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学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学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19:4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2:第六单元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预习导学.TIF"
\
MERGEFORMATINET
一、“中体西用”
1.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强劲。
2.含义
(1)“中体”:坚持以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儒家的“伦常名教”为治国之本。
(2)“西用”:在“中体”前提下,学习利用西方近代在科技文教等领域先进的东西。
3.演变
(1)萌发:魏源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以“制夷”。
(2)初步提出: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兴起时。
(3)明确提出:维新运动时期,直接使用“中体西用”的概念。
①代表人物:冯桂芬、郑观应。
②代表作品:张之洞的《劝学篇》。
③危害:成为反对维新思想的武器。
4.影响:清末统治者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1)是洋务运动的思想纲领。
(2)是清末新政的主旨。
[名师点拨]
“中体西用”论是清末统治者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但在戊戌变法中,它却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倒成为反对维新思想的武器。
二、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
1.洋务派与顽固派:反对西方民主制度
(1)不同点:要不要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以自强。
(2)相同点:都反对西方的民主制度,主张维护封建统治制度和“纲常名教”,维护清朝统治。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度。
(1)阶级性质: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
(2)思想主张
①早期维新派: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的界限,具备了一定的民主政治思想。
②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实行“变政”,即实行君主立宪制。
3.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制度。
(1)兴中会誓词提出:创立合众政府。
(2)邹容在《革命军》中呼吁用革命手段恢复人民民主权利。
(3)宋教仁研究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中的议会政治。
(4)孙中山设想在中国同时进行“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名师点拨]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引起了新阶层的反应,应注意把握其阶级性、主张,进而认识其目的和结局。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课堂讲义.TIF"
\
MERGEFORMATINET
主题一 “中体西用”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洋务派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发展,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和军事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但是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它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量,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探问题.TIF"
\
MERGEFORMATINET
材料 最早表达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指导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名士冯桂芬。1861年,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其思想本质如后来鲁迅所概括的那样:“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1)据上述材料,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质是什么?
(2)你认为鲁迅先生的评价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 (1)用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2)正确。洋务派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出发,在保持和维护旧的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把西方先进技术嫁接在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身上,因此其实质是“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教方法.TIF"
\
MERGEFORMATINET
 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评价
(1)
积极性
①在“中体西用”的形势下,“西学”教育规模下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深入。
②“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教育的合理性进行了有效地论证,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③在此思想指导下实施的留学教育和举办新式学堂措施,给僵化的封建教育体制打开了缺口,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育结构。
④在“中体西用”理论指导下,晚清政府进行了经济政策的调整的政治改革,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性:这种主张不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封建制度,不废除传统的“伦常名教”,只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清朝的腐朽统治。这种思想力图在保持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借助西方科学技术来抵御外侵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也限制了“中体”的变革和“西用”的发展,其指导下的一系列运动也相继失败了。
主题二 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
1.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自由思想,只是实现的方式不同:维新派在现实政治中主张温和的改良主义(君主立宪),而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民主共和制)。作为资产阶级,他们都具有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这也决定了他们的救国实践最终不能成功。
2.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文化的冲
( http: / / www.21cnjy.com )击,中国社会的不同阶级和阶层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学习历程有一个由浅入深、由器物到制度的发展过程。他们的活动使中国历史在不断否定中得到发展和进步。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探问题.TIF"
\
MERGEFORMATINET
材料一 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
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失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严复集》
材料二 吾以为开明专制者,绝非新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借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梁启超《开明专制论》
材料三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清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在檀香山的一次演讲
(1)简要指出材料二中梁启超的主张及其依据,并分析他与材料一中严复主张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在建立何种政体和政体建立方式与梁启超有何不同。
答案 (1)主张:希望以渐进的方式形成开明专制的局面。依据:新经破坏之后,易形成武力专制的局面。共同之处:二者均反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孙中山以革命方式建立共和政体。
梁启超以渐进改革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教方法.TIF"
\
MERGEFORMATINET
(1)与“中体西用”思想相比维新派的思想有了哪些深化?
