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1:趣味唱游
能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音乐游戏、角色扮演和舞蹈表 演等,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
学习任务2:聆听音乐
聆听或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 的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简要描述音乐 表现的形象与内容;能跟随音乐的节拍拍手或走步,并对二拍子、三拍子音乐做出 相应的体态反应;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听觉经验区分相同或不同风格的音 乐,并借助律动、舞蹈、色彩或线条等予以表示。
学习任务3:情境表演
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动作创编或即兴表演,与同伴一起体验表 现造型、扮演角色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根据一定的情境、主题或表演要求进 行创编和表演。能编创简单节奏或旋律,配合表演。
2.教材分析
乐曲《捉迷藏》,通过对儿童所喜爱的游戏“捉迷藏”的描绘,塑造了孩子们机智灵活的音乐形象。乐曲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的音乐材料简洁,乐曲的力度时强时弱,乐曲的速度时快时慢,演奏的音区时高时低,好似小朋友们捉迷藏时,时隐时现,躲躲藏藏、追逐、逗趣的情景。第二段的音乐舒展,加之调性的变化,描写了孩子们在捉迷藏时摸索、推测,从犹疑到确定的情景。第三段为再现段,乐曲由弱至强,不断向高音区模进,在热烈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具备简单的音乐知识,但注意力还是较短。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听音乐时,能投入到音乐中去,跟随音乐一起摆动身体,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学习目标
1.聆听钢琴曲《捉迷藏》,体验乐曲充满童趣的欢乐色彩,并乐于随着音乐进行游戏表演。
2.聆听模唱主题旋律,对其速度、力度、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分析,感知这些音乐要素在刻画音乐形象上的作用。
3.认识钢琴琴键及音名和唱名,明白他们之间关系;了解作曲家丁善德及其作品。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聆听模唱主题旋律,对其速度、力度、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分析。
学习难点:感知这些音乐要素在刻画音乐形象上的作用。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聆听钢琴曲《捉迷藏》,体验乐曲充满童趣的欢乐色彩, 导入部分 1.学生自由回答:丢沙包、木头人、捉迷藏…… 2.认真聆听思考 1.师:同学们,平时在课间的时候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游戏呢?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音乐,他表现的是下朋友们做游戏的情景,你们听一听它表现的是那种游戏? 认真聆听 大胆发言
目标1 新知新学 活动一:完整聆听 1.游戏捉迷藏。 3.自由发言 活动二:聆听A乐段 2.认真聆听,思考回答。 力度时强时弱 速度时快时慢 音区时高时低 3.学生按照老师的问题顺序回答。 脚步的力量时强时弱 跑步的速度时快时慢 身体的高度时高时低 4.看课件发现秘密。讲一讲自己的发现。 6发现了。 7跟老师的琴模唱旋律。直到多数同学能够记忆为止。 8.三次。 9讨论设计动作造型。 10.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游戏。 活动三:聆听B乐段 1.认真聆听自由回答 2.在老师的语言指导下随音乐表演动作。 3.再次聆听做出选择。 4.一名学生到前边练习,其他学生判断。 活动四:聆听A’乐段 1.聆听判断回答。第一乐段 2.A’ 活动五:完整表现音乐 1.个别同学表演,其他同学观察。 2.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六:认识琴键和音名 1.钢琴。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 2.认真聆听,理解掌握。 3判断回答。 4回答:do re mi fa sol la xi 5.认真聆听并理解。 6认真记忆 7连线 活动一:完整聆听 1.完整聆听,回答问题。 2.出示课题《捉迷藏》 3.师:为什么你认为这首乐曲是表现捉迷藏这种游戏,而不是其他游戏?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二:聆听A乐段 1.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到底是为什么呢?请随老师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2.师:首先我们来聆听乐曲的A乐段,请同学们思考乐曲的力度、速度、音区都有什么样的变化? 3.师:接下来我请一位同学来做捉迷藏的游戏,你来找一个地方躲起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的动作,脚步的力量有和变化?