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博雅明德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再生稻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稻茬的潜伏芽萌发,在适宜的温、光、水、肥条件下长成稻株,抽穗成熟的水稻。在我国东部地区,再生稻一般在4月插秧,8月上旬收割第一茬稻后使稻茬侧芽继续萌发、长穗,约2个半月后稻谷可再次成熟,产量约为第一茬的1/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气候角度考虑,下列省区中最适宜采用再生稻种植模式的是( )
A.内蒙古 B.海南 C.黑龙江 D.安徽
2.在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双季稻种植区改种再生稻,主要原因是再生稻( )
A.总产量更高 B.生产成本低
C.土地利用率高 D.技术要求低
3.为使再生稻高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因地适时早播②培育优质稻种③规模化大棚种植④提高机械化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再生稻是指在头茬水稻收割后,利用未收割的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从气候角度考虑,适合种植再生稻的地区主要是那些阳光和热量不够种植两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多的地区。安徽省地处南北方交界地带,热量条件不足以种植双季稻,最适宜采用再生稻种植模式,故答案为:D 。
2.种植双季稻需要进行两次播种、收获,成本较高,再生韬是头茬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再生、抽穗成熟的水稻,不需重新育秧、移栽,生育期短,因此成本低于双季稻,在一些原来种植双季稻的地区也改变为种植再生稻,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再生稻产量较低、技术要求高,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故答案为:B 。
3.①适合种植再生稻的地区主要是那些阳光和热量不够种植两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有多的地区。因地适时早播可以有效利用热量条件,延长水稻生长期,提高产量,故①正确;②培育优质稻种有利于再生稻高产,故②正确;③规模化大棚种植成本太高,不适合水稻等大田作物,故③错误;④提高机械化水平对提高水稻产量影响不大,故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
(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河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村落布局常依山就势,呈现出带状、团状和阶梯状等空间形态。下图为当地某山谷示意图,图中甲山坡为传统村落分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图示山谷民居坡向选择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潮与取水 B.防寒与取水 C.采光与防寒 D.采光与防洪
5.该地多数民居采用合院式布局,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强光照射 B.抵御冬季严寒
C.避免洪水威胁 D.减轻地质灾害
6.推测Ⅰ、Ⅱ、Ⅲ区域内村落的空间形态分别为( )
A.团状、带状、阶梯状 B.带状、阶梯状、团状
C.团状、阶梯状、带状 D.阶梯状、团状、带状
【答案】4.C
5.B
6.C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合院式民居的形制特征是组成院落的各幢房屋是分离的,住屋之间以走廊相联或者不相联属,各幢房屋皆有坚实的外檐装修,住屋间所包围的院落面积较大,门窗皆朝向内院,外部包以厚墙。四合院为其典范。北方传统村落需要考虑采光、防寒问题。地势起伏不同,聚落形态不同。平原多呈团块状,坡度较大多呈阶梯状;有河流,地势凹凸间歇型分布呈条带状。
4.由于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可判断该地在我国西北地区,民居坡向朝南,位于阳坡,可接受更多光照,同时北部山地可减小冬季北风的影响,起到防寒作用,C正确;坡向选择对于取水、防洪的影响相对较小,ABD错误。
故答案为:C。
5.A.该处民居主屋主要朝南,利于采光,A错误;
B.合院式布局,可形成房间包围的院落,可抵御冬季严寒,B正确;
C.避免洪水威胁可向高处迁移,C错误;
D.合院式不能减轻地质灾害,D错误。
故答案为:B。
6.由图可知,Ⅰ区域土地平整,坡度缓,面积大;Ⅱ区域形成深切沟壑;Ⅲ区域河谷宽浅,坡度较缓。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分布相对分散,面积较大,可成团状布局;坡度最大的地方,土地面积狭小,聚落分布呈阶梯状;谷宽沟浅的地方,聚落分布主要沿河谷分布,呈条带状布局,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我国县级行政区有市辖区、近郊区、县级市和县域四种类型。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部分县级行政区出现人口收缩(人口流失乃至局部空心化)现象。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收缩型县级行政区数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四类县级行政区收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区域的( )
A.经济水平发展差异 B.人口数量增长不均
C.生态环境质量不同 D.文化教育发展失衡
8.人口显著收缩的县级行政区将会出现( )
A.城市化水平下降 B.人口出生率减小
C.老龄化比例降低 D.劳动年龄人口增加
9.辽宁省鞍山市是显著的人口收缩型城市,为应对人口收缩问题该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大量引进人才 B.拓展城区面积
C.优化产业结构 D.提升农业占比
【答案】7.A
8.B
9.C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问题及应对措施。区域人口收缩即人口流失,目前,我国人口的流向是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这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的。迁移的对象多是青壮年劳动力。这导致欠发达地区青壮力人口减少,老龄化加剧。为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就要优化产业结构。
7.由材料“人口收缩(人口流失乃至局部空心化)现象”可知,人口收缩表现为人口流失,其主要原因一般是经济原因造成的人口流失,四类县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在区域的地位不均等,造成人口流失程度的差异,故A正确;人口数量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文化教育发展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不是主导因素,排除BCD。
故答案为:A。
