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01 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2025·天津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醋 B.冰雪消融 C.沙里淘金 D.酒精挥发
【答案】A
【详解】A.粮食酿醋,粮食中的淀粉经过发酵,转化为葡萄糖,最终生成醋酸(CH3COOH),此过程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冰雪消融,冰(固态水)融化成液态水,仅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沙里淘金,通过物理方法(如密度差异)分离沙和金,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酒精挥发,酒精从液态变为气态,仅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2.(2025·四川省宜宾市)下列变化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铁丝生锈 C.酒精挥发 D.玻璃破碎
【答案】B
【详解】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A、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盐结晶析出,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B、铁丝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
C、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D、玻璃破碎是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故选B。
3.(2025·山东省青岛市)华夏造物历史悠久,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下列瓷器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磨细瓷土 B.清水去尘 C.坯上刻字 D.烧制陶瓷
【答案】D
【详解】A、 磨细瓷土是将瓷土研磨成细粉,只改变了瓷土的颗粒大小和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清水去尘是用清水冲洗去除灰尘和杂质,只是通过水流物理去除污物,灰尘和水未发生化学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坯上刻字是在陶瓷坯体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只改变了坯体的形状和表面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制陶瓷是将陶瓷坯体放入窑中高温加热。在高温下,瓷土中的矿物质(如硅酸盐)发生脱水、分解和重组等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坚硬物质(陶瓷),并伴随颜色和质地的永久性改变,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 D
4.(2025·江苏省苏州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剪裁纸张 B.冰雪融化 C.打碎玻璃 D.蜡烛燃烧
【答案】D
【详解】A、剪裁纸张,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打碎玻璃,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5.(2025·内蒙古)2025年4月,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托举下顺利升空,并与中国空间站精准对接。下列相关过程以化学变化为主的是
A.火箭与飞船合体完成组装 B.引燃推进剂实现火箭发射
C.飞船入轨后展开太阳能帆板 D.导航系统引导飞船精准对接
【答案】B
【详解】A.火箭与飞船合体组装,此过程通过机械操作连接部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引燃推进剂发射火箭,推进剂燃烧时生成新物质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飞船展开太阳能帆板,展开帆板是机械动作,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导航系统引导对接,依赖电子信号和计算机控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5·湖北省)下列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活字印刷
【答案】D
【详解】A.火药(成分硝石、硫磺、木炭)爆炸时剧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烧制陶瓷过程黏土高温下发生化学变化,矿物质重组形成硅酸盐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粮食酿酒过程淀粉经发酵转化为乙醇(酒精),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活字印刷过程仅转移墨水到纸张,墨水成分未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7.(2025·黑龙江省绥化市)绥化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传统项目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海伦市剪纸的裁剪 B.北林区草编的编织
C.绥棱县木雕的雕刻 D.肇东市小饼的烤熟
【答案】D
【详解】A、剪纸的裁剪过程,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草编的编织过程,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雕的雕刻过程,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小饼的烤熟过程中面团受热发生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等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8.(2025·云南省)下列云南传统节日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把节”点火把 B.“泼水节”洒吉水
C.“三月街”观赛马 D.“扎勒特”跳铓鼓
【答案】A
【详解】A、“火把节”点火把,该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泼水节”洒吉水,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三月街”观赛马,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扎勒特”跳铓鼓,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5·广西)从香蕉皮到荧光碳量子点(纳米级碳颗粒)的制取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切碎香蕉皮 B.皮烘烤成炭 C.炭研磨成粉 D.炭粉加水搅拌
【答案】B
【详解】A、切碎香蕉皮,仅改变形状和大小,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皮烘烤成炭,高温下香蕉皮中的纤维素等反应会生成碳(炭)和其他气体(如CO2),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炭研磨成粉,仅将炭块破碎为细小颗粒,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炭粉加水搅拌,炭与水混合未发生反应,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5·四川省达州市)腊肉是一种传统食材。下列有关说法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采购鲜肉 B.点火熏肉 C.销售腊肉 D.腊肉切片
【答案】B