她跑动的速度有何变化?身体的高低有何变化? 4.师:刚刚我们分析的音乐的力度、速度、音区的变化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5.师:这就是我们一下就听出这段音乐是描绘捉迷藏这个游戏的原因。看来这位作曲家观察的可真仔细,用音乐把小朋友们的藏猫猫的形象表现的活灵活现。真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 6.师:在A乐段里有一些旋律重复出现了好几次,你们发现了吗? 7.师:瞧就是这些旋律。我们来模唱一下,看等会谁能听出来它重复了几次? 8.师:我们来听A乐段,判断这个旋律共出现了几次? 9.师:轻声讨论,变换三次不同的造型,可以相互交换造型, 10.师:我们随音乐一起藏一藏把。注意音乐响起时开始跑动,动作随音乐要有力度、速度、高低的变化第一遍快结束的时候定造型,音乐再次响起时再跑动,重复三遍。 活动三:聆听B乐段 1.师:接下来我们聆听B乐段 听一听它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是下边的哪位小朋友?为什么? 2.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选对了,给出的理由也非常符合音乐描绘的形象的动作。那位同学愿意到前边对音乐表演这个小朋友的动作? 3.师:B段音乐除了速度变慢了,在节奏和情绪上又有什么变化呢,老师每个问题给了两个答案,请同学们听一听、选一选! 4.师:我们已经聆听了两个乐段了,我想考验一下大家,我行对于刚才认真听讲的孩子来说一定是非常容易的。 活动四:聆听A’乐段 1.师:还有最后一个乐段,听一听和前边哪个乐段相似? 2.师:如果用字母表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字母来表示和A乐段的相似? 活动五:完整表现音乐 1 挑选几名同学到前边分角色表现音乐。 2.师:所以说你认为谁表演的好或不好?为什么? 活动六:认识琴键和音名 1.师:同学们刚才回答的非常好,那么谁能告诉我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两架钢琴分别叫什么钢琴? 2.师:不管是三角钢琴还是立式钢琴,他们都是由88个黑白琴键构成。其中每7个白琴键为一组,这七个白键都有固定的音名,音名就像人的大名一样是一直不变的。黑键程两个一组,三个一组循环出现,其中两个一组第一个黑键的左下方的白键的音名是C,然后向后依次音名为DEFGAB. 3.师:同学们理解了吗?那谁能告诉我这三个白键的音名是什么? 4.师:这些琴键除了有音名以外还有各自的唱名。唱名我们学过是什么? 5.师:唱名不像音名那样不是固定不变的,就像人的小名,一个人只有一个大名,但是小名可能有好几个,C这个音名它的唱名可能是do也可能是mi……你们理解了吗? 6.师:当1(do)=C的时候,他们的关系是这样的,请认真记忆,我一会儿要考验大家,看谁能作对,有奖励哦。 7.师:谁愿意上来连一连 认真聆听 回答依据 认真思考 大胆发言 用词准确 表现动作能与音乐密切配合 思维活跃 理解透彻
目标2 拓 展 部分 认真聆听。 师:今天我们聆听了这么有趣的音乐,它的作曲家就是丁善德爷爷。 丁善德,是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昆山。 著名钢琴演奏家、作曲家。曾举办“丁善德声乐、钢琴作品音乐会”主要作品有大型器乐曲《长征交响曲》《新中国交响组合》,大合唱《黄浦江颂》,钢琴曲《儿童组曲》等。《儿童组曲》中有跳绳、扑蝶、节日舞蹈、捉迷藏、郊游五首乐曲组成。 认真聆听 尝试记忆。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音乐来源于生活,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丁善德爷爷那样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板书设计 捉迷藏 (钢琴) A+B+A’
作业设计 发现一下你周围喜欢的音乐。
课后反思:(共18张PPT)
捉
藏
迷
老鹰捉小鸡、丢沙包、木头人、猫抓老鼠、捉迷藏、投沙包……
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游戏?
这段音乐好像在做什么游戏呢?
捉
藏
迷
01
力度:
速度:
音区:
02
03
A乐段
时强时弱
时快时慢
时高时低
A乐段
脚步力量:
跑步速度:
身体高低:
时强时弱
时快时慢
时高时低
观察动作
音乐
力度
速度
音区
A乐段
重复了几次?
三次?
A乐段
轻声讨论
变换三次不同的造型
可以相互学习交换动作
随音乐一起藏起来吧!
B乐段
谁的音乐?为什么?
B乐段
速度:变慢了
节奏:
密集
宽松
情绪:
明朗欢快
甜美抒情
√
√
想一想 连一连
A乐段
B乐段
A乐段
B乐段
宽松的
密集的
明朗、欢快地
甜美、抒情地
节奏
情绪
和那一乐段旋律相似?
( )乐段
A’
捉迷藏
A:藏
B:捉
A’:藏
捉迷藏
钢琴
三角钢琴
立式钢琴
钢琴
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xi
C D E
1(do)=C
想一想 连一连
xi
丁善德
丁善德,是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昆山。
著名钢琴演奏家、作曲家。曾举办“丁善德声乐、钢琴作品音乐会”主要作品有大型器乐曲《长征交响曲》《新中国交响组合》,大合唱《黄浦江颂》,钢琴曲《儿童组曲》等。《儿童组曲》中有跳绳、扑蝶、节日舞蹈、捉迷藏、郊游五首乐曲组成。
好
学
好
习
吧
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