早期维新派思想较之“中体西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深化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115.TIF"
\
MERGEFORMATINET
(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如下图表示: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L3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当堂检测.TIF"
\
MERGEFORMATINET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轨(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答案 A
解析 B项为最强干扰项,材料中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C项错在“全面”;D项错在“政治制度”。
2.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来之学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  )
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针砭社会时弊
C.注重经典考据
D.学习西方文化
答案 D
解析 道光、咸丰年间,即鸦片战争后,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现象。
3.下列不属于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是(  )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Y13.TIF"
\
MERGEFORMATINET
答案 D
解析 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
4.下列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正确理解是(  )
A.以“自强”和“求富”为根本出发点
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
C.借助西方科技维护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
D.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
答案 C
解析 洋务派主张用西方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科技来维护本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A项不是其根本出发点;B、D两项不符合“中体西用”中中学与西学的关系。
5.下列关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早期维新派认为“君民共主”制度最好
C.康有为提出“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D.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答案 C
解析 提出“创立合众政府”的是资产阶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派在兴中会创建时的誓词,而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故C项表述不正确。A、B、D项均与史实相符,故选C。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的什么进步主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
答案 (1)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侵略。
(2)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分层训练.tif"
\
MERGEFORMATINET
基础巩固
1.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的认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其中②不是新思想的内容,④是错误理解,因为还没有认识到中国在制度方面的落后,不是充分的认识。
2.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
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C.开启了留学教育的先河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出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科目,西学主要是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中学是儒家的学说,这充分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3.“中体西用”主张认为(  )
A.为维护清朝的统治,传统的“三纲、五常”可以稍改
B.器械工艺之类尽可改进
C.外国的科技和政治制度都比中国先进
D.“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外来东西不可轻信采用
答案 B
解析 “中体西用”主张利用西方的科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秩序,“三纲、五常”是不可以改动的,排除A。C项错在当时只认识到外国科技的先进。D项错误在于外来东西并不是都不可采用。
4.以下关于“中体西用”思想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具有指导作用
B.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中国传统政治和思想
C.张之洞是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者
D.其在中国近代未起任何进步作用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都符合历史实际,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思想是当时学习西方的一种体现,其指导的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5.下列有关早期维新派思想与中体西用思想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对待中西文化的观点上是一样的
B.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维新思想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的界限
C.早期维新派始终与“中体西用”思想差异较大
D.二者代表的阶层是一样的
答案 B
解析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的界限,提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
6.资产阶级革命派比维新派在民权思想方面更显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
A.国家的阶级实质
B.反对封建统治
C.政权的组织形式
D.反对民族压迫
答案 C
解析 维新派在民权方面要建立君主立宪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则要实行民主共和制。A、B两项是二者的相同点;D项不属于“民权思想”。
能力提升
7.鸦片战争前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的原因不包括(  )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B.中西方之间的联系加强
C.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介绍世界知识所致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中的时间“鸦片战争前后”可知D项错误,符合题意。
8.19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人被中国人称为“夷”,而从60年代开始,中国人又将西方人改称为“洋”,这种称呼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人由鄙视到崇敬的态度变化
B.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随着交往的扩展而正逐步客观化
C.中国人已经放弃了“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大心态
D.中国人被迫同化于西方的强势文化之下
答案 B
解析 “夷”是对外族的蔑称,从“夷”到“洋”称呼的变化,反映出中国人对西方认识随着交往的扩展而正逐步地客观化。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材料三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主思想的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2)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所反映的思想的进步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答案 (1)特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对西方民主思想缺乏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2)进步性:明确提出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原因: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家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教材解答.TIF"
\
MERGEFORMATINET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77页)
一、本课测评
1.“中体西用”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提示 “中学为体”就是要坚持中国传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制度和儒家的“伦常名教”为治国之本;“西学为用”就是学习西方近代在科技文教等领域先进的东西。其中“中学”是根本和前提,西学是辅助和补充。
2.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怎样宣传和利用西方民主政治学说的?
提示 (1)宣传:在兴中会誓词中,革命派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了“创立合众政府”的想法,表明他们对民主共和制的向往;进入20世纪以来,许多的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纷纷创办刊物,翻译西方社会政治方面的名著,以西方民主的思想为武器,掀起鼓吹反清革命的热潮。其中以邹容和宋教仁最为著名。
(2)利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借鉴。如孙中山提出在中国同时进行“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二、学习延伸
比较分析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的态度。
提示 (1)洋务派与维新派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同:洋务派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对于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持反对态度;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学习和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2)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相同:都主张学习和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反对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不同:维新派所宣传和主张的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比维新派进步,他们所推崇和要学习的是民主共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