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程标准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内容解读
1. 早期改良思潮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主张及影响。?
2.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3. 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活动的历史影
响。
?
近代_________的出现,解救民族危难,_____________。
(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_____”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_____
_____。
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2.主张民族工业缓和社会矛盾商战君主立宪
(1)反映了_____________的利益和要求。
(2)成为甲午战争后_____________兴起的先声。
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_____帝,主张变法自强,挽救危局。
(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_______”“升平世(小康)”和“_______(大同)”。
(2)代表作《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思想萌发光绪2.变法理论据乱世太平世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_________》,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
(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_____”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_________的政治活动。
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_________》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思想特点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马关条约变法爱国救亡2.宣传活动——《中外纪闻》中外纪闻
(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后在上海成立上海强学会。
(2)性质:维新派的_________。
(3)宗旨:研习西学,交流_________。
(4)影响:使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1)活动
①担任《_______》主笔。
②发表《_________》等文章。
3.组织活动——强学会政治团体变法思想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时务报变法通议(2)主张
①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__
和文化教育制度。
②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_________制度。
③改革_________,培养有用人才。
④大力发展_________。
(3)影响: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1)活动
①发表《_____》。②参与创办_________,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政治制度君主立宪科举制度近代工业2.谭嗣同仁学时务学堂(2)影响: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开展。
(1)活动
①创办《_______》。②介绍《_______》。
(2)主张:借达尔文的_______,阐明维新变法的主张。
(1)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_________的作用。
(2)资产阶级_________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3)_________新局面逐渐形成。
3.严复国闻报天演论进化论4.维新运动的影响制造舆论改良主义维新变法名师点拨:
阅读下列材料:
《梁启超全集》中记载:“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1)文中提到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2)参加会试的举人对此次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这对戊戌变法运动有何影响?
拓展1答案 (1)事件:公车上书。直接原因:日本逼签《马关条约》。
意义:揭开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维新变法由一种思潮变成政治运动。
(2)态度及其原因:一部分人支持,因为他们认识到变法是挽救民族危机的手段;大多数人反对,因为废科举损害到他们的个人利益。影响:这说明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它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故国家之于商政也……而中国之富可以期。中国富,而后诸务可以次第修举,如是而犹受制于邻敌者,未之有也”。
——薛福成《商政》
材料二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从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此法以永保升平之局,其必自设议院始矣。”
——郑观应《议院上》
拓展2(1)这两位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异同?
(2)简要评析上述主张。
答案 (1)同:都想使中国富强以摆脱外来压迫。异:薛福成主张发展经济,商业救国;郑观应侧重于政治救国,要求设立议院。
(2)两者在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要求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以抵制西方的侵略,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但由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使两者的主张都不可能实现。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引起轰动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同时,把孔子尊为变法改制的先师,使维新改制变得神圣与合理。
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角度1】? 严复宣传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提示 运用进化论的观点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否定君主专制。
【角度2】?
材料一 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孝天、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至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植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遂,故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建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及至其时,自当变通。
——康有为《中庸往》(1901年)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
——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
(2)概括说明材料二是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
解析 第(1)问紧扣材料进行归纳,注意语言的简练性,第(2)问从效果的角度分析。
答案 (1)方式:主张循序渐进的发展,进行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2)角度: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相结合。【角度1】?从维新思潮到爱国救亡的政治实践 想一想,强学会有哪些作用?
提示 联络官员中赞同变法或主张革新的人,介绍西学,宣传维新变法,刷新了一时社会风气;但另一方面,强学会成员来源不一,逐渐出现了派系各异、观念不一的情况,内部矛盾越来越大,影响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角度2】?
材料一 泰西近欧论,皆言三权:有论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湾事后(指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使戊戌政变不被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待农民起义和帝国主义的态度如何?
(3)根据材料一、二、三,提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你的理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第(1)问应从“皆言三权”“皇上则为元首”入手归纳其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源根据“三权立,然后事体备”回答。第(2)问注意材料中的“洋教”应指西欧政体。第(3)、(4)问应联系教材中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来回答。
答案 (1)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学说。
(2)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4)不正确。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其实行的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特别提醒
早期改良思潮在鸦片战争后便出现了,是对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行了维新变法的实践活动,从而促成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答案提示 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学思之窗康有为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
答案提示 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无论在政治上或思想文化上,长期受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支配,压在他们头上的是一整套以孔子为偶像的、正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进入近代以来,旧的一套已不能应付新局面,国家的危亡,时代的苦难,驱使人们去寻求思想上的新方向,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去寻求真理。但是,封建主义的经典不允许他们“离经叛道”,资产阶级又不具有革命的彻底性,于是,康有为不得不披起孔圣人的外衣,举起“托古改制”的大旗。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为什么说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宣传家之一?
答案提示 梁启超作为《时务报》的主笔,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如《变法通议》等。在这些文章中,梁启超大声呼吁中国要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要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制度,培养有用人才;要大力发展近代工业。梁启超文笔流畅,言辞锐利,富有感情,动人心弦,大大地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所以说,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宣传家之一。
2.二、学习延伸
问题讨论:在维新宣传中,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政治主张各有侧重,试比较异同。
答案提示 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
异: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