【详解】A、采购鲜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点火熏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销售腊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腊肉切片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202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列我国的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黑火药爆炸 B.粮食酿酒 C.活字印刷 D.烧制陶瓷
【答案】C
【详解】A、黑火药爆炸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活字印刷仅改变字模排列和墨水位置,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烧制陶瓷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2.(2025·四川省广安市)2025年5月29日,我国“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正式开启。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点火升空 B.采集样品 C.探测距离 D.搭载探测器
【答案】A
【详解】A、点火升空: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反应(如液氢与液氧反应生成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B、 采集样品:通过机械装置收集小行星物质,仅为物理位置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探测距离:利用电磁波或传感器测量距离,属于物理过程,无新物质生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搭载探测器:探测器与运载工具的结合或分离是机械操作,无新物质生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5·四川省成都市)下列制醋流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研磨粉碎 B.入瓮发酵 C.加水调配 D.转移装坛
【答案】 B
【解析】 A、研磨粉碎,只是将原料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入瓮发酵,发酵过程有微生物参与,会产生新的物质(如醋酸等 ),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加水调配 ,仅将水与其他成分混合,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转移装坛 ,只是位置和容器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4.(2025·四川省南充市)南充凉粉是享誉全国的美食,下述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磨粮为粉 B.水溶过滤 C.熬浆成形 D.切块装盘
【答案】C
【详解】A、磨粮为粉仅是物理粉碎,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溶过滤是溶解和分离过程,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熬浆成形需加热,淀粉发生糊化,生成新物质(如糊精),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切块装盘仅为形状和位置的改变,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结论:正确选项为 C。
15.(2025·四川省遂宁市)2025年我们迎来了首个“非遗版”春节。春节期间遂宁市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在下列“非遗”活动制作工艺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黏土烧制陶瓷 B.发酵制作高粱酒 C.竹子编织竹篮 D.架锅生火炸麻花
【答案】C
【详解】A、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硅酸盐等新物质的生成,属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发酵制作高粱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竹子编织竹篮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架锅生火炸麻花的过程中涉及物质的燃烧、高温下油脂氧化,均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25·四川省凉山州市)最美人间四月天,在凉山,蓝花楹、杜鹃花……花花相映;樱桃、桑葚……挂满枝头。人们赏美景,品美味。在这视觉与味觉的盛宴中,下列活动明显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畅游花海 B.采摘鲜果 C.泼水狂欢 D.烧烤美食
【答案】D
【详解】A、畅游花海,在花海中漫步、观赏花朵,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采摘鲜果,从树上摘下樱桃、桑葚等果实,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泼水狂欢,人们互相泼水玩耍,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烧烤美食,用火烤制食物(如肉类、蔬菜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2025·四川省眉山市)下列词语包含的物质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所区别,该词语是
A.沙里淘金 B.花香四溢 C.蜡炬成灰 D.冰雪消融
【答案】C
【详解】A、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2025·福建省)《本草纲目》记载,高温下“生铁打铸,皆有花出”。冷却后的“花”即“铁末”,可用于仿制碑文拓片,其方法为“铁末浸醋,书字于纸,背后涂墨(炭黑)如碑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末”含有铁的氧化物
B.“醋”所含的醋酸(CH3COOH)属于有机物
C.“铁末浸醋”只发生物理变化
D.“墨”经久不褪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C
【详解】A、高温下生铁中的铁会与氧气反应,所以 “铁末” 中可能含有铁的氧化物,该说法正确;
B、醋酸(CH3 COOH)含碳元素,且不属于CO、CO2、H2CO3、碳酸盐等少量含碳化合物,所以属于有机物,该说法正确;
C、“铁末浸醋” 时,铁会与醋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等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不只是物理变化,该说法错误;
D、“墨” 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经久不褪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该说法正确。
故选C。
19.(2025·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
①蚕丝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②“蜡炬成灰”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答案】(3) 天然 化学变化
【详解】(3)①蚕丝是蚕分泌的蛋白质纤维,属于天然纤维。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0.(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中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春节放烟花 B.端午赛龙舟 C.中秋赏明月 D.重阳插茱萸
【答案】A
【解析】A、春节放烟花,燃放烟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端午赛龙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中秋赏明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重阳插茱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钻木取火 C.滴水成冰 D.沙里淘金
【答案】B
