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蓬溪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雨水花园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树皮覆盖层可以保持土壤水分②种植土层土壤侵蚀减弱③砾石层可以保持土壤湿度
④种植土层和砂层可以净化水质⑤地表洼地可以增加降水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2.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3.雨水花园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加地表径流 B.增加下渗
C.减少地下径流 D.减少植物蒸腾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海绵城市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源、增加城市防涝能力。
1.①由题意可知,树皮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①正确;
②铺设树皮可以降低地表径流对于种植土层的侵蚀,起到有效防护措施,②正确;
③砾石层因为缝隙较大,目的主要是增加下渗,③错误;
④种植层土层和砂层因为颗粒相对较细,可以净化水质,④正确;
⑤地表洼地面积较小,增加降水效果微弱,且雨水花园目的是为了增加下渗,缓解城市内涝,增加降水并不是目的,⑤错误,
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为:D。
2.由题意可知,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正确;提供园林观赏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局地小气候只是附带作用,并不是核心功能,ACD错误。
故答案为:C。
3.A.地表径流会因为雨水的收集而减少,A错误;
B.雨水花园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因此主要影响是增加下渗,B正确;
C.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C错误;
D.雨水花园中有较多植被,植物蒸腾量增加,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与甲地相比,形成丙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强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强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5.以下岩石中,可能发现乙地石棉矿的是( )
A.变质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侵入岩
【答案】4.C
5.A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矿物与岩石的相关知识。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蚀、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当变质岩和沉积岩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
4.A.丙地降水更多,物理风化较弱,A错误;
B.甲为沙漠地区,风力沉积作用更强,B错误。
C.读图,由年等降水量线可知,与甲相比,丙地降水较多、生物量丰富,生物风化作用较强,C正确;
D..丙地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较强,D错误;
故答案为:C。
5.由材料“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可知,与岩浆接触带的岩石会因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乙地石棉矿的岩石为变质岩,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6.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 )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7.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 )
A.甲地电闪雷鸣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风雨交加 D.丁地阴雨连绵
【答案】6.C
7.C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及等压线的判读。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由等压线密集程度有关,越密集,风力越大。北半球气旋逆时针辐合,南半球气旋顺时针辐合,多阴雨天气;北半球反气旋顺时针辐散,南半球反气旋逆时针辐散,多晴朗天气。
6.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以判断甲地气压中间高四周低,为高压系统,即反气旋系统。南半球的高压系统呈逆时针方向辐散。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7.A.图中甲地位于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A错误;
B.乙地盛行偏南风,B错误;
C.丙地位于低压槽,且等压线密集,因此多阴雨、大风天气,C正确;
D.丁地等压线稀疏,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a处位于( )
A.大西洋 B.亚洲大陆 C.太平洋 D.美洲大陆
9.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10.受b气压带影响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温和湿润 D.炎热少雨
【答案】8.A
9.A
10.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及洋流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1)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2)高低气压相间分布。 (3)信风带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西风漂流是自西向东流的寒流,呈环状。
8.读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确定该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沿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越来越大,可知图中a处于0°经线附近,故位于大西洋。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9.A.由上一题分析,该图为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若箭头表示洋流方向(自西向东),则该洋流可能为西风漂流,A正确;
B.日本暖流在北半球,大致由南向北流,B错误;
C.墨西哥湾暖流又被向南流,不呈环状。C错误;
D.北太平洋暖流在北半球,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结合上述题目分析,a洋流为西风漂流,则b气压带位于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少雨,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华北某国家级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于2017年启动“千年秀林”工程,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2.9万公顷,并为每棵苗木发放专属二维码(图),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数字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千年秀林”工程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主要是为了( )
①提升森林生态功能 ②提高林地利用率 ③丰富生物多样性 ④提升苗木成活比例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2.打造数字森林对“千年秀林”的意义不包括( )
A.记录林木生长信息 B.降低风沙灾害程度
C.评估森林生态效益 D.研究森林演替规律
【答案】11.C
12.B
