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6 11:21:46

文档简介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精挑细选(每题3分,共24分)
1.(2024四上·岷县期中)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时增多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体呼吸的过程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吸入的气体:主要包含氮气(占比约78%)、氧气(约21%)、少量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是人体细胞呼吸作用必需的气体,用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出的气体:人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作为代谢废物。因此,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而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多。选项中,氮气在呼吸过程中不被人体吸收或产生,含量基本不变;氧气因被消耗而减少;只有二氧化碳因代谢产生而增多。因此,答案是C选项。
2.(2024四上·岷县期中)下列不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习惯是(  )。
A.爱吃的就多吃,不爱吃的就不吃
B.勤洗澡、勤换衣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答案】A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解答】A.挑食是不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习惯,符合题意;
B.注意卫生是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习惯,不符合题意;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习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为了促进我们身体健康的形成,我们应该养成的习惯。
3.(2024四上·岷县期中)食物是通过(  )运输到胃里的。
A.大肠 B.食道 C.小肠
【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像一条食物加工厂,由多个器官组成,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有明确的路径。其中,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关键运输通道。
A选项,大肠位于小肠之后,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它在胃的下游,根本不参与运输食物到胃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B选项,在口腔中咀嚼食物(牙齿磨碎食物,唾液初步消化淀粉)后,食物变成小块的食团。此时,食团需要被运输到胃里进行进一步消化。而承担这个运输任务的器官就是食道,它通过肌肉的规律收缩和舒张,将食团缓慢推向胃,符合题意;
C选项,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连接胃和大肠,食物从胃进入小肠后,在这里被彻底消化并吸收营养,同样在胃的下游,不负责运输食物到胃,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4.(2024四上·岷县期中)(  )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
A.蔬菜 B.米饭 C.鱼
【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不同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不同。
A选项,蔬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A)、矿物质(如钾、钙)和膳食纤维,淀粉含量极低,不属于淀粉类食物。
B选项,米饭来自水稻的种子,水稻属于粮食作物。教材中提到,粮食类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淀粉是一种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米饭在咀嚼时会越嚼越甜,就是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了麦芽糖,这也印证了米饭中淀粉含量丰富。
C选项,鱼是肉类食物的一种,其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修复身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与淀粉无关。因此,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的食物是米饭,答案是B选项。
5.(2024四上·岷县期中)在古代,士兵们通常利用伏地听声音的方法听几里外的马蹄声,判断敌人骑兵的多少和远近,声音的这种传播媒质是(  )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里传播。其中固体传播声音速度最快,效果最好。骑兵骑马奔跑时,马蹄声同时通过大地和空气传播。而大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伏地听声,可以先听到从大地传来的声音,声音的这种传播媒质是固体。
6.(2024四上·岷县期中)跑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
A.肺 B.鼻腔 C.气管
【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A选项,人体在跑步等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大量氧气来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需要及时排出,这个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在肺中完成。肺是人体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符合题意;
B选项,鼻腔是气体进入人体的入口,主要作用是过滤、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没有气体交换功能,不符合题意;
C选项,气管是连接鼻腔和肺的管状通道,负责输送气体(氧气进入肺、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但不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不符合题意。
因此,跑步时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肺,答案是A选项。
7.(2024四上·岷县期中)如图,听诊器中收集声音的部分是(  )。
A.耳挂 B.听诊头 C.导音管
【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听诊器是用于收集微弱声音并传递到人耳的工具,其工作原理与声音的收集、传播相关。
A选项,耳挂的作用是固定听诊器在耳朵上,让使用者能稳定接收声音,它不参与收集声音,而是负责声音传递到耳朵的最后一步固定,不符合题意;
B选项,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如身体)传播,听诊头直接接触人体(比如胸部),利用固体传声效果好的特点,把人体内微弱的心跳、呼吸声收集起来。而且听诊头的形状能扩大声音收集范围,让微弱声音更集中,符合题意;
C选项,导音管的功能是传递声音,把听诊头收集到的声音,通过管内空气(或固体结构)传输到耳挂,最终到人耳,它的作用是传声而非收集,不符合题意。
因此,听诊器里收集声音的关键部件是听诊头(利用固体传声收集微弱声音),耳挂负责固定、导音管负责传声,答案是B选项。
8.(2024四上·岷县期中)(  )是提升肺活量最显著的做法。
A.多参加体育锻炼 B.多吃肉 C.保证充足睡眠
【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人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它是衡量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提升肺活量的核心在于增强肺部的收缩和扩张能力,而体育锻炼是最直接、最显著的方式。
