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 测试题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 测试题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26 17:3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 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食在广州,“艇仔粥”所用的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大米 B.鱼片 C.食盐 D.葱花
2. 2024年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设置了多个补给站。下列物质中能为运动员提供能量的是( )
A.NaCl B.葡萄糖 C.CO2 D.H2O
3.2021年,科学家通过“化学/生化”途径,人工合成了淀粉。淀粉属于( )
A. 糖类 B. 油脂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4.中国的蚕丝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与蚕丝同属于天然物质的是( )
A.塑料 B.涤纶 C.棉花 D.钢铁
5.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科学家破解了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路径,有望低成本改善大范围人群的铁营养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玉米含淀粉等营养物质 B.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C.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D.该研究利于提高玉米的铁含量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请完成下面小题。
6. 旧废报纸、书籍应放入( )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物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7. 下列废旧垃圾中,其主要成分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玻璃瓶 B.塑料袋 C.旧不锈钢锅 D.易拉罐
8. 垃圾随意乱扔,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下列属于有害元素的是( )
A.钙(Ca) B.铁(Fe) C.钠(Na) D.汞(Hg)
9.202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采用光伏发电 B.加强大气监测 C.垃圾焚烧发电 D.汽车限号出行
10.下列有关营养与健康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后,大量饮用碳酸饮料
B.营养元素摄入量不受限制,越多越好
C.成人每天需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青少年需要量更大
D.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维生素,需大量摄入
11.化学在材料、城建、资源、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与能解决的问题不一致的是( )
A.分子破裂,原子重组B.回收雨水,再利用C.合成新药物D.将不同类别的材料优化组合
12.【新考法·跨学科】在生活中,家庭安全用药需要( )
①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②以适当的方法用药;
③用药时间准确;④用药剂量准确;⑤OTC为非处方药,没有毒副作用,可以自我诊断、自行购买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13.家庭劳动和学校活动是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下列劳动或活动项目与所描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
选项 劳动或活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锅里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锅盖能隔绝 O2
B 用墨书写或绘制书画板报 碳单质具有还原性
C 用厨余垃圾制肥料 厨余垃圾含 N、P、K 等元素
D 回收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难降解
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所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15.【新考法·科学技术】2023年我国实现了“固态氢能”发电并网,“固态氢能”是利用固体与氢气作用储存氢气的技术。“绿电”与“绿氢”转化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煤、风能都属于新能源
B.电解水制氢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的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
C.将储氢装置释放的氢气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氢分子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氢能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新考法·生活情境】(7分)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柴米油盐”和“锅碗瓢盆”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 “柴”:家庭厨房中使用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2)“米”:大米是我们的主要粮食,富含的营养素是    。
(3)“油”液态植物油和固态的动物油合称为油脂,若锅里的油着火了,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_,
(4)“盐”:厨房中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它是由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区分食盐和纯碱样品,可用厨房中的    (填物质名称)。
(5)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塑料盆 B. 陶瓷碗 C. 不锈钢水瓢 D. 玻璃钢
17.【新考向·科普阅读】(8分)
大豆异黄酮(C15H10O4),浅黄色粉末,气味微苦,略有涩味,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是天然的癌症化学预防剂。
点浆是制作豆腐的关键工序。点浆时常用到的凝固剂有盐类凝固剂,如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盐卤(如氯化镁等)或酸类凝固剂,如葡萄糖酸—δ—内酯(化学式为C6H10O6,简称GdL)。凝固剂种类对豆腐中异黄酮含量有影响。二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凝固剂添加量对豆腐的品质也有影响。将大豆泡发后,与水按1:4的比例磨成豆浆,以MgCl2为例,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
豆腐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不含胆固醇,容易消化吸收。但过量食用,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异黄酮属于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大豆异黄酮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大豆异黄酮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
(3)由图1可知,用_______凝固剂制作的豆腐异黄酮含量最高。
(4)判断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MgCl2添加得越多,豆腐的保水性越好
B.豆腐营养丰富,多吃对身体无害
C.大豆异黄酮是天然的癌症化学预防剂
(5)由图2可知,豆腐产率与MgCl2添加量的关系为:其他条件相同时,MgCl2添加量在0.35%~0.71%之间时,               。
18.(10分)醋酸钙[Ca(CH3COO)2]是国家允许使用的补钙剂之一。以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原料制备醋酸钙并回收蛋壳膜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碳酸钙属于 (填“酸”“碱”或“盐”)。
(2)写出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意排放CO2会引发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下列做法能减少CO2排放的是______(填序号)。
a.焚烧秸秆   b.发展火力发电   c.发展太阳能
(4)在反应Ⅰ中要制成石灰乳而不是澄清石灰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Ⅱ中醋酸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9.(10分)面包制作中常加入发酵粉。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图1实验,取少量发酵粉于试管中,加入3 mL稀盐酸,塞紧胶塞,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请你从发酵粉主要成分的性质、在胃液中的变化、以及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三个方面,解释为什么它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
