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于2010年11月12
日在广州开幕,这一天也是中国民主革
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4周
年。在中国近代史上,广东还出现了康
有为、梁启超等一大批风云人物,孙中山中西文化兼通,具有革命意识,康、梁中学、西学深有造诣,为学术宗师,他们处于共同的时代,同为中国的振兴奋斗不已,但救国道路不同,方法各异,最终结局也不尽相同。请思考:
1.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有哪些?
2.他们的观点有何异同?一、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
(1)背景:康有为出游香港,亲身体验到_________文明的先进。
(2)“托古改制”:
①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来论证社会进行维新变革的必
要。
②强调中国应实行___________。
③把孔子尊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证明_________的神圣性与
合理性。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维新改制(3)民主实践:
①1895年领导“_________”后,又多次上书。
②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日本_________为榜样。
③百日维新期间,编译《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等书,
主张设“制度局”。公车上书明治维新【合作探究】
1.康有为为什么要用传统文化来包装西学呢?
提示:(1)儒家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2)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保守性,不可能打出鲜明的旗帜,他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祖师,利用孔子这个“保护神”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依据。(3)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其所处时代决定。2.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阐述维新变法思想显得更加激进,特别是_________更为突
出。
(2)把张扬民权和批判_________紧密结合起来。
(3)主张“_______”和“广民智”,并主张将二者联系起来。
(4)主张大力发扬自由民主,宣传卢梭等西方___________的学
说。民权思想封建专制伸民权启蒙思想家3.评价:
(1)_________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
(2)君主立宪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形式,与封建君主专制有本
质区别。
(3)君主立宪具有一定的“_______”,但又与_________有明显
差距。
4.谭嗣同的维新思想:
(1)特点:思想尤其激进,带有_________色彩。
(2)代表作:《_____》,抨击封建专制和纲常名教。君主立宪民主性民主共和民主革命仁学【合作探究】
2.比较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你能发现什么相似之处吗?
提示:相似:都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在现实政治中都主张温和的改良主义(君主立宪)。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形成:孙中山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_________
的思想体系。
2.核心:民权主义。
(1)“创立合众政府”和“_________”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2)主旨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___________。
3.特点:
(1)在对西方民主政治学习中,考虑中国实际,加以_________。
(2)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_______”和“监察
权”,形成“_________”的方案。三民主义创立民国民主共和国改造借鉴考试权五权分立4.联系:
(1)三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是完整的思想体系。
(2)_________和政治革命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3)政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_________也要“毕其功于一役”。
(4)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方面_________,为人民争取权
利。
5.评价:
(1)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大大超越了_______
_____。
(2)孙中山所认识和要求的民主,仍带有较大_______。民族革命社会革命反对专制君主立宪制局限性1.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结合这材料分析孙中山是怎样认识和借鉴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的。
提示:孙中山认为在数十年之后,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尤其是没有很好地解决好革命后广大人民的生存问题,而且一时也很难解决。
他认为中国要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弊端不再出现,就应当考虑到革命后老百姓的生存问题,最好是让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进行,一起完成。孙中山的这一思想,是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借鉴。2.康有为认为中国“民智未开”,所以没有当共和公民的资格,只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请思考:两人的思想各源于何处?有何异同?
提示:康有为的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而孙中山的思想则主要来自于西方的启蒙思想。
他们都主张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一、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评价和认识
1.进步:挽救民族危亡,促进社会进步,启蒙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2.局限:
(1)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清。例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其斗争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贵族,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目的认识不清,因此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2)对实现民主思想所依靠的力量认识不清。只是少数思想家们活跃在当时中国的思想舞台上,而他们的背后却少有支持者。作为资产阶级,他们都具有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这也决定了他们的救国实践最终不能成功。
【名师指津】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只是实现的方式不同:维新派在现实政治中主张温和的改良主义(君主立宪),而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民主共和制)。 二、维新思想与革命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都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都侧重介绍、宣传政治主张,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彻底批判。
2.不同点:
(1)维新思想:
①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②维护清朝的统治,改变的只是专制主义。③用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2)民主革命思想:
①革命派直接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②不仅要改变封建主义,而且要推翻清王朝统治。③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名师指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也不断进步,其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根本动力。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目的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都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结果都失败了。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观点及认识
(2011·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解题分析】第(1)题第一问,结合关键信息“风气未开”“操之自上,则两得之”“开国会,尚非其时”等进行总结。第二问,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思想密切相关,如 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及西学的传播等。第(2)题,相同点可从二者的阶级立场出发,同为资产阶级维新派,都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不同点,从材料二的信息“上权太重,民权尽失”“废君统”来看,谭嗣同的思想更为激进,并主张学习法国的启蒙思想,而康有为则主张渐进式的改革,两者的思想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答案:(1)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宣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
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
(2)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异:康有为主张渐进式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