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教案
●新课导入
通过对专制思想和民主思想以及民主力量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制势力斗争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民主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用民主代替专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同时,在近代社会里,许多国家的民主化进程是反反复复,充满着坎坷与曲折。下面就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近代的中国社会,来探讨面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冲击,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
●教法案例
1.
关于第一目“中体西用”的教学。建议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通过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强,西方的思想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日益强劲的冲击等史实理解“中体西用”主张提出的背景,以洋务运动、早期维新派等的有关主张说明“中体西用”主张的发展经过,同时应明确指出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最初几年是其实践。
2.关于第二目“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的反应”的教学。建议教师应讲清洋务派和顽固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分歧和相同点,早期维新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的不断深入,教师可在学生熟练掌握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反应内容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分别代表洋务派和顽固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然后让一名学生担任记者,随机对各小组的同学进行采访,对各小组代表回答的情况由学生代表评判组给出客观公正的评判,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西方民主思想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意义与今天西方意识形态对于我们的意义有根本的不同。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1.从“中体西用”的思想到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思想的发展过程。(重点)2.洋务派、维新派与革命派对待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态度的差异。(难点)
“中体西用”
1.背景
(1)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强劲。
(2)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2.含义
(1)“中体”:坚持以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儒家的“伦常名教”为治国之本。
(2)“西用”:在“中体”前提下,学习利用西方近代在科技文教等领域先进的东西。
3.演变
(1)萌发:魏源等人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以“制夷”。
(2)初步提出: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时。
(3)明确提出:维新运动时期,直接使用“中体西用”的概念。
①代表人物:张之洞、孙家鼐。
②代表作品:张之洞的《劝学篇》。
③作用:成为反对维新思想的武器。
4.影响
(1)是洋务运动的思想纲领。
(2)是清末新政最初几年的主旨。
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
1.地主阶级
(1)分歧
①顽固派:学习西方违背“祖宗成法”和“立国之道”。
②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达“自强”“求富”的目的。
(2)相同点:都主张维护封建统治制度和“纲常名教”,反对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2.民族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
超越“中体西用”,具备一定的民主政治思想
维新派
主张实行“变政”,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
民主共和制
(1)兴中会的誓词中,孙中山就提出“创立合众政府”。(2)邹容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时,主张恢复人民民主权利。(3)宋教仁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建立共和制度。(4)孙中山主张同时进行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政治革命”和解决民生主义问题的“社会革命”
对“中体西用”的认识
1.含义
“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学为用”,是清朝统治阶级对待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中国传统政治奉行的原则,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2.背景
“中体西用”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外有西方的经济侵略,内有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内外交困的清政府,遇到了“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为应对这一局面,清政府中一部分开明官僚在与对手打交道的过程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
从根本目的看,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旨在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从具体目的看是为了“剿发捻”(镇压农民起义)和“勤远略”(抵御外侮)。
4.评价
(1)进步性:尽管“中体西用”有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身的局限,但其在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开阔人们视野、追求新知方面有积极作用。它是对冲突中的中西方文化的一种调适,是落后文明接受先进文明的一种选择。
(2)局限性:“中体西用”思想在清晚期流行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个世纪,在其指导下进行的一系列政治运动都失败了,原因在于其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文化,不敢突破夷夏之防,甚至利用其作为抵御改革潮流和学习西方的工具。在学习“西学”的同时也限制了西学的发展,在巩固“中体”的同时也妨碍了“中体”的变革,最后导致失败。
1.对“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正确理解是( )
①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②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③主张改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④反对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中体西用”思想是主张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中国的纲常名教和专制统治。③明显不符合题干材料,故D项正确。
【答案】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表现
