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09:3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1、《富国强兵的秦国》是选修改革这本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对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2、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改革,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应该将教材至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围绕社会转型,展开教学。
二、学生分析
(1)知识方面:第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商鞅变法,对商鞅变法比较熟悉;

第二,学生已经学完了三本必修课本,加上选修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的学习,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背景已经有了深入的掌握;

第三,课前已经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完成预习学案,老师也对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做了详细的批改,是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2)能力方面:第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已经有所掌握,如要辩证地、历史地评价历史事件,本课中要进一步训练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有意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在本课中将继续鼓励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质疑;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打破了传统三维目标的僵化模板,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进行了如下设置:
(1)仔细阅读课本第二到四目内容,自主完成【课前预习】的表格,初步感知商鞅变法的内容;
(2)结合春秋战国社会大转型的时代背景,阅读课本第一目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同时观看视频,体会商鞅变法的阻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3)背熟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析商鞅变法“强权”、“富国”、“强兵”的措施分别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4)结合课本第五、六目的内容,客观评价商鞅变法,掌握正确评价改革成败和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通过展示秦孝公《求贤令》的原始史料,感悟励精图治的统治者决心强国的魄力;
2、
结合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中舌战群臣的文本资料,以及影视剧《大秦帝国》中的相应片段,帮助学生感悟商鞅变法前的阻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之
所以决定选取影视资料,是因为通过阅读史料,发现这段影视资料基本符合史实,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当时的情况。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商鞅与秦孝公决心变
法的魄力。向学生灌输不畏强权,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见解与抱负的价值观。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是谁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的局面?
后人在感叹秦始皇的千古帝业的同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商鞅相(辅佐)孝公,为秦开帝业。(王充《论衡》)”王充认为,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那么王充的这种观点是否是正确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预设答案:秦始皇
——预设答案:商鞅变法
PPT
预习学案反馈
对课前预习情况进行点评
学生查缺补漏
PPT
商鞅变法的背景
秦孝公《求贤令》
商鞅舌战权贵,南门徙木
帮助学生认识到商鞅要想深入贯彻变法,富国强兵,必须严厉打击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势力,凝聚国力,强化中央和国君的权力
ppt
原始史料
视频资源
【课堂探究一】
商鞅变法“强权”“富国”“强兵”的措施分别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探究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2)小组长掌握好时间,时间为5分钟,做好讨论记录;
在学生相互质疑与解答的基础之上,教师进行讲评
Ppt
【当堂达标检测】


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青年,如果生活在:(1)梭伦当政时代的雅典(本邦公民);(2)商鞅变法时代的秦国,你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梭伦当政时代的雅典:经商,海外贸易,增加财富,以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商鞅变法时代的秦国:(1)打仗立军功以获得爵位和土地;(2)努力耕织,多打粮食以免除徭役;但建议别去经商,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能触犯法律;
Ppt
【课堂探究二】

在评判商鞅变法的成败时有人认为商鞅变法失败了,失败的理由如下:
论点一:商鞅本人被贵族陷害,车裂而死;
论点二:重农抑商,后患无穷;
论点三:焚烧诗书,文化专制,毁坏传统优秀文化;
结合课本第五、六目的内容,提出反驳意见。
思维引导: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如果说商鞅变法成功了,其表现是什么?(举出史实例证)
(3)在这样的引导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基本可以提出自己的反驳意见,
(1)首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尝试提出反驳意见,一般来说,学生只能给出部分反驳意见
(2)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给出思维性的引导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根据【课堂探究二】生成的知识:
(1)启示:1)不应以改革者个人的命运作为判定改革成败的标准,而应看其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应做到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
Ppt
体系构建
先让学生自主构建,老师指导
学生自主构建

课堂小结:

在春秋战国这一大变革、大转型的大争之世。一心要富国强秦的年轻君主秦孝公,遇上誓要一展抱负的法家士子商鞅,君臣相惜,筚路蓝缕。秦国乘着变法转型的东风,急流勇进,破浪前行,实现了华丽的黑色裂变。

今天,身处改革大潮中的我们,应该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学生齐读感悟历史
Ppt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整堂课的设计,在鼓励学生质疑,思维的引导,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和发现
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尤其要鼓励后进学生努力学习,主动提问。很多学生成绩跟不上就是因为学习不主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他们才
能真正学号历史。同时注意运用多种史料资源和相对客观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悟历史,贴近历史,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史料教学在历史学科方面的
应用。同时你教会你学生如何解读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