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学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学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19:1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学案
学习方法点拨
1.本课讲述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形成与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两个问题。
2.在学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要注意分析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早期资产阶级的特点,理解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学说结合在一起的思想特点。
3.对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要注意维新派从事的一系列政治活动,把这些活动同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高涨联系起来。
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
一、早期改良思潮
1.背景:近代①
的出现,解救民族危难,缓和②

2.主张
⑴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③
”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⑵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④

3.影响
⑴反映了⑤
的利益和要求。
⑵成为甲午战争后⑥
兴起的先声。
【拓展点拨】比较早期改良主义者与洋务派的主张。相同点: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即不变革中国的政治体制;而早期改良主义者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他们的这一主张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我校对】①民族工业;②社会矛盾;③商战;④君主立宪;⑤民族资产阶级;⑥维新变法运动;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思想萌发:1888年,第一次上书①
皇帝,主张变法自强,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
⑴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②
”“升平世(小康)”和“③
(大同)”。
⑵代表:《④
》和《孔子改制考》。
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⑤

【拓展点拨】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核心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宣传变法的过程中,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康有为将变法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说明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深刻,但也反映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阶级特点,使得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自我校对】①光绪;②据乱世;③太平世;④新学伪经考;⑤理论依据;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
⑴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①
》,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⑵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②
”等主张。
⑶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③
的政治活动。
2.宣传活动: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④
》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组织活动——强学会
⑴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后又在上海成立⑤

⑵性质:维新派的⑥

⑶宗旨:研习西学,交流⑦

⑷影响:使⑧
迅速开展起来。
【拓展点拨】公车上书以后,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言论时政,集会结社,维新变法新局面形成。随着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一场社会变革呼之欲出。
【自我校对】①马关条约;②变法;③爱国救亡;④中外纪闻;⑤上海强学会;⑥政治团体;⑦变法思想;⑧维新运动;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1.梁启超
⑴活动
A.担任《①
》主笔。
B.发表《②
》等文章。
⑵主张
A.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③
和文化教育制度。
B.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④
制度。
C.改革⑤
,培养有用人才。
D.大力发展⑥

⑶影响: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⑦

2.谭嗣同
⑴活动
A.发表《⑧
》。
B.参与创办⑨
,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
⑵影响: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开展。
3.严复
⑴活动
A.创办《⑩
》。
B.介绍《
》。
⑵主张:借达尔文的
,阐明维新变法主张。
4.维新运动的影响
⑴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
的作用。
⑵资产阶级
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新局面逐渐形成。
【拓展点拨】维新派倡导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的活动直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已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涌现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领袖人物,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自我校对】①时务报;②变法通议;③政治制度;④君主立宪;⑤科举制度;⑥近代工业;⑦广泛传播;⑧仁学;⑨时务学堂;⑩国闻报; 天演论; 进化论; 造舆论; 改良主义; 维新变法;
重点难点知识解析
一、如何认识早期改良思潮?
认识评价类问题应注意从多角度,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来认识评价。
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也为康有为、梁启超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们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二、康有为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
从历史根源、时代背景以及康有为的阶级属性等角度来把握。
1.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无论在政治上或思想文化上,长期受着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支配,压在他们头上的是一整套以孔子为偶像的正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2.进人近代以来,旧的一套已不能应付新局面,国家的危亡,时代的苦难,驱使人们去寻求思想上的新方向,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去寻求真理。
3.资产阶级又不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康有为不得不披上孔圣人的外衣,举起“托古改制”的大旗。
三、清朝官员为什么支持强学会?
1.维新变法思潮全国风起云涌,影响扩大,变法图强的思想深入人心。
2.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一些有爱国心的官员也希望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
3.由于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清政府内部帝党、后党斗争激烈,这也是部分官员支持变法的原因。
四、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政治主张有哪些异同?
1.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
2.异: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