1.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呼吁中国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2.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派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比维新派又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为武器,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
2.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
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1897年”这一信息。“最近三年”指甲午战争后的三年,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和发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现君主立宪,故选B项。
【答案】 B
(2013·沈阳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监察御史张盛藻为反对1867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而上奏说:“朝廷必用科甲(科举考试)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以技艺夺造化,则干天怒;以仕宦营商贾,则废民之业。”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天下事有本有末……就六事而言,练兵、简器、造船、筹饷,其末也;用人、持久,其本也。至其大本,则尤在我皇上一心。”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材料二 张之洞在《劝学篇·同心第九》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吾闻欲救今日之世变者,其说有三:一曰保国家,一曰保圣教,一曰保华种。夫三事一贯而已矣。保种必先保教,保教必先保国。……国不威则教不循,国不盛则种不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张盛藻和王文韶各自的观点。两人的观点主要区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之洞的核心政治主张。属于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设问解读
第(1)问归纳张王两人的观点,及两人观点的不同之处。第(2)问回答张之洞的核心政治主张,及其属于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
材料解读
材料一:张盛藻反对向西方学习,坚持儒家及科举取士;王文韶主张中学为本,一定程度上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解答思路
第(1)问应从材料一中分析概括,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从“主张”、“反对”等角度归纳,二者观点的区别可从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方面概括。第(2)问依据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这一史实便可依据所学基础知识回答其主张、所属派别。
【尝试解答】
(1)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核心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派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张盛藻反对兴办新式学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西方算学和先进的技术,主张坚持八股取士制度,以中学为根本,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王文韶主张重用封建人才,坚持封建制度是根本,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展洋务运动是细枝末节的事情。
区别:张盛藻坚持盲目排外,王文韶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西方文明的进步性。
(2)核心主张: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立场,以儒家学说来捍卫封建统治。政治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阶级和阶层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他们首先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在实践中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归于失败。进而维新派和革命派又提出了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想法,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甚至结合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和借鉴。历史就是在不断地否定中得到发展和进步的。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魏源等有识之士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目的是( )
A.抵御西方列强侵略
B.适应“西学东渐”的需要
C.跳出“天朝上国”的羁绊
D.用西方政治思想改造中国
【解析】 魏源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因此他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制夷”,即抵御外来侵略。
【答案】 A
2.(2013·福建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解析】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阐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根据材料信息“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可知,该评论认为其顺应了近代化的潮流。
【答案】 A
3.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分歧和争论的焦点在于( )
A.要不要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
C.要不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要不要坚持传统“纲常名教”
【解析】 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洋务派和顽固派都坚持传统“纲常名教”,维护清朝统治,反对西方的民主制度。
【答案】 C
4.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进行认真研究,特别关注西方议会制度,并为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和实行议会政治绘制了蓝图的是( )
A.严复
B.梁启超
C.宋教仁
D.孙中山
【解析】 宋教仁经过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说的认真探究,对它们的议会政治特别关注和欣赏,翻译了有关英美政治制度方面的著作,为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和实行议会政治,绘制了他理想中的蓝图。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
( http: / / www.21cnjy.com )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作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
材料三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早期的民主思想有何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2)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上述中国探索民主思想的实践说明了什么?
