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课件(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课件(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19:33:4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46张PPT。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课标要求一、“中体西用”
1.产生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西方的思想文化冲击着中国。2.“中体西用”思想形成的经过洋务运动器物技艺政治制度西方“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洋务派及其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发展,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和军事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概念阐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但是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它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量,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中体西用”的局限性
不敢突破夷夏之防,不能认识到西方文化中先进的民主政治思想,甚至利用其作为抵御改革潮流和学习西方的工具。在学习“西学”的同时也限制了“西学”的发展,在巩固“中体”的同时也妨碍了“中体”的变革,所以这种思想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中国的实际问题,也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重点精讲材料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深化探究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1)依据材料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是什么?答案 目的:实现国家富强。(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答案 主张: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3)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答案 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善于将世界先进文化(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不可采取妄自菲薄的态度,也不可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中国当代的改革,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二、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
1.地主阶级洋务派和顽固派封建统治制度西方民主制度2.民族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革命派比维新派在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上有了明显进步的原因。
(1)奋斗目标更高:民主共和制——最早体现在兴中会誓词里。
(2)宣传力度更大:民主反清革命思想——邹容、宋教仁等。 重点精讲(3)思想体系有创新:三民主义——孙中山把西方政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4)政治实践更深入:辛亥革命——中国一次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只是实现的方式不同:维新派在现实政治中主张温和的改良主义(君主立宪),而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民主共和制)。作为资产阶级,他们都具有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这也决定了他们的救国实践最终不能成功。 名师指津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社会的不同阶级和阶层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学习历程有一个由浅入深、由器物到制度的发展过程。他们的活动使中国历史在不断否定中得到发展和进步。 思维升华材料一 2010年5月1日,上海成为世界的焦点,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上海世博会成为世人了解中国现代文明,了解世界最新文明成果的窗口。早在100多年前,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郑观应就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中提出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他是主张在上海举 深化探究办世博会的第一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先代的梦想终于实现。中国的早期维新派是从什么派别中脱离出来的?他们提出了什么样的政治主张?答案 早期维新派是从洋务派中脱离出来的。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民主政治思想,认为西方制度中的“君民共主”制度最好,甚至有人希望在中国实行议会制度。材料二 孙中山曾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革命派的思想比维新派有何明显进步?有何具体体现?答案 进步:推崇和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
体现:在兴中会誓词里有“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20世纪后期出现了许多革命家和宣传家。
对西方民主政治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一定改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和阶层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他们首先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进而维新派和革命派又提出了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想法,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甚至结合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和借鉴。历史就是在不断地否定中得到发展和进步的。 课堂小结123564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轨(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123564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123564解析 B项为最强干扰项,材料中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
C项错在“全面”;
D项错在“政治制度”。答案 A1235642.鸦片战争前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的原因不包括(  )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B.中西方之间的联系加强
C.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介绍世界知识所致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235643.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来之学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  )
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针砭社会时弊
C.注重经典考据 D.学习西方文化123564解析 道光、咸丰年间,即鸦片战争后,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现象。答案 D1235644.“它因模仿一部分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
A.魏源 B.张之洞 C.洪仁? D.康有为123564解析 “模仿器物”即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新卫旧”即用西方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答案 B1235645.我们说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民权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因为孙中山主张(  )
A.实现民主、自由和平等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C.改变清朝君主专制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123564解析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属于孙中山民权思想与维新派民权思想的相同点,不符合“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条件。答案 B12356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123564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23564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的什么进步主张?答案 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侵略。123564(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答案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洋务运动兴起时期,冯桂芬等人虽然没有正面提出“中体西用”的概念,但其思想的核心就是“中体西用”。 历史纵横严复翻译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否定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历史纵横(1)洋务派与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不同:洋务派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对于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持反对态度;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学习和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学习延伸(2)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相同:都主张学习和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反对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不同:维新派所宣传和主张的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比维新派进步,他们所推崇和要学习的是民主共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