A选项,在进行跑步、游泳、跳绳等体育锻炼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会促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部需要更有力地收缩和扩张来吸入更多氧气、排出更多二氧化碳。长期坚持锻炼能增强呼吸肌(如膈肌、肋间肌)的力量,使肺部容纳气体的能力提升,从而显著提高肺活量,符合题意;
B选项,肉类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和构建组织的原料,但与肺部功能和肺活量的提升没有直接关联,属于饮食营养范畴,而非提升肺活量的做法,不符合题意;
C选项,充足的睡眠能让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维持整体健康,但睡眠过程中呼吸平缓,不会对肺部的收缩扩张能力产生显著刺激,无法直接提升肺活量,不符合题意。
因此,提升肺活量最显著的做法是多参加体育锻炼,答案是A选项。
二、小小审判官(每题3分,共24分)
9.(2024四上·岷县期中)小慧把电视机音量关小,就没那么吵了。这说明:关小音量,电视机发出的声音变低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小慧把电视机音量关小,就没那么吵了。这说明:关小音量,电视机发出的声音变弱,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0.(2024四上·岷县期中)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我们不能吃含有脂肪的食物。
【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解答】脂肪是我们生命活动必须的营养物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量摄入。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性物质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但不溶解于水。
11.(2024四上·岷县期中)肺活量越大的人,做同样的运动,呼吸的次数就越少。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做一些伸展扩胸运动,可以使呼吸肌力量加强,胸廓扩大,有利于肺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肺的扩张,使肺活量增加。肺活量越大的人,做同样的运动,呼吸的次数就越少,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2.(2024四上·岷县期中)我们用来咀嚼食物的是犬齿。(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人体的牙齿按功能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牙齿的作用不同。门齿位于口腔前部,形状扁平,主要功能是切断食物(如咬断面包、苹果等);犬齿:位于门齿两侧,形状尖锐,主要功能是撕裂食物(如撕开肉类、纤维较粗的食物);臼齿:位于口腔后部,牙面宽大且有凹凸不平的纹路,主要功能是咀嚼、磨碎食物,让食物更易被消化。题目中用来咀嚼食物的是犬齿的说法错误,因为咀嚼食物的主要是臼齿,犬齿的核心作用是撕裂食物。因此,本题的答案是错误。
13.(2024四上·岷县期中)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很小的声音就可以使它产生振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到达耳朵时,首先进入外耳道(耳朵外部的管状通道)。外耳道将分散的声波集中起来,引导声波向耳朵内部传递,最终到达鼓膜。在人体的听觉器官中,鼓膜是位于外耳道底部的一层薄膜。鼓膜的特点是很薄、有弹性。当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时,声波会引起鼓膜振动,即使是很小的声音,也能使这层薄膜产生相应的振动,随后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结构传递到内耳,最终让人感知到声音。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正确。
14.(2024四上·岷县期中)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变弱甚至听不见,振动也会停止。(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空气越来越少,最后处于真空状态,声音会逐渐变弱甚至听不见;但是振动不会停止,真空中物体也是可以振动的。
15.(2024四上·岷县期中)快速上楼后,呼吸和心跳速度不会改变。(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人体在运动时,身体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会大幅增加。快速上楼属于较剧烈的运动,此时肌肉消耗的能量增多,细胞需要更多氧气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同时也会产生更多二氧化碳需要排出。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呼吸速度会加快:通过加深、加快呼吸,肺部能吸入更多氧气,排出更多二氧化碳,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心跳速度会加快:心脏通过加快跳动,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更快地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和器官,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因此,运动后呼吸和心跳速度必然会因身体需求增加而加快,这是人体的正常调节机制。因此,本题的答案是错误。
16.(2024四上·岷县期中)油、盐处于“平衡膳食宝塔”的塔尖部分,每天应该吃的最多。(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没人每天最多5-6g盐,盐摄入量过多对健康不利。油每天25-30g,直观的量是家中调羹勺一平勺大概是10mL左右,每人每天两勺半左右。
三、连线我能行(每线2分,共22分)
17.(2024四上·岷县期中)请把下列名词与相应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呼吸 是我们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食物 是我们的身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氧气 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肺 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肺活量 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答案】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即身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食物中含有我们身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水、无机盐。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肺是身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肺活量是人体尽力吸入空气后,再呼出去的量,它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18.(2024四上·岷县期中)请将耳朵的结构与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听觉神经 能帮助我们收集声音
耳蜗 将听觉信息传递给大脑
外耳道 传递振动到内耳
耳廓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鼓膜 传送声波到中耳
听小骨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答案】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耳郭是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音,鼓膜对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对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对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四、生活与解释(共12分)
19.(2024四上·岷县期中)我们做的“土电话”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如果将其中的棉线改为铁丝,效果会怎么样?为什么?
