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10:05: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二单元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第1课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线索梳理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开始不断壮大,提倡“人生而平等”的权利意识获得广泛的宣扬。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议会与王权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1625年查理一世即位,他不仅坚持其父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而且将这种思想贯彻到现实的政治生活之中。为解决自己的财政危机,查理一世避开议会擅自征收赋税,这极大地损害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为抗议国王的胡作非为,议会于1628年通过《权利请愿书》试图约束王权,但查理一世罔顾民情,于次年解散议会,强行征收税收,议会与王权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英国无议会期间,查理一世推行更加反动的政策,一方面实行宗教迫害,使得许多清教徒背井离乡,另一方面征收早已经废除的“船税”,引起人民极大愤慨,终于在苏格兰爆发了反抗查理一世暴政的起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以后,英国议会颁布《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专制的纲领性文件。
基础梳理
资本主义在封建母体中的孕育
经济发展
都铎王朝积极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并获得迅速发展。
“圈地运动”使得许多资本主义的农场和牧场出现。
工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也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的壮大
力量壮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
宗教形成——清教。
思想形成——反对“君权神授”以及“人生而自由”的权利意识、法律至上、王在法下。
向君主呈递《权利请愿书》
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
政治上,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推行专制统治。
经济上,推行由王室操纵的垄断制度,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无法自主经营企业。
宗教上,迫害“清教徒”。
议会与王权的矛盾,双方矛盾的焦点是法律至上或王权至上;矛盾的导火索是税收问题。
《权利请愿书》
目的——抗议和约束王权的滥用。
内容——财产和人身安全,议会决定税收。
结果——国王擅自征税,解散议会。
提交《大抗议书》
社会矛盾的激化
查理一世的暴政——实行宗教迫害政策,不经过议会擅自征收赋税。
议会与王权斗争——长期议会的召开,使得议会成为反对封建专制的中心。
2.《大抗议书》
(1)内容——反对专制,要求自由和议会权利。
(2)实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
名词解释
[重要人物]
1.伊丽莎白一世: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她出任英格兰女王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而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在位时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国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国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培根这样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在此期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开始确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史称“伊丽莎白时期”,也被称为“黄金时代”。
2.查理一世:英王詹姆士一世的第二个儿子,1612年,其兄威尔逊亲王亨利去世后成为王储。 1625年,继位为英国不列颠,即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称查理一世,并与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妹妹莉雅妲·玛利亚公主结婚。他一生奉行个人独裁,曾三次解散国会,最终于1649年1月30日被处以死刑。他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公开处死的国王。
狩猎时的查理一世
[重要事件]
1.圈地运动: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发生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丧失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成为被迫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为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封建农业经济向资本主义农业的转变。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为以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2.“五爵士事件”:英王查理一世在位时,与议会在税收问题上的矛盾日益激化。查理一世为了进行对外战争,需要议会通过征收更多的赋税供他使用。但在第一届议会时(1625年6月至8月召开),议会只同意查理征收一年的吨税和磅税。吨税和磅税都属关税,议会这项决议对查理一世是个打击。查理既无法从议会的正常税收中得到足够的金钱,就实行“强迫借贷”(所谓“强迫借贷”即国王不经议会通过而任意征收的捐税,凡拒绝交纳者,即加以迫害)。结果发生了“五爵士案件”。1627年3月,五个爵士因拒绝交纳“强迫借贷”而被捕。五个爵士要求对他们按法律进行正常审理,或者交保释放。最高法庭拒绝保释,但关于国王是否有权不指出罪行而任意逮捕人的问题,也未加明确判定。1628年不得不将五个被捕者释放。“五爵士事件”作为导火索直接导致了英国议会在1628年通过《权利请愿书》。
