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戊戌变法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戊戌变法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20:5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戊戌变法
学案
学习目标
识记:光绪帝变法的内容。
理解:分析维新运动发展的原因和政治实践。
运用:结合维新变法的内容评价光绪帝变法。
重点难点
重点: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难点: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学前思考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德国借口两名传教士被杀,突然出兵占领胶州湾,并无理要求租借胶州湾。
“胶州湾事件”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光绪皇帝立志变法图强,遂采纳康有为建议,下诏“明定国是”,进行变法。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这一局势,光绪帝加紧推行新政。“百日维新”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光绪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自主学习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百日维新的背景)
1.列强瓜分中国
时间
国别
强占租借地或割占领土
1897年
德国
1897年
俄国
1898年
法国
1898年
英国
2.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1)康有为不断上书皇帝
①1897年,
上书光绪帝,光绪帝未看到这份奏疏,但是这份上书被传抄,并在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刊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李鸿章等奉旨在
对康有为问话,并将康有为的新奏疏转呈光绪帝。在新的上书中,康有为主张学习
,进行
。这份奏疏后来被称为《
》。
③康有为还通过总理衙门向光绪帝进呈了《
》《
》等书籍,帮助
进一步坚定他开展维新变法的决心。
(2)维新团体的建立
①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
会,以


为宗旨。这是维新派创立全国性爱国政治团体的尝试,已初步具有
的性质。
②在保国会的影响到下,
会.
会.
会等到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3.爱国官员的要求:面对
的严峻形势,爱国官员,甚至像
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过变法,实现
,摆脱

思考:如何认识张之洞等人支持变法的行动?
二、百日维新
1.开端:在康有为等到人的推动下,
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宣布变法。历史上称为
,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又称“
”。(“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2.维新变法的基本内容
(1)政治方面:a告诫廷臣
,力行
;b鼓励官绅士民
,严禁官吏阻隔;c谕令各省督抚举荐
;d精简机构,裁减
;e取消
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
(2)经济方面:a设立
,鼓励
;b提倡私人
,采用
,奖励
;c设立

总局,鼓励商办

;d改革财政,创办
,编制
;e兴办
;裁撤驿站。
(3)文化教育方面:a改革
制度,废除
;b在各地成立
,在京师设立
,筹设

等专门学堂;c鼓励
办学,选派学生到
;d准许民间创办

;e设立
.组织翻译

(4)军事方面:建立
军队,装备
武器,按
练兵,还添造
,增强海军实力。
3.历史意义
(1)进步意义:光绪帝的变法上谕,基本上反映了
派的愿望和要求,这些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
的发展和
的传播,并给
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
,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局限性: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先前提出的“

”.设立
等主张。
资料补充
1.明治维新与百日维新比较
明治维新
百日维新
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武装倒幕取得成功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倒幕派实力强大,维新派掌握了明治政府的实权
皇帝没有实权,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行之有效
未提建立君主立宪这个要害问题,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
国际环境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集中力量侵略中国
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掀起爪分中国的狂潮
2.百日维新的特点
(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
(2)从宗旨上看:是要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渐进的变革中.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
(3)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此内容,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4)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
合作探究
1.学思之窗: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何种作用?
2.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与要求?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B)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下列关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活动和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著有《劝学篇》,全面维护封建纲常名教
B.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变革
C.进呈《日本变政考》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
D.保国会,促使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2.(A)百日维新措施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C.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D.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工商业
3.(A)下列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被光绪帝在进日维新中采纳的有(

①撤并政府机构
②改革科举制度
③实行君主立宪
④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4.(A)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达到高潮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保国会成立
C.百日维新
D.进呈《上清帝第六书》
5.(B)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错误的是(

A.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C.有利于科学文化的传播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6.(B)1897年后,推动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国面临的严重民族危机
B.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宣传
C.光绪帝的支持
D.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7.(A)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措施是(

A.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B.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C.向海外派遣留学生
D.提倡私人开办工厂
8.(A)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A.设京师大学堂
B.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
C.改革科举制度
D.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9.(B)面临瓜分大祸的严重危机,康有为的活动有(

①《上清帝第六书》
②成立保国会
③帮助光绪帝推行变法
④写了著名的《劝学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A)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措施有(

①裁汰冗员②废除八股取士
③设立农工商总局④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困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国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保国会章程》
材料二: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光绪帝为此说:“会为保国,岂不大善?”下令将文悌革职。
——《戊戌变法》全刊第二册
请回答:
(1)(B)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据材料归纳保国会的宗旨。
(2)(C)文悌代表哪一集团?其弹劾保国会理由有哪些?据材料二指出光绪帝支持保国会的根本目的。
(3)(C)据材料二分析保国会夭折的原因。
(4)(C)据材料指出保国会的性质,并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百日维新的背景)
1.列强瓜分中国
时间
国别
强占租借地或割占领土
1897年
德国
胶州湾
1897年
俄国
旅顺和大连
1898年
法国
广州湾
1898年
英国
“新界”和威海卫
2.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1)康有为不断上书皇帝
①1897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②李鸿章等奉旨在总理衙门对康有为问话,并将康有为的新奏疏转呈光绪帝。在新的上书中,康有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这份奏疏后来被称为《上清帝第六书》。
③康有为还通过总理衙门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帮助光绪帝进一步坚定他开展维新变法的决心。
(2)维新团体的建立
①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这是维新派创立全国性爱国政治团体的尝试,已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②在保国会的影响到下,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到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3.爱国官员的要求: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爱国官员,甚至像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亡的命运。
思考:如何认识张之洞等人支持变法的行动?
二、百日维新
1.开端:在康有为等到人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历史上称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2.维新变法的基本内容
(1)政治方面: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
(2)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
(3)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铁路.矿务和医科等到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的书刊。
(4)军事方面: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按新法练兵,还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3.历史意义
(1)进步意义:光绪帝的变法上谕,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这些措施的推行,有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局限性: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先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合作探究
1.学思之窗: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何种作用?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治国平天下”的责任,而且还是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者,更是破坏旧秩序的身体力行者。他们的相当一部分主张被光绪帝采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2.对光绪帝没有采纳措施的认识。
从光绪帝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看,他虽然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一些主张,但却根本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只字不提建立君主立宪制这个要害问题,这充分说明光绪帝的变法诏令决不是在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路线。这也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变法只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度的巨大力量。
3.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与要求?
提示: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激进主张,光绪帝的变法上谕,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但实际上维新派的实践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ACDCBAABDD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据材料归纳保国会的宗旨。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保国.保种.保教。
(2)文悌代表哪一集团?其弹劾保国会理由有哪些?据材料二指出光绪帝支持保国会的根本目的。
守旧势力。保国会“乱国”,保百姓不保清王朝。维护清王朝统治。
(3)据材料二分析保国会夭折的原因。
守旧势力的攻击和破坏。
(4)据材料指出保国会的性质,并分析其影响。
保国会是维新派发动和组织的爱国救亡团体。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