不可能相遇,故D正确。故选AD。]
3/5第23天 万有引力定律
1.(2024·河北校联考模拟预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启了我国行星探测之旅,“天问一号”离开地球时,所受万有引力F1与它距离地面高度h1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天问一号”奔向火星时,所受万有引力F2与它距离火星表面高度h2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地球半径是火星半径的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与火星的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3∶2
B.地球与火星的质量之比为9∶2
C.地球与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3
D.地球与火星的密度之比为9∶8
2.(2024·广东中山市华侨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在高空运行的同步卫星功能失效后,往往会被送到同步轨道上空几百公里处的“墓地轨道”,以免影响其他在轨卫星并节省轨道资源。如图所示,2022年1月22日,我国“实践21号”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捕获”已失效的“北斗二号G2”卫星后,成功将其送入“墓地轨道”。已知转移轨道与同步轨道、墓地轨道分别相切于P、Q点,则“北斗二号G2”卫星( )
A.在墓地轨道运行时的速度大于其在同步轨道运行的速度
B.在转移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同步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
C.在墓地轨道上经过Q点的速度大于转移轨道上经过Q点的速度
D.若要从Q点逃脱地球的引力束缚,则在该处速度必须大于11.2 km/s
3.(2024·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校考一模)如图甲所示,“星下点”是指卫星和地心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图乙是航天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显示卫星FZ01的“星下点”在一段时间内的轨迹,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6.6R(R是地球的半径),FZ01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FZ01的轨道半径约为
B.卫星FZ01的轨道半径约为
C.卫星FZ01可以记录到南极点的气候变化
D.卫星FZ01不可以记录到北极点的气候变化
4.(2024·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地球与月球可以看作双星系统,它们均绕连线上的C点(图中未画出)转动。沿地月球心连线的延长线上有一个拉格朗日点P,位于这个点的卫星能在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绕C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并保持与地球、月球相对位置不变。我国发射的“鹊桥”中继卫星位于P点附近,它为“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提供了稳定的通信支持。已知地球质量M是月球质量的81倍,“鹊桥”中继星质量为m,地月球心距离为L,P点与月球球心距离为d。若忽略太阳对“鹊桥”中继星的引力,则( )
A.地球球心和月球球心到C点的距离之比为81∶1
B.地球和月球对“鹊桥”中继星的引力大小之比为81∶1
C.月球与“鹊桥”中继星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L∶
D.月球与“鹊桥”中继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L+d)2∶L2
5.(多选)(2024·四川内江统考一模)2023年4月14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准时观测了部分数据,实现了数据共享。如图所示,“夸父一号”卫星和另一颗卫星分别沿圆轨道、椭圆轨道绕地球沿逆时针运动,圆的半径与椭圆的半长轴相等,两轨道相交于A、B两点,某时刻两卫星与地球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颗卫星的运动周期相等
B.两卫星在图示位置的速度v1C.两卫星在A处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一定相等
D.两颗卫星在A或B点处不可能相遇
1/3第23天
1.D [设“天问一号”的质量为m,结合题图分析可知,在地球与火星表面,“天问一号”的重力分别为9F0和4F0,由此可知地球与火星的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9∶4,故A错误;由星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有mg=G,解得M=,又有R地=2R火,联立解得=9∶1,故B错误;由第一宇宙速度表达式v=可得,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3∶,故C错误;由密度公式ρ===,解得=9∶8,故D正确。故选D。]
2.C [由G=m得v=,知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所以在“墓地轨道”运行时的速度小于其在同步轨道运行的速度,故A错误;由G=ma得a=,知在转移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在同步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故B错误;在转移轨道上经过Q点时点火加速,卫星能做离心运动,运动到“墓地轨道”,所以在墓地轨道上经过Q点的速度大于转移轨道上经过Q点的速度,故C正确;卫星脱离地球引力束缚,则卫星离开地球时的速度大于等于 11.2 km/s,所以卫星从Q点逃脱地球的引力束缚,需要的速度小于11.2 km/s,故D错误。故选C。]
3.C [由轨迹图可知,地球自转一圈,卫星运动3圈,卫星做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r,可得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2π,卫星FZ01的周期为T′=2π,则卫星FZ01的轨道半径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关系为r′=≈,故A、B错误;卫星FZ01纬度最高时有θ=30°,卫星离地球球心所在水平面的高度为h=r′sin 30°==1.65R>R,即卫星高度大于北极点的高度,卫星FZ01可以记录到北极点的气候变化,同理可得,卫星FZ01可以记录到南极点的气候变化,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
4.C [设地球球心到C点的距离为r1,月球球心到C点的距离为r2,可得G=M地ω2r1,G=M月ω2r2,且M地=81M月,可得地球球心和月球球心到C点的距离之比为r1∶r2=1∶81,故A错误;根据万有引力公式F=G, 地球和月球对“鹊桥”中继星的引力大小之比为F1∶F2=∶=81d2∶(L+d)2,故B错误;“鹊桥”中继星与地球、月球相对位置不变,角速度相等,月球与“鹊桥”中继星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v月∶v中=ωr2∶ω(r2+d)=L∶,故C正确;月球与“鹊桥”中继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月∶a中=ω2r2∶ω2(r2+d)=L∶,故D错误。故选C。]
5.AD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k,由于圆的半径与椭圆的半长轴相等,则两颗卫星的运动周期相等,故A正确;设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在远地点变轨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需要在变轨处点火加速,可知v2小于变轨后圆轨道的运行速度v′2,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可得v=,可知v1>v′2,则两卫星在题图位置的速度v1>v2,故B错误;根据万有引力表达式F引=,由于两卫星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则两卫星在A处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由于两卫星的周期相等,从题图所示位置开始运动,圆轨道卫星到A处所用时间大于半个周期,椭圆轨道卫星到A处所用时间小于半个周期,圆轨道卫星到B处所用时间小于半个周期,椭圆轨道卫星到B处所用时间大于半个周期,所以两颗卫星在A或B点处不可能相遇,故D正确。故选AD。]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