8.A.人口显著收缩,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口迁移至发达地区和城市,迁移人群有可能原本就是城市人口,也可能是乡村人口,不一定造成城市化水平下降,A错误;
B.由于外出人口多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由此造成生育率下降,出生率减小,B正确;
C.青壮年外出比例较大,老龄化比例提高,C错误;
D.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就业、经商为主,造成劳动年龄人口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9.A.大量引进人才首先要具备吸引人才到来的就业条件和社会福利条件,A错误;
B.拓展城区面积要与整体发展和规划一致,不能盲目进行,B错误;
C.面对人口收缩,人口外流,应积极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吸引人口留在当地发展,C正确;
D.提升农业占比,不能带来就业机会等的增加,不能留住人才,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2015-2017年,我国部分城市经济增速(△GDP%)与碳排放增速(△CO2%)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关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从可持续发展原则看,下列城市中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最高的是( )
A.武汉 B.乌鲁木齐 C.沈阳 D.深圳
11.与乌鲁木齐相比,成都市( )
A.经济增速较高 B.碳排放增速较低
C.经济增速较低 D.碳排放增速较高
12.为推动城市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控制GDP增长②优化资源配置③提高能源强度值④研发节能减排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0.D
11.A
12.D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及碳排放与GDP的关系。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消耗和产业活动往往导致碳排放增加;而碳排放带来的环境压力又倒逼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推动低碳经济的兴起。
10.由图中信息可知,深圳最符合GDP增速快且CO2排放增速在降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最高,D正确;武汉、乌鲁木齐、沈阳的GDP增速较慢,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较低,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从图中获取信息可知,成都GDP增速度为正值,CO2排放增速为正值,乌鲁木齐GDP增速度为负值,但CO2排放增速为正值且和成都CO2排放增速相当,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①GDP增长后,有利于加大降低碳排放的投入,利于发展低碳经济,①错误,
②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减少高耗能产业的投入,加大绿色低碳产业的投入,②正确;
③能源强度值应该降低才能实现绿色低碳,③错误。
④城市经济要绿色低碳发展,应该是GDP增长与低碳环保并行,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①②两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背斜、背斜 B.背斜、向斜 C.向斜、背斜 D.向斜、向斜
14.温泉③④水温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大气降水 B.岩层类型 C.出露海拔 D.水源深度
【答案】13.C
14.D
【知识点】褶皱;断层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构造地貌的判读。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①“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和储藏,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②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因此利用断层也可以找水。
13.读图,根据已学知识可知,①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①处地质构造为向斜;②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②处地质构造为背斜。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
故答案为:C。
14.A.读图,根据已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大气降水差异小,所以温泉③④水温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不是大气降水,A错误;
B.出露温泉③④的地下岩层均为岩层C,所以岩层类型不是温泉③④水温差异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
C.读图,温泉③④出露海拔差异小,所以出露海拔不是温泉③④水温差异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
D.读图可见,温泉③④来自不同的水源深度,温泉③的水源深度更深,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图示①处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地层中有储存热水的空间,温泉③的水源深度深及地下热水,同时温泉③地下有断层,可供地下热水通达地面,所以水源深度是温泉③④水温差异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 2022年,四川省通济堰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通济堰进水口在岷江支流南河、西河与岷江的汇合处,灌区干渠纵横贯穿,支渠交织延绵,宛如发辫,如今可灌溉农田3万多公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通济堰进水口建在河流交汇处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小工程量 B.减轻河道淤积
C.增加引水总量 D.免受洪水威胁
16.除增大灌溉面积外,该灌区辫状渠系还具有的重要作用是( )
A.分散水流,减轻洪涝 B.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C.增加下渗,涵蓄水源 D.削减径流,保持水土
【答案】15.C
16.A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1、由于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因此出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15.根据材料可知,通济堰进水口在岷江支流南河、西河与岷江的汇合处,灌区干渠纵横贯穿,支渠交织延绵可灌溉农田3万多公顷,故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引水总量,满足灌溉需要,C正确;三条河流交汇处,水量大,修建难度大,工程量大,A错误;三条河流交汇处,水量大,流水的搬运作用强,泥沙含量高,受通济堰阻挡作用影响,泥沙淤积严重,B错误;三条河流交汇处,水量大,水流受通济堰进水口束水作用影响,易发生洪涝灾害,D错误。