【知识点】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功能及保护的相关知识。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改善环境、保障生态安全、维持人与生物圈的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林副产品等功能;丰富植被种类有助于稳定生态系统,提升服务功能。
11.①可以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好的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①正确;
②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并不会提高林地的利用率,②错误;
③结合材料可知,“千年秀林”工程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主要是增加了植被类型,丰富了生物多样性;③正确
④苗木成活比例主要与水热条件有关,与森林种类无关,④错误。
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
故答案为:C。
12.结合材料可知,“为每棵苗木发放专属二维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记录生长信息,
用来研究森林演替规律,评估森林生态效益,ACD不符合题意;打造数字森林并不能降低风沙灾害程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下图中曲线示意自然带的分界线。2020年4月20日,某科考队从甲地出发,沿此线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自然科学考察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线北缘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亚寒带针叶林 B.寒带冰原
C.寒带苔原 D.温带落叶阔叶林
14.假如该科考队乘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地昼长与夜长之差比北京小 ②最短航线的方向是先东北后东南
③甲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④乙地考察期间正午物影越来越短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13.C
14.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最短航线的判读、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知识。日出日落方位规律:1、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13.A.读图联系材料“图中曲线示意自然带的分界线”可知,分界线在北极圈附近,南缘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A错误;
B.寒带冰原分布在寒带冰原气候区,B错误;
C.该线北缘属于苔原气候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寒带苔原,C正确,
D.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14.①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乙地纬度比北京高,昼夜长短差异更大,乙地昼长与夜长之差比北京大,①错误;
②最短航线向北凸出,乙在甲的东边,方向是先东北后东南,②正确;
③4月20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甲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③正确;
④乙地考察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因此正午物影越来越短,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下图为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①②海区该月洋流流向分别为( )
A.东南向西北、东北向西南 B.西北向东南、西北向东南
C.西北向东南、东南向西北 D.东南向西北、西北向东南
16.图示季节( )
A.华北平原收割小麦正忙 B.南非大草原上草木枯黄
C.天山积雪下限海拔较高 D.湄公河正处于枯水期
【答案】15.A
16.D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规律及区域特征的判读。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夏顺冬逆”,马六甲海峡洋流作为季风洋流的补偿流而存在,流向夏季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冬季相反。
15.读图,通过该区域的海陆分布及等压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域主要为北印度洋,陆地上形成高压,说明此刻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作逆时针方向流动,所以①海区的洋流由东南向西北流;②位于北印度洋,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洋流由东北向西南流,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6.A.由上一题分析可知,此刻北半球为冬季。华北平原为冬小麦种植,秋季播种,夏季收割小麦正忙,A正确;
B.南非大草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降水多草木茂盛,B错误;
C.天山位于北半球,冬季气温低,积雪下限海拔较低,C错误;
D.湄公河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河流正处于枯水期,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三大题,共52分)
17.(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开采,难冶炼。2006年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采矿。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禁止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利用其全球领先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技术,开始在该国建设镍冶炼厂,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及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镍矿进口占中国镍矿进口总量之比变化图。
(1)据图说明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
(2)分析中国镍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
【答案】(1)进口总量大、进口总量自2006年开始上升,于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从菲律宾进口量先下降后上升,从印尼进口量先上升后下降,直至2015年不再从印尼进口镍矿。
(2)镍矿对外依存度高,本国镍矿储量占比小,人均量小且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对工业生产影响大,大规模涨价易造成本国含镍工业品成本提高。镍矿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进口易受国外法规与国际关系影响。
(3)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镍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利用率与镍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镍板以减轻镍矿出口限制。提高镍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镍矿。通过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镍矿、镍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
