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课件 (1)【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课件 (1)【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19:25: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19张PPT。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2010年5月1日,上海成为世界的
焦点,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上海世
博会成为世人了解中国现代文明,了
解世界最新文明成果的窗口。早在100
多年前,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郑观应就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中提出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他是主张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第一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先代的梦想终于实现。请思考:
1.中国的早期维新派是从什么派别中脱离出来的?
2.他们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一、“中体西用”
1.背景:
(1)鸦片战争后,_________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强劲。
(2)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
习。西方文化2.含义:
(1)“中体”:坚持以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儒家的“_______
___”为治国之本。
(2)“西用”:在“中体”前提下,学习利用西方近代在科技文
教等领域先进的东西。伦常名教【合作探究】
1.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变化:由鄙夷到师夷。
影响: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3.演变:
(1)萌发:_____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
学习西方国家的“_____”以“制夷”。
(2)初步提出:19世纪60年代_________兴起时。
(3)明确提出:维新运动时期,直接使用“_________”的概念。
①代表人物:_______、孙家鼐。
②代表作品:张之洞的《_______》。
③作用:成为反对_________的武器。魏源长技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张之洞劝学篇维新思想4.影响:清末统治者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1)是_________的思想纲领。
(2)是_________最初几年的主旨。
【合作探究】
2.怎样理解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与“西学”的含义及其二者
的关系?
提示:“中学”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
“西学”指的是西方先进的器物和技艺,也包括西方科技文
教等。主要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和封
建传统文化。“体”是治国根本,是最终目的。“用”为
“体”服务,是途径和手段。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二、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
1.地主阶级: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封建统治制度西方的民主制度2.民族资产阶级:
(1)早期维新派:超越“_________”,具备一定的民主政治思
想。
(2)维新派:主张实行“变政”,实行_________制。
(3)革命派:主张_________制。
①兴中会成立誓词中,孙中山就提出“_____________”。
②_____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时,主张恢复人民民主权利。
③宋教仁主张实行_________,建立共和制度。
④孙中山主张同时进行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_________”和解
决民生主义问题的“_________”。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创立合众政府议会政治邹容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一、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
1.洋务派和顽固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
(1)相同点:维护封建统治和传统文化。
(2)不同点:是否用西方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学习西方以自强——仁义礼信御辱)。
2.维新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
(1)早期维新派: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界限,具备君主立宪思想。
(2)晚期维新派:比早期维新派思想更系统;有政治实践。 3.革命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
(1)态度:比维新派更进步(提出民主共和制)。
(2)体现:理论上提出三民主义;实践上进行辛亥革命。
【名师指津】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和阶层从各自角度出发,主张向西方学习,虽然都失败了,但使历史在不断否定中得到发展和进步。 二、革命派比维新派在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上有了明显进步的原因
1.奋斗目标更高:民主共和制——最早体现在兴中会誓词里。
2.宣传力度更大:民主反清革命思想——邹容、宋教仁等。
3.思想体系有创新:三民主义——孙中山把西方政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4.政治实践更深入:辛亥革命——中国一次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名师指津】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只是实现的方式不同:维新派在现实政治中主张温和的改良主义(君主立宪),而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民主共和制)。作为资产阶级,他们都具有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这也决定了他们的救国实践最终不能成功。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普遍的原则,是从西方传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材料三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演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主思想的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2)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所反映的思想的进步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解题分析】第(1)题材料一中的“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这一观点容易误解为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实际上这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一些西方的“民主”做法,实行开明的君主专制。材料二中“本”和“术”的表述,就是近代所讲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取决于经济基础、思想状况及政治状况,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低,人们对西方民主思想的认识程度不够和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第(2)题注意材料中的几个动词“倾覆、建立、废除、实行”,再结合出处孙中山,可知他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因主要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思想家和革命家的探索、实践及推动等。
答案:(1)特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因:封建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对西方民主思想缺乏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2)进步性:明确提出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因: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家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