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10:0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案
单元高考聚焦
本单元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无论从探究改革成败的经验,还是从今天我国的政治经济改革的现实意义上看,这部分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从内容的角度上看,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是高考的重点。从命题的角度上看,把中国古代的改革与中国近现代改革进行纵向比较、把中国近现代改革同外国的政治经济改革进行比较等是高考可能选定的基本方式。21·cn·jy·com
单元专题归纳
一、对春秋战国时期风起云涌的改革变法的认识
1.出现原因
⑴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的改革,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各国的变法、改革就是这种要求的体现。21cnjy.com
⑵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
⑶法家思想的推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www.21-cn-jy.com
2.主要目的:改革旧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达到富国强兵和巩固统治的目的。
3.作用和效果: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旧制度、旧贵族势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社会转型。2·1·c·n·j·y
二、商鞅之死的原因及对后世改革的启示
1.原因
⑴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⑵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保护。
⑶商鞅使用“轻罪重罚”的政策,被打击的奴隶主贵族、官僚士绅,甚至普通平民对商鞅变法颇有微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启示
⑴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途。
⑵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改革,与时俱进。
⑶要想改革成功,我们必须像商鞅一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献身于改革事业。
⑷我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献身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
⑴对秦国而言:使秦国收到富国强兵之效,迅速崛起为当时的先进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⑵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二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模式。
2.消极影响
⑴对秦国而言
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②对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社会道德的支持。
⑵对后世而言
①商鞅迷信刑罚,用法过峻的做法,片面扩大了暴力的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
②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为后世所遵循,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③焚烧诗书造成人类文明成果的巨大破坏,对后世产生了长远而恶劣的影响。
四、战国时期改革对春秋时期改革的发展
1.改革内容
⑴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
⑵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确立了封建制。
①政治上: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②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③法治上: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
④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2.改革成效
⑴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
⑵战国变法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