【解析】A、木已成舟,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钻木取火,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沙里淘金,只是将金子从沙子中淘洗出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2.(2024·河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捶打织品 B.梳理丝线 C.缝制衣物 D.烧炭熨烫
【答案】D
【解析】A、捶打织品是改变织品的形状,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梳理丝线,改变了丝线的缠绕状态,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缝制衣物,改变了丝线的空间位置,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烧炭熨烫,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23.(2024·安徽·中考真题)下列展示我国古法酿酒的工序中,以发生化学变化为主的是( )
A.捣碎酒曲 B.谷曲混合
C.发酵成酒 D.泉水勾兑
【答案】C
【解析】A、捣碎酒曲过程中是将酒曲物理性地破碎成更小的碎片,以便在后续的酿酒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谷曲混合过程中是将谷物(如大米、小麦等)与酒曲混合在一起,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发酵成酒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会分解谷物中的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泉水勾兑过程中是将不同批次或不同口感的酒进行混合,以达到特定的风味或标准,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2023·四川广元·中考真题)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落石出 B.大浪淘沙 C.刻舟求剑 D.百炼成钢
【答案】D
【解析】A、水落石出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大浪淘沙是分离物质,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刻舟求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百炼成钢过程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5.(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传统工艺,古诗词或俗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曾青(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B.爆竹声中一岁除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酒香不怕巷子深
【答案】D
【解析】A、曾青(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即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合题意;
B、爆竹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合题意;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合题意;
D、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6.(2023·湖北咸宁·中考真题)请听厨房中几种物质的“谈话”,其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醋瓶:我摔碎了 B.煤气:我燃烧了
C.菜刀:我生锈了 D.蔬菜:我腐烂了
【答案】A
【解析】A、醋瓶摔碎了,为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蔬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A
【解析】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煅烧石灰石,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结冰、下雪,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瀑布,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狂风怒号,卷走茅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8.(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既没有化学变化,也没有物理变化
【答案】C
【解析】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受热熔化,发生了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因此蜡烛燃烧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也发生化学变化。
故选:C。
29.(2022·辽宁盘锦·中考真题)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个存在本质区别的是( )
A.瓷碗破碎 B.金属生锈 C.动物呼吸 D.醋的酿造
【答案】A
【解析】A、瓷碗破碎只是瓷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金属生锈后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动物呼吸后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D、醋的酿成是粮食中的糖类转化为醋酸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即与其他三个存在本质区别的是A,故选A。
30.(2021重庆A)铁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丝织网 B. 矿石炼铁 C. 钢铁生锈 D. 湿法炼铜
【答案】A
【解析】A、铁丝织网只是形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矿石炼铁有新的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钢铁生锈有新的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湿法炼铜有新的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1.(2021陕西)下列图示实验中能明显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磁铁能吸引铁,不能吸引锌,可将铁粉和锌粉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只是状态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可观察到生成黑色物质,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2021宁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云蒸霞蔚 B.大浪淘沙 C.百炼成钢 D.滴水成冰
【答案】C
【解析】A、云蒸霞蔚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大浪淘沙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百炼成钢包含着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考点02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2025·吉林省)在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B.利用液氮进行冷冻
C.用铜丝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增雨
【答案】A
【详解】A、用盐酸除铁锈,是因为盐酸能与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通过化学反应体现性质,利用的是盐酸的化学性质,A 选项正确;
