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 (1)【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 (1)【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09:35: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2张PPT。●新课导入
 商鞅变法严重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其子秦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后来商鞅只得回到封地商邑,发邑兵抵抗,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 历史上对商鞅的悲惨下场争议众多,有人认为是其咎由自取,更多的人则是扼腕叹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商鞅和商鞅的变法?我们学习了“富国强兵的秦国”之后,就可以对这一问题形成清晰认识。
●教法案例
1.“商鞅之死”一目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要抓准五个要点:(1)守旧贵族对新法的抵制和破坏;(2)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3)守旧贵族的反扑;(4)商鞅之死;(5)改革措施的继续推行。讲述本目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区别对待商鞅之死与变法的成功的区别,并补充史料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导致商鞅之死的原因和得出的启示。2.“富国强兵的秦国”一目是本课的重点,讲述本目时教师可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教材插图,补充史料从政治、经济、军事和秦国地位四个方面认识商鞅变法的作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进步,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3.“变法的历史局限”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三个要点:(1)变法实质是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2)变法的局限性表现。本目重点是局限性的表现,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用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线索,然后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商鞅变法,培养学生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演示结束1.原因
商鞅变法侵犯了_______的利益,受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2.结果
公元前338年,____________以谋反的罪名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商鞅兵败被杀。秦惠文王贵族3.影响
商鞅虽死,但他“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以及设县、____________等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什伍户籍1.性质
是一次较为彻底的____________改革运动。
2.作用
(1)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制度。
(2)为秦国的___________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对秦国以至_____________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历史富国强兵地主阶级3.表现
(1)政治上:打击瓦解了_______________制度,健全了_______________的职能,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____________,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3)军事上:___________,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旧的血缘宗法封建国家机器生产关系奖励军功1.轻视________,鼓吹轻罪重罚。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教化1.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进行的变法运动。
2.变法的根本目的和措施在于继续剥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保护和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建立起一套统治和剥削农民的制度。3.综上所述,商鞅变法都是封建性的内容,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1.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废井田开阡陌
【解析】 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是体现经济基础的变革,最能体现其封建化改革的性质。
【答案】 D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时代要求相一致,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2.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秦孝公坚持变法图强,重用商鞅并大力支持其变法活动,成为变法成功的坚强后盾。3.措施全面且相互配合
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且相互配合,确保了变法的实效性。
4.态度坚决且取信于民
严厉打击守旧贵族的抵制活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使变法内容得以深入人心。
5.注重舆论宣传的功效
法家思想主张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商鞅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6.处于有利的社会环境
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民风质朴和尚武精神充斥等因素,为变法提供了有利条件。2.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制【解析】 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创建了适合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C、D都是A的具体表现。
【答案】 A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太史公(司马迁)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思路分析】【尝试解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3)标准: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把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不同意。原因:因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要看其个人人品,更重要的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一、选择题
1.“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影响深远       B.体恤百姓
C.改革彻底 D.法令严酷
【解析】 商鞅变法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发展潮流,他本人虽下场凄惨,但他变法的措施在秦国继续推行下去,影响深远。
【答案】 A2.“身体未动,思想先行”。思想是行动的指针,下列思想认识与“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的说法不属同一类的是(  )
A.刑不上士大夫 B.礼不下庶人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克己复礼
【解析】 材料中的思想是保守的反对变革,A、B、D三项与之同类;C项是商鞅的思想,主张变法。
【答案】 C3.(2013·聊城高二检测)下列对商鞅变法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B.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C.连坐法的实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解析】 A、B、C三项都是商鞅变法的局限性;D项是变法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D二、非选择题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二 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公任商鞅……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通典卷一·食货》 材料四 (今商鞅)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商鞅的思想主张、实践、结局要据材料回答,说明的问题要据材料信息分析归纳得出,避免不审题,直接回答课本知识。
【答案】 (1)主张: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或法治。
(2)实践: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刑公族以立威;用流放边境的刑罚来压制舆论。(3)结局:变法使秦国富强;但商鞅本人身败名裂。
说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做保证;但改革者要法德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