【解析】 第(1)问涉及到材料一、二,结合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可以看出此时中国社会出现了早期近代思想,统治者不再完全坚持传统,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君民共主”相结合,反映了思想领域里的新变化;产生的原因要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去分析。第(2)问分析材料三与前两则材料相比的进步性,要抓住其主张的特点;原因分析要结合此时社会特征。第(3)问综合分析三则材料,从中反映出近代思想不断发展、实践到完善。
【答案】 (1)特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原因:①国内:封建君主思想根深蒂固;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西方民主思想缺乏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充分发展。②国外:西方列强入侵,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2)进步性:明确提出推翻专制统治,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因: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家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3)民主思想与实践不断发展完善。
一、选择题
1.(2013·合肥高二检测)林则徐、魏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解析】 A、B两项均不符合鸦片战争后的史实;D项不是其主要作用;其主要作用在于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答案】 C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学”主要是指中国的教育制度
B.“西学”主要是指西方的近代科技
C.该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D.洋务运动是该思想实践的具体表现
【解析】 教育制度仅是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一个方面,故A项的表述不正确。
【答案】 A
3.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解析】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人物,他认为仅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先进制度,即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从“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可知,材料反映了维新派批评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答案】 A
4.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集团分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派:甲派主张“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乙派认为“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这反映出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 )
A.对待外洋事物的态度
B.对待清政府的态度
C.对待外国侵略者的态度
D.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
【解析】 材料中可以看出两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待外洋事物的态度存在根本分歧。而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待外国侵略者和农民起义的态度。
【答案】 A
5.郑观应在《盛世危害》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欲致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解析】 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欲致强……改良政治”可知郑观应认识到要想强国富民必须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选择C项。
【答案】 C
6.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解析】 清朝末年,西方在工业革命的促进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心意思西器制作方法大多来源于中国,可以看出该诗作者的盲目自大。
【答案】 C
7.近代一位历史人物认为:“盖自三权鼎立之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描述的是( )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制
C.中体西用
D.君主立宪制
【解析】 从材料中“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的信息说明政体为君主立宪制。
【答案】 D
8.大力赞扬卢梭等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的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呼吁用革命手段“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恢复人民本应有的民主权利。这种观点应属于哪一政治派别(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革命派
【解析】 材料中主张用革命手段“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可见应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部分清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员提议修筑铁路,遭到部分守旧势力的反对。理由是:“自强之道,不务修道德,明政刑,而专恃铁路,固已急其末而忘其本。”指责修筑铁路违背“祖宗成法”,会引起天下大乱。
材料二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代表了哪些派别的观点?
(2)材料一与材料二两种观点有何异同?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主张有何进步之处?试找出两种主张存在差异的原因。
【解析】 第(1)问可结合材料有效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参考所学知识予以判断。第(2)问和第(3)问应结合三个派别的基本主张进行对比,并从其各自的阶级立场角度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答案】 (1)顽固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2)异: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
同:维护封建统治和“纲常名教”。
(3)进步之处: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西方的议会民主政治制度。
原因:“中体西用”说是地主阶级开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没落的旧制度;而材料三中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由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其目的在于发展资本主义。阶级立场的不同,是两种主张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由者,凡所欲为,理无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此如有人独居世外,其自由界域,岂有限制?为善为恶,一切皆自本身起义,谁复禁之?但自入群而后,我自由者人亦自由,使无限制约束,使入强权世界,而相冲突。故曰:人得自由,而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此则《大学》絜矩之道,君子所恃以平天下者也。
——严复《群己权界论》
材料二 “而常语之称自由,则与有议院等”。故言其民自由,无异指其国之立法。
——严复《宪法大义》
材料三 国大民众,而行宪法,代议所不能不用者也。
——严复《宪法大义》
材料四 三权者,前已及之,立法权,行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司法权也。中国自古至今,与欧洲二百年以往之治,此三者,大抵不分而合为一。至孟德斯鸠《法意》书出,始有分立之谈,为各国所谨守,以为稍混则压力大行,民无息肩之所。顾考之实事,亦不尽然。
诸公勿视立宪为甚高难行之制。笃而论之,其制无论大小社会,随地可行;行之而善,皆可以收群策之效,且有以泯人心之不平。
——严复《宪法大义》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严复的主要政治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政治观点产生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严复政治思想的认识。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得自由,而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与有议院等”“无异指其国之立法”概括。第(2)问严复政治观点产生的原因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考虑。第(3)问谈对严复政治思想的认识,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不足。
【答案】 (1)个人自由必须以不损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人的自由为前提;西方自由以立宪为特征,以议院为标志;代议制民主和法治是西方自由民主体制的重要特征;主张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政体。
(2)19世纪末,民族危机深重;近代留学风潮;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3)严复的自由民主思想体现了西学东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历史趋势,有利于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但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状况的限制,并未能真正推动中国的政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