B、利用液氮进行冷冻,是利用液氮汽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液氮的物理性质(汽化吸热),B 选项错误;
C、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 选项错误;
D、干冰用于人工增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升华是物理变化,利用的是干冰的物理性质,D 选项错误。
故选A。
2.(2025·江苏省连云港市)酒精(C2H5OH)是医疗及日常生活中的消毒剂。下列对酒精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易挥发
B.无色透明液体
C.燃烧时生成H2O和CO2
D.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答案】C
【详解】A. 挥发是物理变化(液态→气态),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 颜色和状态可直接观察,无需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 燃烧是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体现酒精的可燃性(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溶解性是物理性质,未生成新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5·江西省)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对青蒿素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受热易分解 B.无色晶体 C.熔点为156℃ D.难溶于水
【答案】A
【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需通过化学反应才能体现,如可燃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则是不需化学变化即可观察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等。
【详解】A、分解是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颜色和状态可直接观察,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熔点仅改变物质状态,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难溶于水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5·陕西省)如图,水槽液面上漂浮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和事先从其底端用小刀切下的一小块蜡烛,一段时间后,小块蜡烛无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是可燃物 B.蜡烛难溶于水
C.蜡烛硬度比较小 D.小块蜡烛未燃烧是因为氧气浓度小
【答案】D
【详解】A、蜡烛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段时间后,小块蜡烛无变化,说明蜡烛难溶于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说明蜡烛硬度比较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块蜡烛未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蜡烛的着火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5·天津市)金属及金属材料具有广泛用途
(1)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填“延展性”或“导电性”)。
(2)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3)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答案】(1)延展性
(2)
(3)Ag、Cu、Fe
(4)75%
【详解】(1)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H>Cu>Ag。铁粉优先置换硝酸银中的Ag,再置换硝酸铜中的Cu。若铁过量,滤渣中会残留未反应的Fe,同时含被置换出的Cu和Ag,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含Fe,则滤渣的成分为Ag、Cu、Fe;
6.(2025·四川省成都市)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分别灼烧两种纤维,闻到烧毛发焦糊味的是 (填“涤纶”或“羊毛”);羊毛面料中加涤纶的优点是 。
(2)米饭富含 (填“糖类”或“维生素”);向盛有发热包(主要成分是CaO)的饭盒里加水,给米饭加热时,注意的安全事项是 。
(3)石墨烯地暖核心材料是石墨烯电热膜,供暖时电能转化成 ;经新风系统净化后的空气,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填序号)。
a.氧气 b.氮气 c.可吸入颗粒物
(4)飞行器机身使用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属于 (填“复合材料”或“合成材料”);航标灯和频闪灯常充入稀有气体,利用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
【答案】(1) 羊毛 使面料更耐磨、耐腐蚀
(2) 糖类 防止烫伤,避免腐蚀
(3) 热能 c
(4) 复合材料 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详解】(1)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烧毛发焦糊 )味;涤纶是合成纤维,灼烧无此气味。所以闻到烧毛发焦糊味的是羊毛。羊毛面料中加涤纶,优点是使面料更耐磨、耐腐蚀等(合理即可,如涤纶强度高,混纺后提升面料耐用性);
(2)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发热包主要成分CaO与水反应放热(CaO+H2O=Ca(OH)2 ),反应剧烈且放热多,注意安全事项如防止烫伤,避免腐蚀(或远离易燃物,因反应放热可能引发危险) 。
(3)石墨烯电热膜供暖时,电能转化为热能。新风系统可净化空气,降低可吸入颗粒物(c ) 含量;氧气(a )、氮气(b )是空气主要成分,含量基本不变,故填:c。
(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是由玻璃纤维和塑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 航标灯和频闪灯充入稀有气体,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物理性质(可用于电光源 )。
7.(2024·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叙述中,属于C60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固体 B.密度为1.68g/cm3
C.熔点高于280℃ D.能与钾等金属反应
【答案】D
【解析】A. 常温下为固体,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密度为1.68g/cm3,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熔点高于280℃,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能与钾等金属反应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4·河北·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盐水用于选种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答案】C
【解析】A、盐水用于选种,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及异味,可用于冰箱除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答案】D
【解析】A、铁呈固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铜呈紫红色,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蔗糖易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碳酸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10.(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关于铁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铁的熔点较高 B.金属活动性较强