【答案】“土电话” 的工作原理是声音通过中间的棉线传播, 如果将其中的棉线改为铁丝,效果会更好,因为铁丝传声能力比棉线强。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土电话” 的工作原理是声音通过中间的棉线传播,因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且传声能力比气体强。不同的物体传声能力也不同,一般金属传声能力更强,所以把棉线改成铁丝效果更好。
20.(2024四上·岷县期中)给食物分类有许多方法,请你根据生活经验举例,也要说出分类理由。
【答案】略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1、五谷根茎类 2、蛋豆鱼肉类 3、油脂类 4、蔬菜类 5、水果类 6、奶类
五、探究我最棒(每空2分,共18分)
21.(2024四上·岷县期中)流感高发期间,小科知道除了戴口罩、勤洗手等保护措施外,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抵抗病毒的有效措施。
(1)流感病毒主要影响的是人体呼吸系统,图中的   (填数字)模拟的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向下拉4模拟的是   (选填“吸气”或“呼气”)过程。
(2)为增强体质,小科每天晨跑,跑步时呼吸次数增加的原因是(  )。
A.人体紧张 B.耗氧量增加 C.心跳加快
(3)加强锻炼的同时,也要注意营养的摄入。于是妈妈为小科准备了晚餐:米饭、烤鸡翅、清蒸虾、苹果。妈妈还应该准备的食物是(  )。
A.炒青菜 B.可乐 C.巧克力
【答案】(1)2;吸气
(2)B
(3)A
【知识点】呼吸次数;食物中的营养;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包括鼻腔、气管、肺等,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能量,而能量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此时细胞呼吸作用增强,耗氧量急剧增加 。为了给细胞提供足够氧气,呼吸系统会加快呼吸次数(多吸入空气获取氧气)。
(1)图中装置是模拟呼吸系统的模型,其中“2”模拟肺,因为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的场所 ,和模型中“2”的功能对应。模型里“4”模拟膈肌,当向下拉“4”(类似膈肌收缩下降),胸廓容积变大,气压减小,空气进入(如同吸气时,膈肌下降让肺扩张,空气流入),所以是吸气过程。
(2)跑步属于运动,此时细胞呼吸作用增强,耗氧量(消耗氧气的量)急剧增加。为了给细胞提供足够氧气,呼吸系统会加快呼吸次数(多吸入空气获取氧气)。
A选项,人体紧张可能使呼吸加快,但不是跑步时呼吸次数增加的本质原因;
B选项,耗氧量增加是根源,身体为满足耗氧需求,主动调节呼吸次数增多;
C选项,心跳加快和呼吸次数增加都是耗氧量增加后的结果(心跳加快是为了更快运输氧气),不是呼吸次数增加的原因。所以,应选B选项。
(3)人体需要的营养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 ,饮食要多样化、各类营养搭配合理 。现有晚餐:米饭(主要提供糖类)、烤鸡翅(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清蒸虾(主要提供蛋白质)、苹果(主要提供维生素、水分);对比营养需求,缺少蔬菜能提供的膳食纤维、部分维生素。
A选项,炒青菜属于蔬菜,能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让营养更均衡;
B选项,可乐主要是糖分和水分,无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还可能摄入过多糖分,不符合营养均衡的需求;
C选项,巧克力主要是脂肪和糖分,同样无法补充缺失的蔬菜类营养。综上所述。应选A选项。
(1)从图中可以看出,气球模拟的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向下拉4膈肌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2)为增强体质,小科每天晨跑,跑步时呼吸次数增加的原因是剧烈运动耗氧量大幅度增加。
(3)从妈妈为小科准备的晚餐食物组成:米饭、烤鸡翅、清蒸虾、苹果。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对食物种类和数量的要求,妈妈还应该准备的食物是炒青菜。可乐不利于身体健康,巧克力提供的是糖类营养成分,与米饭提供的营养成分一样。米饭就可以提供充足的糖类。
22.(2024四上·岷县期中)音乐课上,小科和同学们研究了尤克里里(如图)。
(1)弹奏尤克里里,如果发现音高偏低,我们需要将弦调   (选填“松”或“紧”)一些。
(2)弹奏时,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说明声音可以在   (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中传播,它的传播方向是   。
(3)尤克里里面板下面这个木制箱体叫做共鸣箱,二胡、琵琶等大多数乐器都有共鸣箱。小科推测共鸣箱的作用是(  )。
A.降低音量 B.提高音高 C.放大音量
(4)停止弹奏后,同学们还会听到一阵短暂的“余音”,说明(  )。
A.琴弦还在振动
B.琴弦停止振动,但空气还在振动
C.“余音”不存在,只是我们的幻觉
【答案】(1)紧
(2)气体;四面八方
(3)C
(4)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比如我们唱高音、低音,就是音调不同。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就是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响度