(3)有同学取适量面包屑于试管中充分加热,面包屑逐渐变黄再变黑,试管口有无色液体生成。由此认为制作面包的面粉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你是否认同 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面粉经发酵后会产生乳酸和醋酸,虽经过烘焙,但依然会有一些残留。经过图2操作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5)面包中含有较多的食品添加剂,用于改善其品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都是有害的”,这种说法对吗 _____________(填“不对”或“对”)。
20.【新考法·传统文化】(10分)《梦溪笔谈》中有关于薯莨的记载:“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薯莨浸染工艺、种植薯莨的土壤成分及相关文化的保护、推广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薯莨浸染工艺
【查阅资料】同学们上网查到了用薯莨浸染丝绸的工艺,主要工序有:绞碎薯莨→过筛→调莨水→丝绸浸入→晾晒→过泥→洗涤→晾晒,最终制得有“软黄金”之称的莨绸。
【小组交流】同学们交流后认为,上述工序中,将薯莨绞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的莨绸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天然有机高分子”“合成有机高分子”或“复合”)材料。
任务二:探究种植薯莨的土壤成分
【进行实验】同学们在该基地内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通过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静置等一系列操作得到土壤浸出液,并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土壤浸出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________, 土壤中含有H+
步骤2 取少许土壤浸出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 土壤中含有SO42-
【反思评价】(1)经过了解,同学们得知之前种植者为使薯莨生长茂盛,施用了化肥——硫酸铵。施用硫酸铵,可以为植物补充 元素。
(2)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土壤中不含碳酸根离子,原因是 。
任务三:保护、推广莨绸文化
【交流讨论】我国建立了顺德莨绸保护基地,设有莨绸研发中心、莨绸博物馆和莨绸生活创意艺术馆等,以发展及推动莨绸文化产业。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莨绸文化,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新考法·生活情境】为了验证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维持70分钟,得到骨头汤1243mL,用仪器检测结果:每100mL骨头汤含有2mg钙。
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的钙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该物质难溶于水。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
(1)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   (填字母).
A.钙离子 B.钙元素 C.钙金属
(2)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    L骨头汤。
(3)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人体补钙的是   (填字母).
A.牛奶 B.某品牌钙片 C.氧化钙 D.碳酸钙
(5)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D3100IU(相当于2.5微克),碳酸钙1000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多少片?
第十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B 2. B 3. A 4. C 5. B 6. B 7. B 8. D 9. C 10. C 11. A12. B 13. B 14. D 15. D
解析 A.煤是一种化石能源,属于常规能源,不是新能源;B.“∞”表示氢气,电解水制氢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氢气的一端连接电源的负极;C.将储氢装置释放出的氢气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氢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因此氢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D.氢能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D选项说法正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7分)(1)CH4+2O2 CO2+2H2O
(2)糖类
(3)盖上锅盖(合理即可)
(4)离子 食醋
(5)D
17.(8分)(1)有机物 浅黄色粉末(气味微苦)
(2)2C15H10O4+31O2 30CO2+10H2O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GdL(葡萄糖酸—δ—内酯)(4)AB(5)随着MgCl2添加量的增加,豆腐产率先增大后减小,0.55%时最大
解析 (1)大豆异黄酮(C15H10O4)从组成上看,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且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大豆异黄酮为浅黄色粉末,气味微苦,略有涩味,这些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大豆异黄酮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图1信息可知,用GdL(葡萄糖酸—δ—内酯)能估计制成的豆腐异黄酮含量最高;(4)A.有图2信息可知,当添加MgCl2大于0.5% 时,保水性下降,故并不是MgCl2添加的越多,豆腐的保水性越好;B.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不含胆固醇,容易消化吸收,但过量食用,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C.由材料可知,大豆异黄酮是天然的癌症化学预防剂;(5)由图2可知,豆腐产率与MgCl2添加量的关系为:其他条件相同时,MgCl2添加量在0.35%-0.71%之间时,随着MgCl2添加量的增加,豆腐产率先增大后减小,0.55%时最大。
18.(10分)(1)盐
(2)CaCO3 CaO+CO2↑
(3)温室效应加剧  c
(4)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石灰乳中的氢氧化钙含量比澄清石灰水中高,更利于提高醋酸钙的产量
(5)使氢氧化钙完全反应 Ca(OH)2+2CH3COOH=== Ca(CH3COO)2+2H2O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9.(10分)(1)Ca(OH)2+CO2=== CaCO3↓+H2O
(2)NaHCO3 碳酸氢钠本身无毒,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钠盐也无毒,钠、碳、情、氧都是组成人体的常量元素(合理即可)
(3)否 面包制作需加水,因此不能判断面粉中是否含有氢、氧元素(合理即可)
(4)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5)不对
20.(10分)任务一:使过筛时得到更多的含有薯莨的物质,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汁液 天然有机高分子
任务二:变红 硝酸钡溶液(或者氯化钡溶液)

(2)(NH4)2SO4+Ba(NO3)2==BaSO4↓+2NH4NO3
(3)该土壤显示酸性,会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硝酸银溶液
任务三: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合理即可)
解析 任务一:上述工序中,将薯莨搅碎的目的是使过筛时得到更多的含有薯莨的物质,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汁液;制得的莨绸是从自然界获得的,则莨绸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任务二:步骤1实验结论为土壤中含有H+,则操作为向土壤浸出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会观察到溶液变红色;步骤2取少许土壤浸出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硫酸铵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可为植物补充氮元素;硫酸铵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铵,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实验探究可知土壤中含有氢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者不能大量共存,因此不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
任务三:展示中国文化的方式有多种,可以网络推广,可以展厅展示等。
4.2C15H10O4+31O2 30CO2+10H2O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