C.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 D.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答案】B
【解析】A、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铁的熔点较高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金属活动性较强,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导电、导热和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3·湖北·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
C.无色无味 D.具有可燃性
【答案】D
【解析】A、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答案】A
【解析】A、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常温下呈固态是物质的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熔点高是物质的熔点,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A。
13.(2025·吉林省)在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B.利用液氮进行冷冻
C.用铜丝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增雨
【答案】A
【详解】A、用盐酸除铁锈,是因为盐酸能与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通过化学反应体现性质,利用的是盐酸的化学性质,A 选项正确;
B、利用液氮进行冷冻,是利用液氮汽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液氮的物理性质(汽化吸热),B 选项错误;
C、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 选项错误;
D、干冰用于人工增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升华是物理变化,利用的是干冰的物理性质,D 选项错误。
故选A。
14.(2023·云南·中考真题)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密度略小于空气 D.不支持燃烧
【答案】D
【解析】A、氮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氮气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氮气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15.(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醋酸用于除水垢
【答案】A
【解析】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稀盐酸用于除铁锈,是利用稀盐酸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能与土壤中二酸性物质发生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醋酸用于除水垢,利用醋酸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发生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6.(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贝壳生产生石灰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钢制作电线电缆
D.用伍德合金制作保险丝
【答案】A
【解析】A、用贝壳生产生石灰,是利用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正确;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
C、用钢制作电线电缆,是利用钢的延展性,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错;
D、用伍德合金制作保险丝,是利用合金的熔点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A。
17.(2023·四川绵阳·中考真题)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石墨用于制列车电刷
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D.水用于电解法制氢气
【答案】D
【解析】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
B、石墨用作电刷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C、金刚石划玻璃是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
D、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则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18.(2022·四川甘孜·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乙醇用作燃料 B.氯化钠用于制氯气
C.煤用于火力发电 D.木炭用于吸附色素
【答案】D
【解析】A、乙醇用作燃料,是利用乙醇的可燃性,乙醇的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用于制氯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煤用于火力发电,利用煤燃烧放热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木炭用于吸附色素,是利用木炭的吸附性,吸附性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9.(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
C.用水银制作温度计 D.用酒精作实验室燃料
【答案】D
【解析】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硬度属于物理性质;
B、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是因为液氮汽化吸热,能使温度降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C、用水银制作温度计,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D、用酒精作燃烧,是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20.(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钨用于造灯泡中的灯丝 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
C.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
【答案】D
【解析】A. 钨用于造灯泡中的灯丝,是利用钨熔点高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氢气密度小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是利用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化学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1.(2022·山西·中考真题)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
A.放烟花 B.贴对联
C.剪窗花 D.包饺子
【答案】A