定义: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也叫音量。比如,轻声说话声音强,大声呼喊声音弱。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物体振动越快,音高越高;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尤克里里的弦是发声体,弦的松紧影响振动频率:弦调得紧,弦被拉紧后,弹性形变下振动阻力小、速度快,振动频率高,音高随之升高;弦调得松,振动频率低,音高降低。当发现音高偏低,为提升音高,需让弦振动加快,所以要将弦调紧。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可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教室里同学听到尤克里里声音,是声音通过空气(气体)传播。弹奏时,琴弦振动引发周围空气振动,空气作为气体介质,以声波形式传递振动,使不同位置同学接收声波听到声音,验证了声音可在气体中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尤克里里发声后,声波向教室各个角落扩散,无论同学在前后左右,只要声波能到达,无明显遮挡,就能听到声音,体现声音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
(3)共鸣箱(如吉他、二胡的共鸣箱),其原理是利用共振放大声音。乐器发声体(如尤克里里的弦)振动能量弱,声音小。共鸣箱(木质箱体)可让发声体振动引发箱内空气共振,使声音在箱内多次反射、叠加。当发声体振动频率与箱内空气振动频率一致时,空气强烈振动,将声音响度放大(让声音更响亮)。A选项的降低音量与共鸣箱功能相反;B选项的提高音高错误,音高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共鸣箱不改变振动频率;所以共鸣箱作用是放大音量,应选C选项。
(4)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停止弹奏尤克里里,手虽不主动拨弦,但琴弦是弹性物体,被拨动后由于惯性和弹性,会持续做往复运动(类似橡皮筋被弹动后持续晃动)。只要琴弦还在振动,就会持续引发周围空气振动,产生声波,所以能听到余音。因此,余音是因琴弦振动未停产生,所以选A选项。
(1)琴弦声音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直接相关,琴弦越紧,琴弦振动的速度越快,声音越高,相反琴弦越松,琴弦振动的速度越慢,声音越低。弹奏尤克里里,如果发现声音偏低,我们需要将弦调紧些,振动更快,则声音变高。
(2)声音是一种波,弹奏时,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且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
(3)尤克里里面板下面这个木制箱体叫做共鸣箱,二胡、琵琶、笛子等绝大多数乐器都有共鸣箱。我推测共鸣箱的作用是放大音量,共鸣使得声音变大。
(4)声音是物体振动发出的,停止弹奏后,同学们还会听到一阵短暂的“余音”,说明弹奏停止,但是琴弦没有停止振动。
1 / 1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精挑细选(每题3分,共24分)
1.(2024四上·岷县期中)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时增多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2.(2024四上·岷县期中)下列不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习惯是(  )。
A.爱吃的就多吃,不爱吃的就不吃
B.勤洗澡、勤换衣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3.(2024四上·岷县期中)食物是通过(  )运输到胃里的。
A.大肠 B.食道 C.小肠
4.(2024四上·岷县期中)(  )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
A.蔬菜 B.米饭 C.鱼
5.(2024四上·岷县期中)在古代,士兵们通常利用伏地听声音的方法听几里外的马蹄声,判断敌人骑兵的多少和远近,声音的这种传播媒质是(  )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6.(2024四上·岷县期中)跑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
A.肺 B.鼻腔 C.气管
7.(2024四上·岷县期中)如图,听诊器中收集声音的部分是(  )。
A.耳挂 B.听诊头 C.导音管
8.(2024四上·岷县期中)(  )是提升肺活量最显著的做法。
A.多参加体育锻炼 B.多吃肉 C.保证充足睡眠
二、小小审判官(每题3分,共24分)
9.(2024四上·岷县期中)小慧把电视机音量关小,就没那么吵了。这说明:关小音量,电视机发出的声音变低了。(  )
10.(2024四上·岷县期中)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我们不能吃含有脂肪的食物。
11.(2024四上·岷县期中)肺活量越大的人,做同样的运动,呼吸的次数就越少。 (  )
12.(2024四上·岷县期中)我们用来咀嚼食物的是犬齿。(  )
13.(2024四上·岷县期中)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很小的声音就可以使它产生振动。(  )
14.(2024四上·岷县期中)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变弱甚至听不见,振动也会停止。(  )
15.(2024四上·岷县期中)快速上楼后,呼吸和心跳速度不会改变。(  )
16.(2024四上·岷县期中)油、盐处于“平衡膳食宝塔”的塔尖部分,每天应该吃的最多。(  )
三、连线我能行(每线2分,共22分)