[重要名词]
1.《权利请愿书》:17世纪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位时,国王企图借助议会的力量来解决财政困难的局面,遭到议会的拒绝,查理一世就实行“强迫借贷”,并且严惩拒绝缴税者。议会为了表示抗议,于1628年通过《权利请愿书》,规定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收捐税,不出示具体罪证不得任意捕人,和平时期不得随意实行军事法,不得任意在居民家驻军等,这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王权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查理一世开始批准了这一请愿书,但随后就对其进行任意的曲解改动,并继续不经议会同意就自行征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权利请愿书》成为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重要渊源之一。
2.《大抗议书》:164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一个重要文献。全书共204条,列举了查理一世在无国会期间滥用职权的行为,要求政府保证工商业自由,实行政府对议会负责的统治制度,成立长老派教会组织等。这份文献是最早提出了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基本原则,成为革命初期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政治纲领。其目标在于建立君主立宪政府,以保证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3.清教: 16世纪中期,英国国教会(新教安立甘宗)内部出现一种改革运动,其思想源于加尔文主义。清教徒接受加尔文教教义,要求废除主教制和偶像崇拜,减少宗教节日,提倡勤俭节忍,反对奢华纵欲。玛丽女王曾推行天主教复辟政策,大批英国国教徒被迫逃到瑞士、荷兰、德国,他们在当地受到了新教思想的影响。伊丽莎白女王继位后,那些流亡国外的英国国教徒回国后,他们构成清教徒的主体。清教运动对17世纪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长期议会:为了解决战费问题,英王查理一世于1640年11月3日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一直延续到1653年4月20日,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成了反对以查理一世为首的封建王党的领导中心,一般将它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5.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早期阶段。在16~18世纪,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还没有过渡到大机器工业时代,这一时期的生产组织比较分散,商人通过供给原料、收购成品而进行原始资本的积累。手工工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规模大、分工细、劳动生产效率获得提高,这些为日后向机器工业过渡提供便利条件。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最迅速的是英国。
6.新贵族:17世纪前后英国特有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的身份是贵族,但是由于他们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活动,在利益上同新兴资产阶级有相同的诉求,因此成为英国革命时期反抗王权的重要力量。现在的历史研究者也认为,实际上新贵族只是一种“社会称呼”,他们实际上是多种社会成份混合在一起的社会阶层。
重点解析
重点一:《权利请愿书》与《大抗议书》的异同
颁布时间
背景
核心内容
影响
《权利请愿书》
1628年
查理一世滥用王权,漠视议会传统,不经议会任意征税并通过“强行借贷”的行为引发人民不满。
(1)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向人民征税或借债。(2)任何人如未被指出其具体罪状,不得加以逮捕。(3)任何人如无法庭判决,不能被剥夺财产。(4)不可让士兵强占民房。(5)在和平时期不能用军事法对公民进行审判。
主要围绕“征税”的议题,对国王的权力进行限制,虽然查理一世随后解散了议会,但是也明确反映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大抗议书》
1641年
查理一世更加横征暴敛,与议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开始,议会必然会通过限制王权,进行变革的决议。
(1)揭露了无议会期间国王查理一世的过失和滥用职权的行为。 (2)谴责封建暴政,反对封建专制制度。(3)批判反动的宗教政策。(4)谴责君主对议会权力和人民自由的漠视和损害。(5)重申了议会下院拥有决定征税、拨款等权力,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政府对议会负责等。
提出了废除封建特权,反对专制统治的要求和口号,反映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的政治纲领。
共同点
以法律限制王权,国王不能随意征税,不能随意侵犯人身自由。