【解析】A、烟花中的火药燃烧时会放发光,故放烟花是利用了火药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贴对联,不涉及化学变化,故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C、剪窗花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D、包饺子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22.(2021云南)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无气味 B. 密度比空气小
C. 难溶于水 D. 可以燃烧
【答案】D
【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等均不涉及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可以燃烧涉及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
23.(2021甘肃兰州)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B. 熟石灰能与酸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C. 金刚石硬度大——裁割玻璃
D. 苏打能与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解析】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高温条件下可以夺走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可用于冶炼金属,说法正确;
B、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说法正确;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裁割玻璃,说法正确;
D、苏打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一般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24.(2024·陕西·中考真题)2024年4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在陕西成功完成点火试验。
(1)煤油常温下呈液态,这是煤油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液氧的化学式为 。
(3)液氧与煤油中,具有可燃性的是 。
【答案】(1)物理
(2)O2
(3)煤油
【解析】(1)煤油常温下呈液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这是煤油的物理性质;
(2)液氧是氧气的液态形式,化学式为O2;
(3)液氧与煤油中,液氧具有助燃性,煤油具有可燃性。
25.(2024·湖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材料为基体,以高强度纤维、晶须、晶片和颗粒为增强体通过适当的复合工艺所制成的复合材料。
陶瓷材料可分为氧化物陶瓷(如氧化铝陶瓷)和非氧化物陶瓷(如碳化物陶瓷、氢化物陶瓷等),具有硬度大、相对密度较小、抗氧化、高温磨损性能好和耐化学侵蚀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断裂韧性低、断裂应变小、抗冷热交变和冲击载荷性能差的固有缺点。向陶瓷基体中加入增强体能够改善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提高其韧性和抗脆性断裂能力。
陶瓷基复合材料优异的高温性能可显著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提高运行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航天航空领域,陶瓷基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液体推进火箭发动机的热结构件、喷气发动机等的高温部件。
依据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提到的氧化物是 。
(2)写出陶瓷材料的一条物理性质 。
(3)在航天航空领域,陶瓷基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 (写一条即可)。
【答案】(1)氧化铝/Al2O3
(2)硬度大/相对密度较小
(3)液体推进火箭发动机的热结构件/喷气发动机的高温部件
【解析】(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材料中提到的氧化物是氧化铝,故填:氧化铝或Al2O3;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陶瓷材料硬度大、相对密度较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填:硬度大或相对密度较小;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航天航空领域,陶瓷基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液体推进火箭发动机的热结构件、喷气发动机等的高温部件,故填:液体推进火箭发动机的热结构件或喷气发动机的高温部件。
26.(2021甘肃定西)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相应序号填空。
①氧气 ②氢气 ③小苏打 ④碳酸钙 ⑤氯化钠 ⑥硝酸钾
(1)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_。
(2)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
(3)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
(4)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是______。
【答案】 (1). ② (2). ⑥ (3). ④ (4). ⑤
【解析】(1) ②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是最清洁的燃料。
(2)⑥硝酸钾中含有植物所需的钾、氮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3)④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可用作补钙剂。
(4)⑤氯化钠食盐是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
27.(2021湖南湘潭)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小苏打 B.二氧化硫 C.金刚石 D.生石灰
(1)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
(2)可用于做装饰品的是______。
(3)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
(4)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_。
【答案】(1). B;(2). C;(3). D;(4). A
【解析】(1)能形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空气中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故选B。
(2)金刚石硬度大,有光泽,可用于做装饰品,故选C。
(3)生石灰能和水反应,故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选D。
(4)小苏打能和胃酸盐酸反应,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01 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2025·天津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醋 B.冰雪消融 C.沙里淘金 D.酒精挥发
2.(2025·四川省宜宾市)下列变化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铁丝生锈 C.酒精挥发 D.玻璃破碎
3.(2025·山东省青岛市)华夏造物历史悠久,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下列瓷器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磨细瓷土 B.清水去尘 C.坯上刻字 D.烧制陶瓷
4.(2025·江苏省苏州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剪裁纸张 B.冰雪融化 C.打碎玻璃 D.蜡烛燃烧