17.(2024四上·岷县期中)请把下列名词与相应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呼吸 是我们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食物 是我们的身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氧气 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肺 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肺活量 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18.(2024四上·岷县期中)请将耳朵的结构与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听觉神经 能帮助我们收集声音
耳蜗 将听觉信息传递给大脑
外耳道 传递振动到内耳
耳廓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鼓膜 传送声波到中耳
听小骨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四、生活与解释(共12分)
19.(2024四上·岷县期中)我们做的“土电话”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如果将其中的棉线改为铁丝,效果会怎么样?为什么?
20.(2024四上·岷县期中)给食物分类有许多方法,请你根据生活经验举例,也要说出分类理由。
五、探究我最棒(每空2分,共18分)
21.(2024四上·岷县期中)流感高发期间,小科知道除了戴口罩、勤洗手等保护措施外,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抵抗病毒的有效措施。
(1)流感病毒主要影响的是人体呼吸系统,图中的   (填数字)模拟的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向下拉4模拟的是   (选填“吸气”或“呼气”)过程。
(2)为增强体质,小科每天晨跑,跑步时呼吸次数增加的原因是(  )。
A.人体紧张 B.耗氧量增加 C.心跳加快
(3)加强锻炼的同时,也要注意营养的摄入。于是妈妈为小科准备了晚餐:米饭、烤鸡翅、清蒸虾、苹果。妈妈还应该准备的食物是(  )。
A.炒青菜 B.可乐 C.巧克力
22.(2024四上·岷县期中)音乐课上,小科和同学们研究了尤克里里(如图)。
(1)弹奏尤克里里,如果发现音高偏低,我们需要将弦调   (选填“松”或“紧”)一些。
(2)弹奏时,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说明声音可以在   (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中传播,它的传播方向是   。
(3)尤克里里面板下面这个木制箱体叫做共鸣箱,二胡、琵琶等大多数乐器都有共鸣箱。小科推测共鸣箱的作用是(  )。
A.降低音量 B.提高音高 C.放大音量
(4)停止弹奏后,同学们还会听到一阵短暂的“余音”,说明(  )。
A.琴弦还在振动
B.琴弦停止振动,但空气还在振动
C.“余音”不存在,只是我们的幻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体呼吸的过程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吸入的气体:主要包含氮气(占比约78%)、氧气(约21%)、少量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是人体细胞呼吸作用必需的气体,用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出的气体:人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作为代谢废物。因此,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而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多。选项中,氮气在呼吸过程中不被人体吸收或产生,含量基本不变;氧气因被消耗而减少;只有二氧化碳因代谢产生而增多。因此,答案是C选项。
2.【答案】A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解答】A.挑食是不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习惯,符合题意;
B.注意卫生是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习惯,不符合题意;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习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为了促进我们身体健康的形成,我们应该养成的习惯。
3.【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像一条食物加工厂,由多个器官组成,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有明确的路径。其中,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关键运输通道。
A选项,大肠位于小肠之后,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它在胃的下游,根本不参与运输食物到胃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B选项,在口腔中咀嚼食物(牙齿磨碎食物,唾液初步消化淀粉)后,食物变成小块的食团。此时,食团需要被运输到胃里进行进一步消化。而承担这个运输任务的器官就是食道,它通过肌肉的规律收缩和舒张,将食团缓慢推向胃,符合题意;
C选项,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连接胃和大肠,食物从胃进入小肠后,在这里被彻底消化并吸收营养,同样在胃的下游,不负责运输食物到胃,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4.【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不同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不同。