【知识点】资源安全的含义、意义及维护措施;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解析】【分析】(1)从图中和材料中得知,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而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曲线与柱状图判断出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镍矿。根据材料描述,禁止镍矿出口,结合图表,推断我国无法从印尼进口矿石。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
(2)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是重要风险点。除此之外,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
(3)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矿产资源概况及资源安全的相关知识。资源安全存在的风险主要从储量、对外依存度、价格等。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主要从加大勘探、拓展渠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储备等。
(1)从图中和材料中得知,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而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曲线与柱状图判断出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镍矿。根据材料描述,禁止镍矿出口,结合图表,推断我国无法从印尼进口矿石。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
(2)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是重要风险点。除此之外,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
(3)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18.(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甲地为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区。图2为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
材料二 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其下游河段输水输沙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水库下泄水流携带的泥沙越少,对河床冲刷越强。河口土壤的水盐变化深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制约,土壤盐分过高,会对低耐盐作物造成危害。
(1)三峡水库建成后,说出宜昌与汉口两水文站测得悬沙平均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分析甲地该年6月土壤盐分偏高的原因。
(3)试从水循环角度说出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
【答案】(1)宜昌为:粒径变细,汉口:粒径变粗。宜昌站位于三峡大坝坝前,颗粒大的在水库内沉积(或被大坝拦截),使得坝前的宜昌站悬浮的泥沙粒径变细;汉口站平均流速增大,携带能力增强,悬沙平均粒径增粗。
(2)甲地该年梅雨季(节)降水较少,蒸发较强;水库(建成)蓄水,使得水库汛期下游径流量减少,甲地径流量(减)少,海水倒灌形成咸潮。
(3)引水灌溉;开挖沟渠排水;人工降雨、覆盖地膜、植被覆盖、建防晒网、建大棚。
【知识点】外力作用;盐渍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读图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峡水库建成前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08,建成后为0.004,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小(细);三峡水库建成前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10,建成后为0.013,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粗)。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宜昌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近,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颗粒大的悬沙被大坝拦蓄下来,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减小;汉口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远,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河流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变强,颗粒较大的泥沙被搬运到汉口站沉积,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
(2)读图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6月份梅雨季节结束,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碱化加剧;三峡水库建成蓄水之后,下游径流量减小,河流入海口处海水入侵,带来大量盐分,盐碱化加剧。
(3)联系已学可知,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可以引水灌溉,将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洗下去;开挖沟渠排水,促进土壤盐分的排出;雨季人工降雨,增强土壤淋溶作用等;通过遮挡措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而达到控制土壤盐分,如覆盖地膜、植被覆盖、建防晒网、建大棚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土壤盐碱化以及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水库能够降低库区流速,沉积作用加强;加大与库区下游落差,侵蚀作用加强。土壤盐分偏高可能跟蒸发、海水入侵、河流流水减少有关。缓解盐碱主要从降低地下水位、淋盐、减少蒸发。
(1)读图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峡水库建成前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08,建成后为0.004,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小(细);三峡水库建成前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10,建成后为0.013,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粗)。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宜昌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近,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颗粒大的悬沙被大坝拦蓄下来,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减小;汉口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远,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河流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变强,颗粒较大的泥沙被搬运到汉口站沉积,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
(2)读图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6月份梅雨季节结束,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碱化加剧;三峡水库建成蓄水之后,下游径流量减小,河流入海口处海水入侵,带来大量盐分,盐碱化加剧。
(3)联系已学可知,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可以引水灌溉,将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洗下去;开挖沟渠排水,促进土壤盐分的排出;雨季人工降雨,增强土壤淋溶作用等;通过遮挡措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而达到控制土壤盐分,如覆盖地膜、植被覆盖、建防晒网、建大棚等。
