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11 反对党八股(节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11 反对党八股(节选)(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7 09:0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
11 反对党八股(节选)
基础过关练
一、教材衔接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有两个名词:一个叫做“残酷斗争”;一个叫做“无情打击”。
C.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
D.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老爷”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
                             
                             
                             
3.请以“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例,从表达目的、听众感受的角度赏析作者引用歇后语的表达效果。(4分)
                             
                             
                             
4.分析下面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其好处。(3分)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
                             
                             
二、语用综合
(2025广东广州实验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0分)
  一篇文章可以比作一个团体、一所房子,( ① )。晚饭过后,炉火旁边,家庭中间的随便谈话是不成为一个单位的:母亲说起姑母那里好久没有来信了,弟弟说起邻家的猫生了四只小猫,父亲忽然提及某个同事的趣事,这简直可称为“话语的杂货摊”。还有,杂记册上所记的各条是不成为一个单位的:第一条记着明天下午三点要赴某君的约会,第二条记着一个感想,第三条记着一个同学的通信地址,这简直可称为“文字的百衲衣”。在随便谈话的时候,固然无须组织,多说几句无妨,少说几句也不要紧;当写杂记的时候,同样用不到组织,每一条和前条、后条全无关联,形式也简略到极点,只须自己看得明白就是了。但是,凡自成一个单位的意思或情感,无论用言语还是文字来发表,都必得讲究组织。
关于文章的组织,我国向来就有很多说法,这些组织法的由来当然也根据着说话和作文的经验;但是,如果认为一定的公式,凡说话、作文都要合上去,那就反客为主,( ② ),却是让文章公式拘束我们的说话和作文了。所以我们尽可以不管这些组织法,单从平日的生活经验讨究应该怎样组织我们的文章就是。这样讨究出来的结果不是公式而是原则,原则却是  A  可以应用的。
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便是“秩序、联络、统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这是“秩序”;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笋的处所,这是“联络”;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即使不怎样好,至少是可以独立的一个单位,至少是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一篇”了。
说到这里,听的人必然要问道:具体的组织方法怎样呢 这是无法回答的。因为各人所要发表的意思和情感  B  ,要有了具体的意思和情感,然后有具体的组织方法,凭空是无从说起的。然而也不妨举出一个总方法来,那就是“回问自己”四个大字。
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
B.偶然认识了火车上那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乘务员“北京话”。
C.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D.你看,如黛远山,由于过于浓绿,森然扑面。
3.请在文中A、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4.第一次看到文中加点的词语“接笋”时,小明不能理解,便去查相关资料,得知符合文中语境的含义是“       ”。这个词也写作“接榫”,小明看到这一点时就说,“如果是‘接榫’,那我不查资料也能理解了。”你觉得他的理由可能是:                              
                              。(4分)
5.本文出自一篇演讲稿。在演讲结束后,评委的评价中有这样一段话:
她的演说如果能举一些文章来作例子,必然更使我们感兴趣。但这一个缺点是可以原谅的。
你是否赞同“这一个缺点是可以原谅的” 请参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简要说明。(5分)
                             
                             
                             