5.(2025·内蒙古)2025年4月,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托举下顺利升空,并与中国空间站精准对接。下列相关过程以化学变化为主的是
A.火箭与飞船合体完成组装 B.引燃推进剂实现火箭发射
C.飞船入轨后展开太阳能帆板 D.导航系统引导飞船精准对接
6.(2025·湖北省)下列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活字印刷
7.(2025·黑龙江省绥化市)绥化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传统项目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海伦市剪纸的裁剪 B.北林区草编的编织
C.绥棱县木雕的雕刻 D.肇东市小饼的烤熟
8.(2025·云南省)下列云南传统节日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把节”点火把 B.“泼水节”洒吉水
C.“三月街”观赛马 D.“扎勒特”跳铓鼓
9.(2025·广西)从香蕉皮到荧光碳量子点(纳米级碳颗粒)的制取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切碎香蕉皮 B.皮烘烤成炭 C.炭研磨成粉 D.炭粉加水搅拌
10.(2025·四川省达州市)腊肉是一种传统食材。下列有关说法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采购鲜肉 B.点火熏肉 C.销售腊肉 D.腊肉切片
11.(202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列我国的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黑火药爆炸 B.粮食酿酒 C.活字印刷 D.烧制陶瓷
12.(2025·四川省广安市)2025年5月29日,我国“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正式开启。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点火升空 B.采集样品 C.探测距离 D.搭载探测器
13.(2025·四川省成都市)下列制醋流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研磨粉碎 B.入瓮发酵 C.加水调配 D.转移装坛
14.(2025·四川省南充市)南充凉粉是享誉全国的美食,下述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磨粮为粉 B.水溶过滤 C.熬浆成形 D.切块装盘
15.(2025·四川省遂宁市)2025年我们迎来了首个“非遗版”春节。春节期间遂宁市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在下列“非遗”活动制作工艺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黏土烧制陶瓷 B.发酵制作高粱酒 C.竹子编织竹篮 D.架锅生火炸麻花
16.(2025·四川省凉山州市)最美人间四月天,在凉山,蓝花楹、杜鹃花……花花相映;樱桃、桑葚……挂满枝头。人们赏美景,品美味。在这视觉与味觉的盛宴中,下列活动明显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畅游花海 B.采摘鲜果 C.泼水狂欢 D.烧烤美食
17.(2025·四川省眉山市)下列词语包含的物质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所区别,该词语是
A.沙里淘金 B.花香四溢 C.蜡炬成灰 D.冰雪消融
18.(2025·福建省)《本草纲目》记载,高温下“生铁打铸,皆有花出”。冷却后的“花”即“铁末”,可用于仿制碑文拓片,其方法为“铁末浸醋,书字于纸,背后涂墨(炭黑)如碑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末”含有铁的氧化物
B.“醋”所含的醋酸(CH3COOH)属于有机物
C.“铁末浸醋”只发生物理变化
D.“墨”经久不褪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9.(2025·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
①蚕丝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②“蜡炬成灰”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0.(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中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春节放烟花 B.端午赛龙舟 C.中秋赏明月 D.重阳插茱萸
21.(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钻木取火 C.滴水成冰 D.沙里淘金
22.(2024·河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捶打织品 B.梳理丝线 C.缝制衣物 D.烧炭熨烫
23.(2024·安徽·中考真题)下列展示我国古法酿酒的工序中,以发生化学变化为主的是( )
A.捣碎酒曲 B.谷曲混合
C.发酵成酒 D.泉水勾兑
24.(2023·四川广元·中考真题)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落石出 B.大浪淘沙 C.刻舟求剑 D.百炼成钢
25.(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传统工艺,古诗词或俗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曾青(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B.爆竹声中一岁除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酒香不怕巷子深
26.(2023·湖北咸宁·中考真题)请听厨房中几种物质的“谈话”,其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醋瓶:我摔碎了 B.煤气:我燃烧了
C.菜刀:我生锈了 D.蔬菜:我腐烂了
27.(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8.(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既没有化学变化,也没有物理变化
29.(2022·辽宁盘锦·中考真题)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个存在本质区别的是( )
A.瓷碗破碎 B.金属生锈 C.动物呼吸 D.醋的酿造
30.(2021重庆A)铁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丝织网 B. 矿石炼铁 C. 钢铁生锈 D. 湿法炼铜
31.(2021陕西)下列图示实验中能明显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32.(2021宁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云蒸霞蔚 B.大浪淘沙 C.百炼成钢 D.滴水成冰
考点02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2025·吉林省)在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B.利用液氮进行冷冻
C.用铜丝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增雨
2.(2025·江苏省连云港市)酒精(C2H5OH)是医疗及日常生活中的消毒剂。下列对酒精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易挥发
B.无色透明液体
C.燃烧时生成H2O和CO2
D.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3.(2025·江西省)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对青蒿素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受热易分解 B.无色晶体 C.熔点为156℃ D.难溶于水
4.(2025·陕西省)如图,水槽液面上漂浮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和事先从其底端用小刀切下的一小块蜡烛,一段时间后,小块蜡烛无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是可燃物 B.蜡烛难溶于水
C.蜡烛硬度比较小 D.小块蜡烛未燃烧是因为氧气浓度小