19.(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崩岸是指河岸因受流水冲刷,土石失稳在岸坡产生崩落的现象,是河流演变的一种表现形式,普遍存在于冲积平原河流两岸。荆江河段位于三峡大坝下游,在三峡大坝运行之后,荆江河段崩岸多发。下图分别示意荆江河段崩岸区分布及崩岸形成过程。
(1)根据材料,简述崩岸发生的过程。
(2)简述三峡大坝运行后荆江河段崩岸多发的原因。
(3)请你为减少荆江河段崩岸提出合理举措。
【答案】(1)受河流冲刷影响,河岸不断受侵蚀,河岸下部沙土层抗侵蚀能力差,造成河岸边坡变陡,上部出现裂缝发生崩塌,崩塌体堆积于坡脚。
(2)三峡大坝运行之后,荆江河段河流含沙量降低,但流速变快,河岸受侵蚀加剧,稳定性下降,导致崩岸多发。
(3)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建立崩岸监测预警机制;沿岸修建防护墙,加固河岸;崩岸处抛投石块或沙袋,减缓坡度,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岸边土体;加强沿岸植被保护,减少人类开发活动等。
【知识点】河流地貌;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崩岸主要是河岸受流水冲刷影响造成的,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严重,再结合图示可知河流把河岸下部抗侵蚀能力较弱的沙土层侵蚀,造成河岸边坡变陡底部变凹,上部河岸容易出现裂缝进而发生崩塌,崩塌体堆积在河流边坡的坡脚;凸岸泥沙堆积较少,冲刷大于淤积时,河岸也容易发生崩岸。
(2)三峡大坝运行后,大坝以上河段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在水库库区;荆江河段位于三峡大坝以下河段,因此荆江河段河流含沙量降低,但流速变快,泥沙淤积速度小于侵蚀,河岸受侵蚀加剧,河岸稳定性下降,导致崩岸多发。
(3)针对荆江河段崩岸带来的危害,可以从研究、监测预警、维护加固、减少河流侵蚀等方面考虑。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在容易崩岸区建立崩岸监测预警机制,做好预警防范;在河流沿岸,特别是崩岸区修建防护墙,加固河岸;在崩岸处抛投石块或沙袋,减缓河岸坡度,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岸边土地,河岸进一步崩岸;加强河岸沿岸地区的植被保护,增加植物根系的固土能力和河岸的抗侵蚀能力,减少河岸特别是容易崩岸区的人类开发活动,减少崩岸带来的危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及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的相关知识。崩岸的发生主要跟流水侵蚀、地势陡峭有关。水库建设加快了大坝下游的水流速度,加快侵蚀。自然灾害的防御主要从监测、工程措施等方面来答。
(1)由材料可知,崩岸主要是河岸受流水冲刷影响造成的,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严重,再结合图示可知河流把河岸下部抗侵蚀能力较弱的沙土层侵蚀,造成河岸边坡变陡底部变凹,上部河岸容易出现裂缝进而发生崩塌,崩塌体堆积在河流边坡的坡脚;凸岸泥沙堆积较少,冲刷大于淤积时,河岸也容易发生崩岸。
(2)三峡大坝运行后,大坝以上河段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在水库库区;荆江河段位于三峡大坝以下河段,因此荆江河段河流含沙量降低,但流速变快,泥沙淤积速度小于侵蚀,河岸受侵蚀加剧,河岸稳定性下降,导致崩岸多发。
(3)针对荆江河段崩岸带来的危害,可以从研究、监测预警、维护加固、减少河流侵蚀等方面考虑。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在容易崩岸区建立崩岸监测预警机制,做好预警防范;在河流沿岸,特别是崩岸区修建防护墙,加固河岸;在崩岸处抛投石块或沙袋,减缓河岸坡度,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岸边土地,河岸进一步崩岸;加强河岸沿岸地区的植被保护,增加植物根系的固土能力和河岸的抗侵蚀能力,减少河岸特别是容易崩岸区的人类开发活动,减少崩岸带来的危害。
1 / 1四川省遂宁市蓬溪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雨水花园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树皮覆盖层可以保持土壤水分②种植土层土壤侵蚀减弱③砾石层可以保持土壤湿度
④种植土层和砂层可以净化水质⑤地表洼地可以增加降水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2.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3.雨水花园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加地表径流 B.增加下渗
C.减少地下径流 D.减少植物蒸腾
(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与甲地相比,形成丙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强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强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5.以下岩石中,可能发现乙地石棉矿的是( )
A.变质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侵入岩
(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6.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 )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7.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 )
A.甲地电闪雷鸣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风雨交加 D.丁地阴雨连绵
(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a处位于( )
A.大西洋 B.亚洲大陆 C.太平洋 D.美洲大陆
9.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10.受b气压带影响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温和湿润 D.炎热少雨
(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华北某国家级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于2017年启动“千年秀林”工程,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2.9万公顷,并为每棵苗木发放专属二维码(图),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数字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千年秀林”工程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主要是为了( )
①提升森林生态功能 ②提高林地利用率 ③丰富生物多样性 ④提升苗木成活比例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2.打造数字森林对“千年秀林”的意义不包括( )
A.记录林木生长信息 B.降低风沙灾害程度
C.评估森林生态效益 D.研究森林演替规律
(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下图中曲线示意自然带的分界线。2020年4月20日,某科考队从甲地出发,沿此线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自然科学考察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线北缘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亚寒带针叶林 B.寒带冰原
C.寒带苔原 D.温带落叶阔叶林
14.假如该科考队乘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地昼长与夜长之差比北京小 ②最短航线的方向是先东北后东南
③甲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④乙地考察期间正午物影越来越短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下图为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①②海区该月洋流流向分别为( )
