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限时集训(六)
1.AC [电荷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所以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A正确;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所以电场线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B错误;点电荷仅在静电力作用下从静止释放,将沿其所受静电力方向运动,即静电力将做正功,则该点电荷的电势能将减小,C正确;结合C项分析和Δφ=,可知,当q<0时,Δφ>0,当q>0时,Δφ<0,即负点电荷将从低电势的地方向高电势的地方运动,正点电荷将从高电势的地方向低电势的地方运动,D错误。]
2.C [在取走A、B处两段小圆弧上的电荷之前,整个圆环上的电荷在O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零,而取走的A、B处的电荷量qA=qB=ΔL,qA、qB在O点产生的合电场强度为EAB==,方向为从O指向C,故取走A、B处的电荷之后,剩余部分在O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方向由C指向O,而点电荷q放在D点后,O点电场强度为零,故q在O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与qA、qB在O点产生的合电场强度相同,所以q为负电荷,即有k=k,解得q=,C项正确。]
3.C [根据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可知,A点比B点的电场强度大,故A错误;根据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可知,A、A′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故B错误;点电荷的等势面是一系列以点电荷为球心的同心球面,则A、A′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所以A、A′两点的电势相同,故C正确;由于AC间的电场强度大于CB间的电场强度,所以根据U=Ed可知,AC的电势差不等于CB的电势差,故D错误。故选C。]
4.AC [因φ1<φ2,即球形边界外电势低于球形内部电势,根据电场线指向电势低的方向可知电场线从球心处指向外,则进入“壳层”过程由能量关系Ek1+(-eφ1)=Ek2+(-eφ2),动能增加了ΔEk=Ek2-Ek1=e(φ2-φ1),选项A正确;根据p=,但是Δp=mΔv≠=,况且电子进入“壳层”过程前后速度不共线,可知动量增加量不等于,选项B错误;由于电子所带电荷为负电荷,所以受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相反,静电力方向偏向圆心,可知进入“壳层”后可能沿着轨迹a运动,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
5.B [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结合题图可知,Q1>0,Q2<0,A、C错误;设两点电荷间的距离为3L,则有k+k=0,解得=-2,B正确,D错误。]
6.D [根据题意可知大气电场示意图如图所示,由题图可知大气电场中,随着高度的升高,电势逐渐增大,又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则大气电场方向竖直向下,A错;地面和大气电离层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相等,均为5×105 C,电性相反,B错;地面和大气电离层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C=≈= F,C错;由题图可知,高度h越高,升高相同的高度后电势φ的变化越小,即相同高度的电势差U越小,根据U=Ed定性分析可知h越大,大气电场强度越小,D对。]
7.C [球壳靠得很近,间距可忽略,根据对称性,O点电场强度为零,两球壳均匀带有负电荷,距O点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O点电势为负,故A错误;根据对称性可以判断,球壳带负电,球壳Ⅰ在O点形成的电场强度水平向左,故B错误;把两球壳当成整体,在A点形成的电场强度为E=,沿OA自A指向O,两球壳在A点分别形成的电场强度方向均沿OA自A指向O,则E=EⅠ+EⅡ,解得EⅡ=-EⅠ,故C正确;电势是标量,球壳Ⅰ和球壳Ⅱ电荷量相等,球壳Ⅱ距离A点近,形成的电势低,故D错误。故选C。]
8.解析:(1)粒子从O1运动到O2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qU0=
粒子从O3运动到O4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qE=
联立以上两式得E=。
(2)粒子在金属板MN、PQ之间做类平抛运动,对O5K过程分析,粒子在水平方向有R=v0t
竖直方向有R=at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E′q=ma
其中E′=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U=8U0。
(3)把电场中的运动分解成平行于MQ和垂直于MQ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则垂直MQ方向,粒子速度减为0的过程中粒子做匀减速的直线运动,对于垂直于MQ方向的分运动有t==
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得2a sin 45°y=(v0cos 45°)2-0
解得y=R
所以粒子运动过程中距离MQ最近为d=R-R=R。
答案:(1) (2)8U0 (3)R
