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课件(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课件(5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20:0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4张PPT。第六单元——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课标要求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栏目索引
CONTENTS PAGE 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
(1)“托古改制”
①用“ ”来论证进行维新变革的必要。
②强调中国应实行 。预习导学 梳理·知识·点拨一、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君主立宪制③把 尊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证明 的神圣性与合理性。
(2)康有为的民主实践
①1895年领导“ ”后,又多次上书。
②百日维新期间,编译《俄彼得变政记》《 》等书,主张设“ ”。孔子维新改制公车上书日本变政考制度局2.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把 和批判 紧密结合起来。
(2)主张“ ”和“广民智”,并主张将二者联系起来。张扬民权封建专制伸民权名师点拨 我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对民权思想的阐述和探索各有不同,学习时应注意联系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行把握和理解。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出现: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 的思想体系。
2.核心:
(1)“创立合众政府”和“ ”都是这一理想的体现。
(2)主要内容是推翻 制度, 。
(3)在西方“ ”的基础上,增加“ ”和
“ ”,形成“ ”的方案。三民主义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三权分立考试权监察权五权分立3.内在联系
(1) 、民权、 三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
(2) 和 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3)政治革命和 也要“毕其功于一役”。
(4)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方面 ,为人民 。民族4.评价
(1)以建立 为核心,大大超越了 。
(2)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仍带有较大 。民生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反专制争取权利民主共和制度君主立宪制局限性名师点拨 学习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时,应注意联系必修1中有关辛亥革命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 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1.君主立宪制
(1)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主张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2)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兴起。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主张在中国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资产阶级维新派变封建专制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愿望失败。2.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一方面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另一方面也符合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情况,减少了维新变法思想传播的阻力,是宣传维新变法的策略和需要。探问题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
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材料三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向?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摘自梁启超《爱国论》
材料四 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及其理论根据。答案 基本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理论根据:三权分立学说。(2)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答案 方式和手段: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思想;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借助于孔子的权威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方式及其影响。答案 方式:办学会、建学堂、创报刊、著文章、进行论战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影响:促进了思想启蒙,有利于培养新国民;激发了爱国热情;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教方法
图示康有为的民主思想主题二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孙中山认为五权分立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更进一步是要筹备一部完善的中华民国宪法,使中国成为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反映了孙中山力图扩大人民参与和监察现行政治的权利的可贵意向。2.为什么说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
(1)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即实现民权主义。
(2)在这种制度下,人民能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和参政可能。
(3)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是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与保皇和改良的方式不同。探问题材料 (1)上述著作中提出了什么思想?答案 提出推翻满清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平均地权。(2)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 在该思想指导下,资产阶级举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3)应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答案 ①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
②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康有为、梁启超是保皇和改良,孙中山则要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局限性: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等。教方法1.图示三民主义2.比较康梁维新思想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当堂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思想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解析 A项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主张的核心;
B项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得到实践;民主共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都是理性化的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 C2.梁启超曾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解析 明确材料强调的“变科举”、“变官制”即要求变革教育与政治制度。
答案 D3.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解析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和历史依据,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因而被清政府毁版。
答案 D4.“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以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出自(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谭嗣同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间接地考查学生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掌握,材料中提出革命要吸取太平天国教训,不仅要进行民族革命,还要进行民主(或民权)革命,故应选C项。
答案 C5.之所以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孙中山民主思想的最主要体现,是因为它(  )
A.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权问题
B.指明了革命对象和革命手段
C.明确提出了暴力手段
D.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解析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政治革命的根本,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答案 A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主张提高君权,以此强力推进改革,这与19世纪末严重的民族危机和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有关。答案 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宜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背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和谭嗣同都主张宪政改革,但在具体实施上存在分歧,一个主张渐进实施,一个主张激进实行。答案 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学思之窗
1.想一想,康有为当时为什么要这样来制造维新舆论?你怎样看待它的利弊?(教材第78页)
提示 (1)当时古文经学是儒家的正统,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是变法的最大障碍。他敢于予以否定,宣布是“伪经”,这是对恪守祖训不可变的封建传统理论的尖锐批判。他又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打着孔子这个保护神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依据。反映了其思想中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的特点。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2)康有为的这一做法,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康有为是在“跪着造反”,而且他的思想还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色彩。2.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想想孙中山是怎样认识和借鉴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教材第80页)
提示 (1)孙中山认为在数十年之后,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尤其是没有很好地解决好革命后广大人民的生存问题 ,而且一时也很难解决。(2)他认为中国要想避免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弊端不会出现,就应当考虑到革命后的老百姓生存问题,最好是让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进行,一起完成。3.请思考:两人的思想各源于何处?有何异同?(教材第81页)
提示 (1)康有为的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而孙中山的思想则主要来自于西方的启蒙思想。(2)他们都主张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81页)
一、本课测评
1.简要评述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提示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都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它相对于封建君主专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此他们的思想对于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制思想与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相比,它主张改良和保留皇帝的思想,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内涵本身包括三个方面,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而且还要注意防止帝制的复辟。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兴中会建立时提出的“创立合众政府”和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二、学习延伸
把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与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它们的异同。
提示 (1)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都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它相对于封建君主专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此他们的思想对于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梁启超的思想比康有为的思想显得更加的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加的突出,他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地结合起来。后来,他还进一步接受了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学说。(2)康有为和孙中山都主张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梁启超和孙中山都吸收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在民权思想方面都显得比较突出。但梁启超的思想最终仍没有突破君主立宪的思想,而孙中山则明确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主张,在这方面要比梁启超进步得多。