16.洪峰到来时,辫状的渠系布置可拓宽河床,分散水流,迅速降低汛期水位,减轻洪涝灾害,减少损失,故A正确;辫状的渠系布置拓宽了水域面积,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增加湿润度,但是对于大气候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B错误;灌区辫状渠系渠底土壤含水量高,不利于水分下渗、涵养水源,C错误;灌区辫状渠系有利于分散水流,削减径流,但是拓宽了水域面积,加强了流水的侵蚀面积,不利于水土的保持,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勐海普洱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勐海县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主产区,拥有迄今世界上保存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古茶山,有“中国西部最美茶乡”等诸多美誉。当地多选择海拔1000米左右,坡度25°以下,土壤pH值4.5-6.5之间,土层深厚的区域,沿等高线修筑梯田,种植茶树,并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设置隔离沟,在茶园的山顶建立蓄水池。下图示意勐海县地理位置。
(1)简述勐海县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
(2)说明梯田、隔离沟、蓄水池等工程在茶园中的作用。
(3)请为勐海县进一步推进茶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纬度低,海拔在1000米左右,热量条件适宜;有一定的坡度,排水条件好;土壤pH值4.5-6.5之间,呈酸性,利于茶叶生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种植条件好。
(2)修筑梯田可以减轻水土流失、蓄水、保土以及增产的作用;隔离沟可方便采摘茶叶,雨季方便排水;蓄水池起蓄水作用,便于旱季灌溉。
(3)加强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茶叶的品质;提高茶叶采摘的机械化程度,提高采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对茶叶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茶叶,扩大国内外市场。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得,勐海县的纬度较低,海拔在1000米左右,热量条件适宜;茶叶种植的坡度在25°以下,有适宜的坡度,排水条件好;土壤pH值4.5-6.5之间,呈酸性,利于茶叶生长;茶叶种植在土层深厚的区域,土壤肥沃,种植条件好。
(2)沿等高线修筑梯田可以减轻坡地的水土流失、还可以起到蓄水保土的作用,提高茶叶产量;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设置隔离沟不仅方便了茶叶采摘,而暴雨之后方便排水,以减轻涝灾;茶园的山顶建蓄水池,便于旱季灌溉。
(3)农业上可加强科技投入,发展培育良种,提高茶叶的品质;提高茶叶采摘的机械化程度,提高采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工业上可加强对茶叶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茶叶,扩大国内外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方便茶叶运输。
【点评】本题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服务业等相关知识点。分析勐海县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角度出发。农业工程中,梯田往往起到保水保土的作用,隔离沟便于排水。为进一步推进勐海县茶产业发展,可以从培育优良品种、提高机械化、延长产业链、拓展销售渠道等。
(1)分析勐海县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角度出发。据材料可得,勐海县的纬度较低,海拔在1000米左右,热量条件适宜;茶叶种植的坡度在25°以下,有适宜的坡度,排水条件好;土壤pH值4.5-6.5之间,呈酸性,利于茶叶生长;茶叶种植在土层深厚的区域,土壤肥沃,种植条件好。
(2)沿等高线修筑梯田可以减轻坡地的水土流失、还可以起到蓄水保土的作用,提高茶叶产量;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设置隔离沟不仅方便了茶叶采摘,而暴雨之后方便排水,以减轻涝灾;茶园的山顶建蓄水池,便于旱季灌溉。
(3)为进一步推进勐海县茶产业发展,可以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角度出发。农业上可加强科技投入,发展培育良种,提高茶叶的品质;提高茶叶采摘的机械化程度,提高采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工业上可加强对茶叶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茶叶,扩大国内外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方便茶叶运输。
18.(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车市场之一。匈牙利经济发达,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国。汽车工业是匈牙利的支柱产业,中匈联合开发的纯电动客车“新巴客”,由中国Z公司负责设计整车、制造车身、提供核心系统,已在欧洲市场崭露头角。下图示意匈牙利地理位置。
(1)简述欧洲客车需求量大的原因。
(2)分析匈牙利作为Z公司“新巴客”合作对象的有利条件。
(3)说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新巴客”客车对匈牙利产生的积极意义。
【答案】(1)①欧洲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客运需求量大,运输业对客车的需求量大;②欧洲城市水平高,城市公交系统规模大,需求客车多;③为保护环境(客车载客量大,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需求客车量大;④欧洲国家众多(陆上相邻),国家间公路运输发达,客车需求量大。
(2)①匈牙利汽车工业基础雄厚;②匈牙利经济发达,本国的客车市场需求量较大;③匈牙利地处欧洲中部,区位优势明显,利于拓展欧洲客车市场。