A选项,蔬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A)、矿物质(如钾、钙)和膳食纤维,淀粉含量极低,不属于淀粉类食物。
B选项,米饭来自水稻的种子,水稻属于粮食作物。教材中提到,粮食类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淀粉是一种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米饭在咀嚼时会越嚼越甜,就是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了麦芽糖,这也印证了米饭中淀粉含量丰富。
C选项,鱼是肉类食物的一种,其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修复身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与淀粉无关。因此,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的食物是米饭,答案是B选项。
5.【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里传播。其中固体传播声音速度最快,效果最好。骑兵骑马奔跑时,马蹄声同时通过大地和空气传播。而大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伏地听声,可以先听到从大地传来的声音,声音的这种传播媒质是固体。
6.【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A选项,人体在跑步等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大量氧气来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需要及时排出,这个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在肺中完成。肺是人体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符合题意;
B选项,鼻腔是气体进入人体的入口,主要作用是过滤、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没有气体交换功能,不符合题意;
C选项,气管是连接鼻腔和肺的管状通道,负责输送气体(氧气进入肺、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但不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不符合题意。
因此,跑步时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肺,答案是A选项。
7.【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听诊器是用于收集微弱声音并传递到人耳的工具,其工作原理与声音的收集、传播相关。
A选项,耳挂的作用是固定听诊器在耳朵上,让使用者能稳定接收声音,它不参与收集声音,而是负责声音传递到耳朵的最后一步固定,不符合题意;
B选项,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如身体)传播,听诊头直接接触人体(比如胸部),利用固体传声效果好的特点,把人体内微弱的心跳、呼吸声收集起来。而且听诊头的形状能扩大声音收集范围,让微弱声音更集中,符合题意;
C选项,导音管的功能是传递声音,把听诊头收集到的声音,通过管内空气(或固体结构)传输到耳挂,最终到人耳,它的作用是传声而非收集,不符合题意。
因此,听诊器里收集声音的关键部件是听诊头(利用固体传声收集微弱声音),耳挂负责固定、导音管负责传声,答案是B选项。
8.【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人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它是衡量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提升肺活量的核心在于增强肺部的收缩和扩张能力,而体育锻炼是最直接、最显著的方式。
A选项,在进行跑步、游泳、跳绳等体育锻炼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会促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部需要更有力地收缩和扩张来吸入更多氧气、排出更多二氧化碳。长期坚持锻炼能增强呼吸肌(如膈肌、肋间肌)的力量,使肺部容纳气体的能力提升,从而显著提高肺活量,符合题意;
B选项,肉类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和构建组织的原料,但与肺部功能和肺活量的提升没有直接关联,属于饮食营养范畴,而非提升肺活量的做法,不符合题意;
C选项,充足的睡眠能让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维持整体健康,但睡眠过程中呼吸平缓,不会对肺部的收缩扩张能力产生显著刺激,无法直接提升肺活量,不符合题意。
