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18:4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案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背景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2.经济侵略
(1)政治性贷款:清政府先后三次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了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
(2)争夺路权、矿权,列强通过铁路借款,获得了很多铁路投资权和修筑权。
(3)开设工厂: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与日本共享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4)开设银行: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开设银行,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获取更大的利益。
3.政治侵略——瓜分中国
(1)列强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侵略权益。
 
 1898年,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称:“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情,美国并不是一
个漠不关心的旁观  者……”
你认为“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情”是指什么?美国不做“旁观者”的表现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影响?
[我的思考]
指的是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表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影响: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原因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的腐朽。
2.表现
(1)财政危机:
①原因:偿还外债;洪涝灾害。
②措施:节支增收。
③结果:成效甚微。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1)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爱国工商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己办铁路,自设工厂,抵制洋商洋厂的主张。
(3)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2.表现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
3.困难
(1)民族工业无力与外国在华资本及其廉价商品竞争,随时都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
(2)民族工业还面临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承受繁重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
4.影响
(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2)19世纪末,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假设我们都生活在19世纪末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面对民族危亡,作为一个
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前 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我的思考]
19世纪末期,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如改革、实行革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实业救国等。因此在那样一种民族危亡的形势下,以救亡为己任应该是一个爱国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位热血青年和爱国人士都应该投身到这一运动之中。(意思相近即可)
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变化: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原因: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剩余资本需要寻求投资场所,而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更加有利。
(2)变化:政治侵略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原因:这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矛盾的结果,各帝国主义国家既想独占,又反对别国独占,最后只能选择共同瓜分。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影响有哪些?
1.原因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自设工厂、抵制洋商洋厂的主张。
(3)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当时洋务派已经无法再垄断近代工业,财政困乏的清政府也无力再投资新式企业。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企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影响
(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实行政治变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2)19世纪末,掀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特别提醒]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近代中国先进的生产方式,是中国近代化的推动力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考查点
考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命题立意
近几年考试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后果及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条件、表现及其阻碍因素。今后学习中,一方面要重点关注《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侵略政策的新变化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条件及特点;另一方面,要将其置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下,从宏观上把握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经济、阶级及思想基础
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观点。但也有人依据恩格斯所说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为出发点,认为甲午战争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探究] 你对上述观点有何看法?试论证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方面要看到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列强对华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及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
[答案] 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但同时也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两者比较起来前者是主要的,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存在着阻碍、延缓我国近代化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所以认为甲午战争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不确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