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 (2)【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 (2)【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09:3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凤凰网曾以《重读商鞅》为主题,
结合学术界最新成果,重新解读了
商鞅变法。其中一些观点如:《史
记》中记载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已由
弱转强,秦献公已“常雄诸侯”;
军事变革中,墨者助秦献公强兵;
社会变革中,秦献公时已编民什
伍,犯法连坐;商鞅以军功爵位授田土的制度因允许土地买卖很快崩溃……可以说,这些与我们以前的认识完全不同。
请思考:
1.如何认识商鞅变法的作用?
2.商鞅变法有何历史局限性?一、商鞅之死
1.原因:
(1)贵族_____势力对新法的抵制与抗拒。
(2)_______去世,商鞅失去支持。
2.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保守秦孝公二、富国强兵的秦国
1.性质:一场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作用:
(1)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制度。
(2)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3.表现:
(1)政治上:打击瓦解了_________制度,健全了国家机器的职能,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___________,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血缘宗法土地私有制1.结合商鞅之死探究分析:
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柱。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分析: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商君所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提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2)材料中“务本”是什么意思?引用一句原文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提示:“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倾邻国而雄诸侯”。(3)对以上《奖励耕织》图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3.根据所学知识探究分析:
(1)秦军战斗力空前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秦国人民尚武精神浓厚。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2)秦军战斗力提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秦国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重大胜利,为打败六国进而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_________。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_____彻底划清界限。
(4)抑制商业,文化高压。轻罪重罚习俗结合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分析探究:
(1)商鞅变法有哪些局限性?产生这些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轻视教化,轻罪重罚,连坐法等。
原因:商鞅变法时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没有严苛的法律制度,变法难以顺利推行,变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争霸及兼并战争的需要,难免会牺牲人民的利益来达到改革的目的。(2)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思路分析】回答影响仍需从内容入手,无论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都应从当前和长远两方面考虑。
提示: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对后来秦朝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3)西汉时期,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也有人认为秦亡的根子早在商鞅时就已经种下。你如何看待?
提示:①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虽然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的影响,但更要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改革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②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依据其个人好恶,应该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主要标准。(4)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评价商鞅变法?
提示:应该辩证地、一分为二地认识商鞅变法,既要看到变法的积极作用,也应看到其历史局限性。【特别提醒】
商鞅变法与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进行的变革。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继续剥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保护和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建立起一套统治和剥削农民的制度。【知识点拨】
1.为什么说商鞅变法是一次成功的改革运动?
(1)从结果看:“商鞅虽死,秦法犹存。”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使秦国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2)从背景看: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迎合生产力发展需求。
(3)从影响看:除旧布新,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5)其他: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知识点拨】
1.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相同点。
(1)两次改革都有着富国强兵的目的。
(2)两次改革都涉及了对权贵利益的限制。商鞅变法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梭伦改革主张按财产划分等级,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3)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盛。2.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有何不同。
(1)性质不同:前者是奴隶性质;后者是封建性质。
(2)结果不同:前者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后者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全国提供了条件。
(3)推行方式: 梭伦改革采取中庸折中的方式,商鞅变法主张严刑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