(3)①生产新能源汽车,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②带动汽车工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③推广“ 新巴客”电动客车,利于环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等。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一带一路”战略;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对整个欧洲地区具备辐射作用。据背景知识可知,欧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高,对客运的需求量大。同时,运输业对客车的需求量也大。由于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公交系统的规模大,需要大量的客车。客车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私家车的出行,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客车的需求量也大。欧洲面积较小,小国众多,且陆上相邻,国家间公路运输发达,对客车的需求量大。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匈牙利经济发达,国内市场广阔,本国对客车市场需求量较大。同时,汽车工业是匈牙利的支柱产业,其汽车工业基础雄厚。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车市场之一,而Z公司的潜在市场不止匈牙利,而是整个欧洲市场,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可向整个欧洲地区拓展市场。
(3)首先,生产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推动传统汽车转型,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和革新,带动新能源汽车工业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推广“新巴客”电动汽车,尾气排放很少,有利于节能减排,对环境保护有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悬着、工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客车需求量大主要从人口、交通方式、环保等方面作答。产业合作主要从市场、工业基础等作答。客车需求“新巴客”为中匈联合开发的纯电动客车,其意义主要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
(1)由图中信息可知,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对整个欧洲地区具备辐射作用。据背景知识可知,欧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高,对客运的需求量大。同时,运输业对客车的需求量也大。由于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公交系统的规模大,需要大量的客车。客车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私家车的出行,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客车的需求量也大。欧洲面积较小,小国众多,且陆上相邻,国家间公路运输发达,对客车的需求量大。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匈牙利经济发达,国内市场广阔,本国对客车市场需求量较大。同时,汽车工业是匈牙利的支柱产业,其汽车工业基础雄厚。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车市场之一,而Z公司的潜在市场不止匈牙利,而是整个欧洲市场,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可向整个欧洲地区拓展市场。
(3)“新巴客”为中匈联合开发的纯电动客车,其意义主要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首先,生产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推动传统汽车转型,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和革新,带动新能源汽车工业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推广“新巴客”电动汽车,尾气排放很少,有利于节能减排,对环境保护有益。
19.(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的黄土主体由风力作用堆积而成,主要成分为粉砂质沉积物,总厚度从几十米到近400米不等。260万年以来,黄土高原的粉尘堆积主要来自青藏高原东北部,物源组合相对稳定。百万年时间尺度来看,全球气候发生多次冷暖交替变化,气温变化直接引起青藏高原东北部沙质物源及冬季风力发生改变,黄土沉积速率随之发生变化。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形成过程。
(1)简述不同粒径颗粒随风力运动特点的差异。
(2)说明青藏高原东北侧众多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3)从物源、动力条件推测全球变冷使黄土沉积速率增大的原因。
【答案】(1)粒径<20μm的颗粒移动的距离最远,爬升的高度最高。粒径20-70μm的颗粒移动的距离和爬升的高度次之。粒径70-500微米的颗粒移动的距离和爬升的高度都最小。
(2)青藏高原东侧坡度大,河流的流速快,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出出山口后,地势开阔平坦,流速减缓,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因河流众多,形成众多洪积扇。
(3)气候变冷,青藏高原冰川作用加强,冰川前缘细粒物质增多,粉尘物质增多。全球变冷,冰川面积增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增强,冬季风的风力增强,搬运能力较强。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根据粒径的不同,移动的距离和高度均不同,直径越小移动的距离越远,距离地面越远。
(2)洪积扇的成因涉及物质来源和外力作用,青藏高原东侧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侵蚀和搬运作用强,河流流出出山口之后,地势平坦,河道开阔,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层洪积扇。因为河流数量比较多,洪积扇的数量也比较多。
(3)黄土沉积速率增大,说明物源数量增多,动力条件增强。气温降低,冰川面积增大,冰川作用增强,搬运的物质更多,物源增多。全球变冷,冰川面积增大,海洋面积减少,陆地面积增大,冬季风风力增强,搬运能力增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风力堆积地貌、洪积扇的成因。随风力的减弱,沉积物的颗粒越来越少。 冲积扇是河流或暂时性洪流在山口处因地形突变导致流速骤降、搬运能力减弱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1)据图可知根据粒径的不同,移动的距离和高度均不同,直径越小移动的距离越远,距离地面越远。
(2)洪积扇的成因涉及物质来源和外力作用,青藏高原东侧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侵蚀和搬运作用强,河流流出出山口之后,地势平坦,河道开阔,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层洪积扇。因为河流数量比较多,洪积扇的数量也比较多。
(3)黄土沉积速率增大,说明物源数量增多,动力条件增强。气温降低,冰川面积增大,冰川作用增强,搬运的物质更多,物源增多。全球变冷,冰川面积增大,海洋面积减少,陆地面积增大,冬季风风力增强,搬运能力增强。