9.B [电场强度是矢量,其叠加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因为A1位置为正电荷,C点的位置为负电荷,由电场的叠加可知,在B点与B1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不同,故A项错误;电场强度是矢量,其叠加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因为A1位置为正电荷,C点的位置为负电荷,由电场的叠加可知,在O点与O1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设正方体的边长为l,结合几何关系,则正电荷在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O正,负电荷在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O负,正、负电荷的带电荷量为Q,有EO正=k,EO负=k, 所以O点的电场强度为|EO|=|EO正+EO负|,正电荷在O1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O1正,负电荷在O1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O1负,有EO1负=k,EO1正=k,所以O1点的电场强度为|EO1|=|EO1正+EO1负|=|EO|,所以O点与O1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B项正确;因为正、负电荷是等量异种电荷,而B1点更靠近正电荷,D点更靠近负电荷,所以B1点的电势大于D点的电势,即平面BDD1B1不是等势面,故C项错误;因为O点更靠近负电荷,O1更靠近正电荷,所以O1点的电势要大于O点的电势,由于是正试探电荷,根据电势能的定义,即Ep=qφ,所以电势高的地方,其电势能大,即该试探电荷在O1点的电势能大于O点的电势能。所以将正试探电荷+q由O点沿直线移动到O1点,其电势能增加,故D项错误。故选B。]
10.A [根据题图乙可知,当球1位于b点时,坐标原点O处在x轴方向的电场强度为零,则可知球2一定在y轴上,否则其产生的电场强度总会在x轴方向上有分量,且随着球1从a到c,坐标原点O处在x轴方向的电场强度先沿着x轴负方向,再沿着x轴正方向,由此可知球1带正电,则球2带负电;而若球2在d处,在其在坐标原点O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与球1在坐标原点O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在y轴正方向的电场强度不为零,但由题图丙可知,坐标原点O处y轴方向上的电场强度总是沿着y轴负方向的,因此可知球2一定在d处,故A正确,B错误;设圆的半径为R,由题图乙可得,当球1在a点时,Ex=k=5×104 N/C,Ey=k=4×104 N/C,可得q1∶q2=5∶4,故C错误;根据库仑定律可得,小球1受到的静电力F=k,在球1沿着圆环从a到c的过程中,两球之间的距离L先增大,后减小,则可知球1受到的静电力先减小后增大,故D错误。故选A。]
11.解析:(1)根据点电荷的电场及电势特征可知,B、C、D所在的圆是一条等势线,所以小球从D到C静电力做的总功为零,由几何关系可得DC的竖直高度为hDC=L sin α
根据动能定理有mgL sin α=,解得vC=。
(2)小球从A到C,由动能定理有mg×2L sin α-qUAC=,解得UAC=-
又以A为零电势点,则有UAC=φA-φC=-φC
联立可得C点的电势为φC=。
(3)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当小球电势能最小时其速度为vm,由于小球带负电,则当小球电势能最小时,所处位置电势最高,根据点电荷电势分布特点可知,离正点电荷越近的位置电势越高,可知当小球运动到CD中点时,小球的电势能最小,从A到电势能最小位置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mg·L sin α=+Epmin
解得小球电势能的最小值为Epmin=。
答案:(1)(2)
12.解析:(1)小球a运动至O点时,静电力水平向右,竖直方向所受合力为零,设所受轨道的弹力大小为F,方向竖直向上,则F=mg。
(2)根据题意,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A点电势为φ,则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分布分析知,O点电势为φO=0
a碰撞后恰能回到O点过程,静电力做功为WBO=WOA=q(0-φ)=-qφ
从A到B,静电力做功为WAB=2qφ
选小球向右运动为正方向,根据动能定理,从A到B,两小球碰前小球a的速度设为v,则WAB=mv2-0,则v=
两小球碰撞后瞬间小球a的速度为v1,小球b的速度为vb,a碰撞后恰能回到O点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WBO=,则v1=-
已知两小球碰撞为弹性碰撞,且碰撞过程电荷量不转移,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mv=mv1+mbvb
mv2=
联立解得mb=(+1)2m。
(3)分析题意,从A到B,AB段变为粗糙,且与小球a的动摩擦因数μ=
关于O点左右对称地分析摩擦力大小,则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Δx+(mg-F电)Δx]==μmgL
选小球向右运动为正方向,两小球碰前小球a的速度设为v2,碰撞后小球a的速度为v3,小球b的速度为v4,根据动能定理WAB-=-0
两小球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mv2=mv3+m′bv4
=
两球碰撞后若小球a能一直向右运动到无穷远处,则有q[(-φ)-0]=且Ek≥0
联立解得m′b≤。
答案:(1)mg (2)(+1)2m (3)m′b≤
5/5专题限时集训(六) 电场
1.(多选)(2024·湖北卷)关于电荷和静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B.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且由电势低的等势面指向电势高的等势面
C.点电荷仅在静电力作用下从静止释放,该点电荷的电势能将减小
D.点电荷仅在静电力作用下从静止释放,将从高电势的地方向低电势的地方运动
2.半径为R的绝缘细圆环固定在图示位置,圆心位于O点,环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点A、B、C将圆环三等分,取走A、B处两段弧长均为ΔL的小圆弧上的电荷。将一点电荷q置于OC延长线上距O点为2R的D点,O点的电场强度刚好为零。圆环上剩余电荷分布不变,q为( )
A.正电荷,q= B.正电荷,q=
C.负电荷,q= D.负电荷,q=
3.(2024·重庆沙坪坝重庆八中校考一模)空间有一圆锥OBB′如图所示,点A、A′分别是两母线OB、OB′的中点,C为AB中点。圆锥顶点O处固定一带负电的点电荷,则( )
A.A点比B点的电场强度小
B.A、A′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C.A、A′两点的电势相同
D.AC的电势差等于CB的电势差
4.(多选)(2024·贵州六盘水统考模拟预测)一种静电透镜的简化模型如图所示,以O为球心的球形边界外部各处的电势均为φ1,内部各处的电势均为φ2,φ1<φ2。一束离轴很近的电子束沿平行于轴的方向运动,在越过球形边界“壳层”的过程中,电子运动速度将发生变化。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不计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电子( )
A.进入“壳层”过程动能增加了e(φ2-φ1)
B.进入“壳层”过程动量增加了
C.进入“壳层”后可能沿着轨迹a运动
D.进入“壳层”后可能沿着轨迹b运动