5.(2025·天津市)金属及金属材料具有广泛用途
(1)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填“延展性”或“导电性”)。
(2)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3)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6.(2025·四川省成都市)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分别灼烧两种纤维,闻到烧毛发焦糊味的是 (填“涤纶”或“羊毛”);羊毛面料中加涤纶的优点是 。
(2)米饭富含 (填“糖类”或“维生素”);向盛有发热包(主要成分是CaO)的饭盒里加水,给米饭加热时,注意的安全事项是 。
(3)石墨烯地暖核心材料是石墨烯电热膜,供暖时电能转化成 ;经新风系统净化后的空气,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填序号)。
a.氧气 b.氮气 c.可吸入颗粒物
(4)飞行器机身使用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属于 (填“复合材料”或“合成材料”);航标灯和频闪灯常充入稀有气体,利用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
7.(2024·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叙述中,属于C60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固体 B.密度为1.68g/cm3
C.熔点高于280℃ D.能与钾等金属反应
8.(2024·河北·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盐水用于选种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9.(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10.(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关于铁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铁的熔点较高 B.金属活动性较强
C.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 D.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11.(2023·湖北·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
C.无色无味 D.具有可燃性
12.(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13.(2025·吉林省)在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B.利用液氮进行冷冻
C.用铜丝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增雨
14.(2023·云南·中考真题)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密度略小于空气 D.不支持燃烧
15.(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醋酸用于除水垢
16.(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贝壳生产生石灰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钢制作电线电缆
D.用伍德合金制作保险丝
17.(2023·四川绵阳·中考真题)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石墨用于制列车电刷
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D.水用于电解法制氢气
18.(2022·四川甘孜·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乙醇用作燃料 B.氯化钠用于制氯气
C.煤用于火力发电 D.木炭用于吸附色素
19.(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
C.用水银制作温度计 D.用酒精作实验室燃料
20.(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钨用于造灯泡中的灯丝 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
C.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
21.(2022·山西·中考真题)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
A.放烟花 B.贴对联
C.剪窗花 D.包饺子
22.(2021云南)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无气味 B. 密度比空气小
C. 难溶于水 D. 可以燃烧
23.(2021甘肃兰州)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B. 熟石灰能与酸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C. 金刚石硬度大——裁割玻璃
D. 苏打能与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24.(2024·陕西·中考真题)2024年4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在陕西成功完成点火试验。
(1)煤油常温下呈液态,这是煤油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液氧的化学式为 。
(3)液氧与煤油中,具有可燃性的是 。
25.(2024·湖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材料为基体,以高强度纤维、晶须、晶片和颗粒为增强体通过适当的复合工艺所制成的复合材料。
陶瓷材料可分为氧化物陶瓷(如氧化铝陶瓷)和非氧化物陶瓷(如碳化物陶瓷、氢化物陶瓷等),具有硬度大、相对密度较小、抗氧化、高温磨损性能好和耐化学侵蚀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断裂韧性低、断裂应变小、抗冷热交变和冲击载荷性能差的固有缺点。向陶瓷基体中加入增强体能够改善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提高其韧性和抗脆性断裂能力。
陶瓷基复合材料优异的高温性能可显著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提高运行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航天航空领域,陶瓷基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液体推进火箭发动机的热结构件、喷气发动机等的高温部件。
依据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提到的氧化物是 。
(2)写出陶瓷材料的一条物理性质 。
(3)在航天航空领域,陶瓷基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 (写一条即可)。
26.(2021甘肃定西)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相应序号填空。
①氧气 ②氢气 ③小苏打 ④碳酸钙 ⑤氯化钠 ⑥硝酸钾
(1)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_。
(2)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
(3)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
(4)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是______。
27.(2021湖南湘潭)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小苏打 B.二氧化硫 C.金刚石 D.生石灰
(1)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
(2)可用于做装饰品的是______。
(3)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
(4)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