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6 16:0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迷梦”中——两个“梦”的相遇
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状况 中国 英国
具体表现 经济
政治
对外关系
军事
总体状况
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社会危机重重,落伍于世界
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
闭关锁国
先进的装备和强大的海军
军备废弛,武器落后
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清中晚期政治腐败
资本主义经济,机器生产,头号工业强国
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农业社会
十八世纪英国棉纺厂遗址的织布车间(Quarry Bank Mill)
鸦片战争博物馆 清朝丝织业图示
乾隆画像:首都博物馆展览,清人绘弘历晚年朝服像轴
背景:乾隆帝八旬万寿图
乾隆皇帝
1793年 马戛尔尼访华
清朝真的是“无所不有”吗?
清朝对英国是怎样的态度呢?
材料中,中西方主要的贸易物品是哪些呢?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蚕丝)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
——《清史稿》
希望
扩大通商
乾隆画像:首都博物馆展览,清人绘弘历晚年朝服像轴
背景:乾隆帝八旬万寿图
马戛尔尼
推测英国社会对清朝的了解和态度是怎样的?
为什么英国民众会知道这次访华呢?
面对现在的局面,英国可能会采取怎样的手段呢?
马戛尔尼爵士跪在乾隆皇帝面前呈送「贡品」
背景:广州十三行(油画),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中国处于明显的 地位( )
出超
(参考课本第2页左下角注释)

中国人在烟馆中吸食鸦片
  鸦片战争的前十年,中国抽鸦片的人有一千二百万人之多。
  鸦片战争前40年,中国白银外流总量3亿至4亿银元!   
鸦片的危害:
经济上: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政治上:清朝统治者更加腐败。
军事上:军队战斗力削弱。
  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英、法、美等列强鸦片输入与中国白银外流表
年份 鸦片输入(箱) 白银外流(银元)
1800—1809 39691 51339100
1810—1819 74135 95288153
1820—1829 180169 211089961
1830—1839 344124 243958005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一边进行海防的整顿工作,逮捕烟贩,一边通知外国鸦片贩子,限期三天,将所有鸦片尽数上缴。
道光皇帝派遣钦差大臣——林则徐,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像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抗拒禁烟,唆使英商拒交鸦片。对于不肯执行命令的洋商,林则徐说:“如果胆敢违令,一经查出,货物一律充公,贩卖鸦片的商人一律处死。”
从4月到5月,林则徐收缴了110多万千克鸦片。
从6月3日到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1840年4月,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议会经过激烈地辩论,以9票的微弱多数(271对262)通过支付军费案,支持政府对华作战。1840年6月,英国军舰40多艘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英国首相巴麦尊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鸦片战争的导火索(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国的禁烟运动)
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对此你怎么看?
阅读课本第5页讲述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1月)
封锁珠江口
攻陷定海
直逼天津
威胁清政府
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
过程
第二阶段:(1841年1月—1841年5月27日)
英军强占香港岛
清政府宣战
英军进攻虎门
进攻广州,占领四方炮台,
签订《广州合约》
广州三元里附近的村民对求和行径无比愤怒,组织共同抗英,三元里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过程
第三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29日)
英军北上占领厦门、定海、宁波
进犯吴淞
攻占镇江
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清政府战败,屈服求和
过程
《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使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加剧了清政府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负担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五议港元”
3.《虎门条约》签订
内容: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4.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美国、法国除了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司法主权
贸易主权
司法主权
“租界”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沦为半封建社会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
开始开眼看世界
《海国图志》
魏源编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引导国人关注世界形势,促进了思想解放,
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一本书的两种命运
命运的抉择
材料一 宏伟的《海国图志》问世后,并未激起什么涟漪。据统计,当时中国有能力阅读这本书的人多达300多万,而《海国图志》在国内却只印刷了千册左右。及至后来,连谈论这本书,也成为禁忌。
材料二 《海国图志》在日本大受欢迎。从1854年到1856年,短短数年,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就有21个版本,占同一时期日本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1859年,同样一部书的价格涨了近3倍。《海国图志》在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掀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
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大清王朝对于近代世界的仅有的一些认识,无声无息得消亡了。历史的悲剧在第一次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复兴之路·千年局变》
04
历史反思
3.
1.
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得到哪些启示?
2.
落后就要挨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坚持与时俱进,增强综合国力;
匆忘国耻,振兴中华。
以史为鉴
英国
中国
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虎门销烟
中国战败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结果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开始
课堂小结
1.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就社会转型而言,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巩固练习
B
2.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C
3.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表格中《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
A.割香港岛
B.五口通商
C.协定税款
D.战后赔款
C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斜纹布 14.92 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