因此,提升肺活量最显著的做法是多参加体育锻炼,答案是A选项。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小慧把电视机音量关小,就没那么吵了。这说明:关小音量,电视机发出的声音变弱,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解答】脂肪是我们生命活动必须的营养物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量摄入。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性物质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但不溶解于水。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做一些伸展扩胸运动,可以使呼吸肌力量加强,胸廓扩大,有利于肺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肺的扩张,使肺活量增加。肺活量越大的人,做同样的运动,呼吸的次数就越少,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人体的牙齿按功能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牙齿的作用不同。门齿位于口腔前部,形状扁平,主要功能是切断食物(如咬断面包、苹果等);犬齿:位于门齿两侧,形状尖锐,主要功能是撕裂食物(如撕开肉类、纤维较粗的食物);臼齿:位于口腔后部,牙面宽大且有凹凸不平的纹路,主要功能是咀嚼、磨碎食物,让食物更易被消化。题目中用来咀嚼食物的是犬齿的说法错误,因为咀嚼食物的主要是臼齿,犬齿的核心作用是撕裂食物。因此,本题的答案是错误。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到达耳朵时,首先进入外耳道(耳朵外部的管状通道)。外耳道将分散的声波集中起来,引导声波向耳朵内部传递,最终到达鼓膜。在人体的听觉器官中,鼓膜是位于外耳道底部的一层薄膜。鼓膜的特点是很薄、有弹性。当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时,声波会引起鼓膜振动,即使是很小的声音,也能使这层薄膜产生相应的振动,随后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结构传递到内耳,最终让人感知到声音。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正确。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空气越来越少,最后处于真空状态,声音会逐渐变弱甚至听不见;但是振动不会停止,真空中物体也是可以振动的。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人体在运动时,身体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会大幅增加。快速上楼属于较剧烈的运动,此时肌肉消耗的能量增多,细胞需要更多氧气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同时也会产生更多二氧化碳需要排出。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呼吸速度会加快:通过加深、加快呼吸,肺部能吸入更多氧气,排出更多二氧化碳,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心跳速度会加快:心脏通过加快跳动,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更快地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和器官,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因此,运动后呼吸和心跳速度必然会因身体需求增加而加快,这是人体的正常调节机制。因此,本题的答案是错误。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没人每天最多5-6g盐,盐摄入量过多对健康不利。油每天25-30g,直观的量是家中调羹勺一平勺大概是10mL左右,每人每天两勺半左右。
17.【答案】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即身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食物中含有我们身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水、无机盐。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肺是身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肺活量是人体尽力吸入空气后,再呼出去的量,它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18.【答案】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耳郭是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音,鼓膜对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对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对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19.【答案】“土电话” 的工作原理是声音通过中间的棉线传播, 如果将其中的棉线改为铁丝,效果会更好,因为铁丝传声能力比棉线强。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土电话” 的工作原理是声音通过中间的棉线传播,因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且传声能力比气体强。不同的物体传声能力也不同,一般金属传声能力更强,所以把棉线改成铁丝效果更好。
20.【答案】略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1、五谷根茎类 2、蛋豆鱼肉类 3、油脂类 4、蔬菜类 5、水果类 6、奶类
21.【答案】(1)2;吸气
(2)B
(3)A
【知识点】呼吸次数;食物中的营养;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包括鼻腔、气管、肺等,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能量,而能量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此时细胞呼吸作用增强,耗氧量急剧增加 。为了给细胞提供足够氧气,呼吸系统会加快呼吸次数(多吸入空气获取氧气)。