                             
三年模拟练
(2025河北保定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9分)
  材料一:
在这篇演说中,毛泽东对作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的党八股这样一种有害的形式主义的文风,进行了深入揭露和批判。他首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指出党八股在党内已经有较长久的历史,尤其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有时竟闹得很严重”。毛泽东接着分析说,五四运动时期,我们反对了那种专门信奉孔夫子一套的老八股、老教条,提倡了民主和科学。但后来,在我们党内一些人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又产生了洋八股、洋教条。他们发展这种错误,以致成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东西。这些洋八股、洋教条在党内那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从而使今天开展整风运动,进行思想改造的工作还要费很大的力气。其次,毛泽东列出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即“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他指出,党八股这种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再次,他分析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产生的根源和实质,指出,这些东西在我们党内,是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从其思想实质来看,这三样东西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都不是无产阶级所需要的,而是剥削阶级所需要的。他进一步指出,因为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成分极其广大的国家,我们党是处在这个广大阶级的包围中,我们又有很大数量的党员是出身于这个阶级。因此,他们都不免或长或短地拖着一条小资产阶级的尾巴到党内来。“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狂热性和片面性,如果不加以节制,不加以改造,就很容易产生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洋八股,或党八股。”最后,毛泽东提出,要使党内的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就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必须联系中国的革命实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就是结论。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大辞典》)
  材料二:
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历来是我们党倡导的优良文风。毛泽东同志1942年就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严肃批评长而空的文章,把它比作是“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要求“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我们提倡“短实新”文风,“短”是排在第一位的。
大道至简,要言不烦。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不到200字,凝练传神,堪称典范;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不过114字,却追溯百年历史,缅怀万千英烈,言简意赅,铿锵有力。1975年,邓小平同志负责起草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报告,一共只有5000字,“也很管用”。话不必多,说透就行;文不在繁,管用就成。可见,文章因时而著,是长是短要看实际需要。
文章的好坏,不在篇幅长短;分量的轻重,不在文字多寡;学术水平,与长短没有直接关系。文章精彩与否,在于有没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是不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写文章的本领,在于把复杂的事情说明了,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群众看得懂的小短文,照样可以是好文章;而那些玄而又玄的文章,就算辞藻华丽,也毫无实际意义。
文贵简约。好的文风,能给党风和社会风气以积极影响。期待更多短而新、短而实的好文章!
(摘编自阎婷《让文章短下来》)
  材料三: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由此可见,文风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事,其背后有广阔的纵深。
那么,好的文风是什么样的 我多年和公文打交道的心得体会,一是“准”,二是“诚”。“不偏之谓中”“天下之正道”,是为准也;“不易之谓庸”“天下之定理”,是为诚也。
好文章的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其实就在一个“准”字。起初我觉得这只是最低标准,后发现它又是最高要求。
从内容上说,好的文章要具备“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归根到底还是准确性,该鲜明时你含糊,该生动时你呆板,那就还是不够准。
从形式上说,好的文章应该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作文给谁看、干啥用,动笔之前就得搞清楚,并匹配上合适的文体、长短、深浅、叙议、雅俗,还是要做到准。
文章不能无事,无事则会生非;察事不能含混,事昏昏则无法文昭昭;说事就会及人,及人要及根本。
写文章,改文风,是在遣词造句,更是在搞明白那些事。把事搞懂,把字码对,方才可能做到准。
文章做到准,需要心诚。“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只有做到最大真诚,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自己、最大程度激发他人、最大程度物尽其用。
我们党对改进文风有着优良传统,早在延安时期,著名的《反对党八股》一文,言辞犀利、鞭辟入里。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党风、促政风、转民风。今天,我们改进文风,就要真真切切察实情、求真理,规规矩矩不自欺、不欺人,做到外准而内诚、文准而心诚。
(摘编自杨小波《文准而心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毛泽东认为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必须废止,主张采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B.毛泽东在陈列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时,不仅有“空话连篇”的间接评价,还有“开中药铺”的比喻。
C.因为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是我们党倡导的优良文风,所以有时候那些长会、长话、长文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价值。
D.好的文章应具备“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准确性,在于一个“准”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阐述了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一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为读者阅读这篇文章提供了参考。
B.材料一使用了引证法,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交替,呈现了《反对党八股》一文的论证过程。
C.材料三的作者在陈述“何为好文风”这一观点的时候,融入了自我心得,具有主观性,不能算“准”。
D.材料二和材料三皆提到了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都是为了佐证文章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荀子《劝学》中,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
B.在以“我与图书馆”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小明套用王佐良的《上图书馆》完成了演讲稿。
C.文学社开展《乡土中国》阅读分享活动,小文引用其中的某些观点写出了自己的读后感。
D.鲁迅写作杂文《拿来主义》,观点鲜明,批判当时社会上的各种错误倾向,特别是对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
4.(论证方法)材料三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4分)
                             
                             
                             
                             
                             
                             
                             
                             
                             