A.东南向西北、东北向西南 B.西北向东南、西北向东南
C.西北向东南、东南向西北 D.东南向西北、西北向东南
16.图示季节( )
A.华北平原收割小麦正忙 B.南非大草原上草木枯黄
C.天山积雪下限海拔较高 D.湄公河正处于枯水期
二、综合题(三大题,共52分)
17.(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开采,难冶炼。2006年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采矿。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禁止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利用其全球领先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技术,开始在该国建设镍冶炼厂,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及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镍矿进口占中国镍矿进口总量之比变化图。
(1)据图说明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
(2)分析中国镍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
18.(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甲地为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区。图2为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
材料二 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其下游河段输水输沙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水库下泄水流携带的泥沙越少,对河床冲刷越强。河口土壤的水盐变化深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制约,土壤盐分过高,会对低耐盐作物造成危害。
(1)三峡水库建成后,说出宜昌与汉口两水文站测得悬沙平均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分析甲地该年6月土壤盐分偏高的原因。
(3)试从水循环角度说出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
19.(2024高三上·蓬溪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崩岸是指河岸因受流水冲刷,土石失稳在岸坡产生崩落的现象,是河流演变的一种表现形式,普遍存在于冲积平原河流两岸。荆江河段位于三峡大坝下游,在三峡大坝运行之后,荆江河段崩岸多发。下图分别示意荆江河段崩岸区分布及崩岸形成过程。
(1)根据材料,简述崩岸发生的过程。
(2)简述三峡大坝运行后荆江河段崩岸多发的原因。
(3)请你为减少荆江河段崩岸提出合理举措。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海绵城市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源、增加城市防涝能力。
1.①由题意可知,树皮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①正确;
②铺设树皮可以降低地表径流对于种植土层的侵蚀,起到有效防护措施,②正确;
③砾石层因为缝隙较大,目的主要是增加下渗,③错误;
④种植层土层和砂层因为颗粒相对较细,可以净化水质,④正确;
⑤地表洼地面积较小,增加降水效果微弱,且雨水花园目的是为了增加下渗,缓解城市内涝,增加降水并不是目的,⑤错误,
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为:D。
2.由题意可知,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正确;提供园林观赏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局地小气候只是附带作用,并不是核心功能,ACD错误。
故答案为:C。
3.A.地表径流会因为雨水的收集而减少,A错误;
B.雨水花园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因此主要影响是增加下渗,B正确;
C.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C错误;
D.雨水花园中有较多植被,植物蒸腾量增加,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4.C
5.A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矿物与岩石的相关知识。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蚀、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当变质岩和沉积岩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
4.A.丙地降水更多,物理风化较弱,A错误;
B.甲为沙漠地区,风力沉积作用更强,B错误。
C.读图,由年等降水量线可知,与甲相比,丙地降水较多、生物量丰富,生物风化作用较强,C正确;
D..丙地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较强,D错误;
故答案为:C。
5.由材料“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可知,与岩浆接触带的岩石会因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乙地石棉矿的岩石为变质岩,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6.C
7.C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及等压线的判读。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由等压线密集程度有关,越密集,风力越大。北半球气旋逆时针辐合,南半球气旋顺时针辐合,多阴雨天气;北半球反气旋顺时针辐散,南半球反气旋逆时针辐散,多晴朗天气。
6.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以判断甲地气压中间高四周低,为高压系统,即反气旋系统。南半球的高压系统呈逆时针方向辐散。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7.A.图中甲地位于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A错误;
B.乙地盛行偏南风,B错误;
C.丙地位于低压槽,且等压线密集,因此多阴雨、大风天气,C正确;
D.丁地等压线稀疏,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8.A
9.A
10.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及洋流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1)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2)高低气压相间分布。 (3)信风带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西风漂流是自西向东流的寒流,呈环状。
8.读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确定该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沿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越来越大,可知图中a处于0°经线附近,故位于大西洋。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9.A.由上一题分析,该图为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若箭头表示洋流方向(自西向东),则该洋流可能为西风漂流,A正确;
B.日本暖流在北半球,大致由南向北流,B错误;
C.墨西哥湾暖流又被向南流,不呈环状。C错误;
D.北太平洋暖流在北半球,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结合上述题目分析,a洋流为西风漂流,则b气压带位于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少雨,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1.C
12.B