1 / 1四川省德阳市博雅明德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再生稻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稻茬的潜伏芽萌发,在适宜的温、光、水、肥条件下长成稻株,抽穗成熟的水稻。在我国东部地区,再生稻一般在4月插秧,8月上旬收割第一茬稻后使稻茬侧芽继续萌发、长穗,约2个半月后稻谷可再次成熟,产量约为第一茬的1/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气候角度考虑,下列省区中最适宜采用再生稻种植模式的是( )
A.内蒙古 B.海南 C.黑龙江 D.安徽
2.在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双季稻种植区改种再生稻,主要原因是再生稻( )
A.总产量更高 B.生产成本低
C.土地利用率高 D.技术要求低
3.为使再生稻高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因地适时早播②培育优质稻种③规模化大棚种植④提高机械化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河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村落布局常依山就势,呈现出带状、团状和阶梯状等空间形态。下图为当地某山谷示意图,图中甲山坡为传统村落分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图示山谷民居坡向选择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潮与取水 B.防寒与取水 C.采光与防寒 D.采光与防洪
5.该地多数民居采用合院式布局,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强光照射 B.抵御冬季严寒
C.避免洪水威胁 D.减轻地质灾害
6.推测Ⅰ、Ⅱ、Ⅲ区域内村落的空间形态分别为( )
A.团状、带状、阶梯状 B.带状、阶梯状、团状
C.团状、阶梯状、带状 D.阶梯状、团状、带状
(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我国县级行政区有市辖区、近郊区、县级市和县域四种类型。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部分县级行政区出现人口收缩(人口流失乃至局部空心化)现象。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收缩型县级行政区数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四类县级行政区收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区域的( )
A.经济水平发展差异 B.人口数量增长不均
C.生态环境质量不同 D.文化教育发展失衡
8.人口显著收缩的县级行政区将会出现( )
A.城市化水平下降 B.人口出生率减小
C.老龄化比例降低 D.劳动年龄人口增加
9.辽宁省鞍山市是显著的人口收缩型城市,为应对人口收缩问题该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大量引进人才 B.拓展城区面积
C.优化产业结构 D.提升农业占比
(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2015-2017年,我国部分城市经济增速(△GDP%)与碳排放增速(△CO2%)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关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从可持续发展原则看,下列城市中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最高的是( )
A.武汉 B.乌鲁木齐 C.沈阳 D.深圳
11.与乌鲁木齐相比,成都市( )
A.经济增速较高 B.碳排放增速较低
C.经济增速较低 D.碳排放增速较高
12.为推动城市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控制GDP增长②优化资源配置③提高能源强度值④研发节能减排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①②两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背斜、背斜 B.背斜、向斜 C.向斜、背斜 D.向斜、向斜
14.温泉③④水温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大气降水 B.岩层类型 C.出露海拔 D.水源深度
(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 2022年,四川省通济堰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通济堰进水口在岷江支流南河、西河与岷江的汇合处,灌区干渠纵横贯穿,支渠交织延绵,宛如发辫,如今可灌溉农田3万多公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通济堰进水口建在河流交汇处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小工程量 B.减轻河道淤积
C.增加引水总量 D.免受洪水威胁
16.除增大灌溉面积外,该灌区辫状渠系还具有的重要作用是( )
A.分散水流,减轻洪涝 B.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C.增加下渗,涵蓄水源 D.削减径流,保持水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勐海普洱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勐海县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主产区,拥有迄今世界上保存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古茶山,有“中国西部最美茶乡”等诸多美誉。当地多选择海拔1000米左右,坡度25°以下,土壤pH值4.5-6.5之间,土层深厚的区域,沿等高线修筑梯田,种植茶树,并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设置隔离沟,在茶园的山顶建立蓄水池。下图示意勐海县地理位置。
(1)简述勐海县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
(2)说明梯田、隔离沟、蓄水池等工程在茶园中的作用。
(3)请为勐海县进一步推进茶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18.(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车市场之一。匈牙利经济发达,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国。汽车工业是匈牙利的支柱产业,中匈联合开发的纯电动客车“新巴客”,由中国Z公司负责设计整车、制造车身、提供核心系统,已在欧洲市场崭露头角。下图示意匈牙利地理位置。
(1)简述欧洲客车需求量大的原因。
(2)分析匈牙利作为Z公司“新巴客”合作对象的有利条件。
(3)说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新巴客”客车对匈牙利产生的积极意义。
19.(2024高三上·广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的黄土主体由风力作用堆积而成,主要成分为粉砂质沉积物,总厚度从几十米到近400米不等。260万年以来,黄土高原的粉尘堆积主要来自青藏高原东北部,物源组合相对稳定。百万年时间尺度来看,全球气候发生多次冷暖交替变化,气温变化直接引起青藏高原东北部沙质物源及冬季风力发生改变,黄土沉积速率随之发生变化。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形成过程。