5.(2024·全国甲卷)在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将无限远处的电势规定为0时,距离该点电荷r处的电势为k,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该点的电势的代数和。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等势线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数字的单位是伏特),则( )
A.Q1<0,=-2 B.Q1>0,=-2
C.Q1<0,=-3 D.Q1>0,=-3
6.(2024·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地球表面与大气电离层都是良导体,两者与其间的空气介质可视为一个大电容器,这个电容器储存的电荷量大致稳定,约为5×105 C,其间的电场称为大气电场。取地面电势为0,晴天的大气电场中,距离地面的不同高度h处的电势φ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平方向电场的影响。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上
B.地面带电荷量约为2.5×105 C
C.地面和大气电离层组成的电容器电容值约0.6 F
D.高度h越大,大气电场强度越小
7.(2024·河北沧州校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两半径相等的半球球壳Ⅰ和Ⅱ彼此靠得很近(间距可忽略),两球壳均匀带有电荷,电荷量均为-q(q>0),O为球心,A为球壳外一点,AO=x。已知球壳Ⅰ在A点形成的电场强度为E1,规定距O点无限远处的电势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点电场强度为0,电势为0
B.球壳Ⅰ在O点形成的电场强度水平向右
C.球壳Ⅱ在A点形成的电场强度大小EⅡ=-E1
D.球壳Ⅰ和球壳Ⅱ在A点形成的电势相等
8.(2024·山东青岛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金属板AB和CD水平放置,中间开有小孔O1、O2,两板之间加有加速电压U0。金属板EF和GH均是以O点为圆心,半径为3R和R的同心圆弧板,O3O4也是以O点为圆心的圆弧,且到两金属板的距离相等,两板之间加有电压。长2R的金属板MN、PQ水平放置,点M、P分别和点F、H对齐,两板之间加有偏转电压。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粒子源中无初速度飘进加速电场,恰好能沿图示O1—O2—O3—O4—O5—K虚线轨迹运动,最后到达PQ板的中点K。不考虑场的边界效应,不计粒子所受重力。求:
(1)圆弧O3O4处电场强度的大小;
(2)为使粒子恰好能到达PQ板的中点K,金属板MN、PQ之间加的偏转电压U的值;
(3)从粒子进入金属板MN、PQ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粒子运动到距直线MQ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
9.(2024·山东青岛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正立方体ABCD-A1B1C1D1上下底面的中心为O和O1,A1、C两点分别固定等量的正点电荷和负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与B1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O点与O1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平面BDD1B1是一个等势面
D.将正试探电荷+q由O点沿直线移动到O1点,其电势能一直减小
10.(2024·浙江绍兴统考模拟预测)如图甲所示,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小球穿在绝缘圆环上,a、b、c、d为圆环与坐标轴的四个交点。球2固定在某位置(图中没有画出),球1从a处开始沿圆环逆时针移到c处,设球1与坐标原点O的连线跟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图乙和图丙分别为两个小球在坐标原点O产生的电场强度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大小与夹角θ的关系图线,则( )
A.球2固定在d处
B.球1带负电荷、球2带正电荷
C.球1与球2的电荷量之比为4∶5
D.球1受到的静电力先增大后减小
11.(2024·广东华南师大附中11月月考)如图所示,A、B、O、C、D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五点,其中A、B、O沿同一竖直线,B、C、D同在以O为圆心的圆周(用虚线表示)上,沿倾角为α的AC方向固定有一光滑绝缘细杆,AC=2L,且D点为AC的中点;在O点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有孔小球(可视为质点)从杆上A点无初速度下滑,小球滑到D点时速度大小为。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当小球电势能最小时其速度为vm。以A为零电势点,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滑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
(2)C点的电势;
(3)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小球电势能的最小值。
12.(2024·福建厦门统考二模)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等量异种点电荷M、N水平固定放置,其中M为正电荷,N为负电荷,两电荷正下方固定一足够长的光滑水平绝缘直杆,A、B分别为杆上位于M、N正下方的两点,O点为AB的中点。中心开孔的小球a、b穿在杆上,分别位于A、B两点处,其中小球a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小球b不带电且处于静止状态。将小球a由静止释放,已知两小球碰撞为弹性碰撞,且碰撞过程电荷量不转移,取无穷远处电势为0,A点电势为φ,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小球a运动至O点时,所受轨道的弹力大小;
(2)若碰撞后小球a恰能回到O点,求小球b的质量;
(3)已知A、B两点的距离为L,若AB段变为粗糙,且与小球a的动摩擦因数μ=,小球a由静止释放后向右运动并与小球b碰撞,为使碰后小球a能一直向右运动,求小球b质量的取值范围。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