【知识点】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功能及保护的相关知识。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改善环境、保障生态安全、维持人与生物圈的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林副产品等功能;丰富植被种类有助于稳定生态系统,提升服务功能。
11.①可以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好的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①正确;
②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并不会提高林地的利用率,②错误;
③结合材料可知,“千年秀林”工程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主要是增加了植被类型,丰富了生物多样性;③正确
④苗木成活比例主要与水热条件有关,与森林种类无关,④错误。
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
故答案为:C。
12.结合材料可知,“为每棵苗木发放专属二维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记录生长信息,
用来研究森林演替规律,评估森林生态效益,ACD不符合题意;打造数字森林并不能降低风沙灾害程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13.C
14.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最短航线的判读、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知识。日出日落方位规律:1、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13.A.读图联系材料“图中曲线示意自然带的分界线”可知,分界线在北极圈附近,南缘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A错误;
B.寒带冰原分布在寒带冰原气候区,B错误;
C.该线北缘属于苔原气候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寒带苔原,C正确,
D.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14.①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乙地纬度比北京高,昼夜长短差异更大,乙地昼长与夜长之差比北京大,①错误;
②最短航线向北凸出,乙在甲的东边,方向是先东北后东南,②正确;
③4月20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甲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③正确;
④乙地考察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因此正午物影越来越短,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答案】15.A
16.D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规律及区域特征的判读。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夏顺冬逆”,马六甲海峡洋流作为季风洋流的补偿流而存在,流向夏季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冬季相反。
15.读图,通过该区域的海陆分布及等压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域主要为北印度洋,陆地上形成高压,说明此刻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作逆时针方向流动,所以①海区的洋流由东南向西北流;②位于北印度洋,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洋流由东北向西南流,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6.A.由上一题分析可知,此刻北半球为冬季。华北平原为冬小麦种植,秋季播种,夏季收割小麦正忙,A正确;
B.南非大草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降水多草木茂盛,B错误;
C.天山位于北半球,冬季气温低,积雪下限海拔较低,C错误;
D.湄公河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河流正处于枯水期,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1)进口总量大、进口总量自2006年开始上升,于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从菲律宾进口量先下降后上升,从印尼进口量先上升后下降,直至2015年不再从印尼进口镍矿。
(2)镍矿对外依存度高,本国镍矿储量占比小,人均量小且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对工业生产影响大,大规模涨价易造成本国含镍工业品成本提高。镍矿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进口易受国外法规与国际关系影响。
(3)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镍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利用率与镍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镍板以减轻镍矿出口限制。提高镍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镍矿。通过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镍矿、镍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
【知识点】资源安全的含义、意义及维护措施;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解析】【分析】(1)从图中和材料中得知,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而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曲线与柱状图判断出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镍矿。根据材料描述,禁止镍矿出口,结合图表,推断我国无法从印尼进口矿石。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
(2)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是重要风险点。除此之外,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
(3)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矿产资源概况及资源安全的相关知识。资源安全存在的风险主要从储量、对外依存度、价格等。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主要从加大勘探、拓展渠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储备等。
(1)从图中和材料中得知,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而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曲线与柱状图判断出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镍矿。根据材料描述,禁止镍矿出口,结合图表,推断我国无法从印尼进口矿石。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
(2)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是重要风险点。除此之外,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
(3)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18.【答案】(1)宜昌为:粒径变细,汉口:粒径变粗。宜昌站位于三峡大坝坝前,颗粒大的在水库内沉积(或被大坝拦截),使得坝前的宜昌站悬浮的泥沙粒径变细;汉口站平均流速增大,携带能力增强,悬沙平均粒径增粗。
(2)甲地该年梅雨季(节)降水较少,蒸发较强;水库(建成)蓄水,使得水库汛期下游径流量减少,甲地径流量(减)少,海水倒灌形成咸潮。
(3)引水灌溉;开挖沟渠排水;人工降雨、覆盖地膜、植被覆盖、建防晒网、建大棚。