(1)简述不同粒径颗粒随风力运动特点的差异。
(2)说明青藏高原东北侧众多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3)从物源、动力条件推测全球变冷使黄土沉积速率增大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再生稻是指在头茬水稻收割后,利用未收割的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从气候角度考虑,适合种植再生稻的地区主要是那些阳光和热量不够种植两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多的地区。安徽省地处南北方交界地带,热量条件不足以种植双季稻,最适宜采用再生稻种植模式,故答案为:D 。
2.种植双季稻需要进行两次播种、收获,成本较高,再生韬是头茬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再生、抽穗成熟的水稻,不需重新育秧、移栽,生育期短,因此成本低于双季稻,在一些原来种植双季稻的地区也改变为种植再生稻,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再生稻产量较低、技术要求高,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故答案为:B 。
3.①适合种植再生稻的地区主要是那些阳光和热量不够种植两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有多的地区。因地适时早播可以有效利用热量条件,延长水稻生长期,提高产量,故①正确;②培育优质稻种有利于再生稻高产,故②正确;③规模化大棚种植成本太高,不适合水稻等大田作物,故③错误;④提高机械化水平对提高水稻产量影响不大,故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4.C
5.B
6.C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合院式民居的形制特征是组成院落的各幢房屋是分离的,住屋之间以走廊相联或者不相联属,各幢房屋皆有坚实的外檐装修,住屋间所包围的院落面积较大,门窗皆朝向内院,外部包以厚墙。四合院为其典范。北方传统村落需要考虑采光、防寒问题。地势起伏不同,聚落形态不同。平原多呈团块状,坡度较大多呈阶梯状;有河流,地势凹凸间歇型分布呈条带状。
4.由于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可判断该地在我国西北地区,民居坡向朝南,位于阳坡,可接受更多光照,同时北部山地可减小冬季北风的影响,起到防寒作用,C正确;坡向选择对于取水、防洪的影响相对较小,ABD错误。
故答案为:C。
5.A.该处民居主屋主要朝南,利于采光,A错误;
B.合院式布局,可形成房间包围的院落,可抵御冬季严寒,B正确;
C.避免洪水威胁可向高处迁移,C错误;
D.合院式不能减轻地质灾害,D错误。
故答案为:B。
6.由图可知,Ⅰ区域土地平整,坡度缓,面积大;Ⅱ区域形成深切沟壑;Ⅲ区域河谷宽浅,坡度较缓。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分布相对分散,面积较大,可成团状布局;坡度最大的地方,土地面积狭小,聚落分布呈阶梯状;谷宽沟浅的地方,聚落分布主要沿河谷分布,呈条带状布局,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7.A
8.B
9.C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问题及应对措施。区域人口收缩即人口流失,目前,我国人口的流向是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这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的。迁移的对象多是青壮年劳动力。这导致欠发达地区青壮力人口减少,老龄化加剧。为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就要优化产业结构。
7.由材料“人口收缩(人口流失乃至局部空心化)现象”可知,人口收缩表现为人口流失,其主要原因一般是经济原因造成的人口流失,四类县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在区域的地位不均等,造成人口流失程度的差异,故A正确;人口数量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文化教育发展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不是主导因素,排除BCD。
故答案为:A。
8.A.人口显著收缩,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口迁移至发达地区和城市,迁移人群有可能原本就是城市人口,也可能是乡村人口,不一定造成城市化水平下降,A错误;
B.由于外出人口多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由此造成生育率下降,出生率减小,B正确;
C.青壮年外出比例较大,老龄化比例提高,C错误;
D.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就业、经商为主,造成劳动年龄人口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9.A.大量引进人才首先要具备吸引人才到来的就业条件和社会福利条件,A错误;
B.拓展城区面积要与整体发展和规划一致,不能盲目进行,B错误;
C.面对人口收缩,人口外流,应积极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吸引人口留在当地发展,C正确;
D.提升农业占比,不能带来就业机会等的增加,不能留住人才,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0.D
11.A
12.D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及碳排放与GDP的关系。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消耗和产业活动往往导致碳排放增加;而碳排放带来的环境压力又倒逼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推动低碳经济的兴起。
10.由图中信息可知,深圳最符合GDP增速快且CO2排放增速在降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最高,D正确;武汉、乌鲁木齐、沈阳的GDP增速较慢,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较低,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从图中获取信息可知,成都GDP增速度为正值,CO2排放增速为正值,乌鲁木齐GDP增速度为负值,但CO2排放增速为正值且和成都CO2排放增速相当,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①GDP增长后,有利于加大降低碳排放的投入,利于发展低碳经济,①错误,
②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减少高耗能产业的投入,加大绿色低碳产业的投入,②正确;
③能源强度值应该降低才能实现绿色低碳,③错误。
④城市经济要绿色低碳发展,应该是GDP增长与低碳环保并行,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3.C
14.D