5.若根据下表的评分标准(节选),材料二属于“一等”文章。请你根据“一等”文章的要求,从“内容”“表达”“特征”中分别各选一个点,简要说明材料二被判定为“一等”文章的理由。(6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内容 (20分) ①中心突出:论点鲜明,有针对性 ②内容充实:材料典型,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思想健康 …… ①主题明确 ②内容较充实 ③思想健康 …… ①中心基本明确 ②内容单薄 ③思想基本健康 …… ①中心不明确 ②内容不当 ③思想不健康 ……
表达 (20分) ①结构严谨 ②语言流畅 ③文体特征明显 …… ①结构完整 ②语言通顺 ③符合文体要求 …… ①结构基本完整 ②语言基本通顺 ③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 ①结构混乱 ②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③不符合文体要求 ……
特征 (20分) 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立意深刻 ②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③丰富:材料丰富,论证方法多样 …… ①较深刻 ②较有文采 ③较丰富 …… ①略显深刻 ②略显文采 ③略显丰富 …… ①个别语句有深意 ②个别语句较精彩 ③个别例子较好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一、
1.B “一个叫做‘残酷斗争’;一个叫做‘无情打击’”中的分号使用错误,当句子中没有逗号时,通常不使用分号,故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2.答案 “老爷”一词是反语,用来称呼那些写文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同志。这一称呼既生动形象,又辛辣讽刺,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写文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者的厌恶和讽刺之情。
3.答案 ①表达目的:作者用“懒婆娘的裹脚”这个当时众人皆知、人人厌恶的事物作比,写出了党八股的冗长、空洞,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党八股令人望而生厌的丑恶面目。②听众感受:作者引用生活中的歇后语,有利于增强文章的趣味性,调动听众的兴趣,促进听众对党八股“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这一罪状的理解和认识。
4.答案 类比论证。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写文章做演说要看对象的深刻道理。
二、
1.答案 ①就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单位 ②不是我们说话、作文
解析 ①处,根据后文提到的家庭间的随便谈话、写的杂记是不成一个单位的和第一段段末“但是,凡自成一个单位……必得讲究组织”可知,该段强调的是“自成一个单位”,且本段首句将文章比作团体、房子,所以此处强调的是文章自成单位,故可填“就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之类的内容。
②处,根据前后文可知,组织法应该根据说话和作文的经验,而不是用文章公式拘束我们的说话和作文;再由“凡说话、作文都要合上去,那就反客为主”可知,此处语境是在描述“反客为主”的具体表现,故可填“不是我们说话、作文”之类的内容。
2.D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杂记册比作“百衲衣”。A.拟人。“提醒”赋予“纺织娘”“油葫芦”以人的行为。B.借代。“北京话”代指乘务员,是借代的修辞手法。C.引用。引用了“秩秩斯干幽幽南山”。D.比喻。把远山的颜色比作女子画眉用的“黛”。
3.答案 (示例)A.随时随地 B.千差万别
解析 A处,前文说原则是从平日的生活经验讨究出来的,不是公式,组织文章运用原则不会反客为主,可见语境是说原则应用的普适性,可填“随时随地”。随时随地:在任何一个时间和任何一个地点。
B处,根据后文“要有了具体的意思和情感,然后有具体的组织方法”可知,具体的组织方法要以具体的意思和情感为依据,说明每个人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各不相同,可填“千差万别”。千差万别:指种种差别。也指差别很大。
4.答案 比喻前后衔接 “榫”是榫头,“接榫”就是连接榫头,这个词能让人直接联想到连接、衔接的意思,从而理解其在文中表示比喻前后衔接的含义。
解析 结合“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笋的处所”可知,此处在说文章前后衔接紧密,没有生硬之处,故符合语境的含义是“比喻前后衔接”。
“接榫”是木工工艺中的一个术语,“榫”是榫头,将一个构件的榫头插入另一个构件的榫眼,使两个或多个木构件紧密连接在一起,以达到稳固、契合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木工工艺有一定的接触或了解,即使没有专业知识,也大致知道“接榫”是一种连接方式。结合“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即使不通过词典解释,也能理解“接榫”在本文语境中是表示文章前后衔接的意思。
5.答案 (示例1)赞同。本次演讲主要阐述了组织文章的原则,侧重于理论层面。演讲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听众理解组织文章的原则,即从平日的生活经验出发去讨究如何组织文章,而非局限于具体的组织法,举例虽能让人更感兴趣但并非演讲的关键内容。因此,演讲者未举例子这个缺点是可以被原谅的。
(示例2)不赞同。从平日的生活经验出发讨究组织文章的原则,恰恰说明了生活经验的重要性。通过举例能将抽象的组织原则变得直观易懂,让听众切实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原则。演讲者未举例,使得演讲内容过于理论化,增加了听众理解的难度,从而降低了演讲的实用价值,所以这个缺点是不可以被原谅的。
解析 若赞同,可从以下方面思考。画横线的句子表明,这篇演讲的关键在于传达一种理论,让听众可以听完演讲后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去感悟组织文章的原则。演讲者在有限的时间内,重点是引导听众理解组织文章的原则,而非局限于具体的组织法。举例虽然能增加演讲的趣味性,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突出演讲的中心内容更为重要。因此,演讲者未举文章来作例子这个缺点在传达关键理论的层面上是可以被原谅的。
