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学案
巧建结构
自主探究
一、“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1.商鞅之死
(1)原因
①商鞅变法剥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和既得利益,遭到了 势力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②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新继位的秦惠文王身边的亲信诬告商鞅___________。
(2)经过:秦惠文王发兵捕拿商鞅,商鞅被迫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其尸体在咸阳附近被___________示众。
答案:(1)①贵族保守 ②谋反
(2)车裂
2.“秦卒行其法”:商鞅死后,他的“废井田”“___________”“重农桑”等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和设县、___________等政治体制也在秦国确立,再也无法动摇。
答案:开阡陌 什伍户籍
二、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
表现
内容
作用
性质
影响
经济上
从根本上确立了___________
激发了___________的生产积极性
___________阶级实行的较为彻底的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
为秦国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政治上
打击了___________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
一些制度如二十等爵制、___________制、___________法等长期得到沿用,影响深远
军事上
奖励军功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___________,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___________
答案:内容:封建土地私有制 宗法 作用:劳动者?县 连坐 战斗力 主动权 性质:地主 封建
影响:富国强兵 统一全国
2.局限性
(1)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___________重罚。
(2)商鞅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___________的推行以及轻罪重罚、征收___________、劳役沉重,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痛苦。
(3)商鞅变法并未与旧的___________、文化、___________彻底划清界限。
答案:(1)轻罪
(2)连坐法 户税
(3)制度 习俗
能力提升
忆一忆
商鞅变法的法令中有哪些触犯了贵族的利益?
答案: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想一想
商鞅之死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改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思一思
从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积极作用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改革,与时俱进。
想一想
有些人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根子或许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已经种下了。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案: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秦朝的暴政。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虽对秦朝有消极影响,但更要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
典例导析
【典例】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 )
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C.秦孝公的支持
D.人民的大力拥护
点拨:商鞅变法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根源主要是经济原因,即变法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答案:B
思维启示:生产力的进步与否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思维发散
【发散点1】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一是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根本原因;二是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符合秦国实际的改革措施;三是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四是秦孝公重用、支持商鞅变法,这是重要因素。
【发散点2】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答案:①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认土地私有制,废除井田制、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等旧制度,实行适应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需要的中央集权制度,还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形成、封建经济发展、增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措施,是地主阶级实行的较为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政治改革。②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后来秦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商鞅变法措施中也包括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控制等内容,其实行的严刑峻法和高压政策也有消极影响。
相关链接
1.“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商鞅本人虽然死在守旧势力的斧钺之下,但他“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等改革措施却在他死后保留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和设县、什伍户籍等政治体制也在秦国确立,再也无法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扑,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儒家的基本主张?
(1)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有:①“仁者爱人”: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②“克己复礼”: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该主张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的一面。③“为政以德”:孔子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孟子的政治思想:①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他主张尊王贱霸,实行王道之治;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主张天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②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天赋的道德意识,人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他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要求人们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