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1.8天气的影响【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了解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不同人对同样天气的反应可能是不同的。
●知道利用天气知识,可以积极应对天气变化。
科学思维目标
●分析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目标
●利用图、表等记录和整理天气预报的信息,交流应对天气变化的合理办法。
态度责任目标
●关注天气对人类生产(农业、渔业等)和生活的影响,对研究天气产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3 ~ 4年级学习内容“10.1 天气和气候”的第②点“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在本单元前面7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天气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对天气变化有直观的感受,知道天气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但是,他们对天气的影响的认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浅层次的,特别是对于“不同的人们对各种天气的反应以及怎样合理应对不同的天气变化”等只有零散的认识。本课作为单元的总结课,重在联系生活,探讨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学到的天气知识,积极应对天气变化。
本课是单元最后一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以学生熟悉的“周末天气好,我们去秋游”作为情境导入,聚焦于“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有哪些影响?”的问题,展开应对天气变化的探讨。探索板块,先让学生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判断周末是否适合出游,然后提供多种天气预报信息,探讨从事不同生产劳动的人们,怎样合理应对不同的天气变化,再就某一种特定天气,探讨不同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反应。研讨板块,一是梳理学生的家乡常见的几种恶劣天气,交流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二是探讨不同的人对“好天气”的认识是否一样,并通过举例说明。拓展板块的内容是角色扮演游戏,请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演一段“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的小话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据天气预报信息,寻求合理应对不同天气变化的办法。
难点:理解不同的人对于同样天气的不同反应。
(四)教材解读
本课情境:以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呈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周末天气好,我们去秋游”,前半句指天气情况,后半句指人们对应的活动,显示天气与人们活动的紧密联系。图片中的一家人,因为周末的好天气而心情愉悦、兴高采烈地去秋游,揭示了本课的研究主题。
聚焦:让学生在“周末天气好,我们去秋游”的情境中思考“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有哪些影响”,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天气的研究兴趣。
探索1:分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提前记录本周末的天气预报信息(教师记得提前布置);二是对学生记录的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周末的天气是否适合出游活动,将天气与学生的生活关联思考,体现关注天气的意义。
探索2:梳理天气预报中的各种天气信息,组织学生讨论不同天气情况对人们的各种活动造成的影响,并说一说合理的应对办法。这份记录表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记录表中,最后进行全班交流。
探索3:是探索2的后续。不同的天气对人们的活动会造成影响,同样的天气也会对不同的人造成不一样的影响,人们会有不一样的反应。教师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辩证地看待天气对人们的影响,理解天气对人类影响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两幅图片周围各有4个圆圈。在左边一幅图中,可让学生根据图中的天气说一说不同人的反应。右边一幅图的周围是待填充的圆圈(“刮风”可以替换),让学生在范例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一种天气(范例是“刮风”),然后填充从事不同活动的人,再根据填充完成的图进行交流,说一说人们的反应。
研讨1:融合探索2的活动,说一说家乡常见的恶劣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研讨2:融合探索3的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的人对“好天气”的认识是否一样。研讨中,结合当地常见的天气现象和某些工种或职业的人员,组织学生深入思考,避免空谈,切实让学生感受到天气对人们有影响的事实,从而理解关心天气的重要性。
拓展1: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知道天气对人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从而拓展天气影响的研究内容。
拓展2:通过角色扮演的小话剧,形象地感知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小话剧的形式生动有趣,教师事先要准备好相应的头饰,让学生在自导自演的情境中具象感受。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不同的人们,对各种天气的反应以及怎样合理应对不同的天气变化”,话剧“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中角色扮演所需的头饰。
教师:天气预报视频、多媒体课件、各种天气预报的信息、“天气变化与应对办法”记录表。
(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1.聚焦: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有哪些影响?
因为是单元最后一课,教师可以从组织学生回忆单元学习内容出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梳理,然后聚焦“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有哪些影响?”。
2.探索:天气的影响与应对方式
探索1:天气的影响。
教师可以谈话导入:“本周末天气怎么样?适合出游吗?”根据学生事先准备的周末天气预报信息,组织全班一起分析周末的天气状况, 研判是否适合出游。最后师生一起归纳: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出行。
探索2:不同的人对同一天气的合理应对。
教师呈现几天的天气预报信息,和学生一起梳理出各种天气情况(下雨、高温、大风、下雪等),选择其中几种天气情况,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从事不同活动(劳动)的人们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该如何合理应对?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天气对人们的影响很大,不同的人对同一天气的应对办法 是不同的。
探索3:同样的天气,对从事不同活动(劳动)的人的影响。
教师出示范例图,引导学生思考:同样的天气,对不同的人造成的影响一样吗? 他们会有什么反应?让学生根据图中的天气说一说不同人的反应。接着,呈现一幅待填充的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一种天气进行组内讨论:从事不同活动的人,在该种天气情况下,他们的反应如何?各小组记录完整图示后准备全班交流汇报。最后师生一起归纳:面对同一种天气状况,从事不同活动(劳动)的人们的反应是不同的。
3.研讨:融合探索展开研讨
研讨1:融合探索2的活动进行研讨。研讨当地常见的恶劣天气是什么,以及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我们是如何合理应对的。如果当地没有恶劣天气,可以某地的典型恶劣天气为例展开研讨。通过研讨,让学生更加理解天气与我们关系的密切性。
研讨2,可以融合探索3的活动进行研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哪些天气是你所喜欢的‘好天气’?哪些天气是你不喜欢的‘坏天气’?对于我们说的‘好天气’,不同的人的认识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试着分析原因,以此帮助学生发展辩证思维能力,建构“天气好坏没有固定标准,天气始终影响着我们”的认识。
4.拓展:角色扮演感受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本环节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课前做好有关准备。第一,建议教师课前为学生提供相关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第二,提前准备简单的头饰,课内可以根据学生的角色进行简单的绘制加工。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认领角色,小组分工,学生即兴发挥,用小话剧形式演绎并呈现“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通过表演,拓宽学生对“天气的影响”面上的认识,呼应课题,总结单元教学意义。课堂上的小话剧,建议学生课后继续,力求人人参与。
(七)教学评价建议
课堂教学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小组为对象,根据各组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是否能围绕“如何合理应对天气变化”等问题展开思考、讨论,小话剧表演设计是否合理等。本课的自我评价可以只对小话剧表演进行评价,如表所示。
“天气的影响”自我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态度 积极参与小话剧的设计、表演
认知 小话剧设计科学、合理
体验 感受到表演科学小话剧的乐趣
记录单:周末的“天气预报”记录单要提前让学生进行记录。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周末的天气预报信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的记录表仅仅是一个样板,教师可以自行设计个性化的记录表样式。下面的空格栏中,可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常见的恶劣天气进行补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天气带来影响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应对的办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