【知识点】褶皱;断层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构造地貌的判读。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①“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和储藏,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②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因此利用断层也可以找水。
13.读图,根据已学知识可知,①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①处地质构造为向斜;②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②处地质构造为背斜。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
故答案为:C。
14.A.读图,根据已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大气降水差异小,所以温泉③④水温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不是大气降水,A错误;
B.出露温泉③④的地下岩层均为岩层C,所以岩层类型不是温泉③④水温差异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
C.读图,温泉③④出露海拔差异小,所以出露海拔不是温泉③④水温差异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
D.读图可见,温泉③④来自不同的水源深度,温泉③的水源深度更深,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图示①处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地层中有储存热水的空间,温泉③的水源深度深及地下热水,同时温泉③地下有断层,可供地下热水通达地面,所以水源深度是温泉③④水温差异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5.C
16.A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1、由于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因此出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15.根据材料可知,通济堰进水口在岷江支流南河、西河与岷江的汇合处,灌区干渠纵横贯穿,支渠交织延绵可灌溉农田3万多公顷,故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引水总量,满足灌溉需要,C正确;三条河流交汇处,水量大,修建难度大,工程量大,A错误;三条河流交汇处,水量大,流水的搬运作用强,泥沙含量高,受通济堰阻挡作用影响,泥沙淤积严重,B错误;三条河流交汇处,水量大,水流受通济堰进水口束水作用影响,易发生洪涝灾害,D错误。
16.洪峰到来时,辫状的渠系布置可拓宽河床,分散水流,迅速降低汛期水位,减轻洪涝灾害,减少损失,故A正确;辫状的渠系布置拓宽了水域面积,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增加湿润度,但是对于大气候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B错误;灌区辫状渠系渠底土壤含水量高,不利于水分下渗、涵养水源,C错误;灌区辫状渠系有利于分散水流,削减径流,但是拓宽了水域面积,加强了流水的侵蚀面积,不利于水土的保持,D错误。
17.【答案】(1)纬度低,海拔在1000米左右,热量条件适宜;有一定的坡度,排水条件好;土壤pH值4.5-6.5之间,呈酸性,利于茶叶生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种植条件好。
(2)修筑梯田可以减轻水土流失、蓄水、保土以及增产的作用;隔离沟可方便采摘茶叶,雨季方便排水;蓄水池起蓄水作用,便于旱季灌溉。
(3)加强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茶叶的品质;提高茶叶采摘的机械化程度,提高采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对茶叶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茶叶,扩大国内外市场。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得,勐海县的纬度较低,海拔在1000米左右,热量条件适宜;茶叶种植的坡度在25°以下,有适宜的坡度,排水条件好;土壤pH值4.5-6.5之间,呈酸性,利于茶叶生长;茶叶种植在土层深厚的区域,土壤肥沃,种植条件好。
(2)沿等高线修筑梯田可以减轻坡地的水土流失、还可以起到蓄水保土的作用,提高茶叶产量;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设置隔离沟不仅方便了茶叶采摘,而暴雨之后方便排水,以减轻涝灾;茶园的山顶建蓄水池,便于旱季灌溉。
(3)农业上可加强科技投入,发展培育良种,提高茶叶的品质;提高茶叶采摘的机械化程度,提高采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工业上可加强对茶叶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茶叶,扩大国内外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方便茶叶运输。
【点评】本题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服务业等相关知识点。分析勐海县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角度出发。农业工程中,梯田往往起到保水保土的作用,隔离沟便于排水。为进一步推进勐海县茶产业发展,可以从培育优良品种、提高机械化、延长产业链、拓展销售渠道等。
(1)分析勐海县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角度出发。据材料可得,勐海县的纬度较低,海拔在1000米左右,热量条件适宜;茶叶种植的坡度在25°以下,有适宜的坡度,排水条件好;土壤pH值4.5-6.5之间,呈酸性,利于茶叶生长;茶叶种植在土层深厚的区域,土壤肥沃,种植条件好。
(2)沿等高线修筑梯田可以减轻坡地的水土流失、还可以起到蓄水保土的作用,提高茶叶产量;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设置隔离沟不仅方便了茶叶采摘,而暴雨之后方便排水,以减轻涝灾;茶园的山顶建蓄水池,便于旱季灌溉。
(3)为进一步推进勐海县茶产业发展,可以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角度出发。农业上可加强科技投入,发展培育良种,提高茶叶的品质;提高茶叶采摘的机械化程度,提高采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工业上可加强对茶叶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茶叶,扩大国内外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方便茶叶运输。
18.【答案】(1)①欧洲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客运需求量大,运输业对客车的需求量大;②欧洲城市水平高,城市公交系统规模大,需求客车多;③为保护环境(客车载客量大,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需求客车量大;④欧洲国家众多(陆上相邻),国家间公路运输发达,客车需求量大。
