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百日维新 课件 (5)【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百日维新 课件 (5)【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19: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3课 百日维新课程标准
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
内容解读
1.掌握百日维新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结合百日维新的内容分析维新变法的特点。
?
列强对华掀起瓜分狂潮:
(1)德国强占_______。
(2)俄国强占_____和_____。
(3)法国强租_______。
(4)英国租借“_____”和_______。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1.背景胶州湾旅顺大连广州湾新界威海卫2.表现
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
(1)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五书》,产生重大影响。
(2)康有为主张学习_____________,进行全面改革。
(3)康有为进呈《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书籍。
(4)1898年春,康有为发起组织了_______,保浙会等成
立,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5)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日本明治维新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保国会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_》,宣布变法。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被称为“_________”。
(1)政治方面: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_____;鼓励官绅士民_________,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_____人才;精简_____,裁减_____,取消_____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等等。
(2)经济方面:京师设立___________,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_____,采用_____生产;奖励_______
___;
二、百日维新1.开始定国是诏百日维新2.内容新政上书言事新政机构冗员旗人农工商总局工厂机器创新发明设立______________,鼓励商办铁路、矿业;改革财政,创办_________,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_____,裁撤驿站。
(3)文化教育方面:改革_____制度,废除_____;在各地成立_________,在京师设立_______;鼓励_____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筹设铁路、矿务和医科等专门学堂;准许民间创办_____、_____;设立_______,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4)军事方面:建立_____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按_____练兵,还添造兵船,增强_____实力。
铁路、矿务总局国家银行邮政科举八股中小学堂大学堂私人报馆学会译书局新式新法海军
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等人先前提出的“_______,_____
_____”、设立_______等主张。
(1)经济上:有利于中国_____________的发展。
(2)政治上:有利于_____________参与政治,初步动摇了_____________。
(3)文化上:有利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
3.局限性行宪法大开国会制度局4.意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封建统治秩序名师点拨:
阅读下列材料: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根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拓展1答案 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定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
《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拓展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答案 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19世纪末,面对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分别表现出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提示 19世纪末,面对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①中国人民展开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②资产阶级维新派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③爱国官员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④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传变法。
“百日维新”的时代背景【角度1】? 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
提示 从客观原因、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知识分子群体几方面分析,具体如下:
(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角度2】?(5)政治基础:无实权的光绪皇帝。
(6)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
(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
(8)推动因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尤其是德国强占胶州湾。
维新派提倡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的活动所起的作用不包括 (  )。
A.启发民智 B.组织力量
C.制造舆论 D.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
解析 促使光绪帝下决心变法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国家面临严重危机以及康有为的上书。
答案 D
1. 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了大量的改革上谕,推行改革。这些改革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提示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角度1】?“百日维新”的内容及特点 光绪帝在选择改革道路前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如何理解“百日维新中他已经做到的和正在做的、想要做的来看,确实是力图做一个资产阶级的维新皇帝”?
提示 列强在华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变法上谕,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角度2】?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2.材料二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2)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与材料一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指出其学习特点,要注意不要答成学习的内容,而是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第(2)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而不同点结合中日两国改革的不同措施即可得出。
答案 (1)特点:全面向西方学习;有选择地学习。
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2)措施:设立新学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西式军队。
不同:未涉及政治制度改革。
特别提醒
有的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历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何种作用?
答案提示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治国平天下”的责任,而且还是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者,更是破坏旧秩序的身体力行者。他们的相当一部分主张被光绪帝采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学思之窗
“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提示 内容参考本课“知识梳理”知识点2。
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答案提示 从变法内容看,光绪帝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打击旧学,提倡新学,但没有采纳康梁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激进主张,因此说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但实际上维新派的实践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2.二、学习延伸
问题与思考:在“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没有采纳康有为等人开国会、设制度局等建议,这是为什么?
答案提示 主要从光绪皇帝的阶级本质仍然是一个封建皇帝,其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