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戊戌变法 课件 (4)【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戊戌变法 课件 (4)【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20: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第4课 戊戌政变课程标准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1.背景: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_________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守旧2.双方交锋措施
(1)旧势力
①解除支持新政的光绪帝老师___________的军机大臣职务。
②任命亲信荣禄为____________,控制京津地区。
③大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对新政抵制。翁同龢直隶总督④荣禄等人暗中勾结,密谋由___________训政,以达到结束光绪帝主政、扑灭新政的目的。
(2)新势力
①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郞的职务。
②任命谭嗣同等“_______________”。慈禧太后军机四卿③拉拢_____________,却不识其真面目。
④游说列强支持落空。
特别提醒: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的斗争主要集中在人事任免权和军事控制权两个方面,其中,光绪帝和维新派明显处于劣势,从而加速了百日维新的失败。
袁世凯二、百日维新的失败
1.导火线
(1)1898年9月18日深夜,谭嗣同带着密谕拜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
(2)9月20日,光绪帝接见伊藤博文。
2.过程
(1)囚禁光绪帝:9月21日,慈禧太后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
(2)捕杀维新派:逮捕军机四卿和其他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出逃。28日,谭嗣
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________________”。
(3)废除新政:政变后除了_______________被保留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百日维新”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京师大学堂拓展点拨:守旧势力抵制和反对新政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维护自身统治权力,是反动的。维新派试图尝试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
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
1.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
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是寄希望于没有掌握实权的光绪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2.教训:在当时的中国,___________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漫长而又坎坷。
3.历史意义
(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_________、民主和富强,改良主义独立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欺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在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君主立宪制(3)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
流。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_________________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思想启蒙运动拓展升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发展起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变法的失败,证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1.从背景和条件来看: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背景和条件下发生的,其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
2.从纲领和内容来看: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要求光绪帝仿效日本、俄国的改革进行变法。光绪帝在变法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尤其是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适应了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3.从过程和形式来看:变法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4.从领导力量来看:领导这次运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1.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其直接目的是变法图
强、救亡图存。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尝试
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文化上,要求用资产阶级文化取代封建文化。推行资本主义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派以上书、办刊物、办学会、著述、论战等方式宣传变祖宗之法,学西学,兴民
权,这样不仅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同时,对封建思想和文化展开猛烈的抨击。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生存,力量薄弱,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而新势力的主要阶级来源就是民族资产阶级。旧势力的阶级根基封建势力在中国有千年历史,力量雄厚。悬殊的力量对比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2.重要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的策略不
当。如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典型例题 导致维新变法运动失去群众基础的主要原因是(  )
A.裁汰冗员,打击面过宽
B.废除科举,失去了知识分子的支持
C.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失去了农民阶级的支持D.变法诏令中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失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
【命题分析】 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是什么样的“群众基础”,这里的群众基础主要是指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人民大众。维新变法运动之所以没有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主要是因为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A、
B、D三项说法不正确。【答案】 C
【技巧点拨】 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
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是”“表现
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主要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此类题目的答案一般可以直接确认,题干往往可以和答案直接连缀成一个完整的陈述语句。复习时多看课文的主干部分。表述型选择题常从相关历史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设置干扰项。纵向设置的干扰项告诉我们平时要注意历史小专题的归纳和分类;横向设置的干扰项告诉我们要完整准确地掌握历史基本知识。
跟踪训练
下列关于百日维新失败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梁启超曾拜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
B.1898年9月,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成为政变的导火线
C.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D.京师大学堂是新政中唯一未被废除的措施
解析:选A。拜访袁世凯并希望他起兵勤王的是谭嗣同。
图文探究 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
(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
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是。(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
符”……
【综合探究】
(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年轻国君与“秀才”共谋国是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含义何在?
【思路引领】结合图文材料不难回答第(1)问和第(2)问中的前一问;第(2)问中的后一问,要结合该事件的突出特征进行思考回答;第(3)、(4)两问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戊戌变法运动的深远历史影响。【尝试答题】
(1)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
(2)光绪帝召见康有为讨论维新变法事宜。戊戌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维新派的主张。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通过变法而进行的现代化运动。
(3)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4)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变革”成为不可遏止的思想潮流,中国的近代化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止步。
一、学思之窗(教材P137)
想一想:谭嗣同这些言行反映了维新志士何种风貌?
提示:一方面表现了维新志士浓烈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对变法简单而偏颇的认识。二、本课测评(教材P138)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
存,力量薄弱;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要阶级来源的新势力力量有限;旧势力的阶级根基封建势力在中国有千年的历史,力量雄厚;且朝廷中慈禧和光绪帝是制约和被制约的关系;悬殊的力量对比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新势力在变法过程中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变法采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和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等等。?2.戊戌变法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体现了爱国性;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尝试,发展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和趋势;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学
说,抨击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就是促进近代思想的启蒙,就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影响;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三、学习延伸(教材P138)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试陈述自己的理由。
提示:(1)同意,主要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阶级本质方面分析。
(2)不同意,主要从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方面分析。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