【知识点】外力作用;盐渍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读图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峡水库建成前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08,建成后为0.004,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小(细);三峡水库建成前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10,建成后为0.013,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粗)。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宜昌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近,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颗粒大的悬沙被大坝拦蓄下来,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减小;汉口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远,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河流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变强,颗粒较大的泥沙被搬运到汉口站沉积,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
(2)读图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6月份梅雨季节结束,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碱化加剧;三峡水库建成蓄水之后,下游径流量减小,河流入海口处海水入侵,带来大量盐分,盐碱化加剧。
(3)联系已学可知,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可以引水灌溉,将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洗下去;开挖沟渠排水,促进土壤盐分的排出;雨季人工降雨,增强土壤淋溶作用等;通过遮挡措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而达到控制土壤盐分,如覆盖地膜、植被覆盖、建防晒网、建大棚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土壤盐碱化以及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水库能够降低库区流速,沉积作用加强;加大与库区下游落差,侵蚀作用加强。土壤盐分偏高可能跟蒸发、海水入侵、河流流水减少有关。缓解盐碱主要从降低地下水位、淋盐、减少蒸发。
(1)读图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峡水库建成前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08,建成后为0.004,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小(细);三峡水库建成前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10,建成后为0.013,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粗)。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宜昌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近,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颗粒大的悬沙被大坝拦蓄下来,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减小;汉口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远,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河流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变强,颗粒较大的泥沙被搬运到汉口站沉积,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
(2)读图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6月份梅雨季节结束,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碱化加剧;三峡水库建成蓄水之后,下游径流量减小,河流入海口处海水入侵,带来大量盐分,盐碱化加剧。
(3)联系已学可知,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可以引水灌溉,将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洗下去;开挖沟渠排水,促进土壤盐分的排出;雨季人工降雨,增强土壤淋溶作用等;通过遮挡措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而达到控制土壤盐分,如覆盖地膜、植被覆盖、建防晒网、建大棚等。
19.【答案】(1)受河流冲刷影响,河岸不断受侵蚀,河岸下部沙土层抗侵蚀能力差,造成河岸边坡变陡,上部出现裂缝发生崩塌,崩塌体堆积于坡脚。
(2)三峡大坝运行之后,荆江河段河流含沙量降低,但流速变快,河岸受侵蚀加剧,稳定性下降,导致崩岸多发。
(3)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建立崩岸监测预警机制;沿岸修建防护墙,加固河岸;崩岸处抛投石块或沙袋,减缓坡度,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岸边土体;加强沿岸植被保护,减少人类开发活动等。
【知识点】河流地貌;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崩岸主要是河岸受流水冲刷影响造成的,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严重,再结合图示可知河流把河岸下部抗侵蚀能力较弱的沙土层侵蚀,造成河岸边坡变陡底部变凹,上部河岸容易出现裂缝进而发生崩塌,崩塌体堆积在河流边坡的坡脚;凸岸泥沙堆积较少,冲刷大于淤积时,河岸也容易发生崩岸。
(2)三峡大坝运行后,大坝以上河段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在水库库区;荆江河段位于三峡大坝以下河段,因此荆江河段河流含沙量降低,但流速变快,泥沙淤积速度小于侵蚀,河岸受侵蚀加剧,河岸稳定性下降,导致崩岸多发。
(3)针对荆江河段崩岸带来的危害,可以从研究、监测预警、维护加固、减少河流侵蚀等方面考虑。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在容易崩岸区建立崩岸监测预警机制,做好预警防范;在河流沿岸,特别是崩岸区修建防护墙,加固河岸;在崩岸处抛投石块或沙袋,减缓河岸坡度,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岸边土地,河岸进一步崩岸;加强河岸沿岸地区的植被保护,增加植物根系的固土能力和河岸的抗侵蚀能力,减少河岸特别是容易崩岸区的人类开发活动,减少崩岸带来的危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及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的相关知识。崩岸的发生主要跟流水侵蚀、地势陡峭有关。水库建设加快了大坝下游的水流速度,加快侵蚀。自然灾害的防御主要从监测、工程措施等方面来答。
(1)由材料可知,崩岸主要是河岸受流水冲刷影响造成的,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严重,再结合图示可知河流把河岸下部抗侵蚀能力较弱的沙土层侵蚀,造成河岸边坡变陡底部变凹,上部河岸容易出现裂缝进而发生崩塌,崩塌体堆积在河流边坡的坡脚;凸岸泥沙堆积较少,冲刷大于淤积时,河岸也容易发生崩岸。
(2)三峡大坝运行后,大坝以上河段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在水库库区;荆江河段位于三峡大坝以下河段,因此荆江河段河流含沙量降低,但流速变快,泥沙淤积速度小于侵蚀,河岸受侵蚀加剧,河岸稳定性下降,导致崩岸多发。
(3)针对荆江河段崩岸带来的危害,可以从研究、监测预警、维护加固、减少河流侵蚀等方面考虑。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在容易崩岸区建立崩岸监测预警机制,做好预警防范;在河流沿岸,特别是崩岸区修建防护墙,加固河岸;在崩岸处抛投石块或沙袋,减缓河岸坡度,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岸边土地,河岸进一步崩岸;加强河岸沿岸地区的植被保护,增加植物根系的固土能力和河岸的抗侵蚀能力,减少河岸特别是容易崩岸区的人类开发活动,减少崩岸带来的危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