若不赞同,可从以下方面思考。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生活经验在讨究文章组织原则中的重要性,生活经验是丰富且具体的,而具体的例子能够将抽象的“秩序、联络、统一”的组织原则变得直观易懂。演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达组织文章的原则,更在于让听众切实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原则。对于听众,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写作中存在困惑的人而言,具体的文章的例子能有效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组织文章的原则。演讲者未举例,使得演讲内容过于理论化,听众难以快速将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从而降低了演讲的实用价值。所以,从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个缺点是不可以被原谅的。
三年模拟练
1.B “间接评价”错误,“空话连篇”属于直接评价。
2.C “具有主观性,不能算‘准’”错误。材料三的作者融入自己的心得,是为了以实践体验佐证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符合“准”的要求。
3.B 演讲稿需要有感染力,也需要有真挚的情感,“小明套用王佐良的《上图书馆》完成了演讲稿”,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也无法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对应,不符合“准确”和“心诚”的要求。
4.答案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表达效果:把写文章选择形式比喻成“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好文章在形式上要与具体的情境相适应的观点,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写文章应该如何选择形式。
解析 “从形式上说,好的文章应该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把写文章选择形式比喻成“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写文章选择形式本是抽象的内容,而“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则是具体的形象,通过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好文章的形式应根据对象、用途等而定,在形式上要与具体的情境相适应的观点,浅显易懂,贴近生活,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写文章应该如何选择形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生动性。
5.答案 (示例1)①中心突出:论点鲜明,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让文章短下来”展开论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②结构严谨: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头直言好文章要简短,接着指出文章要因时而著及文章好坏的标准,结尾重申文贵简约,结构严谨。
③有文采:多用短句,简洁典雅,第三段使用对仗句式(或排比),整散结合。
(示例2)①内容充实:材料典型,论据充足,能有力地支撑中心论点。
②语言流畅:语句通顺,没有语病,读起来非常流畅。
③深刻:文章开篇提到“短”是我们党倡导的优良文风,然后举国家领导人的文章进行论证,立意深刻。
(示例3)①思想健康:本文论述写文章的方法,倡导好的文风。
②文体特征明显:本文是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齐全。
③丰富:列举了大量事例,材料丰富,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解析 (示例1)①中心突出。标题即中心论点“让文章短下来”,论点鲜明;“提倡‘短实新’文风,‘短’是排在第一位的”“大道至简,要言不烦”“文贵简约”,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让文章短下来”展开论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②结构严谨。文章开头“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历来是我们党倡导的优良文风”,直言好文章要简短;第二、三段“可见,文章因时而著……实际需要”“文章精彩与否……言之有据”,指出文章要因时而著及文章好坏的标准;第四段重申“文贵简约”,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③有文采。多用短句,如“大道至简,要言不烦”“凝练传神,堪称典范”“言简意赅,铿锵有力”“话不必多,说透就行;文不在繁,管用就成”“文贵简约”等,简洁典雅;第三段“文章的好坏,不在篇幅长短;分量的轻重,不在文字多寡”使用对仗句式,“是不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为排比句式,这些句子读来朗朗上口;且文段整散结合,论述内容舒缓有致,富有节奏感。
(示例2)①内容充实。文章引用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观点和文章,极其典型,举例、引用的内容翔实有力,论据充足,能有力地支撑中心论点。
②语言流畅。全篇文章行云流水,条理清晰,语句通顺,没有语病,读起来非常流畅。
③深刻。文章开篇提到“开短会、讲短话……倡导的优良文风”,明确指出“短”是我们党倡导的优良文风;“毛泽东同志1942年就在《反对党八股》……批评长而空的文章”等,举国家领导人的文章进行论证,关照全党全国,立意深刻。
(示例3)①思想健康。本文题目为“让文章短下来”,提倡“短实新”的文风,论述写文章的方法要“因时而著”“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把复杂的事情说明了”,倡导好的文风。
②文体特征明显。本文是议论文,中心论点是“让文章短下来”,以《反对党八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等文章为论据,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进行论证,议论文三要素齐全。
③丰富: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如“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一共只有5000字”等,材料丰富;“严肃批评长而空的文章……要求‘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为道理论证,“毛泽东同志撰写的……堪称典范”为举例论证,“写文章的本领,在于……也毫无实际意义”为对比论证,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