(1)图中装置是模拟呼吸系统的模型,其中“2”模拟肺,因为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的场所 ,和模型中“2”的功能对应。模型里“4”模拟膈肌,当向下拉“4”(类似膈肌收缩下降),胸廓容积变大,气压减小,空气进入(如同吸气时,膈肌下降让肺扩张,空气流入),所以是吸气过程。
(2)跑步属于运动,此时细胞呼吸作用增强,耗氧量(消耗氧气的量)急剧增加。为了给细胞提供足够氧气,呼吸系统会加快呼吸次数(多吸入空气获取氧气)。
A选项,人体紧张可能使呼吸加快,但不是跑步时呼吸次数增加的本质原因;
B选项,耗氧量增加是根源,身体为满足耗氧需求,主动调节呼吸次数增多;
C选项,心跳加快和呼吸次数增加都是耗氧量增加后的结果(心跳加快是为了更快运输氧气),不是呼吸次数增加的原因。所以,应选B选项。
(3)人体需要的营养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 ,饮食要多样化、各类营养搭配合理 。现有晚餐:米饭(主要提供糖类)、烤鸡翅(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清蒸虾(主要提供蛋白质)、苹果(主要提供维生素、水分);对比营养需求,缺少蔬菜能提供的膳食纤维、部分维生素。
A选项,炒青菜属于蔬菜,能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让营养更均衡;
B选项,可乐主要是糖分和水分,无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还可能摄入过多糖分,不符合营养均衡的需求;
C选项,巧克力主要是脂肪和糖分,同样无法补充缺失的蔬菜类营养。综上所述。应选A选项。
(1)从图中可以看出,气球模拟的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向下拉4膈肌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2)为增强体质,小科每天晨跑,跑步时呼吸次数增加的原因是剧烈运动耗氧量大幅度增加。
(3)从妈妈为小科准备的晚餐食物组成:米饭、烤鸡翅、清蒸虾、苹果。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对食物种类和数量的要求,妈妈还应该准备的食物是炒青菜。可乐不利于身体健康,巧克力提供的是糖类营养成分,与米饭提供的营养成分一样。米饭就可以提供充足的糖类。
22.【答案】(1)紧
(2)气体;四面八方
(3)C
(4)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比如我们唱高音、低音,就是音调不同。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就是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响度
定义: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也叫音量。比如,轻声说话声音强,大声呼喊声音弱。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物体振动越快,音高越高;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尤克里里的弦是发声体,弦的松紧影响振动频率:弦调得紧,弦被拉紧后,弹性形变下振动阻力小、速度快,振动频率高,音高随之升高;弦调得松,振动频率低,音高降低。当发现音高偏低,为提升音高,需让弦振动加快,所以要将弦调紧。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可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教室里同学听到尤克里里声音,是声音通过空气(气体)传播。弹奏时,琴弦振动引发周围空气振动,空气作为气体介质,以声波形式传递振动,使不同位置同学接收声波听到声音,验证了声音可在气体中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尤克里里发声后,声波向教室各个角落扩散,无论同学在前后左右,只要声波能到达,无明显遮挡,就能听到声音,体现声音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
(3)共鸣箱(如吉他、二胡的共鸣箱),其原理是利用共振放大声音。乐器发声体(如尤克里里的弦)振动能量弱,声音小。共鸣箱(木质箱体)可让发声体振动引发箱内空气共振,使声音在箱内多次反射、叠加。当发声体振动频率与箱内空气振动频率一致时,空气强烈振动,将声音响度放大(让声音更响亮)。A选项的降低音量与共鸣箱功能相反;B选项的提高音高错误,音高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共鸣箱不改变振动频率;所以共鸣箱作用是放大音量,应选C选项。
(4)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停止弹奏尤克里里,手虽不主动拨弦,但琴弦是弹性物体,被拨动后由于惯性和弹性,会持续做往复运动(类似橡皮筋被弹动后持续晃动)。只要琴弦还在振动,就会持续引发周围空气振动,产生声波,所以能听到余音。因此,余音是因琴弦振动未停产生,所以选A选项。
(1)琴弦声音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直接相关,琴弦越紧,琴弦振动的速度越快,声音越高,相反琴弦越松,琴弦振动的速度越慢,声音越低。弹奏尤克里里,如果发现声音偏低,我们需要将弦调紧些,振动更快,则声音变高。
(2)声音是一种波,弹奏时,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且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
(3)尤克里里面板下面这个木制箱体叫做共鸣箱,二胡、琵琶、笛子等绝大多数乐器都有共鸣箱。我推测共鸣箱的作用是放大音量,共鸣使得声音变大。
(4)声音是物体振动发出的,停止弹奏后,同学们还会听到一阵短暂的“余音”,说明弹奏停止,但是琴弦没有停止振动。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