重点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概况
历史阶段
矛盾概况
詹姆士一世时期(1603—1625年)
詹姆士一世在政治上宣扬“君权神授”,推行专制统治;经济上推行由王室操纵的垄断制度;宗教上迫害清教徒;财政上企图增加税收。英王与议会的矛盾开始激化。
查理一世统治前期(1625—1629年)
查理一世即位后,财政状况更加恶化,遂逐渐绕过议会征收赋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的代表不断抵制国王的各项政策,随着英国被拖入同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国王与议会围绕税收问题的矛盾更加激化。1628年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试图对于王权尤其是税收的权力进行限制。之后,查理一世不仅曲解《权利请愿书》的内容,甚至在1629年干脆解散了议会,使得英国长达11处于无议会阶段,王权与议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查理一世统治后期(1629—1649年)
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更加肆无忌惮,在征税问题上,他用罚款方式,向个人单独地“劝捐”及强行征收长时期停征的“船税”;在宗教政策上,他进一步强化国教的统治地位,迫害清教徒,强行在苏格兰等地推行英格兰的宗教管理方法。查理一世的政策进一步触犯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和社会下层民众的利益,也威胁到苏格兰等地方势力的利益,英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起来。1640年查理一世恢复议会,也标志着英国革命的正式爆发,1641年议会通过《大抗议书》,对于国王的专制统治进行批判。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国王与议会终于兵戈相见。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年)
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统治时期,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旧势力与新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水火不容。在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英国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史料汇编
一、英国的《大抗议书》
【史料原文】
《大抗议书》摘录(1641年12月1日)
(26)在国王的土地所有权的借口之下,剥夺了人民对那些介乎高水标与低水标之间的土地的权利。
(27)肥皂、食盐、酒、皮革 、煤以及类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
(28)限制臣民所享有的居住、贸易和其他利益的自由。
(31)以人口减少为名,把耕地变为牧场,继续扩大牧场,而从臣民的口袋中榨出无数的金钱,对国王陛下又无任何可观的利益。
(41)无法律根据而设立许多新的法院。枢密院只是根据自己的命令,力图在自由管业、财产、诉讼和行动等方面对臣民加以拘束。
(44)为折偿监护金,使许多家庭被勒索过重的罚金,以致它们的财产削减,甚至有些陷于破产。
(54)对人这样折磨为难,以致大量的人口为逃避其悲惨的遭遇,都离开了王国,有些人跑到新英格兰或美洲的其他地方去,有些人则跑到荷兰去。
──引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史料解读】
作为英国议会与封建专制君主斗争的重要的文件,《大抗议书》形成于1641年。这里引用的史料为《大抗议书》的部分原文。仅就以上摘录的片段而言,《大抗议书》抗议并揭露查理一世的暴政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无法律依据,剥夺人民享有的土地权利;其二,垄断人民的生产资料,实行必需物品的专卖;其三,限制和漠视人民的自由;其四,榨取人民的财产,征收苛捐杂税;其五,无法律依据,滥用行政权力限制人民的自由;其六,随意勒索人民的罚金,致使百姓破产;其七,推行宗教迫害的政策,导致大量的清教徒逃离英国。
总之,《大抗议书》颁布的背景已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后的1641年,它的很多内容已经涉及到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实际上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反抗查理一世的革命纲领,鉴于此,查理一世仓皇逃往英国北部的诺丁汉。1642年,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竖起王军大旗,向议会宣战,英国内战爆发。查理一世纵然拥有强大的王军,但向新世界宣战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为英国革命辩护
【史料原文】
约翰·弥尔顿对于专制暴政的批判
?“英国民族身上被套上了重重的枷锁。”如果把这枷锁套在那个力图奴役自己同胞的人身上又怎样呢?如果被套上枷锁的这个坏蛋是应当被征服的人又怎样呢?至于我国其他人,毫无疑问都是非常满意的。现在战争已使国库空虚了,他们用自己的金钱维护了自己的自由。
你(按:指撒尔马夏斯)又抬出了那些无聊的犹太法学家。你说国王是不受法律约束的,但根据这些法学家的意见,“一个国王如果让自己的王奴受到削弱,就是犯了危害王室罪。”这样说来,国王既受法律约束,又不受法律约束。他们可以成为罪犯又可以不成为罪犯。象你这样永远自相矛盾的人,简直和矛盾之神是一对挛生兄妹。你说上帝把许多王国送给尼布甲尼撒受奴役。我承认他在某一段时期曾这样做过(见耶利米书第27章,第7节)。但只要你做得到,我就请你证明他把英国民族送给查理·斯图亚特当了一分钟奴隶。我不否认上帝让那些人受奴役,但我从没有听说过上帝把那些人送给任何人去受奴役。
