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课件 (4)【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课件 (4)【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20:0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康有为出生世代官僚家庭,从小受
过严格的封建传统教育。1879年出
游香港,受资本主义文明的影响。从此之后 ,他“舍弃考据帖括之学” ,开始阅读“西国近事汇编” ,并“薄游香港 ,览西人宫室之环丽 ,道路之整洁 ,巡捕之严密 ,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 ,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1884年中法战争失败,民族的危机刺激他更进一步向西方寻求救国、强国之路,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1、康有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清末香港彩色明信片清末香港彩色明信片2、康有为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民主思想的核心:君主立宪以“托古改制”的方式,阐述维新变法的必然性、神圣性和合理性。 百日维新开始前夕,不再提及设议院,立宪法 的主张,而是主张在宫中设立“制度局”.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3、康有为民主思想的展现途径以上书皇帝、代写奏章、编译书籍等途径直接陈述变法维新的纲领和具体方案理论著述:创办学堂、报刊:《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万木草堂、《国闻报》制定变法条例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子,其心则夷也”
想一想:
(1)体现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2)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你怎样看待它的利弊?
(3)这一特点说明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何特点?(1)特点:托古改制;
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
(2)原因:顽固守旧势力强大,要减少改革的阻力。
看法: 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也暴露了他在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是“跪着造反”;
既有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又有包含着浓厚封建色彩的落后性。
(3)特点:妥协性、软弱性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嬉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梁启超的民主思想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
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
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
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
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思考:
根据以下资料及所学知识总结梁启超的主要政治思想?材料一: “数千年之历史,进化之历史,数万里之世界,进化之世界也”,而且“天下进化之理,无有穷也,进一级更有一级”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之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所以敢言矣! ”
——梁启超梁启超用进化论阐述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三代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兴民权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想一想:梁启超认为兴民权具有什么作用?梁启超所说的“新民”具有下列特征:爱国思想、
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在这些特点中
,哪一个特点与传统的臣民具有最本质的区别?参考意见:
独立人格;这体现了西方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主要内容: <变法通议><新民说>
(1)用进化论阐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2)兴民权,否定君主专制。
(3)把“伸民权”和“广民智”联系起来
提出新民说, 新民是民主政治的基础(4)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的思想一度更趋进步,
认为应大力发扬自由民主,把卢梭等西方启蒙
思想家的学说“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3.比较康有为和梁启超思想的异同同:都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都主张君主立宪制
异:康有为的思想是经过传统经学的包装和掩饰下提出来的,用传统经籍甚至孔子来证明自己变法的合理性;
而梁启超则显得更加激进,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结合起来,揭露君权神授的荒谬性和君权至尊的不合理性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谭嗣同的激进思想带有比较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孙中山(1866-1925)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民权主义是孙中山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兴中会的“创立合众政府”
同盟会的“创立民国”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共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着,天下共击之”。
民权主义作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根本”,
主旨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2.孙中山对西方民主政治加以改造借鉴①五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
②民族革命(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民权主义)和社会革命(民生主义)要一次完成
参考答案:
在三权分立性质的制度下,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察权掌握在议会手中,容易使立法机关成为凌驾于行政机关之上或出现阻碍行政机关正常运作的局面.
由于对国家公职人员的任用权掌握在行政机关手中,容易出现任人唯亲的情况,
思考:试分析三权分立的弊端和
五权分立的优点及实践结果?孙中山把考试权从行政机构,监察权从立法机构分离出来,把三权发展为五权。
“五权”是弥补“三权鼎立”不足的探索.体现了孙中山对民主的执着追求.这有利于人才的发现,有利于推动廉正建设和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孙中山在实践中把五权置于大总统统一领导下,这等于否定了自己确定的分权原则.
[学思之窗]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使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环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
想想孙中山是如何认识和借鉴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参考答案:孙中山认为数十年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了,尤其是没有很好的解决革命后广大人民的生存问题,而一时也很难解决.他认为中国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应该政治革命(民权主义)和社会革命(民生主义)同时进行,一起完成.这是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借鉴.三民主义思想各内容之间的关系三民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三者密不可分.民权主义是核心,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
三民主义对应指导的三种革命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从不同方面反对君主专制,为人民争取权利.3、评价三民主义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2)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3)在其指导下,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宪法》(1912年)三民主义”是否具有局限性?1、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对帝国主义和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民生主义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4、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积极性:
1.其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核心,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
2.保证人民可以拥有更多的民主权利,有参政的可能.
3.以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王朝比改良方式进步.
局限性:
1.只是代表广大资产阶级利益.
2.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三民主义虽民主,但难以关注到农民切身的
利益。●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
与无产阶级领导时期。、革命方案5.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
民权主义:给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
的个人与团体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核心: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高潮的到来。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知识归纳:康、梁、孙观点的异同同: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方式。
异:
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主张渐进改革
梁启超认为立宪制是最好的政体,主张先制定宪法和培养新民再实行立宪
孙中山主张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五权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