(2)①匈牙利汽车工业基础雄厚;②匈牙利经济发达,本国的客车市场需求量较大;③匈牙利地处欧洲中部,区位优势明显,利于拓展欧洲客车市场。
(3)①生产新能源汽车,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②带动汽车工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③推广“ 新巴客”电动客车,利于环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等。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一带一路”战略;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对整个欧洲地区具备辐射作用。据背景知识可知,欧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高,对客运的需求量大。同时,运输业对客车的需求量也大。由于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公交系统的规模大,需要大量的客车。客车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私家车的出行,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客车的需求量也大。欧洲面积较小,小国众多,且陆上相邻,国家间公路运输发达,对客车的需求量大。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匈牙利经济发达,国内市场广阔,本国对客车市场需求量较大。同时,汽车工业是匈牙利的支柱产业,其汽车工业基础雄厚。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车市场之一,而Z公司的潜在市场不止匈牙利,而是整个欧洲市场,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可向整个欧洲地区拓展市场。
(3)首先,生产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推动传统汽车转型,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和革新,带动新能源汽车工业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推广“新巴客”电动汽车,尾气排放很少,有利于节能减排,对环境保护有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悬着、工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客车需求量大主要从人口、交通方式、环保等方面作答。产业合作主要从市场、工业基础等作答。客车需求“新巴客”为中匈联合开发的纯电动客车,其意义主要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
(1)由图中信息可知,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对整个欧洲地区具备辐射作用。据背景知识可知,欧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高,对客运的需求量大。同时,运输业对客车的需求量也大。由于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公交系统的规模大,需要大量的客车。客车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私家车的出行,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客车的需求量也大。欧洲面积较小,小国众多,且陆上相邻,国家间公路运输发达,对客车的需求量大。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匈牙利经济发达,国内市场广阔,本国对客车市场需求量较大。同时,汽车工业是匈牙利的支柱产业,其汽车工业基础雄厚。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车市场之一,而Z公司的潜在市场不止匈牙利,而是整个欧洲市场,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可向整个欧洲地区拓展市场。
(3)“新巴客”为中匈联合开发的纯电动客车,其意义主要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首先,生产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推动传统汽车转型,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和革新,带动新能源汽车工业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推广“新巴客”电动汽车,尾气排放很少,有利于节能减排,对环境保护有益。
19.【答案】(1)粒径<20μm的颗粒移动的距离最远,爬升的高度最高。粒径20-70μm的颗粒移动的距离和爬升的高度次之。粒径70-500微米的颗粒移动的距离和爬升的高度都最小。
(2)青藏高原东侧坡度大,河流的流速快,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出出山口后,地势开阔平坦,流速减缓,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因河流众多,形成众多洪积扇。
(3)气候变冷,青藏高原冰川作用加强,冰川前缘细粒物质增多,粉尘物质增多。全球变冷,冰川面积增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增强,冬季风的风力增强,搬运能力较强。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根据粒径的不同,移动的距离和高度均不同,直径越小移动的距离越远,距离地面越远。
(2)洪积扇的成因涉及物质来源和外力作用,青藏高原东侧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侵蚀和搬运作用强,河流流出出山口之后,地势平坦,河道开阔,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层洪积扇。因为河流数量比较多,洪积扇的数量也比较多。
(3)黄土沉积速率增大,说明物源数量增多,动力条件增强。气温降低,冰川面积增大,冰川作用增强,搬运的物质更多,物源增多。全球变冷,冰川面积增大,海洋面积减少,陆地面积增大,冬季风风力增强,搬运能力增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风力堆积地貌、洪积扇的成因。随风力的减弱,沉积物的颗粒越来越少。 冲积扇是河流或暂时性洪流在山口处因地形突变导致流速骤降、搬运能力减弱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1)据图可知根据粒径的不同,移动的距离和高度均不同,直径越小移动的距离越远,距离地面越远。
(2)洪积扇的成因涉及物质来源和外力作用,青藏高原东侧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侵蚀和搬运作用强,河流流出出山口之后,地势平坦,河道开阔,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层洪积扇。因为河流数量比较多,洪积扇的数量也比较多。
(3)黄土沉积速率增大,说明物源数量增多,动力条件增强。气温降低,冰川面积增大,冰川作用增强,搬运的物质更多,物源增多。全球变冷,冰川面积增大,海洋面积减少,陆地面积增大,冬季风风力增强,搬运能力增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