如果在暴君的势力压倒人民的地方可以说是上帝把人民送去受奴役,那么在人民的势力压倒暴君的地方,为什么就不能说上帝使人们获得了自由呢?如果昏君的暴政是由上帝那里得来的,那么,我们的自由为什么不能说是由上帝那里得来的,根据阿摩司书第3章的说法,一国之中的任何灾变,没有一样不是上帝 所降的,如饥馑,瘟疫,叛乱,仇敌等等都不例外。但国家对其中的任何一样是不是会不竭力加以驱除呢?他们虽然知道这是上帝所降的,但只要是办得到的,他们都应尽力驱除,除非是上帝在天上坚持发出相反的命令。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民族的力量比暴君大,为什么就不能驱逐暴君呢?我们为什么要认为一个匹夫漫无节制的欲望是上帝指定的公众之害,而不能说全国自行节制的权力是上帝赐予的公众之福呢?一切自由人的国家与社会决不会支持这种毫无意义的原则,也不会让这种黑暗的疫区存在。这简直是使全国生灵涂炭以填满一两个暴君的欲壑,把人类降到禽兽的地步。因为暴君一旦被捧到一切法律之上,就会利用这种法律,把人当牲畜来统治。
──摘自弥尔顿著《为英国人民声辩》,何宁译,商务印书馆1978版
【史料解读】
约翰·弥尔顿是英国的诗人、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在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而奋斗,代表作《失乐园》与荷马的《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这里引用的文字是弥尔顿于1650年出版的《为英国人民声辩》一书中的片段。当时撒尔马夏斯作为欧洲大陆支援英王查理一世,反对英国革命势力的代言人,他认为君权乃是神授的。弥尔顿对于撒尔马夏斯的言论进行了批判,此书虽为政论文,但是其中隐含着丰富的民主思想,认为当暴君蹂躏践踏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必要推翻他。
通过以上所引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弥尔顿对于民主政治的坚持和“人民主权”思想的尊崇。首先,“人生而自由”的权利不受任何人侵夺,因为这些权利是天赋的。18世纪的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开篇即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对于奴役人民自由的封建枷锁,弥尔顿认为应该勇敢地去打破它,并且可以把枷锁放在那些奴役人民的暴君的头上。我们要知道,弥尔顿出版此书的时候,英国的查理一世已经被处死,这里显然弥尔顿是为英国人民的这一行为进行辩护。其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认王权至上的合法性。王权如果不受约束和限制,那么这样的王权之下的君主就会沦为欺凌百姓、草菅人命的暴君,他就会把人当畜生去统治。
三、查理一世的独断专制?
【史料原文】
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观
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我行我素,最终引发了英国革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动荡,17世纪就是在冲突与动荡中度过的。问题是:革命是不是必然的归宿,革命的命运不可避免?从詹姆士和查理的统治过程来看,情况未必。詹姆士和查理最大的失误,就在于他们在该退让的时候不肯退让,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斯图亚特王朝和他们的都铎王朝先辈们不一样,都铎朝君主在不得已时总是会退一退的,这在伊丽莎白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詹姆士和查理却没有这种机巧,他们无论如何不愿做实质性的让步。这两种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统治观:对都铎君主来说,他们知道权利的基础是民族,没有民族做后盾,王朝就没有立身之处。詹姆士和查理则深信自己的权力来自上帝,上帝之下,便是君主——所谓“君权神授”,民族并不存在于他们的政治语汇中。正因为如此,他们不能容忍议会的存在,而恰恰在议会问题上,他们惹怒了民族。但即便这样,矛盾还是可以化解的,遗憾的是,詹姆士和查理一意孤行,终于把民族逼上了造反的路。社会变革的方式不只革命一种,只有当其他道路都被堵死时,才会不得已发动革命。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155页
【史料解读】
以上引用的文字,是国内著名的英国史专家钱乘旦先生对于英国革命爆发前夕,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作的评价和阐述。对于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而言,王权来自于上帝,即“君权神授”。这种封建专制思想显然与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格格不入,与此同时统治者不懂得“与民争利”的害处,忽视既有的议会传统,从而引发了革命的火药桶。就所引文字的内容而言,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解读:
其一,政治权力的运作需要智慧,更需要宽容与妥协的精神。英国王权的扩张并不是从斯图亚特王朝才开始的,早在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等在位时,我们都可以看到王权不断扩张的影子,但这无碍于都铎王朝尤其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归根到底,社会矛盾的化解需要矛盾双方适时退让和妥协,不如此矛盾只会继续激化。
其二,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本质上是国王与人民的关系。实际上,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矛盾的焦点不外乎国王与议会孰轻孰重,国王与法律孰轻孰重的问题。詹姆士一世与查理一世显然把这一问题简单化,认为自己的王权无关乎人民只关乎上帝,孰不知没有人民的支持与后盾,王权只能是无源之水。
其三,革命是社会变革的最后一种选择。在我们中国人的语境下革命成为“正确”“进步”的代名词,实际上就社会变革的形式而言,革命的代价是最大的,是流血最多的。英国人深谙此道,把一场不流血的革命称为“光荣革命”,可是深谙此道的显然不包括詹姆士一世与查理一世,他们一意孤行,肆意征收赋税,甚至随意解散议会,终于亲自把一条条变革的大门关上,只留下一条“革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